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寒潮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

2021-01-12 中國財經信息網
此次寒潮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

來源:大河網時間:2021-01-07 16:45:53

寒潮預警、大風預警、低溫預警,1月6日,河南省氣象臺發布三大預警信息。

7日,我省將迎來入冬以來最冷一天,大部地區最高氣溫在0℃以下。同時,我省最低氣溫也將創今年入冬以來的新低。以鄭州為例,2020年立冬以來的最低溫度-6.1℃,預計7日早晨最低氣溫-11℃。這也是鄭州近20年入冬季最低氣溫。

省氣象臺預測,本次寒潮天氣影響範圍廣,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氣溫降幅大,7日全省大部分地區最低氣溫較5日下降8℃左右,其中西部、北部、東部及東南部部分地區降幅達10℃左右;最低氣溫低,7日早晨最低溫度西部、北部將至-16℃~-14℃,南部-9℃~-7℃,其他地區-12℃~-10℃;8日早晨最低溫度西部、北部、東部低於-10℃,局部-14℃~-12℃;7到8日,中西部西北風4級左右,陣風6級到7級。

此次寒潮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據氣象專家介紹,強冷空氣來臨之前,歐亞中高緯被「西高東低」的經向型環流控制,冬季風偏強,引導極地附近冷空氣南下,逐漸在蒙古東部堆積,高空形成強冷低壓,在其西側有東—西向橫槽。隨著橫槽轉豎,強冷空氣南下,冷鋒南壓,給我省帶來寒潮天氣。

專家表示,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會因溼度、風速、太陽輻射等影響,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正常情況下,風速越大,體感溫度越低;太陽直接照射到人身上會使人體溫度升高,陰天與晴天,人的體感溫度可以相差4℃~6℃;體感溫度還與溼度有關,較熱的時候,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增幅就越明顯,當溫度較低時,相對溼度越大,也會感覺更冷。

