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央視報導稱,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抵達三亞,這次科考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3米長的鯨落。什麼是「鯨落」呢?當鯨魚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屍體會最終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 鯨落(Whale Fall)。由於鯨魚屍體的有機物質含量非常高,在它的沉降過程中,對於降落路線之內生態系統中各個層級的生物來說,是它們重要的食物和能量來源。可以說,「鯨落」是 深海裡的最溫柔孤島 。
從今年的3月10日起,我國的「探索一號」科考船開展了為期近1個月的海洋科學考察工作,其中在南海期間,科學家通過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下潛到深海中發現了一個3米長的「鯨落」,初步確定為齒鯨屍體,而且屍體殘骸中還存在著眾多肌體有機物質,表明這個「鯨落」形成時間還不長。
1998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 43個種類的12490個生物體是依靠鯨落生存。從系統的組成來看,海洋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區別,就是生物需要的物質和能量的承載和傳輸,依賴的是海洋生態環境,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物種群落、生活方式、能量和營養物質來源、消費和分解方式的不同。
大型的鯨魚死掉後沉到海底時,演化有4個階段:移動清道夫-機會主義者-化能自養階段—礁巖階段。1998年,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個種類的12490個生物體是依靠鯨落生存的。首先鯨魚的90%以上軟組織會被大號的腐食生物吃掉,這過程持續4-12個月;之後屍體的殘渣夠毛蟲甲殼類小型生物生存2年;只剩骨架的鯨,依然為海底的無脊椎生物提供著養分;最後鯨骨的礦物遺骸化為礁巖。
鯨魚屍體在下落時不同階段的分解過程,可以為生態系統不同類型的生物提供驅動性食物來源。鯨魚活著的時候是海洋生態的重要組成,死後它也會給海洋返回饋贈,變成鯨落,它跟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深海生命的三大綠洲。對於推動生態系統的形成、發展和穩定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鯨類是最大的哺乳動物,長達30m,重40噸,成年藍鯨重量可以達到173噸。和人類一樣用肺呼吸,頭大眼小,整體呈現梭形,每次生一胎,幼年鯨魚長速極快,平均每天可以長40-60kg。它是生長最快的哺乳動物。當一條鯨屍沉入大洋中央的時候,對於海底生物而言,這就是盤古開天闢地!假如大型鯨類徹底滅絕,那絕將會是深海生態的災難!科研工作者賦予它一個美麗而悲壯的名字——鯨落。
海洋生態系統在地球物質和能量循環中佔有舉足重要的地位,其生態結構穩定性和所發揮的生態功能價值,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鯨落由於實現途徑的特殊性、參與物種的多樣性、時間推移的長期性,在推進深海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保障海洋生物種群繁榮發展方面起到了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鯨落,萬物生!這是最具有浪漫氣息的死亡!一切來自於海洋,最終回歸於海洋。鯨起鯨落,三生三世。看盡世間一切,沒變的依舊是大海,海底深處一座座綠洲是鯨魚送給海洋生物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