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網訊 中央氣象臺23日06時繼續發布颱風黃色預警:今年第8號強熱帶風暴「韋森特」(Vicente)的中心23日05時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約385公裡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即北緯19.6度,東經115.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最低氣壓976百帕。
預計,「韋森特」將以每小時10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向廣東西部沿海靠近,強度還將有所加強,並將於23日夜間到24日上午在廣東臺山到徐聞一帶沿海登陸。
受「韋森特」和西南季風的共同影響,23日08時至24日08時,南海中北部將有7-9級大風,「韋森特」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0-12級,廣東沿海、珠江口地區、海南沿海、瓊州海峽將有7-8級大風,陣風可達9級,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南海南部將有6-7級大風;廣東大部、廣西大部、海南、福建東部、雲南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廣東南部沿海、海南東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局部地區並將有短時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搶險應急工作;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儘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來源:中央氣象臺 責任編輯:孫禕)
【氣象科普】
颱風的定義及防禦
颱風(typhoon)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強熱帶氣旋(風速超過3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強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就是說在中國、菲律賓、日本一帶叫颱風,在美國一帶則稱颶風。
為便於應用和對外服務,有時把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統稱為「颱風」。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
颱風編號是標記和識別颱風的方法之一。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4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熱帶風暴及以上強度)每年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70年代後期以來,編號範圍擴大為東經150度以西。目前編號範圍擴大為東經180度以西。
颱風編號也就是較強熱帶氣旋的編號(不含熱帶低壓和擾動)。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颱風防禦:加強颱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的措施。對颱風的探測主要是利用氣象衛星。在衛星雲圖上,能清晰地看見颱風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颱風中心的位置,估計颱風強度,監測颱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颱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颱風到達近海時,還可用雷達監測颱風動向。建立城市的預警系統,提高應急能力,建立應急響應機制。還有氣象臺的預報員,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颱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布颱風預警,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讓沿海漁船及時避風回港,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布颱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颱風災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