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升,乳山海域海冰逐漸融化

2021-01-12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記者從乳山市海洋發展局獲悉,隨著氣溫回升,乳山市海域海冰開始逐漸融化。

據乳山市海洋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觀測,乳山灣內海冰情況減輕,結冰面積約佔整個乳山灣面積的7成,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8cm;乳山口港航道內海冰已經大面積融化,水面漂浮少量浮冰;塔島灣內淺水區還有結冰現象,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5cm, 結冰面積約佔整個塔島灣面積的2成;潮汐湖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養殖池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大乳山景區沿岸冰腳已經全部融化;銀灘海域未出現結冰現象。

12日,乳山市海冰情況較前幾日明顯好轉,乳山市海洋監測中心提醒廣大漁民、海水養殖戶、港口碼頭以及其他海上施工的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天氣和海冰情況,做好防冰抗冰工作;海冰冰質鬆軟,請沿海居民切勿到冰上行走。

閃電新聞記者 孫雅倩 威海報導

相關焦點

  • 大連黃渤海海冰融化 形成海面浮冰
    1月25日,大連附近海域海冰融化隨著氣溫回升,大連黃渤海海域的海冰開始逐漸融化,由固定冰層變為浮冰。為保證生產安全,大連市漁政部門發出通告,禁止漁船近海捕撈,同時向漁業生產單位發出冰情通報,組織和指導漁民採取各種補救措施,力爭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濰坊市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規模為近十年來之最
    (圖片由孫效寶提供)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我市臨近的渤海萊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1月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冰封住小清河入海口,鐵甲船被凍在海港上。附近漁民表示,近十年沒見過如此大面積的海冰,所有船舶已全面禁航。
  • 北極海冰正「腹背受敵」:海水變暖和氣溫上升加速北冰洋融化!
    這些年,一系列的異常天氣和異常變化,使得北極海冰的問題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但事實上,北極遇到的問題似乎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多得多。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近日,科學家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腹背受敵——北極海冰正在從海洋表面下方融化,以及在上方升溫的空氣中融化。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南極海冰:斷言增多證據不足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在南大洋海冰區有大小不等的冰山和冰間湖,巨大的冰山對考察船的航行影響很大。海冰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對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都有顯著影響。因此,一直以來,海冰的變化都頗受科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 8月海冰融化接近破紀錄,或再加重地球氣候危機
    雖然北極海冰面積在7月出現創紀錄新低,而且之後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高於平均水平,但在8月中旬之後,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仍然顯著放緩。最終,來自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北極月平均海域面積為503萬平方公裡,這比史上最低的2012年的平均範圍高出了310000平方公裡,但比1981年至2010年8月的平均值低了217萬平方公裡,這是北極海冰史上第二低的8月。從整個月來看,東西伯利亞海的海冰損失最為明顯,因為該地區持續存在的冰最終融化了。
  • 海冰崩裂,凍土融化,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最後的冰區」悄然融化】  北冰洋已連續4個冬季出現極端熱浪,但今年的北極地區,依然和暖得「不尋常」。  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2月,當地海域溫度通常在零下20℃,平均冰層厚度超過4米,冰山最高厚達20米以上。
  • 北美歐洲多國春季難覓春跡 或因北極海冰融化所致
    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反常天氣和全球變暖引發北極海冰融化不無關係。暴雪降溫接連不斷 英國度過最冷復活節3月12日,受強冷空氣影響,通宵達旦的暴風雪「突襲」西歐,比利時、法國、德國等地交通遭到「重創」,民居斷電,數人死亡。受暴風雪的影響,3月12日比利時全境「高峰期」擁堵路段總裡程達到了1670公裡,創該國歷史新高。
  • 北極冰層融化或給海洋生物「加餐」
