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全國平均降水量為30.1毫米 較常年同期偏少16%
中新網11月4日電 在中國氣象局11月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馮玲介紹,2020年10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6%。資料圖:下雨天給民眾出行帶來影響。
-
「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瀋陽1月18日電 題:「今年海冰情況比常年同期偏輕」——國家海洋局海冰觀測隨船記 新華社記者 白湧泉 北緯40度18分31秒,東經122度4分53秒。 18日9時,「中國海警1411」船在寒冷的大風中從這裡駛出,15分鐘後駛離港池,進入遼東灣,繼續開展為期10天的海冰船舶觀測。 「中國海警1411」船,這艘原海軍「海冰723」破冰船最大航速可達16節,1983年服役,2013年轉為海警船後一直在南海與東海執行巡航任務。「今天的海冰監測是『1411』更名以來第一次在中國北部海域海冰監測任務。」船長李濤告訴記者。
-
今年冬季中國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杜佳卉 王慶凱)中國氣象局17日消息說,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中國秋冬季氣候特徵進行總結分析預測顯示,今年冬季中國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但冷暖變化幅度較大;今年秋季中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
-
2019年冬季中國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
原標題:今年冬季中國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 中國氣象局17日消息說,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中國秋冬季氣候特徵進行總結分析預測顯示,今年冬季中國平均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但冷暖變化幅度較大;今年秋季中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
-
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1月10日在山東青島膠州灣紅島漁港拍攝的海冰。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數據顯示,受近期寒潮天氣影響,黃渤海海冰冰情出現明顯發展,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新華社發(黃杰顯 攝)1月10日在山東青島膠州灣紅島漁港拍攝的海冰。
-
氣象衛星監測渤海海冰面積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5日監測渤海海冰覆蓋範圍與24日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見圖1)。 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4日渤海海冰信息和近27年1月下旬渤海最大海冰範圍(2011年1月下旬)對比可見(圖2),總體上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範圍與近27年的最大年份相比略偏小,其中遼東灣海冰範圍與2011年同期相近,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範圍不同程度小於2011年同期(見圖2)。
-
專家解讀多地氣溫偏低原因及發展趨勢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重要...
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確實低於往年同期。12月1日至22日,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和北部、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雲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外,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省份數量佔到全國的80%左右。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氣溫偏低2℃至4℃。
-
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近2℃ 水熱條件充足利於春播
4月將盡,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今日(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5℃,為1961年以來同期次高;全國平均降水量也較常年同期(39.7毫米)偏多3.9%。 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起伏大 中國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1-27日,下同),全國平均氣溫12.6℃,較常年同期(10.65℃)偏高1.95℃,為1961年以來同期次高,僅低於1998年(12.7℃)。
-
渤海海冰快速大面積形成-資訊-中國天氣網
近幾天來,渤黃海海域的海冰開始快速大面積形成,遼東灣海域海冰已增加到約29海裡,冰層厚度增加至4~8釐米。相對於去年較嚴重的海冰情況,今年是否正常,今冬海冰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本網就此採訪了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組首席劉煜。
-
今冬明春海冰趨勢預報 冰情將比常年略重
趙金陽 今冬明春,山東半島北部沿海結冰現象將較常年略重,但比2010年度略輕一點,冰級在3.5級左右。這是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獲知的消息。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在每年冬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2009年度渤海灣甚至遭遇了30年一遇的海冰災害,嚴重影響了海上船隻航行和漁業生產。海冰預測和預警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
中國氣象局:9月生成颱風個數比常年同期偏多2.1個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李楠樺)從中國氣象局獲悉,9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生成颱風個數比常年同期偏多2.1個。 9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降水分布不均 2016年9月(1日—28日),全國平均降水量71.6毫米,較常年同期(62.4毫米)偏多15%。
-
今年南平市平均氣溫20.5℃ 較歷史同期偏高1℃
27日,南平市氣象局2020年新聞發布會在延舉行。會上公布,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1748.5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多60.8毫米(偏多3.6%),各縣(市、區)降水量在1456.4毫米(松溪)~2177.8毫米(光澤)之間,較歷年同期偏少10.3%(順昌)~偏多16%(光澤);全市平均氣溫20.5℃,較歷史同期偏高1℃(屬異常偏高),屬1961年以來第二。
-
氣象局:今年4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北方沙塵天氣偏少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了4月全國天氣氣侯特徵。張祖強表示,2017年4月(1日-27日),全國平均氣溫11.8℃,較常年同期(10.7℃)偏高1.1℃。北方地區共出現兩次揚沙天氣過程,沙塵天氣過程次數較2007-2016年同期平均值(3.4次)偏少。資料圖:四月末,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甘肅永靖縣川塬區的梨花、油菜花在藍天白雲下競相綻放。
-
中國氣象局公布2018年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3月2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8年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2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平均降水量偏少超5成。2018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2.0℃,較常年同期偏低0.3℃。
-
中國氣象局:今冬冷冬概率為零,京津冀較常年同期偏高0.5至1℃
今天(11月5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表示,根據會商預測結果,今年冬季,我國是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胡鐵湘 攝 資料圖葉殿秀表示,從預測來看,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現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但並不排除期間有氣溫高低起伏的變化。預計2019-2020年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總體以緯向環流為主,東亞冬季風較常年同期偏弱,東亞槽偏弱、偏東,這就意味著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弱,我國北方地區靜穩天氣發生概率較高,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氣象局:12月全國平均氣溫-3.6℃ 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31日表示,12月(1日至29日),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全國平均氣溫-3.6℃,較常年同期偏低0.5℃,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王志華通報了1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
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5%
中新網9月2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2日表示,2020年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毫米,較常年同期(325毫米)偏多1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僅次於1998年(397毫米)。資料圖:山西太原市市民冒著大雨出行。
-
中國發布丨北京氣象局:入冬以來北京平均氣溫-5.2℃ 較常年同期...
中國網1月7日訊 1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豐表示,今年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北京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受強冷空氣影響,1月6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範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
渤海海冰對海參生產有一定影響 但可作為淡水資源加以利用
今年1月10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消息,渤海海冰已經達到近25年來1月上旬的最大值,約為近25年同期平均值的2.5倍。 海冰較上年時間早範圍大,持續低溫是「元兇」 「等過幾天再暖和點,我們就可以出海捕撈皮皮蝦了!」2月21日,看著沿岸逐漸消融的海冰,吳雙傑長舒了一口氣:「已休養了一冬,真想開春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