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重慶氣象科普系列動畫—強對流天氣防禦

2021-01-11 騰訊網

強對流天氣是指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雷電、大風、冰雹、颮線、短時強降水等,這些是我們山城重慶最主要的強對流天氣。那麼,發生強對流天氣時,我們該怎麼防禦。1、打雷下雨時,我們在家裡,要關好門窗,拔掉電源,儘量不要接聽電話和使用電器避免電器損壞和人身受傷。2、如果在室外不要在大樹下躲避,要儘量找到室內場所躲避雷雨。3、收到強對流天氣警報,要加固戶外廣告牌、工地腳手架等臨時搭建物。4、露天集體活動應及時停止,做好人員疏散,立即進去安全的建築物等地方躲避…

面對強對流天氣防禦,重慶氣象部門積極發展智慧氣象,逐步建立起了御天-智慧防災系統。「御天」系統主要由智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智能人工影響天氣系統組成,以智能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為依託,重慶建立起了「市-區縣-鄉鎮-村-組-戶」的六級預警發布體系,及時準確的預警信息發布與傳播,築牢了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我就知道你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強對流科普及防禦
    問:什麼叫做強對流天氣? 答:「強對流天氣」有兩層含義,一是「強」,另一個是「對流」。 「對流」說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氣運動,需要上冷下暖的條件,類似燒開水時底部的水受熱而向上翻滾,由浮力差異所驅動的垂直運動就是「對流」。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我國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時節 氣象專家詳解其成因及防禦
    目前,我國已進入汛期,局地性、災害性的暴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會進一步增多,為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有關強對流天氣的特徵和成因,以便做好應對防範工作,我們採訪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張濤,為公眾詳細解讀有關強對流天氣的科普知識。
  • 遇到強對流天氣,你要這樣防範→
    遇到強對流天氣,你要這樣防範→ 2020-05-09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部沿海需防禦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中國氣象網訊  中央氣象臺23日06時繼續發布颱風黃色預警:今年第8號強熱帶風暴「韋森特」(Vicente)的中心23日05時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約385公裡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即北緯19.6度,東經115.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最低氣壓976
  •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
    氣象科普颱風的形成1 形成機制熱帶海面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蒸發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發生凝結,釋放大量潛熱,促使對流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海平面處氣壓下降,造成周圍的暖溼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抬升。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科普活動把農業氣象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村社廣場,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趨利避害的作用,促進增產增收,助力脫貧攻堅。活動以「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為主題,旨在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提升農民防災意識和能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來自東灣村的60戶農民、20餘名小學生及百餘名家長參加活動。
  • 「天氣的味道」——氣象科普移動甜品站
    今天,蘇蘇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天氣的味道」——氣象科普移動甜品站 「天氣的味道」首次將天氣符號、預警信號等氣象知識與甜品、飲品等美食相結合,突破傳統科普視覺、聽覺限制,增添味覺、嗅覺元素;增添DIY環節,既可動手做又可動口嘗;同時配有預警信號手冊,不僅強調了氣象科普的知識性,又提高了趣味性和互動性
  • 颮線發飆 強對流天氣席捲華南多地
    圖3 全國短時強降水預報圖5 全國短時強降水預報圖7 全國強對流天氣預報23-244月24日20時至25日20時 ,雲南南部、廣東西南部、海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南部局地可能出現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 孝感市科協舉辦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9月23日上午,孝感市科協、孝感市氣象學會開展了「2020年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活動在孝感市高新區槐蔭辦事處董永社區開展,現場吸引了社區黨員、居民等多類人員參加。本次活動邀請了孝感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嚴鴻飛、孝感市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宋哲。
