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已三輪寒潮 為何冷空氣又強又頻繁?專家分析三大原因

2021-01-14 瀟湘晨報

央視網消息:從入冬以來已經經歷了三輪寒潮天氣。為何寒潮天氣近期頻繁侵擾?未來的天氣趨勢怎麼樣,來聽氣候專家的分析。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我國經歷了兩次大範圍冷空氣過程,目前正在受到第三股強冷空氣的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與常年同期相比的話,整個冷空氣次數不算特別多,但它的強度比較強,這三次都是全國型的強冷空氣過程,所以它是自南到北都是大範圍的強降溫,所以它降溫幅度比較大,影響範圍也比較廣。」

氣象專家表示,導致今冬以來冷空氣強度強,多地氣溫一降再降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最直接原因是「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和偏強的東亞冬季風,另外,赤道中東太平洋最近即將達到峰值的拉尼娜事件和秋季北極海冰偏少也是兩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拉尼娜的這個事件,它目前處於一個發展的盛期,那麼容易導致冷空氣比較強來入侵我國,其實在多數的拉尼娜年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在9月份的時候北極海冰基本上是達到歷史的第二少,在北極海冰明顯偏少的情況下,北極地區容易特別偏暖。這樣就會把北極的冷空氣向外、向中高緯地區擠壓,就會擠壓到我們東亞地區,導致影響到我們國家的冷空氣比較強,會導致我國大範圍氣溫偏低。」

專家表示,此輪降溫後,10日至11日還會有一股弱冷空氣繼續南下,因此,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在未來10天都會處於氣溫偏低的狀態。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到了1月中旬的後期到下旬開始,氣溫開始會不斷地開始有回暖,部分地區可能會接近常年,目前來看2月份全國大範圍氣溫接近常年到偏高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除了降溫,這次寒潮過程還有個特點就是風大!低溫本就讓人渾身打顫了,再加上大風 「加持」那真的是寒風刺骨!大風吹襲下,人們為何感覺格外冷?不得不提到一個詞,那就是「風寒效應」。

氣象專家介紹,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人的體溫在多數情況下會高於周圍環境氣溫,在無風或微風情況下,人體周圍的空氣分子交換很弱,這就在人體和大自然空氣之間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過渡層。由於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過渡層就在貼近人體的表面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可是,當空氣流動很快的時候,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便不斷地被新來的冷空氣所代替,並把熱量帶走。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這就是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颳風天比無風或微風時使人感到寒冷的原因。

