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召開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圖為座談會現場。 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胡亞 莊白羽報導 7月19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系統地總結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年來的工作,交流了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經驗,謀劃了空間天氣業務的未來發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座談會上講話。

  鄭國光強調,要充分認識發展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發展空間天氣業務既是保障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大氣科學發展的趨勢,更是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的必然要求。監測空間天氣,對突發空間天氣事件及時預警,已經成為當前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新任務。

  鄭國光回顧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發展歷程,總結了我國空間天氣業務服務的成績和經驗。他特別指出,是在座的院士、專家推動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建立,幫助了中心的建設,指導著中心的發展。

  鄭國光指出,十年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邊建設、邊運行、邊服務,已經基本形成了監測、預報、服務相結合的空間天氣業務體系,並與美國空間天氣預報中心共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空間天氣計劃協調小組聯合主席,協調國際空間天氣業務活動。經過十年的發展,空間天氣業務服務成績顯著,圓滿完成了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時間預報等重要活動的空間天氣保障任務,得到了廣大用戶單位的高度讚揚。

  鄭國光表示,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建設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部門優勢、隊伍特點。可以說,國家需求是我國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根本動力,重視總體設計和項目推動是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是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有效途徑,科技創新是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合作是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正確選擇,人才隊伍的默默奉獻、紮實工作是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希望所在。

  鄭國光特別感謝為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發展而兢兢業業工作的中心職工,認為他們扎紮實實,不追名、不逐利,沒有被不理解壓倒、沒有因為技術水平低而氣餒放棄,以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為己任,為事業追求潛心學習實踐、虛心請教、加強合作、紮實工作,堅持主動做好各項服務,堅持十年不曾放棄。

  鄭國光要求要清醒地看到空間天氣業務能力與國家需求的差距,要加倍努力、加大投入、加快完善空間天氣業務體系,不斷開創我國空間天氣業務發展的新局面。一要根據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我國空間天氣業務發展規劃,加快空間天氣業務發展;二要加強包括基礎設施、隊伍、業務平臺、服務手段在內的能力建設;三要完善開放平臺,進一步加強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四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對空間天氣科學研究的投入,將更多的空間天氣科技成果應用到空間天氣業務服務平臺上;五要加大空間天氣的科普宣傳力度。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莊國京,總參氣象水文局副局長林龍福,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一司副司長李國平,兩院院士劉振興、魏奉思、王水、塗傳詒、萬衛星、李澤椿、丁一匯、許健民及相關部門代表和專家出席座談會並發言,肯定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10年來取得的成就,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莊國京認為,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以來,為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空間天氣監測預警已成為航天和國民經濟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會像天氣預報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林龍福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給予軍隊相關業務建設的支持和在重大國防科研活動中提供空間天氣保障支持表示感謝,他認為,建立空間天氣服務保障業務體系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空間天氣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李國平表示,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在成立至今的十年間,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希望攜起手來,不斷為空間天氣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座談會後,與會人員參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2002年6月1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中國氣象局成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承擔我國空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發布和應用服務職責。經過十年的建設發展,我國空間天氣業務系統初具規模,基於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和地基空間天氣專業監測網的天地相結合的監測格局基本形成,已基本構建起數據流程以空間天氣因果鏈為依據、技術流程以全新預報規範為藍本的特色鮮明的預報業務系統。

  (責任編輯:李文勤)

  

