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及其類型

2020-11-23 中國氣象局

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及其類型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9日16:03

  強對流天氣指的是發生突然、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強烈對流性災害天氣,是具有重大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之一。強對流天氣發生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其生命史短暫並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

  強對流天氣是指出現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捲風、冰雹和颮線等現象的災害性天氣,它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這種天氣的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裡,有的僅有幾公裡。這種天氣破壞力很強,它是氣象災害中歷時短、天氣劇烈、破壞性強的災害性天氣。世界上把它列為僅次於熱帶氣旋、地震、洪澇之後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氣象學上所指的發生突然、移動迅速、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發生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其生命史短暫並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它常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強對流天氣來臨時,經常伴隨著電閃雷鳴、風大雨急等惡劣天氣,致使房屋倒毀,莊稼樹木受到摧殘,電信交通受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等。


 

  形成原因

  強對流其實是空氣強烈的垂直運動而導致出的天氣現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後的強對流天氣:白天地面不斷吸收太陽發出的短波輻射,溫度上升,並且放出長波輻射加熱大氣。當近地面的空氣從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夠的熱量,就會膨脹,密度減小,這時大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就像水缸裡的油和水一樣,當密度較小的油處於水缸底部,而水處於上部時,一定會產生強烈的上升運動,最終油會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較熱的空氣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並形成一個上升的溼熱空氣流。當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由於氣溫下降,空氣中包含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滴。當水滴下降時,又被更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升,如此反覆不斷,小水點開始積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氣流無力支持其重量,最後下降成雨。這也是為什麼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樣細雨綿綿,水滴較大的原因。

  當然各類強對流天氣形成的物理過程是不完全相同的,這與下墊面的動力和熱力作用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強對流天氣是以大尺度天氣系統為背景,大尺度天氣系統影響或決定著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生成、發展和移動過程。比如說梅雨期間,大範圍的冷暖空氣交匯形成梅雨鋒雨帶,如果配合上地形等有利條件就會在局部地區產生暴雨。

  

  天氣類型

  颮線

  氣象上所謂颮,是指突然發生的風向突變,風力突增的強風現象。而颮線是指風向和風力發生劇烈變動的天氣變化帶,沿著颮線可出現雷暴、暴雨、大風、冰雹和龍捲等劇烈的天氣現象,它是一條雷暴或積雨雲帶。

  颮線是受起伏地形和熱力分布不均而產生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的綜合結果。它的形成和發展除與天氣形勢有密切關係外,地方性條件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常出現在雷雨雲到來之前或冷鋒之前,春、夏季節的積雨雲裡最易發生。潮溼不穩定氣層能助長颮線的強烈發展。當它即將出現時,天氣悶熱,風向很亂或多偏南風。當強冷空氣入侵時,地面冷鋒前部的暖氣團中,或低壓槽附近,大氣存在不穩定層結,此時最易形成颮線天氣。颮線多發生在傍晚至夜間。

  颮線從生成到消亡可分為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一般經歷3~5個小時,有6級左右大風,並伴有雷雨。

  (2)全盛階段,歷時1~2小時,風向突然改變,風速驟增,常由8級猛增至12級以上,氣壓急劇上升,溫度劇降,短時間會降低10°C以上。這階段發生的狂風暴雨,破壞力很大。

  (3)消散階段,歷時2小時左右,風力減小,雷雨強度降低,氣壓漸降,氣溫漸升,天氣漸好。

  所謂颮線其實就是地面上升的溼熱空氣和高空下來的乾冷空氣的接觸面。在這個接觸面上冷熱空氣進行能量交換,溼熱空氣中的水蒸氣釋放能量由氣態變成液態的小水滴成雲成雨,體積縮小到原來的一千二百多倍,使該區域形成低壓,是強對流天氣現象的動力來源。

  龍捲風

  龍捲風是一種強烈的、小範圍的空氣渦旋,是由雷暴雲底伸展至地面的漏鬥狀雲(龍捲)產生的強烈的旋風,其風力可達12級以上,最大可達100米/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時也伴有冰雹。它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渦旋現象,影響範圍雖小,但破壞力極大。它往往使成片莊稼、成萬株果木瞬間被毀,令交通中斷,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損失。龍捲風分為陸龍捲和海龍捲。出現在陸地上的龍捲稱為陸龍捲,出現在海面上的龍捲稱為海龍捲。它旋轉力很強,常把地表面上的水、塵土、泥沙等卷挾而上,從四面八方聚攏成管狀,有如「龍從天降」,因而得名龍捲。陸上龍捲風外圍多為泥沙;海上龍捲外圍多為海水。海上的這種龍捲群眾也叫它「龍吸水」。

