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曉蘭報導 2月13日至16日,今年首次寒潮天氣過程自北向南影響我國,國家氣象中心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全力以赴完成了寒潮天氣預報服務工作。3月6日下午,國家氣象中心聯合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共同召開寒潮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視頻交流會。
交流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胡寧博士寒潮天氣實況及預報服務情況進行了回顧,並圍繞華北東北極端降水、北京雨雪相態轉化、積雪深度特點及預報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北京市氣象臺首席翟亮重點分析了此次北京極端雨雪天氣成因和相態轉化,並且指出相態轉化除0℃層高度外,冰晶含量也很重要。吉林省氣象臺首席胡中明從環流形勢、物理量場、雲圖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吉林極端暴雪天氣過程。安徽省氣象臺首席朱紅芳圍繞預報服務、環流形勢、歷史同期個例及數值模式檢驗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
河北、內蒙古、遼寧、山東、湖北等省(自治區)氣象臺首席分別介紹了各省的雨雪、降溫大風實況以及預報服務情況,並分享了預報服務經驗。
中央氣象臺首席何立富、陳濤作補充發言,強調了模式早期誤差檢驗、更深入的過程總結研究以及客觀預報技術研發對提高降水相態、積雪精細化預報能力的重要性。
此次交流會取得了預期成效,加深了預報業務人員對此類寒潮天氣過程中的雨雪天氣成因、相態轉化機制以及積雪預報著眼點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提升了冬季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