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顧國際社會反對 日本捕鯨船隊前往南極海域
不顧國際法院的禁令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日本一支船隊12月1日起航前往南極海域,恢復「科研捕鯨」。 【自稱「合法」】 捕鯨船隊由4艘船組成,並且有日本政府巡邏船護航。它們預定月底至明年3月在南極海域從事「科研捕鯨」。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南極海域將禁止使用重油 日本捕鯨將受影響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趙學亮報導,據日本共同社8月29日電報導,為了保護還保留著珍貴 生態系統的南極海域,《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汙染公約》附則修正案規定禁止在該海域航行的船 只使用或運輸重油。包括日本在內的各成員國日前已達成一致,修正案將在明年3月正式通過 。
-
日本逆潮捕鯨背後的政治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是允許科研捕鯨。此後,日本便以「科研」名義繼續在南極捕鯨,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在國際社會強烈的反捕鯨聲討中,海牙國際法庭2014年裁定日本在南極的捕鯨活動並非出於科研目的。但日本卻不顧禁令,於2015年強行恢復捕鯨。
-
日本政府計劃大幅削減捕鯨數量 被禁止在南極洲附近捕殺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正考慮在爭取2015年度重啟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新計劃中大幅削減捕鯨數量。由於各反捕鯨國在18日閉幕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出強烈反對,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儘量減少捕獲量來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日本漁民將可以在日本海域和其專屬經濟區捕魚,但在南極洲則不被允許。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30日報導,多年以來,日本打著「科研捕鯨」的幌子,不顧國際社會反對,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早在2014年,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就要求日本停止捕鯨計劃,因為日本的行為並非是出於科學目的,而是商用考慮。日本則回應稱,會把鯨魚屠宰量減少三分之二,但會繼續捕鯨。
-
日本捕鯨船到底發現了什麼!南極「人形海怪」之謎
我們都知道生活在極寒環境裡的南極,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沒有人居住的大陸,曾有很多探險家前去此地冒險。日本政府曾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深入調查,竟然有目擊者稱看到了人形海怪,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呢。 早前日本政府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調查,對漁民們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鯨魚進行分類歸總,然而竟然聽到有船員在南極海域看到了一種長相類似與人形的海怪在南極時不時的出沒海面上下。
-
日本也玩退群,退出IWC,科學捕鯨不再用,海洋鯨魚難逃「厄運」
在科學中,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除了少部分的生物增長之外,整體數量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減少,而加上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們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的情況,根據科學最新報導,日本已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也就是說他們講再次啟動商業捕鯨,同時取消南極海洋和南半球每年的「科學捕鯨」。
-
日本商業捕鯨近海船隊回港 1430噸鯨肉11月起上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7月1日,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10月4日,負責近海作業的捕鯨母船「日新丸」返回了下關市港口,其與兩艘捕鯨船組成的船隊總計捕獲了約1430噸鯨肉。
-
日捕鯨船捕獲一小鬚鯨 稱將解剖以了解鯨魚生態
4月26日,日本科研捕鯨船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圖為科研人員在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檢查這頭小鬚鯨。(圖據共同社) 中新網4月27日電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科研捕鯨船26日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捕鯨船航行過程中未受到反捕鯨組織的幹擾。報導稱,科研人員將對捕獲的鯨進行解剖,分析其食量,以便了解鯨的生態。 據報導,科研捕鯨船於傍晚6點後依次返回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小鬚鯨被起重機從船上卸入卡車,運往附近的調查所。
