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2020-11-27 東北新聞網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1月10日,記者隨同市海域管理處海洋環境預報科工作人員出海巡航,看到大面積的流冰堆積在海岸線上,形成形態各異、縱橫交錯的海岸冰,猶如極地世界;海面上,連葉冰堆疊,形成「極地奇觀」。

  「有一年,冰情嚴重的時候,船都凍住了,根本沒法走。」在丹東港西南航道附近海域,有著35年出海經驗的老船長趙一平對記者說。在現場,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業務科科長張成瑤在對沿海冰情進行實地勘測後說,目前海冰的盛冰期已到來,此時是欣賞海冰的最佳季節。由於今冬整體氣溫偏暖,丹東海域冰情較往年偏輕,冰凍並不徹底。

  巡航中,記者發現今年海冰雖然範圍不小,但凍得並不「結實」,冰面坑窪不平,表面的冰碴較為鬆軟,越往深處冰面「斷層」越多,一塊塊漂浮著,連不成片。在東港海防路附近,發現大範圍沿岸冰,近岸海域浮冰範圍4海裡,一般冰厚5釐米,最大冰厚10釐米,冰情較往年偏輕。在丹東港西南航道附近,近海數百米遠的海面冰封一片,白茫茫一望無際,現「冰海」奇觀。

  隨後,記者在東港大平漁港看到,百餘艘漁船依次停泊在岸邊,受天氣等原因影響,漁船早已回港靠岸。這些漁港內當日未發現海冰,港口功能正常運行。

  張成瑤介紹,海冰主要是由海水凍結而成的,冰情嚴重時可造成港口、航道封鎖,船舶無法進出港;較大冰塊還有可能使拋錨船舶走錨,發生船舶碰撞的危險。

  據海洋站觀測及衛星遙感監測,當日黃海北部浮冰範圍8海裡。預計未來一周,黃海北部丹東近岸海域冰情將繼續發展,最大浮冰範圍5-15海裡,一般冰厚5-10釐米,最大冰厚15釐米。「隨著氣溫的下降,海冰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相關部門應積極準備,做好防冰抗冰工作。」現場的工作人員說。

  「從目前情況看,海冰對本市的漁港碼頭和自然停泊點以及漁業生產暫無影響。」10日下午,丹東漁港監督處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說,目前全市的漁船基本都回港冬休了。儘管東港近海淺灘出現浮冰,但並未影響船舶正常進出港,同時海洋與漁業部門也已做好應急預案,確保進港船隻停泊安全。

  海蜇養殖戶衣有福說,對他們而言暫時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今年海冰出現得較晚,而眼下海蜇、小人仙、對蝦的養殖期已經結束,所以不會受到影響,但對於部分越冬海參養殖戶來說,如果冰情加重的話,會增加風險。」

  對於今冬海冰出現晚的原因,市氣象局副局長孫連強介紹,當氣溫連續三天低於零下18℃時,海水就會出現結冰現象。今年冬天的幾場降雪之後,本市連續出現低溫天氣,進入低溫時段,從而導致海水結冰。「目前看,今年的海冰現象並不嚴重。本市最嚴重的海冰現象出現在1951年,當時距離海岸線幾公裡的地方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走。」

  據悉,海冰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冰期、封凍期、終冰期。目前本市正處於初冰期,預計1月中下旬為冰情最為嚴重時期,提醒海水養殖、漁業捕撈、海上交通運輸、石油開採、港口碼頭等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當地的冰情變化和海冰預報信息,做好防冰抗冰工作。同時提醒海島居民提前做好生產和生活的物資準備。