  龍捲風是在極不穩定天氣下由空氣強烈對流運動而產生的,其形成和發展同颮線系統等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是龍捲風更嚴重一些。它的形成和發展必須有大量的能量供應,因而需要有強烈對流不穩定能量的存在。它與熱帶氣旋性質相似,只不過尺度比熱帶氣旋小很多。在形成和發展時,由於空氣對流,使龍捲中心的氣壓變得很低,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四周氣壓較高的空氣就向龍捲中心流動,當它未流到中心時就圍繞著中心旋轉起來,從而形成空氣的旋渦。

  龍捲風的水平範圍很小,直徑從幾米到幾百米,平均為250米左右,最大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徑可有幾千米,最大有10千米。極大風速每小時可達150千米至450千米,龍捲風持續時間,一般僅幾分鐘,最長不過幾十分鐘,但造成的災害是很嚴重的。

  廣東是中國龍捲風多發區之一,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從時間上看,以春末夏初為多,從地區上看以沿海地區最多,內陸較少。

  所謂龍捲風其實就是在強對流天氣裡,旋轉著上升的溼熱空氣流的中心位置。由於旋轉空氣流的向心力和颮線位置的低壓吸力的共同作用,是吸引力可直達地面。

  冰雹

  冰雹是從雷雨雲中降落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降水。常見的冰雹大小如豆粒,直徑2釐米左右,大的有像雞蛋那麼大(直徑約10釐米),特大的可達30多釐米以上。

  冰雹是由於冰晶或雨滴在對流的積雨雲中几上幾下翻滾凝聚而降落的固體降水。它通常是產生在系統  冰雹性的鋒面活動或熱帶氣旋登陸影響過程中,但也有局部性的。冰雹一般多出現在春夏之交;要產生10釐米的大雹,必須要有50米/秒以上的上升氣流運動(一般產生雷雨的積雨雲上升運動僅10米/秒左右)。這樣強的上升運動,完全靠大氣不穩定的能量釋放而獲得。所以降雹的一個必要條件是空氣中存在極不穩定的大氣層,不穩定層越厚,越是利於降雹。

  在積雨雲內,0°C層以下的雲層由水滴組成,0°C層以上的雲層由過冷卻水滴組成,再高一些的雲層則由過冷卻水滴與雪花和冰晶等混合組成。如果積雨雲中上升氣流時強時弱,當上升的冷卻水滴與上空的冰晶或雪花相碰,過冷水滴就凍成冰雹的核心。冰雹形成後,或因上升氣流減弱,或因其重量較大而下降,當它降到0°C層以下後,又有一部分水滴粘於其上,這時若上升氣流增強,它又被帶到0°C層以上的低溫區,雹核表面的水又被凍成冰,當上升氣流再也託不住時,它便落到地面,成為冰雹。

  雷雨大風

  雷雨大風,指在出現雷、雨天氣現象時,風力達到或超過8級(≥17.2米/秒)的天氣現象。有時也將雷雨大風稱作颮。當雷雨大風發生時,烏雲滾滾,電閃雷鳴,狂風夾伴強降水,有時伴有冰雹,風速極大。它涉及的範圍一般只有幾公裡至幾十公裡。

  雷雨大風常出現在強烈冷鋒前面的雷暴高壓中。雷暴高壓是存在於雷暴區附近地面氣壓場的一個很小的局部高壓,雷暴高壓中心溫度比四周低,下沉氣流極為明顯,雷暴高壓前部為暖區,暖區有上升氣流,就在這個下沉氣流與上升氣流之間,存在著一條狹窄的風向切變帶,其為雷雨大風發生處,它過境時帶來極強烈的暴風雨。如果雷雨大風發生在單一氣團內部,那麼它常常是由於局地受熱不均引起。雷雨大風的生命史極短。

  短時強降水

  短時強降水是指短時間內降水強度較大,其降雨量達到或超過某一量值的天氣現象。這一量值的規定,各地氣象臺站不盡相同。

  雷暴

  強對流天氣往往又會帶來雷暴,當大氣中的層結處於不穩定時容易產生強烈的對流,雲與雲、雲與地面之間電位差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要發生放電,有時雷聲隆隆、耀眼的閃電劃破天空,常伴有大風、陣性降雨或冰雹,因此雷暴天氣總是與發展強盛的積雨雲聯繫在一起。

  由於雷暴的發生發展與積雨雲聯繫在一起,從雷暴雲的出現到消失,它有很強的局地性和突發性,水平範圍只有幾公裡或十幾公裡,在時間尺度上也僅有2-3小時,因此,這種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在預報上有一定的難度。

