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前段時間總是降雨天氣,陽光少見,這幾天終於天氣晴朗。氣象的變化總是多端,而天氣預報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重要的作用。小據帶你了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吧~
古人如何預測天氣
01
在我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農業生產的記載。由於農業生產剛剛起步,水利工程條件缺乏,就需要依靠氣象觀測指導農事活動。古代先人所總結出的二十四節氣在當時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今天也為我們所熟知。根據二十四節氣以及長期觀測總結出來的經驗,出現了許多如:「天上魚鱗般,曬穀不用翻」「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的天氣諺語。
根據史料記載,到漢代時,人們已經開始試著用一些科學的方式來預測天氣了。例如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他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風向儀——「相風銅鳥」,在空曠的大地上豎一根五丈高的杆子,杆子裝一隻可以靈活轉動的銅鳥,根據銅鳥轉動的方向,便可以確定風向。
現代天氣預報如何預測天氣
02
完成一份天氣預報,首先需要依次收集在一定時間段裡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氣壓、風向、風速、溼度等。
全國各地的人工地面氣象站和自動地面氣象站每天定時觀測並記錄下這些氣象數據,匯總後發給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向氣象數據中心匯報氣象觀測記錄,因此,它是氣象測站網的重要補充。
氣象雷達(都卜勒雷達)是通過目標對雷達波的反射來確定目標的位置和特性的。氣象雷達發射電波,通過回波判斷降水強度及其變化,通過接收回波的時間判斷與雨雪雲層的距離。
氣象衛星每時每刻都在探測和預報大氣變化情況,並進行全天時和全天候觀測,快速收集和處理數據信息,反饋給地面接收站,繪製圖像,確定走向。
將這些要素結合颱風、高空低渦、副熱帶高壓等天氣系統的位置和影響範圍等等得出人工分析的天氣圖,依靠超級計算機進行數值演算製作出一份天氣預報。
為什麼會出現預報不準的情況?
03
時間跨度越長越難預測
一般來說,短期天氣預報較中長期天氣預報準確。因為在短期時間內發生的氣象變化較少,而時間越長,氣象數據變動越大,預測難度也越大。所以,相對於中長期的預測,短時間的天氣預報是更加準確的。
氣象臺數據不盡相同
天氣預報源自天氣觀測數據,這些數據來自於分布全世界的氣象觀測站。不同國家的氣象局,使用不一致的預報算法,因此預報結果自然也會有差異。
大氣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體系,預測天氣時存在著一些幹擾信息可能會導致預測結果出現偏差。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天氣預報也變得更加精確。
內容來源:武科大大學生科協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