相關焦點

  • 鄭國光聽取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
    6月28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聽取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推進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持續發展。    鄭國光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九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他表示,九年來,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從無到有,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風雲系列衛星有效載荷的研發能力逐步加強,地面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觀測網逐步建立,業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中國天氣網
    空間天氣App新版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應用寶、360、AppStore等可以下載。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
  • 把握太陽的脈搏——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十年發展綜述
    而在探索的背後,有著一群默默無聞的支持者,他們把握太陽的脈搏,開展空間天氣業務研究,為探索宇宙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氣象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從2002年至今的十年間,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從無到有,成功構建了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體系的主體框架,在國際和國內贏得了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 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項目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等13家單位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相關同志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者」和「子午工程項目建設優秀個人」稱號。  子午工程利用沿東半球120度子午線附近和北緯30度附近的15個綜合性觀測臺站,綜合運用地磁、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探測手段,連續監測地球空間環境中的有關參數,是一個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 四川華鎣市召開「紀念老體協成立十周年」座談會
    中國網10月19日訊 10月14日,華鎣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政府1號會議室召開座談會,紀念老體協成立十周年。廣安市老體協領導、華鎣市委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市教體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鄉鎮(街道)黨政分管領導、老體協直屬團隊的團(隊)長共7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
  • 安塞縣召開各界人士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座談會
    安塞縣召開各界人士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座談會 發布時間:2016-07-04 10:35:31 來源:
  • 空間天氣監測_中國氣象局
    空間天氣監測         空間天氣對人類影響  為「嫦娥二號」提供空間天氣數據    空間天氣是指日地系統整體的物理狀態它影響空間活動的安全、影響空間與地面目標的精確定位、影響通訊、影響地面的技術系統、影響國家安全。
  • 「寶雞市林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成立一周年座談會—新聞...
    以「中心」為載體引領「林麝」產業進步樹立科技推進特色生態產業扶貧發展典範 陝西省林業廳副廳長 唐周懷、中科院西安分院  陝西省科學院副院長李保國、中共鳳縣縣委副書記  鳳縣人民政府縣長張帆、縣委常委 副縣長辛元平、寶雞市林業局局長陳天倉、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所長金學林等出席座談會並致辭或講話,陝西省科技廳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一些院校、研究所、林麝養殖企業的專家、養殖協會負責人、養殖大戶等40餘人參加座談會。 「中心」主任王豔主持座談會。
  • ...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掛牌成立 將跟蹤近2萬塊「太空垃圾」
    隨著空間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太空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空間碎片。據統計,每周都會有數十次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碎片的危險交會事件。本月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成立,該機構將為保障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中,避免和「太空垃圾」發生碰撞,保障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 走出「塵暴」:TGC綠業集團出席《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座談會
    《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線上座談會成功召開。因此,值《塵暴: 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中譯本再版以及清華大學綠色世界公眾史學研究中心成立兩周年之際,我們舉辦一場座談會,擬邀請相關學者和社會人士,共同思考環境史在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及其對於新時代所需的綠色公民培養的意義。
  • 空間天氣業務布局和地基監測設備建設
    地基監測設備建設分布圖    自2008年起,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承擔了中國科學院重大科學建設項目:「子午工程」民口服務平臺和中國氣象局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空間天氣地基監測設備的建設工作,從空間天氣業務「三帶六區」的業務布局出發,大力建設空間天氣地基監測系統,並與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搭載的空間天氣探測儀器一起,初步形成了利用自主數據全面觀測空間天氣狀況的天地基監測能力
  • 空間天氣-中國天氣網
    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25個太陽周期中,預計2025年達到太陽活動峰值。2002年6月1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獲批成立,7月1日正式開展空間天氣業務運行。2020年的6月21日,夏至、金環日食、父親節,三日同聚。火星探索之路漫漫,相信看完這篇科普,大家會對航天任務心存敬畏,對航天人多一分欽佩。
  • 閩南建新天氣雷達系統 完善臺海南部天氣監測預警
    閩南建新天氣雷達系統 完善臺海南部天氣監測預警 2015-03-19 22:44:04、雷達信息處理中心將於2015年底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增強對臺灣海峽南部海域海洋天氣的監測和預警能力。
  • 空間天氣指數
    空間天氣App新版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應用寶、360、AppStore等可以下載。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
  • 慶祝「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博士後聯誼會成立十周年會議」召開
    活動現場8月31日下午,在科研樓303會議室召開了慶祝「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聯誼會成立十周年」會議。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博士後聯誼會的領導、老師以及博士後3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在歡聲笑語的輕鬆氣氛中開始。首先由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劉榮華老師向各位匯報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工作回顧與展望,她從五個方面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工作取得的成績。
  • 空間天氣監測2019年度最後一次日食活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韓大洋 程立渤報導 2019年12月26日13:05分,山東石島氣象臺的太陽光球色球望遠鏡最新監測圖像顯示,月球已進入太陽圓盤內。為監測此次日食過程,石島氣象臺將觀測間隔由3分鐘一次改為20秒一次。  由石島氣象臺拍攝的日食監測畫面,看起來紅彤彤的太陽被「咬掉一塊兒」。這也是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日常空間天氣觀測業務中的一部分。
  • 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召開
    「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立監測預警技術創新高地」主題會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召開。      會議第一階段,何滿潮院士傳達了科技部《關於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礦創新聯盟有關文件精神,明確了2020年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治重點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優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並宣布經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批准,同意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地質災害監控創新聯盟中心」的決議
  • 國家寄生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座談會召開
    國家寄生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座談會召開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1月29日01:14   人民網貴溪11月29日電(記者蘇顯龍)11月27-28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湯林華、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教授許隆祺、衛生部寄生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餘新炳等組成的考核組,對江西省貴溪市開展的為期三年的寄生蟲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工作進行考核,並與來自江西省、鷹潭市及貴溪市衛生部門的領導、專家及群眾代表召開座談會
  •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0-10-10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座談會】24日上午,國研中心組織召開半年評估工作座談會,聽取國家...
    【發改委地區司負責同志參加海南自由貿易港半年建設評估工作座談會】24日上午,國研中心組織召開半年評估工作座談會,聽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意見。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副司長李平同志匯報了《總體方案》印發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下一步工作考慮,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分別匯報了牽頭工作的進展情況。評估組成員、海南自由貿易港專家諮詢委員會部分專家就有關重點問題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