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天氣雷達的發展歷史
福建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西風帶和東風帶雙重天氣系統的頻繁影響。福建境內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冰雹、龍捲、颮線等強對流天氣發生。冬季有寒潮、大風、大浪,春季有暴雨、大霧,夏、秋季有熱帶氣旋(颱風)、風暴潮、大浪等,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平均5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使福建在我國颱風、強對流、暴雨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通過驗收 推動實現雷達監測全覆蓋
6月中旬,西藏自治區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通過業務驗收,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建成並投入組網業務運行。這套X波段雷達系統有效探測半徑達75公裡到100公裡,具有探測精度高、掃描模式靈活、發射功率小、架設簡單靈活、可遠程控制等特點,還能滿足24小時連續運轉、無人值守等要求,可與拉薩現有C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進行組網監測。
-
美國將升級天氣雷達系統
近日,美國國家天氣雷達站升級計劃即將實施。該計劃將有助於預測危險的暴風雨,改善航空安全。「該項改進將使美國天氣雷達系統繼續工作至2030年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雷達業務中心副主任傑西卡·舒爾茨表示。
-
天氣雷達觀測
>根據國際氣象探測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氣象探測的實際需求,中國氣象局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第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網的建設,以1999年12月建立的合肥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站為標誌,到2008年初已經建成由130多部雷達組成的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網。
-
抗禦強颱風「海棠」 福建新一代天氣雷達顯神威
中新社福州七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陳國明)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獲悉,在這次抗禦「海棠」強颱風過程中,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大顯神威。 福建省新一代天氣雷達,位於福州長樂海拔六百五十米的石屏山上。自一九六五年建站以來,雷達設備已換裝四代,一直擔負著閩東北和臺海天氣監測任務。
-
西藏建成兩部都卜勒天氣雷達
新華社拉薩10月8日電(張京品、查日)記者8日從西藏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由該局承建的2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近日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這將填補拉薩周邊多個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極大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召開
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胡亞 莊白羽報導 7月19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系統地總結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年來的工作,交流了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經驗,謀劃了空間天氣業務的未來發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
-
新一代天氣雷達講義
我們特別強調的是培養學員在雷達回波圖識別方面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使他們在培訓期結束是能對強對流系統的回波特徵具有敏銳洞察力和深刻的悟性。我們在與所編教材配套的光碟中錄入了近200幅雷達產品彩圖,這在歷來的雷達教科書中是前所未有的。 全書分為八章。
-
西藏5部X波段天氣雷達投用
記者日前從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由自治區財政投資,該局負責實施的《拉薩天氣雷達監測系統建設》項目(一期、二期)日前通過業務驗收,標誌著5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系統(簡稱X波段雷達)建成並投入組網業務運行,填補了拉薩周邊多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將有效提升氣象災害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
-
把握太陽的脈搏——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十年發展綜述
十年進取 探索「觀天」之道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重要性的機構之一。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氣象局便提出開展空間天氣監測預警的業務計劃。 2002年6月1日,國務院批覆中國氣象局成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預警信息發布存部分「盲區」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預警信息發布存在部分「盲區」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突發性、局地性氣象災害呈現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因其歷時短、突發性強、發生規律異常,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準確性、信息發布手段的多樣性和時效性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
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項目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等13家單位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相關同志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者」和「子午工程項目建設優秀個人」稱號。 子午工程利用沿東半球120度子午線附近和北緯30度附近的15個綜合性觀測臺站,綜合運用地磁、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探測手段,連續監測地球空間環境中的有關參數,是一個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
怎樣看天氣雷達圖
「藉助雷達回波圖,可了解降雨系統的強度、大概位置和移動方向,有助於公眾從容躲避雨水的侵襲。」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預報員周康輝說。 雷達向空中發射出電磁波時,遇到降水粒子,會部分被反射回來。通過一定的計算方法,預報員便可獲知降水粒子的密度及直徑大小。藉助這些數據,預報員可以勾勒出較為精細的雷達回波圖。
-
南部沿海需防禦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受「韋森特」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23日08時至24日08時,南海中北部將有7-9級大風,「韋森特」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0-12級,廣東沿海、珠江口地區、海南沿海、瓊州海峽將有7-8級大風,陣風可達9級,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南海南部將有6-7級大風;廣東大部、廣西大部、海南、福建東部、雲南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廣東南部沿海、海南東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暴雨
-
楊懿文: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
楊懿文在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成監測災害性天氣「千裡眼」紅網時刻婁底11月17日訊(通訊員羅宗 劉婷)11月16日,婁底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懿文主持召開珠山公園天氣雷達站搬遷工作會議。
-
強天氣預報:能提前監測到初生對流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 通訊員劉鑫華 在目前的觀測條件下,各國對於強天氣信息的掌握都還不夠全面。如今各個國家強天氣預報都採用了潛勢預報的方式,即在某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段裡,某個地區可能會有對流天氣發生,很難作出時間地點精準的預報,距離業務應用還有差距,需要採取臨近預報方式來支持氣象服務。 「風雲四號」發射後,將為強對流天氣預報提供重要的觀測手段。在強對流天氣預警中,快速更新的靜止氣象衛星產品提供關鍵的信息,配合雷達圖像,可幫助預報員提前更長時間發布預警信息。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中國天氣網
空間天氣App新版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應用寶、360、AppStore等可以下載。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
-
我省建成6部小型天氣雷達(2014-09-25 10:26:14)
局地天氣監測預警能力進—步提升本報訊 (記者祁玉潔)9月24日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日前定西小型天氣雷達系統及天祝小型天氣雷達系統順利通過省局業務驗收,標誌著我省局地天氣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
-
湖南空管天氣雷達與航管雷達融合顯示系統竣工驗收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汪洋 報導:9月10日,民航湖南空管分局順利完成天氣雷達與航管雷達融合顯示系統竣工驗收。民航湖南空管分局計劃基建部組織氣象臺、管制運行部、綜合業務部、財務部協同中南空管局設備維修中心開展驗收工作,針對融合顯示系統運行環境、硬體配置、軟體功能及網絡安全等情況做了全面細緻地檢查,並對該系統存在的問題向設備維修中心提出建議。
-
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建成 災害天氣預報將...
因此,對於防禦颱風等氣象災害來說,建設新一代天氣雷達陣地顯得十分重要。昨日,記者從同安區重大辦獲悉,省、市重點項目——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同安雷達輔助觀測陣地工程),下周動工開建。 【進展】 項目完成開工準備 機械下周進場施工 在同安五顯鎮明溪村,廈門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已完成開工前的準備工作,施工機械下周正式進場施工。同安區氣象局副局長陳禮斌介紹,該工程被列入廈門市防災減災基礎能力建設的重點項目,包括氣象綜合觀測基地以及新一代天氣雷達輔助系統的建設,預計明年可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