  強雷暴是一種災害性天氣,雷電會引起雷擊火險,大風颳倒房屋,拔起大樹,果木蔬菜等農作物遭冰雹襲擊後損失嚴重,甚至顆粒無收,有時局地暴雨還會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災害性天氣

  強對流天氣是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這種天氣的水平尺度一般小於200公裡,有的僅有幾公裡。這種天氣破壞力很強,它是氣象災害中歷時短、天氣劇烈、破壞性強的災害性天氣。世界上把它列為僅次於熱帶氣旋、地震、洪澇之後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

  強對流天氣災害大體上可將其歸納為風害、澇害、雹害。強對流天氣發生時,往往幾種災害同時出現,對國計民生和農業生產影響較大。

  強對流天氣災害

  颮線、龍捲風和雷雨大風最突出的氣象要素之一是強風。儘管颮線的水平尺度小,但在其影響的範圍內都將發生強大的風、雨災害,可導致樹木折倒,房屋掀翻,瓦礫飛行,人畜受傷受害,莊稼倒伏。由於各類強對流天氣有各自的發生季節和發生特點,農業生產為戶外作業,又是根據季節來安排的,所以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中的各類作物的危害不盡相同。上述的洪澇、強風、雹是強對流天氣災害中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幾種危害。強對流天氣對農業生產的直接危害是外力摧毀莊稼,間接危害是由內澇誘發和傳播病蟲害致莊稼減產甚至絕收。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建設的發展,因強對流天氣的發生而造成的損失也就更加嚴重。強對流天氣災害與強對流天氣的類型、其影響的範圍和持續時間是密切相關的。

  防禦措施

  1、建立抗災奪穩產的農林牧結構和措施

  (一)建立抗災奪穩產的農林牧結構。在多強對流天氣災害發生的地方特別是山區,需大力種草種樹,封山育林,綠化荒山,以增加森林覆蓋率。做好水土保持,減少水土流失。儘可能減少空氣的對流作用,以減輕強對流天氣災害的發生。農區增加林牧業比重,並增加種植抗強對流天氣災害和復生力強的作物比例。在強對流天氣災害多發區,多種根莖類作物。農作物關鍵生育期應錯開強對流天氣災害多發時段。成熟作物要及時搶收。

  (二)防風。植樹造林,綠化環境,加固建築物,以防雷雨大風、龍捲風等風害。改變生態環境,防止土壤沙漠化,保護水源,疏導沼澤。

  (三)作物受災後需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強對流天氣災害發生後,作物除遭受機械損傷外,還可能遭受許多間接危害,因此,應根據不同災情、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抗災能力等情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四)培育優良的抗強對流天氣災害的作物品種,提高作物抗災能力。

  2、提高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水平和加強對強對流天氣系統的理論研究

  (一)提高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水平。首先要對強對流天氣的產生和移動作好預測預報,可利用氣象雷達監測,加強氣象臺、站聯防來預報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監視它的活動,還可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連續拍攝的雲圖照片,對強對流天氣發生、發展、移動及消亡進行探索、追蹤,配合天氣形勢圖分析,有助於判斷強對流天氣出現地區的預測預報,從而可提高強對流天氣的預報水平;及時發布預報信息,以便在強對流天氣出現以前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

  (二)加強對強對流天氣系統的理論研究工作。如加強對強對流天氣成因的機理研究,加密監測強對流天氣網點,更新監測手段;建立防災減災計算機指揮系統,儘快應用於抗災救災工作,提高應變能力,對影響本地區的強對流天氣災害進行系統整理,並建立強對流天氣資料庫和災情庫,及時為領導決策和採取措施提供準確的災情資料。

  3、建立、健全防災系統

  (一)當發現強對流天氣將發生時及時發出警報。迅速將強對流天氣可能出現的預報傳達至各有關地區、有關單位;通過廣播、電視、高頻電話等及時傳遞。

  (二)興修水利,清理溝渠,疏通水道整治髒、亂、差,以防強降水造成內澇積水。

  (三)人工消雹。防雹的主要措施是消雹,使形成雹塊的雲層減薄或消散,阻止雲中醞釀成雹和小雹長成大雹。方法有二種:一是將碘化銀或碘化鉛等催化劑通過地面燃燒或飛機播撒方式投入到成雹的積雨雲中,增加積雨雲中的雹胚,使其形成小雹,不易長成大雹。二是爆炸,採用高射炮、火箭、炸藥包等向成雹的積雨雲轟擊,引起空氣的強烈振動,使上升氣流受到幹擾,從而抑制雹雲的發展,同時也能增強雲中雲滴間碰並的機會,使一些雲滴迅速長成雨滴降落。

