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鯨落、萬物生。
鯨落是給世間留下的溫柔,造福蒼生,孕育生命,一隻鯨的隕落,便有億萬生命的崢嶸。
鯨落是鯨魚死後殘骸沉入海底形成的特殊生物群落。
鯨魚體型龐大,身體內含有的有機物的量十分可觀,在鯨魚死後沒幾天由於鯨魚體內微生物的活動鯨魚體積膨脹漂浮在海面上,食腐的海洋生物循著氣味趕來撕咬,破碎的鯨魚屍體受到的海水浮力降低最終沉入海底,而海底也生存著一些營腐生的物種,它們也以鯨魚的屍體殘骸為食物。
鯨落是鯨魚最後的浪漫,遺體成為微生物樂園,可維持一個規模不大的生物群落達百年之久。
當然,並不是所有死去的鯨魚都能形成鯨落,因為有些鯨魚在死後會被衝到沙灘上,有些直接擱淺在沙灘上才死掉,如果是一些大型的鯨類擱淺,就會形成「鯨爆」;有些鯨魚在死後會被淺層的海洋生物分食掉等等。
因此,只有大型體型夠大(不容易被分食),自然死亡(排除擱淺和被衝到岸邊)的鯨魚才會形成鯨落。
由於鯨魚的死亡地點和時間無法推測,再加上不是所有死去的鯨魚都能形成鯨落,因此目前世界範圍內被人類觀測到的鯨落不足50次,而我國目前僅在南海發現一次。
為什麼鯨落如此少?
鯨魚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一類頂級獵食者,分為鬚鯨和齒鯨,鬚鯨以口中的須子濾食海洋中的小魚小蝦為食物,現存約15種,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藍鯨就屬於鬚鯨,藍鯨曾經因為人類的活動數量大幅度降低,如今可能只剩下幾千頭;
齒鯨則是靠捕獵大型魚類為食物,現存75種,虎鯨、抹香鯨都是齒鯨,都是海洋中頂級的獵食魚類,同樣地因為人類的活動,虎鯨的數量也大幅度降低,如今全世界可能只剩下數萬頭。
但是這類大量捕殺導致鯨魚數量減少更多發生於近現代,由於科技的發展船隻製造更加精良,有了更強的捕獲鯨魚的能力,曾經數百萬頭鯨魚生活在世界上,維持著較大規模的種群,而海洋環境較為穩定,也就是說鯨魚的數量在非常長的時期內都能維持在數百萬頭,可想而知海洋中的鯨落數量應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