  • 科普動畫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
    科普動畫 | 逆溫層是什麼?為什麼有逆溫的時候易出現汙染?2逆溫層與汙染天氣有什麼關係? 大氣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有很重要的意義,暖空氣密度小,冷空氣密度大,處在上面的冷空氣就會往下落,而處在下面的暖空氣會向上飄,空氣對流由此產生。
  • 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及其類型
    強對流天氣發生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其生命史短暫並帶有明顯的突發性,約為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  強對流天氣是指出現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捲風、冰雹和颮線等現象的災害性天氣,它發生在對流雲系或單體對流雲塊中,在氣象上屬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
  • 但需注意防範強對流天氣!
    但需注意防範強對流天氣!不過,昨天市區來到了38℃的高溫,這樣的天氣,讓想出門的朋友望而卻步。好在下午一場雷陣雨,給甬城帶來了清涼。昨天(周日)我們的氣象美女主持佳爺,就趁著雨後絲絲涼意,去了趟夜市,快來看下都有哪些好吃的吧~ 最後提醒大家:夏季強對流天氣增多,大家要是出門的話,記得和佳爺一樣,先關注我們的短時臨近預報,獲取天氣狀況!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嘉賓: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領班預報員 周康輝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敬濤  強對流天氣是指發生突然、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局部強降雨等強烈對流性災害天氣  強對流天氣發展比較快,消散得也快,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最難預報——幾乎為預報員所公認。那麼,強對流預報為什麼那麼難?當前我國的強對流預報水平如何?    1.問:目前,我國在業務上能夠對哪些強對流天氣進行預報?預報水平如何?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於文靜 董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8日表示,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使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今年以來中國天氣氣候明顯異常,在降水、颱風、強對流天氣方面均出現異常,防禦氣象災害的壓力不斷加大。
  • 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1-2020年)
    7.雷雨大風、冰雹、龍捲等強對流天氣廣東省雷雨大風多發生在沿海地區,尤以珠江口附近的沿海地區發生最為頻繁,其中南澳和上川島是發生雷雨大風最多的地區。1997年4月12日,廣州花都、從化和白雲區受雷雨大風襲擊,受傷2人,損壞房屋104間,損壞農作物272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481萬元。
  • 氣象科普:閃電現象種類
    氣象科普閃電現象種類閃電的類型閃電通常分為無聲放電和閃電兩類。閃電本身又可以分為片狀閃電、線狀閃電、鏈形閃電和球形閃電等。最常出現的一種無聲放電是被叫做「愛爾馬聖火」的。氣象科普:暴雨預警信號氣象科普:遇到暴雨怎麼辦?氣象科普:我們應該怎樣躲避雷電氣象科普:什麼是強對流天氣?氣象科普:在室內如何防雷擊
  • 「氣象科普」逆轉的溫度——逆溫層
    至於為什麼說「會和霾有關」大氣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其實有很重要的意義前面說了平時的大氣是「下面暖,上面冷」的冷空氣比較「重」暖空氣比較「輕」下面的輕的暖空氣想上浮而上面的重的冷空氣想下沉於是大氣就可以 自由地對流擴散地面的汙染物也會跟著擴散掉
  • 漢川:聯合共建社區學校開展氣象知識科普活動
    近日,漢川市氣象局聯合涵閘社區、涵閘小學開展了氣象知識科普活動,100多名學生來到漢川市氣象局實地參觀,學習氣象知識,感受氣象科學技術的樂趣和氣象楹聯的無窮魅力。在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後參觀了氣象觀測場、氣象預報預警綜合業務平臺,參觀了風向風速儀、溫溼度傳感器、能見度儀、天氣現象儀、淺層地溫傳感器、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等氣象要素的測量儀器,了解了天氣預報流程及如何科學防範氣象災害等知識,觀看了氣象科普小視頻。氣象局工作人員為學生們生動地講解了氣象觀測設備的用途、天氣現象的各類數據採集以及氣象災害的預警和防禦知識。
  • 談氣象防災減災《霧霾》科普片策劃
    摘 要:2013年全國發生大範圍持續霧霾天氣,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了各項服務應對霧霾天氣,宣城氣象局9月13日製作播出時長5分鐘《霧霾》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專題片節目,從什麼是霧霾、霧霾形成的原因、 霧霾的危害、霧霾天如何防範、怎樣防治霧霾等方面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