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在現場,丹東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站業務科科長張成瑤在對沿海冰情進行實地勘測後說,目前海冰的盛冰期已到來,此時是欣賞海冰的最佳季節。由於今冬整體氣溫偏暖,丹東海域冰情較往年偏輕,冰凍並不徹底。 巡航中,記者發現今年海冰雖然範圍不小,但凍得並不「結實」,冰面坑窪不平,表面的冰碴較為鬆軟,越往深處冰面「斷層」越多,一塊塊漂浮著,連不成片。
-
葫蘆島市啟動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
中國網海洋1月24日訊 據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1月20日,葫蘆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開始到海冰現場進行監測,掀開了冬季海域海冰現場監測工作的序幕。 受天氣影響,今年冬季葫蘆島市海域海冰結冰期較往年有所推遲。
-
渤海海冰發展迅速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羅沙)記者10日從國家海洋預報臺獲悉,受較強冷空氣和大雪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冰冰情近日發展較為迅速。國家海洋預報臺10日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
2013海冰觀測預報部署會在京召開
中國網12月31日訊 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消息,12月28日下午,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在預報中心組織召開了2013年海冰觀測預報部署會,本次會議旨在貫徹落實局領導對做好今年海冰預警報工作的指示,並協調各相關單位做好今年海冰觀測預報工作。
-
海冰厚度預報助力北極科考作業順利開展
本報訊(特派記者 吳 瓊)當地時間8月9日,記者從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獲悉,今年8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首次為北極科考隊提供海冰厚度數值預報產品。據悉,由於海冰表面融化的影響,目前國際上很難遙感監測夏季的北極海冰厚度,夏季的海冰厚度預報是一個國際性難題。
-
海洋局預報減災司赴興城調查海冰 今年海冰密度大
中國網1月7日訊(記者 陳勵 鄭程)1月7日凌晨,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司長王鋒率領記者抵達遼寧興城在考察中,王鋒司長強調,遼東灣海域冬季海冰密度較大,加之今年寒冷天氣的影響,初冰期早於往年。 今年,葫蘆島一帶冰情以冰皮為主,沒有大的浮冰塊,同時,葫蘆島地區也有著豐富的應對海冰的經驗, 其負責人表示,面對海冰災情決不掉以輕心,嚴密關注沿海區域的各種冰情變化,積極做好海冰預報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儘快建設菊花島海冰監測站。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今冬明春海冰趨勢預報 冰情將比常年略重
這是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獲知的消息。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在每年冬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2009年度渤海灣甚至遭遇了30年一遇的海冰災害,嚴重影響了海上船隻航行和漁業生產。海冰預測和預警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獲知,2011年度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冰情趨勢預測出爐。
-
科學網—海冰監測和描述應不斷更新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李志軍:
-
今冬遼寧省海冰監測和力學試驗準備就緒
測冰雷達、測繪級無人機、地面氣象站、高清圖像監控……11月19日,在位於營口鮁魚圈白沙灣的國家級海洋工程聯合試驗場,監測海冰的儀器布放完畢,標誌著我省今冬海冰監測、觀測和力學試驗準備就緒。我省地處渤海和黃海北部,易受北方南下冷空氣影響,是海冰災害的多發區。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組織相關單位預測會商結果,今冬渤、黃海海冰冰情為2.5級。為做好今冬遼東灣海域海冰預警監測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海洋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試驗場已經布放了綜合海冰觀測儀器,可獲取完備的冰厚、冰面輻射、冰底形態和冰力學等數據,為防冰減災提供決策依據。
-
海洋局啟動冬季海冰災害現場調查
根據1月24日衛星遙感影像,遼東灣最大浮冰外緣線55海裡,距發布海冰藍色預警級別60海裡還差5海裡。渤海灣最大浮冰外緣線7海裡,萊州灣3海裡,黃海北部17海裡,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23482平方公裡。未來3天,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將明顯發展,總體冰情接近常年同期,較去年同期偏強。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負責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結束;負責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實施。 2.2辦公室組成及主要職責 辦公室主任: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領導 成 員: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監測預報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業務處,中國海監總隊相關處室負責人。
-
陳武軍:未來渤海海冰還將發展 監測人員應保持密切關注
中國網1月8日訊(記者 陳勵)1月6日夜,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海冰調研小組抵達秦皇島,對當地海冰災情展開調研,重點考察了秦皇島海冰觀測和防災減災工作。期間秦皇島中心站站長陳武軍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對今年海洋冰情作了詳細的介紹。中國網:今年渤海海冰冰情最嚴重的是哪一帶?
-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01-11 12:10:18 經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批覆
-
李志軍教授:海冰監測和描述應不斷更新—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陸琦 據1月16日衛星實況數據,遼東灣浮冰範圍擴大到6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海冰精準預測 一道國際性難題
在每年海冰到來前,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首席預報員劉煜就提前開始忙碌。 寒冬來臨,今年海冰冰情趨勢如何? 太陽黑子數和大氣環流 冰情預報影響因子很多 劉煜告訴記者,目前從事海冰預報的多是高緯度海域沿岸國家,在我國,從事渤海、黃海局地海冰預報的隊伍,還比較小。 2018/2019年冬季冰情預測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劉煜說,影響冰情預測的因子很多,以影響因子之一的太陽黑子數為例。
-
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明顯增長
新華社青島1月25日電(記者張旭東、徐冰)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海冰監測數據顯示,25日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和浮冰外緣線明顯增長,兩個海灣的海冰面積比前一日增長了1400多平方公裡。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根據衛星遙感監測和陸岸監測等資料綜合分析,25日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冰情與24日相比,遼東灣冰情繼續維持,黃海北部浮冰外緣線有所增長,渤海灣和萊州灣浮冰外緣線和海冰分布面積均有明顯增長。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渤海和黃海北部部分上空被雲覆蓋,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為35898平方公裡。
-
氣象衛星監測渤海海冰面積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5日監測渤海海冰覆蓋範圍與24日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見圖1)。 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4日渤海海冰信息和近27年1月下旬渤海最大海冰範圍(2011年1月下旬)對比可見(圖2),總體上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範圍與近27年的最大年份相比略偏小,其中遼東灣海冰範圍與2011年同期相近,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範圍不同程度小於2011年同期(見圖2)。
-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
海冰工程聯合試驗場蓄勢待發迎今冬海冰該海洋試驗場位於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鳳冠島,日常管理由遼寧省海洋預警監測中心和營口市海洋預警監測中心共同完成。該試驗場自2016年成立以來,開展了多次針對海冰的觀測和試驗工作,已在The Cryosphere,Annals of Glaciology、中國科學和力學學報等國內外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15餘篇。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中國海警1411」船,這艘原海軍「海冰723」破冰船最大航速可達16節,1983年服役,2013年轉為海警船後一直在南海與東海執行巡航任務。「今天的海冰監測是『1411』更名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北部海域海冰監測任務。」船長李濤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