    網絡配圖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北極地區冰層融化,海洋生物可能成為受益者,緣由是冰層融化將向海中釋放大量營養物質,使北極海域「食材」更豐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說,今年3月,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是有衛星圖像記錄38年以來最少的一次,氣候變暖對海洋冰川的體積和分布產生了巨大影響。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是怎麼回事 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
    天氣網訊,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近期,北冰洋北極海冰面積出現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出現了極暖的「黑色海水」。那麼,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哪些影響?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之謎 2013-01-17 15:16:28 來源:
  •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在現場,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業務科科長張成瑤在對沿海冰情進行實地勘測後說,目前海冰的盛冰期已到來,此時是欣賞海冰的最佳季節。由於今冬整體氣溫偏暖,丹東海域冰情較往年偏輕,冰凍並不徹底。  巡航中,記者發現今年海冰雖然範圍不小,但凍得並不「結實」,冰面坑窪不平,表面的冰碴較為鬆軟,越往深處冰面「斷層」越多,一塊塊漂浮著,連不成片。
  • 葫蘆島市啟動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
    中國網海洋1月24日訊 據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1月20日,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開始到海冰現場進行監測,掀開了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工作的序幕。  受天氣影響,今年冬季葫蘆島市海域海冰結冰期較往年有所推遲。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北極熊,顧名思義生活在北極及周邊地區,它們擁有一身厚厚的皮毛和脂肪,能支持它們在嚴寒地區生活。北極熊是唯一一種需要被劃分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熊,它們雖然能夠在岸上生活,但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來自於北冰洋。
  • 海冰:海洋世界的超級殺手
    當溫度回升時,它就會乖乖隱匿,消失在海水裡。可以說,溫度決定它的來去。當南極大陸的冰山向北、北極格陵蘭的冰山向南漂移過程中,隨著海水溫度逐漸升高,冰山會隨著海水的溫度加速融解、斷裂,逐漸還原成淡水與海水混合。冰山的壽命因為環境因素長短不一,短的一兩年內就會消失,長的可能漂流10年左右。因為冰山都是淡水集合而成,所以是極為寶貴的淡水資源,人類目前還不能充分利用這一巨大的資源庫。
  • 渤海海冰對海參生產有一定影響 但可作為淡水資源加以利用
    隨著天氣轉暖,河北省秦皇島港、黃驊港等海域的海冰正逐漸消融。  「就在幾天前這裡的冰還一眼望不到邊。」2月21日,在秦皇島市山海關溝渠寨港,專程趕到海邊查看冰情的船長吳雙傑一邊比劃,一邊對記者說:「這個冬天的海冰要比上年嚴重,不光上凍時間早,就連範圍也要大一些。」  自2012年12月下旬以來,渤海灣的海冰面積迅速擴大。
  • 認識海冰
    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滷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按發展階段,可分為初生冰、尼羅冰、餅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類;按運動狀態可分為固定冰和流冰兩大類。
  • 我國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
    2月2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海洋一號C」衛星最新遙感監測顯示,春節後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連日來,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戰役正在進行。渤海海冰衛星遙感監測是衛星中心的重點業務工作,中心職工堅守一線,每天制定衛星探測計劃、實時接收處理數據,並製作海冰遙感專題產品,提供給預報以及海上生產等部門。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從「海洋一號C」衛星圖像可以看出,去年11月底海冰開始生成,到2020年元旦,遼東灣近岸冰情還很輕。隨著溫度下降,逐漸加重。1月16日以後氣溫有所回升,海冰開始減少。
  • 海麗氣象吧|黃渤海海冰進入重冰期 萊州灣船隻被大片海冰包圍
    齊魯網濟南1月30日訊(記者 宗韶峰)雖然天氣轉晴,氣溫回升,但受持續低溫天氣影響,黃渤海海冰大面積發展,目前已經進入重冰期。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對此,雷瑞波表示,科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近年來北極海域海冰覆蓋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今年局部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是否直接導致海冰減少,還有待觀測和研究。  「從目前的海冰狀況來看,位於大西洋扇區的海冰向北退縮明顯。例如,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還有格陵蘭島北部等地區的海冰退縮明顯。」雷瑞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