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多地氣溫偏低原因及發展趨勢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重要...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今年冬天有點冷!近期,無論身處南方還是北方的公眾均感受到寒意,「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冷?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

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對此進行了回應。

你覺得冷,是因為真的冷!

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確實低於往年同期。

12月1日至22日,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和北部、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雲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外,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省份數量佔到全國的80%左右。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氣溫偏低2℃至4℃。

偏低2℃至4℃只是平均狀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牛若芸介紹,12月以來,多地氣溫隨冷空氣勢力的影響上下波動,比如9日至13日,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往年略偏高。一旦到了冷的時候,公眾對寒意的感受會更強烈。

以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為例,該市近10天平均氣溫為-22.5℃,比常年偏低7.5℃,12月15日最低氣溫達-36.4℃,創1968年以來12月同期極值。通遼霍林郭勒氣象站10日平均氣溫達-20.8℃,突破該站歷史同期平均氣溫最低極值(-20.5℃)。在貴州省貴陽市,12月中旬全市氣溫普遍較常年同期偏低3.4℃至4.8℃。尤其是14日至17日出現的低溫雪凝天氣,導致貴陽部分鄉鎮最低氣溫降至-6℃,多條路段出現道路結冰,輸電線導線積冰。

由此看來,12月以來偏冷,在很多地區確是事實。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偏冷的重要背景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認為,造成12月以來多地氣溫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四強」——12月歐亞中高緯呈較強的經向環流,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寬廣的低壓槽偏強,在海平面氣壓場上西伯利亞高壓也明顯偏強。這些都是使冷空氣總體從偏西北方向自北向南影響我國的有利因素。

從大的氣候背景看,拉尼娜的發展和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是兩個主要外強迫因子。「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都比較大,冷空氣活動也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氣溫都容易偏低。」袁媛說。

今年秋季,北極海冰異常偏少,9月北極海冰達歷史第二少,10月、11月也分別是歷史最少和第二少。「海冰偏少也有利於冬季烏拉爾山高壓脊和東亞冬季風加強,導致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袁媛同時指出,在目前全球變暖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異常的因素更加複雜,具體到某個偏冷階段或者某個強降溫過程,主要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很難說是由哪個或哪幾個因子起作用。

目前,拉尼娜仍處於發展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可能在本月底達到峰值,強度可能是中等強度。北極的海冰偏少狀態,也不易改變。因此,從近期來看,我國氣溫總體偏冷的狀態還將持續。

冷空氣勢力還將增強,需嚴防低溫不利影響

牛若芸介紹,今年12月下旬後期,冷空氣勢力明顯增強,26日至28日以及30日前後,還將有兩股冷空氣入侵我國。

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發布的中期預報,27日前後,將有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新疆,氣溫下降4℃至6℃;28日至30日,冷空氣繼續東移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因此,從天氣趨勢看,流傳較多的冷空氣「跨年」說法並非不可能,但具體溫度還要以臨近預報為準。

此外,公眾還要嚴防低溫帶來的各種不便。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氣溫波動大,更需嚴加防範,謹防感冒等疾病。從生產角度看,後冬時期(2021年1月至2月),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和東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東北地區中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要做好雪災和低溫防禦工作;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需防範其對交通出行、電力和農業春耕產生不利影響。