從大量的科學實驗中,人們找出了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係,並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不過,風寒效應只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只要挑選合適的衣物,儘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來源:央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冷空氣組團來襲 多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
    冷空氣組團來襲 多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 今年入冬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偏強。2020年12月,受兩輪大範圍寒潮影響,12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低。新年伊始,冷空氣組團又來影響我國,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預警。雪上加霜 多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
  • 全國多地最低氣溫將再創新低,為何今冬冷空氣不斷侵擾?
    剛迎來「小寒」節氣,新一股冷空氣就將抵達我國了。中央氣象臺1月5日6時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根據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為何又來強冷空氣?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讀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
    從12月27日白天起,今冬以來最強寒潮開始影響我國,中央氣象臺27日6時發布今年入冬以來首個寒潮黃色預警,中國氣象局於27日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時間和範圍是怎樣的?哪些地方的降溫和雨雪天氣會比較強?它有怎樣的特點?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 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專家:是否「冷冬」還不能定論
    來源:光明日報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此次寒潮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
    此次寒潮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來源:大河網時間:2021-01-07 16:45:53 寒潮預警、大風預警、低溫預警,1月6日,河南省氣象臺發布三大預警信息。
  • 全面入冬!冷空氣今晚「到貨」!
    實際上,  11月20日青島已全面入冬,  青島各區市都進入到了  「真正意義」上的冬季。  「入冬」這個詞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  但你知道它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嗎?  常年平度、萊西  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初入冬;  其它區市  一般都會在11月1日到10日之間入冬,  青島市區  入冬的時間為11月10日前後。  小夥伴有木有覺得  今年的秋天格外長~  那為啥今年入冬偏晚?
  • 入冬以來上海究竟冷不冷?專家:現在說「冷冬」為時尚早
    入冬以來,上海氣溫是否偏低?極端低溫的現身與全球變暖矛盾嗎?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針對上海市民最關注的寒冬「熱題」,上海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梁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輪寒潮過後,今冬仍然會有冷空氣來襲。「入冬以來,上海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因此,現在判定今年冬季是否『偏冷』還為時過早。」12月以來氣溫其實總體正常今年冬天,確實是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
  • 更強冷空氣來襲,中東部大部將迎入冬最冷天氣!中央氣象臺答每經問...
    一波更強的寒潮天氣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12月2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本月28日開始的寒潮天氣相關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本輪冷空氣形成的原因和影響範圍,與上一輪冷空氣是否有關聯,有什麼區別?
  • 多地氣溫將創今冬新低 氣象專家解讀近期冷空氣影響及成因
    一降再降——多地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  入冬以來,冷空氣頻頻南下進入我國,中央氣象臺此前已分別在2020年12日12日至14日、2020年12日27日至31日發過兩輪寒潮預警。  根據預報,此次冷空氣過程將於1月5日夜間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
  • 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專家:北極快速增溫,冷空氣得以長驅南下
    來源標題:全球變暖北半球為何寒潮頻發?看專家解讀! 專家認為,北半球寒潮頻繁南下恰與全球變暖有關。「正常情況下,西風帶可牢牢圈住極地地區的冷空氣。全球變暖使北極溫度升高,『圍欄』西風帶不再牢固;發展盛期的拉尼娜現象,使赤道中東部太平洋海溫變冷。
  • 專家解讀多地氣溫「跳水」原因
    隨著新一股冷空氣抵達我國,中央氣象臺於1月5日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根據預報,1月5日20時至8日20時,我國中東部地區將遭遇大範圍降溫天氣,我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
  • 無寒潮、無法入冬、曾下雪 普及海南這些「冷」知識
    海南無寒潮說法 各地基本上無法入冬2021年開年之際,「打工人」冷空氣依舊「按時到崗」。據海南省氣象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1月7日至13日,有兩股強冷空氣持續影響海南,全省將出現強降溫和海上大風天氣過程,部分鄉鎮最低氣溫可降至5℃以下。有不少細心的人發現,這幾次寒潮來襲時,中國部分省市發布了寒潮預警,而海南發布的卻是寒冷預警。這有何區別?
  • 寒潮頻繁,冷空氣活躍,2020年的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2020年的冬天,越來越寒冷了,特別是到12月的月底,臨近跨年期間,一股強大的寒潮冷空氣,又要入侵我國,給多地帶來大風雨雪以及降溫天氣。2020年的冬天為什麼這麼冷?1,首先是北極渦旋活動頻繁,特別是近日大西洋暖流,不斷往北冰洋進發,使得北極寒流通過俄羅斯南下到中國,北極區域冷暖空氣不斷交鋒,也使得南下的冷空氣強度不斷變化。歐洲多地出現雨水天氣,又為寒潮的水汽增添很多,所以2020年的12月底到2021年的1月上旬,我國多地會變得更加寒冷,有些地方也會下雪。
  • 跨年寒潮來襲 石獅氣溫將現今冬最低值
    受跨年寒潮影響,從今天起,石獅將登上氣溫「過山車」,泉州地區本輪冷空氣最低氣溫過程降溫幅度可達9~11℃,局部超過11℃。據石獅氣象局預計,30日10℃至18℃,31日6℃至10℃,石獅最低氣溫將降至今年入冬以來的最低值。
  • 中央氣象臺:寒潮影響接近尾聲 未來冷空氣仍頻繁
    這兩天,寒潮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今天是三九的第一天,俗話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中央氣象臺預計,這股寒潮的影響接近尾聲,但未來冷空氣仍然頻繁,回溫乏力,天氣仍然寒冷,大家要繼續做好保暖措施。
  • 中東部又迎大寒潮,為什麼今年冬天特別冷?
    由於此次寒潮是在上次寒潮基礎上進一步降溫,雖然降溫幅度沒有上次的大,但是降溫後的低溫超過了上一次寒潮,很多地區將迎來歷年同期的最低溫,如濟南,據預測最低溫為零下17度,部分山區將達零下22度,是自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的最低溫。
  • 今冬寒冷的原因是什麼?專家解釋
    1月6日消息,微博話題「今冬寒冷的原因是什麼」登上熱搜榜。入冬以來,相信不少人都會感覺今年冬天特別冷。資料顯示,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12月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國型寒潮)。
  • 中國多地遭遇歷史同期最低溫度 暖冬咋變寒潮?
    中央氣象臺預計,受強冷空氣影響,21日夜間至25日我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後有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6—10℃,局地降溫可達12—14℃;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最低氣溫將下降至-10℃左右,0℃線將南壓至華南中部一帶。為此,中國氣象局提前3天啟動春運氣象保障服務,發布第一期《春運氣象服務專報》。
  • 強冷空氣發威,島城氣溫持續走低
    據市氣象臺預報科首席預報員江敦雙介紹,1月6日上午8時10分,青島市氣象臺將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升級為大風黃色預警信號: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天中午到明天,本市北風風力逐漸增大,內陸地區可達5~6級陣風8級,沿海地區6~7級陣風9級,海上7~8級陣風11級。請注意防範。同時,市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6日~8日本市將出現寒潮天氣。
  • 「全國天氣」寒潮影響接近尾聲,未來冷空氣仍頻繁氣溫回升緩慢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8日),本輪寒潮影響接近尾聲,但明天開始至1月11日將有冷空氣補充南下,未來幾天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回升緩慢,公眾出行防寒保暖工作仍不能放鬆,謹防著涼感冒。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本輪寒潮影響過程將接近尾聲,但氣溫回升將十分緩慢,東北地區最高氣溫仍將普遍在-15℃左右,而在華北地區,像是北京、天津以及太原等地最高氣溫仍將在冰點之下,出門仍將凍手凍腳。對南方來說,氣溫回升同樣緩慢,江南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將在0℃出頭,體感同樣「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