  強對流天氣發生時,瞬時大風容易造成樹木折斷和房屋倒塌,進而造成人員傷亡。在颮線系統或者有龍捲風以及其他大風出現時,公眾要遠離易折斷的樹木、廣告牌以及危房等。此外,要加強對雷電的防範,不要呆在空曠的環境中,應躲避到有避雷設施的建築物裡;如果在室外,有車的話要儘量在車內躲避。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新聞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我國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時節 氣象專家詳解其成因及防禦
    目前,我國已進入汛期,局地性、災害性的暴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會進一步增多,為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有關強對流天氣的特徵和成因,以便做好應對防範工作,我們採訪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濤,為公眾詳細解讀有關強對流天氣的科普知識。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強對流天氣發展比較快,消散得也快,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最難預報——幾乎為預報員所公認。那麼,強對流預報為什麼那麼難?當前我國的強對流預報水平如何?    1.問:目前,我國在業務上能夠對哪些強對流天氣進行預報?預報水平如何?
  • 氣象專家解讀強對流天氣特點及影響
    隨著冷空氣繼續南下,我國黃淮及其以南地區紛紛加入降溫行列,強對流天氣也一齊上陣。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江南南部、華南等地還將有局地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3月19日至21日,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寒潮、強對流天氣預警; 21日18時,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
  • 颮線:強對流天氣的航空母艦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釗    在眾多強對流天氣之中,颮線以「帶狀」的影響範圍和暴躁的脾氣著稱。颮線所過之處,往往暴雨、大風、閃電、冰雹一齊襲來,有時甚至發生龍捲風。颮線堪稱強對流天氣裡的「航空母艦」。
  • 強對流天氣是什麼
    最近,天氣預報常說"局部有短時雷雨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那麼咱們廣西有個叫"局部"的地方嗎?那裡的人可真倒黴。還有朋友問,什麼是"強對流天氣"?其實這個"局部",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只表示它是一小塊地方,在局部出現的天氣現象比如雷雨大風,就像特種兵小分隊,作戰時間短,移動速度快,神出鬼沒,難以琢磨,是天氣預報的難點。相對來說,那些大規模集團軍就比較容易暴露目標,比如強冷空氣入侵之類的,預報的難度低一些,預報的準確性也就高一些。
  • 強對流天氣的種類
    強對流天氣的種類有:龍捲風、冰雹、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  龍捲風  龍捲風是一種強烈的、小範圍的空氣渦旋,是在極不穩定天氣下由空氣強烈對流運動而產生的,由雷暴雲底伸展至地面的漏鬥狀雲(龍捲)產生的強烈的旋風,其風力可達12級以上,最大可達每秒100米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時也伴有冰雹。
  • 你知道什麼是強對流天氣嗎
    這都是強對流天氣在作怪。夏季,強對流天氣是天氣預報裡的常客。強對流天氣到底是啥?7月15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什麼是強對流天氣?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突然、強度劇烈,常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電、大風、冰雹、龍捲風等強對流災害性天氣。其具有空間尺度小、持續時間或生命史短、局地性強等特點,是人們不得不預防的災害性天氣之一。
  • 專家:昨夜北京的強對流天氣並不常見
    8月2日,北京也曾出現強對流天氣,6個站點瞬時風速達到11級,延慶、密雲、懷柔、昌平、順義局地出現冰雹。預報顯示,今天(8月10日)午後至傍晚,北京地區有分散性雷陣雨,局地伴有短時大風和冰雹。12日北京地區有大到暴雨。今天下午,新京報記者採訪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琳娜,她表示,9日夜間北京地區伴有大風、冰雹的強對流天氣並不常見。
  • ...對流性降水明顯——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近期南方強降雨特點和成因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和張玲,詳細解讀此輪降雨過程特點及成因。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馬學款 張玲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娟 新華網記者郝多記者:南方此次強降雨過程主要影響哪些地區?預計還會持續多久?
  • 2020國考行測備考:常識知識點之四大降水類型及成因
    在自然地理中降水類型的特點及成因都是我們常考的考點。那麼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四大降水類型分別是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和颱風雨。鋒面雨是我國最為普遍的降水類型:鋒面雨的成因主要是冷暖氣團所形成的鋒面相遇之後,暖氣團中所攜帶的大量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滴,從而形成降水。
