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監測渤海海冰面積

2020-11-27 中國氣象局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5日監測渤海海冰覆蓋範圍與24日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見圖1)。

  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4日渤海海冰信息和近27年1月下旬渤海最大海冰範圍(2011年1月下旬)對比可見(圖2),總體上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範圍與近27年的最大年份相比略偏小,其中遼東灣海冰範圍與2011年同期相近,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範圍不同程度小於2011年同期(見圖2)。

  與近27年同期相比,2016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面積接近27年同期最大值,是近27年同期第二大年份。經估算,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面積較近27年同期平均值偏大約90%,略小於最大值(為2011年1月同期94%),較去年同期偏大約3.8倍。

圖1氣象衛星渤海海冰監測專題圖(2016年1月25日)

圖2氣象衛星渤海海冰範圍對比專題圖(2016年1月24日 - 2011年1月23日)

(責任編輯:劉佳)

相關焦點

  • 氣象局:渤海海冰有所增加 但較常年同期偏少
    2月12日,記者從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了解到,2月上旬末渤海海冰範圍較旬初有所增大,但根據1989年以來的氣象衛星渤海海冰監測信息統計,今年2月上旬渤海海冰範圍總體較常年同期偏小。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顯示,2月10日渤海海冰面積約11752平方公裡,較2月4日(4845平方公裡)增大約1.4倍,較旬初有所增大,且渤海海冰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未出現明顯的海冰信息。談及海冰面積有所增大的原因,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劉誠說:「這與2月上旬,北方地區有兩次強冷空氣過境,環渤海地區和渤海海域氣溫明顯下降有一定關係。」
  • 氣象衛星遙感顯示:渤海海冰面積為近31年第三小值
    中國氣象報訊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監測圖像顯示,1月中旬渤海海冰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東北部海域,海冰覆蓋面積為近31年第三小值,與2018年同期海冰最大範圍相比偏小約18%。
  •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渤海近三成面積被海冰覆蓋(圖) 2016-01-25 17:21:58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錨泊漁船被海冰凍住
  • 我國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
    2月2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海洋一號C」衛星最新遙感監測顯示,春節後渤海遼東灣海冰面積持續增大。連日來,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戰役正在進行。渤海海冰衛星遙感監測是衛星中心的重點業務工作,中心職工堅守一線,每天制定衛星探測計劃、實時接收處理數據,並製作海冰遙感專題產品,提供給預報以及海上生產等部門。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從「海洋一號C」衛星圖像可以看出,去年11月底海冰開始生成,到2020年元旦,遼東灣近岸冰情還很輕。隨著溫度下降,逐漸加重。1月16日以後氣溫有所回升,海冰開始減少。
  • 煙臺海事局:渤海海冰面積擴展至9000平方公裡
    新華社濟南2月8日電(記者 呂福明)據山東省煙臺海事局8日介紹,受春節期間降溫降雪天氣影響,渤海海冰規模有所發展,面積已由1月28日的7026平方公裡,擴展到2月7日的9000平方公裡。成像於7日17時59分的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渤海海冰主要集中在遼寧的遼東灣海域,海冰分布面積約為9000平方公裡;海冰規模和厚度不會對周邊的港口生產和船舶往來產生明顯影響;受南北大風交替影響,遼東灣海冰外邊緣線和海冰面積相對穩定。另外,天津、河北附近的渤海灣、山東半島北部的萊州灣僅有少量的沿岸固定冰。
  • 渤海海冰發展迅速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羅沙)記者10日從國家海洋預報臺獲悉,受較強冷空氣和大雪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冰冰情近日發展較為迅速。國家海洋預報臺10日發布海冰藍色預警。
  • 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明顯增長
    新華社青島1月25日電(記者張旭東、徐冰)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海冰監測數據顯示,25日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面積和浮冰外緣線明顯增長,兩個海灣的海冰面積比前一日增長了1400多平方公裡。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根據衛星遙感監測和陸岸監測等資料綜合分析,25日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冰冰情與24日相比,遼東灣冰情繼續維持,黃海北部浮冰外緣線有所增長,渤海灣和萊州灣浮冰外緣線和海冰分布面積均有明顯增長。  衛星監測數據顯示,渤海和黃海北部部分上空被雲覆蓋,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為35898平方公裡。
