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顧國際社會反對 日本捕鯨船隊前往南極海域
不顧國際法院的禁令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日本一支船隊12月1日起航前往南極海域,恢復「科研捕鯨」。 【自稱「合法」】 捕鯨船隊由4艘船組成,並且有日本政府巡邏船護航。它們預定月底至明年3月在南極海域從事「科研捕鯨」。
-
日媒:日本在南極海域「科研捕鯨」30年歷史畫上句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結束了2018年度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船隊3月31日回到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由於日本政府已向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告退出,將在2019年6月底生效,20世紀80年代後半起長達約30年的南極海域科研捕鯨就此落下了帷幕。據日本水產廳稱,此次科研捕鯨未遭到反捕鯨團體的妨礙。據日本共同社4月2日報導,以「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為母船的共5艘船以調查南極海的南極小鬚鯨生態等為目的,於2018年11月離開日本,進行了約5個月的航行。
-
日本政府計劃大幅削減捕鯨數量 被禁止在南極洲附近捕殺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正考慮在爭取2015年度重啟南極海域科研捕鯨的新計劃中大幅削減捕鯨數量。由於各反捕鯨國在18日閉幕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出強烈反對,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儘量減少捕獲量來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
-
日本逆潮捕鯨背後的政治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是允許科研捕鯨。此後,日本便以「科研」名義繼續在南極捕鯨,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在國際社會強烈的反捕鯨聲討中,海牙國際法庭2014年裁定日本在南極的捕鯨活動並非出於科研目的。但日本卻不顧禁令,於2015年強行恢復捕鯨。
-
日本稱南極海域捕鯨係為科研 未違反國際法
日本「勇新丸」號捕鯨船在公海海域捕鯨【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讀賣新聞》7月3日報導稱,澳大利亞曾就捕鯨問題向荷蘭海牙國際法院起訴日本,要求其停止在南極水域的捕鯨活動。當地時間2日,在該國際法院,日方開始了此次訴訟的口頭答辯。報導稱,日方主張「進行的捕鯨活動以科學研究為目的,未觸犯國際法」,並反駁稱澳方認為日方商業捕鯨,毫無根據。
-
日本捕鯨船到底發現了什麼!南極「人形海怪」之謎
我們都知道生活在極寒環境裡的南極,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沒有人居住的大陸,曾有很多探險家前去此地冒險。日本政府曾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深入調查,竟然有目擊者稱看到了人形海怪,這一消息是否屬實呢。 早前日本政府對南極周邊的捕鯨船隊進行調查,對漁民們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鯨魚進行分類歸總,然而竟然聽到有船員在南極海域看到了一種長相類似與人形的海怪在南極時不時的出沒海面上下。
-
日本商業捕鯨近海船隊回港 1430噸鯨肉11月起上市
7月1日,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一艘漁船在北海道釧路港卸下一頭小鬚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7月1日,日本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了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10月4日,負責近海作業的捕鯨母船「日新丸」返回了下關市港口,其與兩艘捕鯨船組成的船隊總計捕獲了約1430噸鯨肉。
-
日本也玩退群,退出IWC,科學捕鯨不再用,海洋鯨魚難逃「厄運」
在科學中,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除了少部分的生物增長之外,整體數量可以說是在不斷的減少,而加上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們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的情況,根據科學最新報導,日本已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也就是說他們講再次啟動商業捕鯨,同時取消南極海洋和南半球每年的「科學捕鯨」。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種類確認,包括小鬚鯨等三種
新華社 資料圖12月26日,日本政府宣布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從2019年7月起時隔約30年重啟商業捕鯨。據日本共同社12月27日 報導,現在重啟商業捕鯨的目標地點和種類都被確認,海域限於日本近海及專屬經濟區,對象鯨種為小鬚鯨等3種。對此,國際社會反映強烈。
-
全球鯨資源恢復大為改觀 今天世界上還有誰在捕鯨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為抗議丹麥海外治地法羅群島一年一度的捕鯨活動,動物權益保護人士日前將丹麥哥本哈根著名的小美人魚銅像潑染上了紅漆。上世紀捕鯨業一度猖獗,不同種類的鯨面臨滅絕危險。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鯨。目前,全球範圍內鯨資源的恢復情況如何,不同形式的捕鯨行為對鯨有著怎樣的影響?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首日:兩條小鬚鯨在岸邊被開膛破肚