(石奎、張婷婷、王天巍、餘亞慶、趙宇、阿思、高亞敏、董春燕、柳向詠對本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山東多地氣溫創70年新低 專家:受拉尼娜年影響 北極海冰減少等原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1月6日到8日,山東多地氣溫大幅下降10~12℃,魯西北和魯中的最低氣溫在-18~-20℃左右。除個別高海拔山區站外,全省最低氣溫出現在德州樂陵大孫站為-23.9℃。濟南商河、德州慶雲、淄博博山等12個地方的最低氣溫則突破歷史極值,創70年來新低。山東省氣候中心副主任孟祥新認為,這種現象主要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2020年8月份,整個赤道地區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附近太平洋出現了個偏冷的海溫。今年1月份,拉尼娜的影響接近頂峰。
  • 北京或刷新21世紀最低氣溫紀錄!專家解讀多地氣溫「跳水」原因
    袁媛說,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日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跳水」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專家回應:今冬真的冷!其背後原因是什麼?未來趨勢如何?
    12月23日,全國多地又迎來新一輪冷空氣,讓剛暖和了兩天的天氣又冷了下來。同時,「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冷的?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你覺得冷,是因為真的冷!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低於往年同期。
  • 多地氣溫將創今冬新低 氣象專家解讀近期冷空氣影響及成因
    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日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7級大風+氣溫暴跌就在今晚!
    專家解讀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2020年12月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國型寒潮)。與歷史同期相比,儘管冷空氣(包括寒潮)次數並不偏多,但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範圍大,冷空氣強度較強。
  • 前方高能 北京或破本世紀最低氣溫紀錄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月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北京或破本世紀最低氣溫紀錄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月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全國多地最低氣溫將再創新低,為何今冬冷空氣不斷侵擾?
    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月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專家分析三大原因
    未來的天氣趨勢怎麼樣,來聽氣候專家的分析。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我國經歷了兩次大範圍冷空氣過程,目前正在受到第三股強冷空氣的影響。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與常年同期相比的話,整個冷空氣次數不算特別多,但它的強度比較強,這三次都是全國型的強冷空氣過程,所以它是自南到北都是大範圍的強降溫,所以它降溫幅度比較大,影響範圍也比較廣。」
  • 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發貨」的冷名不虛傳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近日來,不少網友紛紛曬出家鄉氣溫和北極氣溫,自嘲家在北極,為什麼這個冬天這麼冷呢?1月8日,大河網記者採訪了河南氣象臺的相關專家。拉尼娜和極地渦旋雙發力 北極的邊界南移了據河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谷秀傑介紹,造成近期河南大範圍氣溫偏低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氣候背景下,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具體解釋,請參考本網前期稿件《為什麼你覺得今年冬天更冷?
  • 拉尼娜將帶來冷冬?專家: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氣溫都低_中國_唐山...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稱。  拉尼娜事件的出現常常與整體「更冷的冬天」連在一起。我國秋冬季關注比較多的是拉尼娜事件容易造成中高緯地區的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會出現比往年同期氣溫偏低的情況。  丁一匯曾表示,從已掌握的一些規律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容易遭遇冷冬。
  • 北京等全國多地進入「凍哭模式」聽專家解讀今冬還會有多冷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6日北京等全國多地氣溫驟降,寒風呼嘯。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零下17.1攝氏度,為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值。而北京只是遭遇寒潮襲擊的中國多個地區的縮影。北京氣象臺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和低溫黃色預警,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專家6日表示,目前北京地區仍未達到寒潮級別。不過,夜間零下17攝氏度已接近冰箱零下18攝氏度的速凍模式。
  • 北京或破21世紀最低氣溫紀錄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表示,儘管此次降溫幅度比2020年12日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經過前一輪降溫的「碾壓」,本身「基礎溫度」較低,預計此輪降溫後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下今冬以來新低。其中,北京、大連、濟南等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5℃,瀋陽最低氣溫將跌破-25℃。
  • -17.1℃,北京氣溫破21世紀以來最低紀錄,這些地方迎近...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全國多地將迎來寒潮今天,全國各地寒冷升級,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今明兩天(1月6日至7日),寒潮將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局地降溫幅度超10℃,多地或將刷新今冬以來氣溫新低。
  • 權威丨拉尼娜來了?「今年將迎60年來最冷冬天」?氣象專家有話說……
    還有黑龍江、甘肅等地 都紛紛飄起了雪! 全國多地降雪,一秒入冬! 通常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可能加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其實不盡相同,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
  • 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為啥這麼冷?聽聽專家怎麼說
    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3.2℃)偏低2℃。1月6日開始,北京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國家級氣象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懷柔站追平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我國多地低溫極端性頗為顯著。
  • 12月以來湖南氣溫異常偏低,為2000年以來的同期第3低值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張婷婷)記者今天從湖南省氣候中心了解到,今年12月以來湖南氣溫異常偏低,12月1至15日湖南全省平均氣溫為6.8℃,較常年同期(8.5℃)偏低1.7℃,為2000年以來的同期第3低值(第1、2低值出現在2001、2005年同期,分別為6.4℃、6.6
  • -17.1℃,北京氣溫破21世紀以來最低紀錄,這些地方迎近10...
    局地降溫幅度超10℃,多地或將刷新今冬以來氣溫新低。現在,北極的極渦一直盤旋在東西伯利亞一帶,不斷誘導冷空氣南下來到我國,導致最近的氣溫基本上沒有回溫的餘地,很多地方是持續的寒冷狀態。  拉尼娜和北極海冰偏少不容忽視  這個冬天寒潮似乎格外多,格外冷,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今年我國會迎來「寒冬」嗎?
    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指出,9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以下冷水持續發展,對流層低層持續受異常東風控制,有利於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進一步發展。綜合分析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與大氣環流監測實況,結合國內外氣候模式預測結論,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秋季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