  • 渤海海冰對海參生產有一定影響 但可作為淡水資源加以利用
    隨著天氣轉暖,河北省秦皇島港、黃驊港等海域的海冰正逐漸消融。  「就在幾天前這裡的冰還一眼望不到邊。」2月21日,在秦皇島市山海關溝渠寨港,專程趕到海邊查看冰情的船長吳雙傑一邊比劃,一邊對記者說:「這個冬天的海冰要比上年嚴重,不光上凍時間早,就連範圍也要大一些。」  自2012年12月下旬以來,渤海灣的海冰面積迅速擴大。
  • 渤海汙染不影響海冰淡化水質
    可利用海冰資源極為豐富  據測算,環渤海地區儲存的海冰正常年份平均可開採量100億立方米(淡水轉化率為90%),而這還只是一次性資源的利用。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在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之間,基本上為陸地所環抱,僅東部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面積77000平方公裡,平均深度18米。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渤黃海海域24小時內降溫10℃以上,海冰就此快速形成。據監測資料顯示,23日遼東灣最大海冰外緣線已增加到約24海裡,海冰厚度一般在4~8釐米,最厚處有10釐米。而地理位置較南的黃海北部也已監測到海冰,浮冰範圍約2海裡;24日,遼東灣海冰範圍約29海裡,渤海灣和萊州灣河口淺灘少量海冰。
  • 風雲、海洋系列衛星嚴密監測
    這幾天,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都領教了「霸王級」寒潮的威力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嚴密監測為我國氣象部門開展預報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有321萬平方公裡綜合考慮其強度和影響面積為近10年來排名第六的寒潮天氣過程
  • 海麗氣象吧|黃渤海海冰進入重冰期 萊州灣船隻被大片海冰包圍
    齊魯網濟南1月30日訊(記者 宗韶峰)雖然天氣轉晴,氣溫回升,但受持續低溫天氣影響,黃渤海海冰大面積發展,目前已經進入重冰期。
  • 渤海海冰災害變身天然淡水庫 相當於一條黃河
    這個冬天,黃渤海遭遇嚴重海冰災害。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7日16時發布海冰警報,9日至12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海冰冰情將再次發展。
  • 強冷空氣來襲,渤海黃海海浪藍色預警!海冰發展迅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1月6日開始,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渤海和黃海海域,預計6日夜間至7日白天,渤海將出現3.0米到4.0米的大浪到巨浪,黃海將出現4.0米到5.5米的巨浪。根據衛星遙感及沿岸監測,受2020年12月底的寒潮影響,渤黃海近岸海域海溫氣溫大幅下降,冰情出現了明顯發展。根據衛星遙感和陸岸監測,至2021年1月5日,遼東灣浮冰外緣線離岸距離39海裡,海冰分布面積4617平方公裡,渤海灣、萊州灣和黃海北部也於近日出現了浮冰外緣線超過10海裡的分布狀況,山東半島南部的膠州灣和鰲山灣的河口淺灘海域也出現了少量海冰分布,目前渤黃海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 科學網—海冰監測和描述應不斷更新
    ■本報記者 陸琦
  • 渤海部分海域海冰生成,尚未影響煙臺轄區海上通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梁瑩瑩通訊員周洪洋孫寧寧1月4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海事局了解到,受近期寒潮大風降溫等天氣影響,渤海部分海域已生成海冰,目前海冰規模和厚度尚未對煙臺轄區港口生產和海上通航造成明顯影響。
  • 李志軍教授:海冰監測和描述應不斷更新—新聞—科學網
    李志軍長期從事海冰物理和海冰工程研究。他介紹說,渤海和黃海北部是北半球存在海冰的最南端,1950年至2010年有連續記錄以來,兩地屬於略偏重(冰情3.5級)以上的冬季有15個,佔25%。 「海冰災害的發生,同環渤海的人類冬季活動密不可分。冬季人類活動越頻繁,海冰災害的頻率和類型越多。」李志軍說。
  • 遼東灣超過70%海域被海冰覆蓋 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今年首個海冰...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受到冷空氣影響,渤海遼東灣海域浮冰外緣線1日達到79海裡。國家海洋預報臺1日下午將海冰預警級別升級為黃色。這是我國今年發布的首個海冰黃色預警。  國家海洋預報臺監測分析指出,由於上一次寒潮過程使我國北部海區水溫大幅下降,加之本次冷空氣過程中的風向有利於海冰的漂移擴散,連日來渤海黃海海冰範圍持續增長,自1月30日起,國家海洋預報臺再次發布了遼東灣海冰藍色警報。
  • 陳武軍:未來渤海海冰還將發展 監測人員應保持密切關注
    中國網1月8日訊(記者 陳勵)1月6日夜,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海冰調研小組抵達秦皇島,對當地海冰災情展開調研,重點考察了秦皇島海冰觀測和防災減災工作。期間秦皇島中心站站長陳武軍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對今年海洋冰情作了詳細的介紹。中國網:今年渤海海冰冰情最嚴重的是哪一帶?
  • 海冰精準預測 一道國際性難題
    大氣環流也會影響渤海及黃海北部冰情。渤海受亞洲大陸高壓控制,冬季氣溫變化具有明顯的大陸性特點,當冷空氣過境,尤其是寒潮入侵時,海溫顯著下降,有利於海冰生成。  北半球大氣狀況的重要指數——北極濤動,為預測冬季我國渤黃海冰情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前期信號,秋季北極海冰面積等都是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