  • 強天氣預報:能提前監測到初生對流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 通訊員劉鑫華    在目前的觀測條件下,各國對於強天氣信息的掌握都還不夠全面。如今各個國家強天氣預報都採用了潛勢預報的方式,即在某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段裡,某個地區可能會有對流天氣發生,很難作出時間地點精準的預報,距離業務應用還有差距,需要採取臨近預報方式來支持氣象服務。    「風雲四號」發射後,將為強對流天氣預報提供重要的觀測手段。在強對流天氣預警中,快速更新的靜止氣象衛星產品提供關鍵的信息,配合雷達圖像,可幫助預報員提前更長時間發布預警信息。
  • 華北華南等地將有強對流天氣
    華北華南等地將有強對流天氣2020-09-23 09 : 59 來源:中央氣象臺一、華北華南等地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       9月23日05時至08時,北京南部、河北中部、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廣西西部和東部、雲南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小時雨強20-40毫米,局地達50毫米以上。
  • 專家解讀:臨河區教科書式的強對流天氣——颮線
    7月4日下午,臨河區出現了教科書式的強對流天氣——颮線。颮線雲系從烏拉特中、後旗境內形成,翻越陰山,到臨河境內,因地勢變低,氣溫升高,急劇發展。此次颮線呈現典型的弓狀特徵,沿西南-東北向從杭錦後旗東北部一直延伸到烏拉特中旗機場附近,長度超過100公裡,不斷向東南方向移動,橫掃杭錦後旗、臨河區、五原縣等多個旗縣,當天多個旗縣出現了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臨河區新華鎮聯合村出現黃豆大小夾雜大豆大小的冰雹,多個鄉鎮出現七級大風。    什麼是颮線?颮線(英語:Squall line),有時亦稱線颮。
  • 颮線發飆 強對流天氣席捲華南多地
    圖3 全國短時強降水預報圖5 全國短時強降水預報圖7 全國強對流天氣預報23-244月24日20時至25日20時 ,雲南南部、廣東西南部、海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南部局地可能出現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 武漢中心氣象臺與國家氣象中心共推強對流天氣預報技術創新
    11月27日,武漢中心氣象臺邀請國家氣象中心專家進行線上指導交流,推動強對流天氣預報技術創新。國家氣象中心專家介紹了基於深度學習的分類強對流短期概率預報技術以及多尺度數值模式融合的強天氣預報工作思路,基於配料法的分類強對流概率預報技術,展示了不同類型的強對流產品檢驗結果,針對智能預報技術方法大賽中涉及的強對流短時預報產品檢驗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 多預警齊發,警惕強對流天氣~
    查天氣 請撥電話12121天氣實況氣溫圖雷達圖新的一天從炎熱開始,上午10時我市的氣溫直衝30℃+,為此南陽市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監測顯示:截止15時全市最高氣溫均在37℃以上,其中社旗、唐河為38.5℃,領跑全市。氣溫飆升,不穩定能量聚集,午後部分地區出現了短時強對流天氣。
  • 強對流天氣為何會白晝如夜?
    對此,北京市氣象局給出解釋:由於對流云云底的高度很低、雲層比較厚等因素,使能見度迅速降低,這是強對流天氣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昨日12時45分,市氣象局發布雷電藍色預警信號,15時30分升級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同時,各區也密集發布預警,其中門頭溝、房山和海澱開始發布冰雹黃色預警信號。14時起,較強降雨開始自西向東影響本市,包括朝陽等多地暴雨傾盆、白晝如夜。
  • 科普|重慶氣象科普系列動畫—強對流天氣防禦
    強對流天氣是指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電、大風、冰雹、颮線、短時強降水等,這些是我們山城重慶最主要的強對流天氣。那麼,發生強對流天氣時,我們該怎麼防禦。1、打雷下雨時,我們在家裡,要關好門窗,拔掉電源,儘量不要接聽電話和使用電器避免電器損壞和人身受傷。
  • 立夏氣候觀察,當下強對流天氣對人體健康以及後續氣候的影響
    5月5日對應二十四節氣立夏節氣交日,全國氣候出現強對流天氣的藍色預警。全國有5省市出現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中國天氣網訊 中央氣象臺5月5日10時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預計5月5日14時至6日14時,江西中南部、浙江東南部、福建中南部及其近海區域、以及重慶西部、吉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8-10級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另外,四川東部和北部、重慶中南部、貴州東部、湖北東南部、湖南西部和東部、江西中南部、浙江中東部、福建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短時強降水天氣,小時雨量30-50毫米
  • 強對流科普及防禦
    問:什麼叫做強對流天氣? 答:「強對流天氣」有兩層含義,一是「強」,另一個是「對流」。 「對流」說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氣運動,需要上冷下暖的條件,類似燒開水時底部的水受熱而向上翻滾,由浮力差異所驅動的垂直運動就是「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