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眾所周知,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同樣也是海洋裡的重量級選手。
但在死亡面前,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
鯨魚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死亡,在自然界中肯定會引起軒然大波。鯨魚之死分為兩種,一種是帶有浪漫色彩的死亡——鯨落,另一種是帶有宣洩情感的死亡——鯨爆。
這兩種形式的死亡,結局雖是一樣的,過程卻大不相同。
「鯨落」顧名思義代表著鯨魚的隕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深海動物更好的生長。鯨落也常被世人用於溫柔和強大的象徵。
鯨落是如何形成的?
深海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富饒,相反並沒有多少生機。幾百米的海水相隔,卻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深海之中,最缺的就是陽光,因為沒有陽光,海底生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吸收營養。
所以深海比其他地方更需要能量,而一條重達十幾噸甚至幾十噸的鯨魚的從天而降,給這片「不毛之地」,帶來了生機。
鯨落不僅可以給海洋裡各種生物提供食物,給海底生物提供棲息地,也能將海洋上層的有機物輸送到深海之中。
而鯨落的出現,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鯨足夠大,海底足夠深。
不誇張的說一條鯨魚的隕落,可以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而現在人類對鯨的捕殺,導致鯨魚種類、數量急劇下滑。這也導致鯨落出現次數越來越少。
鯨爆,來自深海的生化武器。
如果說「鯨落」是海洋的饋贈的話,那麼「鯨爆」就是來自深海的生化武器。
鯨擱淺於岸邊,不幸死亡,那麼很大的可能要發生鯨爆。
死亡的鯨因為體內有過多的腐敗氣體,通俗地講就是吃得太多,沒完全消化。胃裡產生了大量瓦斯般的氣體,鯨死後內部組織器官會加速腐敗,細菌擴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當鯨擱淺於海灘上,海邊的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烈,氣溫也比內陸高。鯨魚的皮膚開始脫落,鯨的頭部膨脹,腐爛到一定程度時,身內氣體撐得越來越大。只要稍不注意,就會引發鯨爆,變成了生化武器,威力更為驚人。
鯨爆時,附近的居民也會跟著遭殃,飛濺的血肉不僅會糊得到處都是,而且因為鯨爆所帶來的腐爛之味陪伴多日,久久不能消散。
2004年臺南抹香鯨爆炸事件
15年前,臺灣臺南市曾經發生過一場巨大的鯨爆事件,當時爆炸的地點不在海邊也不在海洋動物研究所,而是在臺南最熱鬧的一條街市上。
據報導稱,2004年一月份臺南市近海有一頭身長17米,重達50噸巨型抹香鯨擱淺,這是當時臺灣地區發現的最大的鯨。
為了更好地研究,科學家建議將這頭巨大的抹香鯨,轉移到空曠且安全的研究地點。而當時將這頭龐然大物拖動,就用了三輛起吊機,花費整整13個小時。為了不影響到附近的居民,特意派了50名工作人員,在次日清晨做安保工作。
雖然已經做得面面俱到,但還是有不少好奇心重的市民,連夜「佔領」最佳觀「鯨」地點,一睹海洋巨物真實風採。
這輛託載著鯨魚的大卡車途徑鬧市街道時,一聲巨響,使得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難以擺脫惡臭味。
抹香鯨的屍體當街炸開,內臟和血肉隨著爆炸的方向四處飛濺,而周圍的車輛、行人、店鋪無一倖免被染成鮮紅色。
紀錄片《掠食者犯罪現場》的第三集鯨爆之謎中,有在場群眾接受了採訪:「真的很噁心,整條路都是噴出來的內臟和血肉,而且非常的臭。」
不僅僅是血腥,更是無法擺脫的惡臭,給在場所有人留下了無法抹去的陰影。
除此之外,西方媒體也有很多的陰謀論稱,臺灣正在研究大型生化武器,其實這只是來自大自然的意外。
除了在臺灣,很多的地區都有過類似的案例。
紐芬蘭島的在2014年沿海小鎮的石灘上,有一頭髮爛發臭、腫脹的身體顯得巨大無比的鯨魚屍體被發現。當地政府為了有效且安全的處理,特意請來了鯨魚屍體解剖師。
為了保證鯨魚屍體解剖師的安全,他必須穿上密不透風的全套工作服,戴好防毒面具,全副武裝地進行工作。近距離地接觸腐爛的味道,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消除。而鯨魚屍體解剖師一度被評為十大最噁心的工作之一。
最後
世間萬物都有生老病死。鯨落跟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樣,再次反哺於自然,這是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一個生命的逝去,也為其他的生命提供了新的機會。
而鯨爆,更像是警報,在提醒人類對大自然更應該起到敬畏之心,保護自然,保護海洋,保護鯨魚,也更是在保護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