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在19世紀中期,一個名叫查爾斯·諾德霍夫的海員站在在一艘輪船的甲板上,發現自己從頭到腳都佔滿了厚厚的脂肪。他剛處理完一頭被捕殺的鯨魚體內的脂肪。
「一切都沾滿了油。襯衫和靴子上都是令人討厭的東西。皮膚的毛孔似乎都被這些東西填滿了。腳上、手上和頭髮上,全是油乎乎的。」他後來根據自己的經歷在一本書中寫道:「周圍全是生的、煮過的、燒過的鯨魚油脂氣味,沒有解脫的地方,只能默默忍受著。」
諾德霍夫描繪的狼狽畫面,是那個時代捕鯨船員的日常生活寫照,但塗在他們身上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的鯨魚油脂,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門票。在17世紀到20世紀之間,對鯨魚產品的追求使成千上萬的海員走向洶湧的大海,對鯨魚進行捕殺。
然而,捕獲鯨魚不僅僅是為了獲取油脂。它們龐大的身體是18世紀和19世紀人類至關重要的寶藏,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鯨魚全身都是寶。當時西方國家的人們對鯨魚產品的需求,大部分是為了營造一種舒適、精緻和優雅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似乎與提供這些特權所需的可怕的航海場景格格不入。
「在歷史的迷霧中,捕鯨常常被描繪成一種非常浪漫的方式,」海洋歷史專家、著有《利維坦:美國捕鯨史》一書的埃裡克·傑伊·多林(Eric Jay Dolin)說,但事實上,捕鯨一點也不浪漫:它是一項骯髒且暴力的行業,但在美國歷史上仍然很重要。
「事實上,在19世紀,美國成為全球捕鯨業的中心。」到19世紀40年代,在全球900艘鯨魚船中,大概有735艘是來自美國的。到1850年左右,它已成為美國第五大產業。」這一新興產業是建立在人類對光的熱愛基礎上的——事實上,鯨魚的身體含有豐富的油脂,可以為光的產生提供燃料。在美國捕鯨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鯨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
正如諾德霍夫的文字所表明的那樣,這種油來源於鯨脂,鯨脂是從被捕殺的鯨魚身上剝離出來的,通常在船上用巨大的銅鍋煮沸提煉而成。」這些鯨油將進入戶外街道照明,這對當時的文明來說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麻薩諸塞州新貝德福德捕鯨博物館海洋歷史館長麥可·戴爾(Michael Dyer)說。
尤其是抹香鯨的鯨脂,能產生一種很好的、稻草色的油,這種油被證明具有非凡的品質,使得它成為照明燈塔的理想選擇。「這對海洋國家的運作非常重要,特別是美國,美國擁有廣泛的抹香鯨漁業,」戴爾說。
鯨油成了當時的熱門商品。戴爾說,它點燃了礦工們的照明燈,成為槍枝、手錶、鐘錶、縫紉機和打字機的潤滑油。更重要的是,鯨油可以承受高溫,因此在快速運轉的機器中用作潤滑劑。正如多林所說,「鯨油基本上是工業革命的潤滑劑。」
但鯨脂並不是這種油膩的賞金的唯一來源。包含在抹香鯨頭腔中的是一種更為珍貴的成分:一種被稱為「鯨蠟」的透明液體蠟,這種物質可能與鯨魚的聲音產生和回聲定位有關。捕鯨者知道,如果他們能撬開魚頭,挖出一大桶神秘的蠟,他們就能發一筆大財。由於鯨蠟在燃燒的時候是無煙無味的,所以它的價格可能比普通的鯨油高出很多。
多林指出:「班傑明·富蘭克林喜歡用鯨蠟燭光看書。高價格的鯨蠟蠟燭使它們成為美國和歐洲社會富裕成員地位的象徵。」
鯨油精煉的副產品也被製成肥皂。後來,在20世紀,鯨油甚至被用於生產像人造黃油這樣的食用品。不過,儘管鯨油無疑是該行業最有價值的商品,但還有其他產品可以從鯨魚的巨大身體中獲取。最令人驚訝的是,鯨魚身上最不起眼的一樣東西竟然成為了時尚界最受青睞的寶物:鯨鬚。
這些是鬚鯨上顎上懸掛的密集纖維狀剛毛板,這些動物用來過濾海洋中的微小甲殼類動物、浮遊生物和魚類。在時尚界,用鯨鬚做成的罩子賦予了圓形裙箍所需的堅固性和靈活性,以及緊身胸衣內部的結構。當時西方國家的女子穿的沙漏型裙子,很多都包含有鯨鬚製成的骨架。
鯨鬚還被做成了雨傘的傘骨,甚至在婦女的帽子中找到了一席之地。雖然它最初是捕鯨的副產品,但時尚界的市場卻成為了捕鯨業的驅動力,戴爾說:「直到19世紀90年代,時尚一直維持著捕鯨業的繁榮。」
「鯨鬚甚至還變成了釣竿和弩,變成了馬車的鞭子和彈簧。任何有馬和馬車的人都需要這樣的鞭子,所以說這真的是一個大產業,」戴爾說:「鯨鬚甚至被用到了醫療行業,很多醫生用鯨鬚來固定骨折患者的斷肢。」
另一種有價值的商品是龍涎香,一種在抹香鯨的腸道中發現的物質,過去和現在都被用來製造香水,包括香奈兒5號豪華香水。
通過提供對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便利和舒適,捕鯨在美國的商業價值急劇膨脹。多林舉了他書中的一個例子:「1853年,這個行業最賺錢的一年,船隊捕殺了8000多頭鯨魚,生產了10.3萬桶鯨油,26萬桶鯨蠟,570萬磅的鯨鬚,所有這些都創造了1100萬美元的銷售額。」
然而,對鯨魚來說,稍微幸運的是,這個被高度開發的時代在美國並沒有持續太久。到了19世紀50年代末,該國發現了石油,煤油(從石油中提取的)開始取代鯨油作為照明的主要能源。但捕鯨對其他行業仍然很重要,比如時裝業,它把捕鯨延遲到了19世紀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鯨鬚被很多更好的材料所代替了。
到了20世紀,美國在捕鯨業已經被其他國家超越了,比如前蘇聯、日本和挪威等曾經的捕鯨大國。在此期間,航運和魚叉的技術進步使捕鯨活動機械化,將鯨魚種群推向了滅絕的邊緣。這催生了二戰後的全球捕鯨法規,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各國幾乎一致地暫停商業捕鯨,鯨魚種群才獲得一絲復甦的機會。
戴爾認為,19世紀的捕鯨業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是人類進步和成長的基礎。今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這一點,我們都生活在這段歷史所帶來的好處之中(比如工業革命)。
編者不太認同這位歷史學家的觀點,鯨魚變成了瀕危物種,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重創,是我們人類對大自然的貪婪索取所造成的惡果。那個時代的捕鯨業確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這種進步是帶著沉重的代價的。
我們今天在享受的那段歷史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該把那段歷史當作一段教訓,同時我們還有責任去彌補我們對大自然的傷害。而不是心安理得,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