相關焦點

  • 寒潮定義及形成原因
    什麼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群眾習慣把寒潮稱為寒流。所謂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我國氣象部門規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達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 5℃以下,則稱此冷空氣爆發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
  • 寒潮是怎麼形成的 寒潮的形成原因
    寒潮,自然天氣現象,侵入我國的寒潮,一般主要是在北極地帶、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以及蒙古國等地暴發南下的冷高壓。這些地區,大多是分布在北極地帶,冬季長期見不到陽光,到處被冰雪覆蓋著,停留在那些地區的空氣團越來越冷、越來越幹,當這股冷氣團積累一定的程度,氣壓增大到遠遠較南方高時,就向氣壓較低的南方泛濫、傾瀉,這就形成了寒潮。
  • 什麼是寒潮天氣?寒潮天氣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本次寒潮天氣來勢洶洶,將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什麼是寒潮天氣呢?寒潮天氣究竟對人體有哪些影響?面對即將到來的寒潮天氣,普通市民該做哪些準備呢?顧名思義,「寒潮」---如潮水般湧來的寒冷空氣。單從字面上理解,便可想像出這種天氣的幾個特點。
  • 2016霸王級寒潮是怎樣形成的?超級寒潮形成原因揭秘
    一股從西伯利亞來的大寒潮已經南下開始進入中國,並將會帶來大風、降溫、大雪和凍雨天氣。此次寒潮影響範圍波及全國,不同平常的小打小鬧,它的危害程度或將遠超以往。  直至昨晚20點,這一股寒潮的中心還在黑龍江漠河西北一點點,極其寒冷的空氣正在貝加爾湖畔蓄積。目前,這股「霸王級」寒潮正在南下,將在本周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 寒潮 - 寒潮-資訊-中國天氣網<
    寒潮爆發類型與源地寒潮爆發的先決條件是在高緯度有冰洋氣團或極地氣團的形成;其觸發的天氣形勢大致分為五種類型,即,(1)小槽發展型;(2)低槽東移型,(3)橫槽轉豎型,(4)緯向環流型;(5)低槽旋轉型。冷空氣的源地主要有三個:①新地島以西洋面上。②新地島以東洋面上。③冰島以南洋面上。
  • 寒潮的形成原因和入侵我國的途徑
    由於北極和西伯利亞一帶的氣溫很低,大氣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氣不斷收縮下沉,使氣壓增高,這樣,便形成一個勢力強大、深厚寬廣的冷高壓氣團。當這個冷性高壓勢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像決了堤的海潮一樣,一瀉千裡,洶湧澎湃地向我國襲來,這就是寒潮。
  • 寒潮天氣來襲,這些知識點請牢記
    而且冷空氣的密度較大,當其大量地堆積後,就會不斷收縮下沉,氣壓也隨之增高,從而逐漸形成冷高壓氣團。當冷高壓到達一定程度時,一旦有風吹草動,冷氣團便如同山洪暴發一般向氣壓相對低的中低緯度地區湧去。每經歷一次這樣的爆發,冷空氣就會減少一部分,氣壓也會隨之降低。那麼冷空氣和寒潮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冷空氣的強弱程度,氣象上將其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讀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
    從12月27日白天起,今冬以來最強寒潮開始影響我國,中央氣象臺27日6時發布今年入冬以來首個寒潮黃色預警,中國氣象局於27日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三級應急響應。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時間和範圍是怎樣的?哪些地方的降溫和雨雪天氣會比較強?它有怎樣的特點?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 什麼是寒潮 - 首頁 -中國天氣網
    寒潮(coldwave)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寒冷空氣,在特定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南下,造成沿途大範圍的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過程達到一定強度標準的稱為寒潮。寒潮是一種大型天氣過程,往往引發多種嚴重的氣象災害。
  • 山東省氣候中心專家權威解讀此次寒潮
    不少地方前不久「歲末寒潮」的雪還沒融化,新一輪強寒潮又來襲。那今年究竟是不是傳說中最冷的冬季?兩次寒潮有什麼不同?寒潮頻發和全球變暖是否矛盾?對此,記者專訪了山東省氣候中心氣候變化評估室高級工程師曹潔,權威解釋近期山東寒潮天氣情況。
  • 寒潮的原因,找到了!
    目前,因受惡劣天氣影響,多地道路結冰不具備通行條件,已進行封閉管制。全國大部分地方出現寒潮天氣▼2020年12月29日到2021年1月1日,中國出現影響全國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氣,中國從北方開始經歷了一波強勁的降溫,到1月6日時,北京出現-19.6
  • 寒潮天氣繼續影響中國,未來幾天到底有多冷?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表示,如果把此次寒潮天氣過程比作「快遞發貨」,首先是「發貨地」,從天氣原理上看,此輪寒潮是在西伯利亞高壓、阻塞高壓和極渦的共同配合下形成,強大的冷空氣在西伯利亞堆積,然後爆發。而發貨的過程也不再是多股「分批次發貨」,而是一次性發貨,「直郵到家」。
  • 寒潮形成的地理因素
    影響中國的寒潮就是從那些地方形成的。在北美洲,寒潮主要形成於北極地區以及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和哈德遜灣。  位於高緯度的北極地區、西伯利亞、蒙古高原、育空高原、哈德遜灣一帶地方,全年受太陽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陽光的熱量很少。
  • 「超級寒潮」緣是極渦作怪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此次寒潮的形成原因,「是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前的『切斷渦旋』直接南下所致,並攜帶冷空氣向南爆發,進而影響我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說。 北極渦旋是一個高空環流系統,它是一個由空氣在北極地區冷卻、下沉形成的、可自身旋轉並按一定路徑移動的冰冷渦旋。
  • 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此次過程特點成因與影響
    在全國多地經歷升溫之後,強寒潮天氣正蓄勢待發。據中央氣象臺預報,2月13日至16日,一次強寒潮天氣過程將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和大風、強降溫天氣。此次天氣過程具有哪些特點,天氣背景是什麼,將對目前春運和農業等產生哪些影響?
  • 中央氣象臺與粵港澳氣象部門聯合會商寒潮天氣
    12月28日,中央氣象臺、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進行視頻會商,共同研判寒潮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影響。四家單位會商意見基本一致,根據預測,此次寒潮過程是入冬以來粵港澳大灣區遭遇的最強冷空氣,將給當地帶來大範圍降溫和大風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首先給出預報意見:「預計寒潮將於29日20時前後開始影響粵港澳大灣區,31日下午至夜間趨於結束。上述地區將出現11℃至13℃降溫,接近歷史同期極值,平均風力將達4級至6級。」
  • 國家氣象中心召開寒潮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交流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曉蘭報導 2月13日至16日,今年首次寒潮天氣過程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國家氣象中心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全力以赴完成了寒潮天氣預報服務工作。3月6日下午,國家氣象中心聯合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共同召開寒潮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視頻交流會。  交流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胡寧博士寒潮天氣實況及預報服務情況進行了回顧,並圍繞華北東北極端降水、北京雨雪相態轉化、積雪深度特點及預報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 寒潮極端天氣來襲,牡丹區教體局發布通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德領1月4日,牡丹區教育和體育局發布關於做好寒潮極端天氣學校安全防範工作的通知,1月4日17時,菏澤市氣象局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和持續低溫預報。受強冷空氣影響,預計5~7日,我市將出現寒潮天氣,帶來明顯降溫和大風,過程降溫幅度8℃左右,部分鄉鎮降溫幅度達到10℃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7日早晨,可達-14℃左右,部分鄉鎮可達-16℃左右;6日白天到夜間北風逐漸增強到4~5級陣風6~7級。為切實保障牡丹區教育系統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現就做好寒潮極端天氣學校安全防範工作發布通知。強化組織領導,高度重視應對工作。
  • 氣候專家解析嚴寒天氣寒潮頻發將終結全球變暖?(圖)
    由於持續低溫寒潮天氣,近日河北省秦皇島出現罕見的海冰現象。周雪峰攝(人民圖片)  核心提示  近期,包括我國在內的北半球多個地區遭遇了長時間的寒流和暴風雪襲擊。  什麼原因導致最近頻繁出現寒流和暴風雪?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已經改變了嗎?本報記者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氣候專家丁一匯,就人們普遍關注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  北極濤動變化和「假厄爾尼諾」造成嚴寒,2月份我國氣候可能回到偏暖  記者:去年入冬以來,包括我國在內,全球多個地區頻繁遭遇寒流和暴風雪,主要原因是什麼?
  • 2020年2月14-16日寒潮天氣過程與影響評估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2020年2月14~16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區出現寒潮天氣過程,各地氣溫劇烈下降,大部地區出現大風,桂東、桂南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有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桂北高寒山區出現雪或雨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