相關焦點

  •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丹東:海冰監測預報正式啟動 作者:邢漫 2017-12-27 09:11   來源:丹東新聞網     12月26日,記者從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了解到,入冬以來,黃海北部淺灘發現少量海冰,並在持續較強冷空氣的作用下,冰情有一定的發展。
  • 為什麼我國的「遼東灣」海域,會成為北半球海冰分布最南的海區?
    在不同的條件下,水體有液態、氣態和固態的變化,海洋中的水也是如此,在很多海區由於氣溫較低,就會出現海面結冰,分布海冰的現象。我們知道純淡水在0℃就會結冰,而海水中由於含有鹽分,要使海水結冰需要更低的溫度,當海水溫度下降至-1.33℃以下時,就會發生結冰現象。最初形成的海冰是針狀的或薄片狀的,隨後聚集和凝結,並在風力、海流、海浪和潮汐的作用下,互相堆疊而成重疊冰和堆積冰,最終有可能形成大範圍覆蓋的海拔。
  • 氣溫回升,乳山海域海冰逐漸融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記者從乳山市海洋發展局獲悉,隨著氣溫回升,乳山市海域海冰開始逐漸融化。據乳山市海洋監測中心工作人員觀測,乳山灣內海冰情況減輕,結冰面積約佔整個乳山灣面積的7成,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8cm;乳山口港航道內海冰已經大面積融化,水面漂浮少量浮冰;塔島灣內淺水區還有結冰現象,以尼羅冰和擱淺冰為主,最厚處冰層厚度約5cm, 結冰面積約佔整個塔島灣面積的2成;潮汐湖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養殖池冰層厚度減小,大部分冰層厚度約2cm;大乳山景區沿岸冰腳已經全部融化
  • 濰坊市北部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規模為近十年來之最
    (圖片由孫效寶提供)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我市臨近的渤海萊州灣海域出現大面積海冰。1月8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冰封住小清河入海口,鐵甲船被凍在海港上。附近漁民表示,近十年沒見過如此大面積的海冰,所有船舶已全面禁航。
  • 黃海北部海域海冰調查現場採錄
    《中國海洋報》記者跟隨海冰調查隊,一路在山東、河北、天津、遼寧沿岸部分海域採訪,記錄了一線人員爬冰臥雪觀測海冰的歷程,以及海冰預警報信息背後的奉獻與堅守。浮球入水後,其電源會自動接通,此時各個傳感器會開始工作並發射信號,衛星再將浮球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實時傳輸回北海預報中心數值模擬室,提供了解該海域海洋環境的第一手寶貴數據資料。   總體冰情較去年同期偏重   據了解,渤海和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會出現海冰。
  • 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冰現象 60多隻斑海豹被困冰湖
    1月9日,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連日寒潮,渤海灣近岸15海裡、萊州灣近岸20海裡、黃海北部海域近岸17海裡的海水出現結冰,冰層最多有近一尺厚。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中廣網濟南1月9日消息,受連日寒潮天氣影響,渤海黃海山東海域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水結冰;同時,黃河山東段出現近5年來最長封河,防災形勢嚴峻。
  • 膠州灣部分海域結冰 為您揭開海冰背後的秘密
    「三九四九冰上走」,青島不僅河流、水庫開始大面積結冰,膠州灣的部分海域也出現結冰現象。青島海域的海冰是如何形成的,具有哪些特點,又會對海上設施以及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衛星遙感監測,三九以來,天氣溫持續走低,膠州灣沿岸河口灘涂出現固定冰,目前尚未對海洋漁業帶來影響。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在海面上凍結而成的鹹水冰。
  • 丹東:東港海域發現斑海豹!(圖)
    4月29日傍晚,丹東市民孫先生和其他幾位好心市民在邊防官兵的幫助下,將一隻野生斑海豹放歸大海。  「4月29日下午兩點多鐘,我的一個朋友說東港一名漁民在捕魚時意外捕獲一隻海豹,並且有人想宰殺這隻小海豹獲利。」孫先生說,平時他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常和朋友一起救助和放生一些小動物。得知情況後,他立即和幾個朋友趕到東港,聯繫到這名漁民,從漁民手中救下這隻小海豹。
  • 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 冰情近十年最輕
    今冬海冰冰情為近10年最輕青島附近海域僅有微量海冰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 葫蘆島市啟動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