-
全球鯨資源恢復大為改觀 今天世界上還有誰在捕鯨
王亞民稱,自全球範圍內禁止商業捕鯨以來,鯨資源經過幾十年恢復整體上已大為改觀。「現在鯨整體數量在迅速上升,而非下降。」但不同海洋區域、不同鯨種類的資源豐富程度和數量並不相同,王亞民舉例說,「一度瀕危的藍鯨數恢復速度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現在,南極北極的鯨資源都相對比較豐富,但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鯨就非常稀少,十年八年才能偶爾看到一頭。」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利益
共同社稱,這是日本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退出的第一個主要國際組織。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之所以會「離經叛道」,可能是意識到在IWC框架內尋求重啟商業捕鯨的希望已經渺茫。因為若想重啟商業捕鯨活動,須獲得IWC四分之三成員的認可。但是,目前在IWC 89個成員中,半數以上持反對態度。考慮到批准門檻很高,所以日本決定以「退群」來擺脫制約。
-
日本今年捕獲的成熟雌鯨有九成多已懷孕
日本水產廳8日宣布,今年1月3日至3月13日在南極海域實施的「調查捕鯨」共捕獲了251頭南極小鬚鯨,其中的成熟雌鯨有91.4%已懷孕。水產廳聲稱「這顯示小鬚鯨保持了良好的繁殖狀況」。 捕鯨船隊已經於本月5日返回日本。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兩條小鬚鯨在岸邊被開膛破肚
戳視頻↓↓ 看日本血腥捕鯨現場日本計劃下半年捕鯨227頭日本農林水產省在此前公布的捕鯨計劃中,將下半年捕鯨配額定為227頭,分別為52頭小鬚鯨、150頭布氏鯨及25頭塞鯨。同時,將2020年以後的每年捕鯨配額初定為383頭,每類鯨種在資源總量的1%以下。
-
國際捕鯨協會駁回日本南冰洋捕鯨計劃
日本日新丸號捕鯨船甲板上的三隻小鬚鯨。 據《衛報》報導,日本希望重啟南冰洋捕鯨活動的計劃日前遭到駁回,國際捕鯨協會表示,日本最新修訂的「Newrep-A」計劃並未提供足夠的科學論證。 日本藉口稱,獵殺鯨魚主要為了兩項目的:一是為了實現商業捕鯨回歸可持續性,要計算鯨魚種群所需保持的數量;二是對為了南冰洋海洋生態系統更進一步的了解。國際捕鯨協會專家報告表示:「根據計劃給出的信息,專家小組無法判定日本是否需藉助科研性質的捕鯨來實現這兩個主要目標。計劃並未提供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性。」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日本政府的精力就一直放在捕鯨計劃上。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種類確認,包括小鬚鯨等三種
新華社 資料圖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從2019年7月起時隔約30年重啟商業捕鯨。據日本共同社12月27日 報導,現在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地點和種類都被確認,海域限於日本近海及專屬經濟區,對象鯨種為小鬚鯨等3種。對此,國際社會反映強烈。
-
日本為何多年堅持捕鯨?吃肉並非目的,真正意圖值得世界各國警惕
在20世紀初時,幾乎世界上每一片海域中,都有大量藍鯨存在,然而在短短40年後,藍鯨竟然瀕臨滅絕,造成這一切的,便是「捕鯨者」。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僅僅在2018年的夏季,日本就在南冰洋累計捕殺333頭小鬚鯨,其中122頭為懷孕母鯨,另有114頭為幼鯨。
-
日本為何多年堅持捕鯨?真實目的並非吃肉,背後意圖值得世界警惕
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響應了動物保護制度,但是日本一直拒絕動物保護委員會提出的「日本全面暫停捕鯨決定」,至今依舊在捕殺鯨魚。因為只有18.5%的日本民眾贊成停止捕鯨,2019年6月30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並且高調宣布日本將重啟大規模商業捕鯨行動。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而且日本國內的耕地很少,只夠用來耕種而無法放牧,日本人為了能夠滿足人體所需的營養只能捕殺魚類。
-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難怪滿世界捕殺鯨魚,背後的圖謀果然不小
日本有一項成熟的產業線是其他所有國家都沒有的,那就是捕鯨業,由於其殘忍血腥而且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所以國際上一直是明令禁止的。即便如此,日本依舊執著的不肯放棄這個產業,此前日本還打著科研的旗號去南極海域大量捕撈鯨魚,最後在澳大利亞的幹預下,日本承認再也不在南極海域進行這樣的活動了。
-
「希特勒潛艇」現身南極?專家:納粹探索南極是為了捕鯨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5日報導稱,有關納粹「黑科技」以及希特勒的陰謀論在網絡上很受歡迎,其中南極傳說(南極納粹地下城、秘密軍事基地、希特勒逃亡南極等等)可謂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