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晚上到海邊散步的市民發現,海水裡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藍光甚至是藍色的光帶,在奧帆基地和三浴附近的海域都有這種藍色的「精靈」。原來,這是夜光藻在作怪。專家表示,如果大面積出現這種藻類會對海洋生態產生影響,目前,這種小範圍夜光藻類的出現,不會對島城海域造成危害。
怪事 海裡出現藍色光帶
前不久,島城市民陳先生晚上去奧帆基地遊玩,在百麗廣場南門外附近海邊看到有一條藍色的「油帶」,他走近用手撈起來,卻發現不是油,只是一些藻類的葉子,這讓他非常奇怪。在海邊生活了好多年,今年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第二天,他又專門去晚上出現藍光的地方查看,發現是一些暗紅色的海藻「盤踞」在那裡,他一時間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便將情況反映給了環保部門。
前天,市民陸先生晚上到三浴散步,發現海裡也有不規則的藍色螢光,一開始他以為是岸上的燈光折射的結果,但他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都能看到這點點的螢光。這也讓他很納悶,他問了好多鄰居,都說不出準確的答案。於是,他便將這一特殊情況拍了下來,傳到網上,希望能得到答案。他的照片一發布,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圍觀。有人希望來三浴一睹 「藍光」,有人認為這是 「人造景觀」。但更讓人們擔心的是海裡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藍光,對大海會造成什麼影響?
調查 夜光藻聚集但不太多
經過實地考察,環保部門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確實在奧帆基地附近海域發現了一些紅色帶狀水體,經環保監測人員仔細觀察,這些磚紅色帶狀區域隨波浪呈現帶狀聚集,總面積約40至60平方米。經採樣分析後發現,引起水色異常的為近岸海域常見的一種浮遊生物——夜光藻。
據專家介紹,夜光藻是甲藻門的一個海產屬。細胞圓形呈囊狀,沒有外殼,具有一條能動的觸手。細胞無色或綠色,大量密集時呈紅色,具有發光能力。屬表層沿岸種類,分布廣,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繁殖過剩並密集在一起時,形成「赤潮」,此時,每毫升海水中可達1000個以上,使魚類及其他生物呼吸器官發生阻塞,使生物致死。
由於島城今年冬天不算冷,致使靠近近海海域一些藻類提前「到訪」,而此種夜光藻正是沿海表層的藻類。經調查,目前夜光藻的數量並不算太多,還不至於對島城的海域造成傷害。
專家 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
「夜光藻本身不含毒素,但是它形成赤潮時,若大量的夜光藻黏附於魚鰓上,會阻礙魚類呼吸,導致魚類窒息死亡,對其他海洋產業影響不大。 」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才文介紹,赤潮發生的原因主要為海水富營養化、天氣悶熱及風力較弱。 「每年全球範圍內發生的赤潮都比較多,由不同藻類引起,像夜光藻赤潮,島城一般發生的較少,而南方的沿海發生率較高。
新聞延伸
廣東也曾有夜光海
連日來,珠海爆發夜光藻赤潮,白天呈現「粉紅色」的海水,夜晚變成藍色的「星河」,這一奇景被珠海網友稱為「夜光海」,吸引大量攝影愛好者至海邊夜拍,甚至有網友希望「夜光海灘」成為景點。羊城晚報記者從珠海市海洋監測與海域使用動態監管中心了解到,珠海從2015年新年假期開始,就出現「粉紅海水」。
夜光藻
藻體近於圓球形,遊泳生活。細胞壁透明,由兩層膠狀物質組成,表面有許多微孔。口腔位於細胞前端,上面有一條長的觸手,觸手基部有一條短小的鞭毛,靠近觸手的齒狀突出橫溝退化的痕跡,縱溝在細胞的腹面中央。細胞背面有一桿狀器,使細胞作前後遊動。細胞內原生質淡紅色,細胞核小球形,由中央原生質包圍。(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王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