    中國網海洋1月24日訊 據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1月20日,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開始到海冰現場進行監測,掀開了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工作的序幕。  受天氣影響,今年冬季葫蘆島市海域海冰結冰期較往年有所推遲。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丹東東港海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13日,丹東東港的邊防派出所民警在巡查巡視時,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棕黃色皮毛、體長1米多、體重約300斤的「大傢伙」。它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旁若無人、憨態可掬。經過相關專家辨別,這是一頭在我國海域罕見的北海獅,是海獅科中最大的一種,天生聰明伶俐,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6月6日,在大連旅順的渤海海域也曾發現過一頭北海獅出沒,這已經是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在我國海域第二次發現北海獅的身影。而再向前追溯在我國海域發現北海獅的記錄則是在30年前的1990年。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12月10日,一些島城市民的朋友圈被幾張美麗的海冰圖片刷屏。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膠州灣沿岸部分地區出現結冰現象,比如西海岸新區膠州灣跨海大橋入海口處海冰層層疊疊、晶瑩剔透,儼然一幅冰上世界。那麼,我國現在的海冰分布情況如何?這種美麗的海冰景象背後是否預示著氣候變化異常?大海為什麼會結冰呢?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受到冷空氣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域浮冰外緣線1日達到7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國家海洋局逐個排查海冰涉及海域的252個海島
    新華網青島1月21日電(記者徐冰、張旭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介紹,根據國家海洋局緊急部署,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1日開始對被海冰圍困的遼寧省菊花島實行現場監測分析和重點預報服務,並開始對海冰涉及海域的252個有居民的海島進行逐個排查。
  •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完備的海冰和水文要素數據可為研究海冰熱動力學過程、海冰與結構物相互作用提供數據支持,並可以為防冰減災提供決策依據。受冷空氣的影響,預計11月30日夜間到12月1日白天,臺灣海峽、南海北部、中部、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將出現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區;福建、海南東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請在上述海域作業的船隻注意安全,沿海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這裡是全球緯度最低、且有海冰現象的海域。下圖為鄂霍次克海冬季流冰分布邊界圖。(1)描述從1月底到2月初開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紋別、網走、知床半島等地觀賞「流冰」的順序,指出導致流冰分布邊界位置自北向南變化的主要因素。(2)分析日本北海道東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過程。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近30年衛星微波遙感數據製作的歷年1月4日南極海冰分布圖上,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從1978年至2011年間的1月4日,「雪龍號」所在海域海冰均基本消融,是進行科考、登陸比較好的備選區域。而今年同日該海域海冰面積相比歷史同期明顯增加,人們不禁疑惑:南極海冰在不斷增多嗎?
  • 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
    新華社青島1月8日電(記者 徐冰、張旭東)受近日寒潮大風天氣影響,山東沿海出現嚴重海水結冰現象,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的海冰冰情。    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洋站、陸岸和海洋應急監測車、航空及衛星遙感等近日獲得的監測資料分析,受這次寒潮大風天氣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同期最嚴重冰情。
  • 海冰不期而至
    不僅是大連遭遇59年以來最低氣溫,進入2010年以來,受持續低溫影響,渤、黃海區海冰增長迅速。根據海洋站、陸岸、航空、雷達和衛星遙感等觀測資料綜合分析,進入1月份短短的12天裡,遼東灣海域浮冰範圍便從38海裡擴展到71海裡。  山東渤海和黃海北部沿岸出現近30年來同期最嚴重海冰災害,截至1月17日,渤海海域海冰範圍達到3萬平方公裡,佔渤海海面的40%。
  • 丹東:餵食河豚(圖)
    丹東:餵食河豚(圖) 作者:海東 2017-12-05 09:45   來源:丹東新聞網     進入十二月,在丹東東港市一處紅鰭東方魨良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