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工業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鯨魚曾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兩百多年前,西方的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當時還沒有石油的開採,於是鯨魚成為了人類當時獲取工業潤滑油和照明材料的主要來源。著名小說《白鯨》就講述了這段令人驚訝的捕鯨史。
人類對鯨魚的興趣,其實原本並不大。在人類工具還不成熟的古代,鯨魚這種龐然大物人類還沒有辦法,只有一些小型鯨魚會成為因紐特人的獵物。但是隨著鯨魚身上的巨大財富被發現,人類才開始大規模捕獵鯨魚,從海豚到抹香鯨,再到藍鯨,無論體型多大的鯨魚,在人類捕鯨船的面前都不堪一擊。
人類發明內燃機後,對鯨油的需求達到了高峰,當時鯨油的價格可以跟黃金相媲美。豐厚的利潤也促進了捕鯨業的進一步擴張,當時一艘捕鯨船就像是一個在大海上的工廠一樣,把鯨魚捕撈上船以後,有專門的工人會負責就地熬製鯨油,不然鯨魚一旦腐敗,那就失去了價值。
為了捕鯨,捕鯨人們甚至會先抓住幼鯨,讓鯨魚母親不忍離開,最終成為一桶桶的鯨油。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挪威人,以及後來的美國人,都是當時最熱衷於捕鯨的國家。工業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讓捕鯨船裝備了更先進的武器,再也沒有鯨魚可以在捕鯨船面前逃脫了。
人類捕鯨的範圍,從北極一直深入到南極,尤其是生活在南極海域的藍鯨。捕鯨人驚喜地發現,藍鯨體重可以達到170噸,它是所有鯨魚當中體型最龐大的,身上的脂肪也最為豐富。消息傳開後,南極一度成為捕鯨船密集的所在,藍鯨幾乎差一點就要被絕種了。
幸運的是,1859年人類就開鑿了第一個現代油井,原來從地下就能提取燃料,到內亂1862年,光是美國濱州一年就生產了300萬桶石油,而且能量密度遠比鯨油更高。一瞬間鯨油的價格開始猛跌,捕鯨利潤下降,捕鯨業才慢慢偃旗息鼓。
不知道應該感謝石油的發現,還是該感謝人類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