工人隨即對這兩頭小鬚鯨進行切割解體,預計將於4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戳視頻↓↓ 看日本血腥捕鯨現場日本計劃下半年捕鯨227頭日本農林水產省在此前公布的捕鯨計劃中,將下半年捕鯨配額定為227頭,分別為52頭小鬚鯨、150頭布氏鯨及25頭塞鯨。同時,將2020年以後的每年捕鯨配額初定為383頭,每類鯨種在資源總量的1%以下。
-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捕獲首條鯨魚,引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據悉,日本政府設定了與一般魚類相比極為克制的捕撈配額,並強調:「以這種頭數就算連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負面影響。」當晚卸貨的是在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捕獲的兩頭小鬚鯨,預計將分別被解體,最快4日進行交易。此前外媒稱,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從7月1日起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
-
數據顯示日本今年已在南極保護區捕殺50多頭鯨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9月4日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透露,日本捕鯨者今年在南極海洋保護區已經捕殺了50多頭小鬚鯨。這一消息是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在巴西召開的年會開幕式當天公布的。日本正擔任會議主席,力圖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報導說,捕殺鯨魚以牟利的活動在1986年就被禁止,但是包括挪威和冰島在內的一些給自己授予了豁免權。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利益
7月1日上午,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隨著捕鯨船魚貫出港,在日本被「禁閉」31年的商業捕鯨全面開禁。 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關注,特別是一些環保人士,甚至驚呼日本又要製造一個「海豚灣」?既然已禁止了30多年,日本為何要取下「封印」,重操舊業?
-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將開始鯨魚商業捕撈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開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目前,將被允許捕撈的鯨魚限額和種類暫時尚未公布。
-
日捕鯨船捕獲一小鬚鯨 稱將解剖以了解鯨魚生態
4月26日,日本科研捕鯨船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圖為科研人員在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檢查這頭小鬚鯨。(圖據共同社) 中新網4月27日電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科研捕鯨船26日開始在宮城縣三陸地區附近海域進行捕獵,當天捕獲了一頭小鬚鯨。捕鯨船航行過程中未受到反捕鯨組織的幹擾。報導稱,科研人員將對捕獲的鯨進行解剖,分析其食量,以便了解鯨的生態。 據報導,科研捕鯨船於傍晚6點後依次返回該縣石卷市的鯰川港。小鬚鯨被起重機從船上卸入卡車,運往附近的調查所。
-
反捕鯨團隊今年不再阻止日本南極洲捕鯨活動
(資料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日報網8月29日電(潘一僑)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8月29日報導,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宣布,他們將不會在今年南極洲捕鯨季對日本捕鯨船進行攔截。 該協會創始人保羅·沃森表示,他們已經無法應對日本的監控技術。
-
日本今年捕獲的成熟雌鯨有九成多已懷孕
日本水產廳8日宣布,今年1月3日至3月13日在南極海域實施的「調查捕鯨」共捕獲了251頭南極小鬚鯨,其中的成熟雌鯨有91.4%已懷孕。水產廳聲稱「這顯示小鬚鯨保持了良好的繁殖狀況」。 捕鯨船隊已經於本月5日返回日本。
-
日本人的血是冷的嗎?每年捕殺大量鯨魚,背後真正圖謀比想像中大
其實捕殺鯨魚早就已經成為了日本的一項傳統文化,很多人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錯,他們甚至還認為這是在保護本民族的傳統,況且日本的捕鯨業已經發生了很多年,早就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貿然讓他們停止與捕鯨相關的一切活動的話,必定會有很多人失業,日本的經濟也會受到嚴重打擊,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明令禁止捕鯨的原因。
-
日本人瘋狂獵殺鯨魚,真的是為了吃它們?專家:背後隱藏大陰謀
在1986年的時候,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該公約禁止出於商業目的、大肆破壞生態環境系統的捕殺鯨魚活動。所有的會員國都嚴格遵守這一條約,唯獨日本總是屢教不改,甚至與澳大利亞為首的「反對捕鯨」國家,產生了激烈的爭吵。那麼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執著於獵殺鯨魚呢?其他的魚不夠日本人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