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上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共同舉辦的2020年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暨「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立監測預警技術創新高地」主題會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召開。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長安大學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彭建兵院士,國際地質災害與減災協會(ICGdR)理事長、日本工程院汪發武院士,紹興文理學院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伍法權院士,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首席科學家殷躍平教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巖石力學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主任杜時貴教授等專家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52家單位的157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楊曉傑教授主持。
會議第一階段,何滿潮院士傳達了科技部《關於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礦創新聯盟有關文件精神,明確了2020年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治重點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優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並宣布經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批准,同意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地質災害監控創新聯盟中心」的決議。
會議第二階段,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執委會副主任、深地空間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陶志剛副教授做了題為《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及推廣應用情況》的匯報,從道、器、術、現場應用及示範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26個滑坡牛頓力監測預警示範區,489個牛頓力監測點,均提前4-20小時對全國13次滑坡災害成功進行了臨滑預警。
會議第三階段,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推廣應用案例匯報。為響應自然資源部2020年地災防治工作部署號召,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提高地災防治工作重要性認識,本次會議共邀請了本溪鋼鐵(集團)南芬露天鐵礦技術科谷明科長、深地空間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地災研究所張斌總工、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烏東德工程建設部劉科副主任、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吳星研究員、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董翰川高工、山西柳林能源與環境院士工作站康旭輝主任、中山大學劉鎮副教授、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陳柏林總工、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蘇鵬程研究員、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王成虎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張重遠博士等11個單位的專家作了精彩匯報。
會議第四階段,各位專家、領導進行技術交流研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張玉芳教授、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九所何飛副所長、西安測繪研究所唐穎哲教授、日本島根大學汪發武院士、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衡朝陽研究員等進行了發言,各位專家和領導對本次會議及匯報內容作出了高度評價,對未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的推廣應用充滿信心。
會議第五階段,何滿潮院士做總結髮言,概括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的科學性、應力突降與牛頓力突降的關聯性、滑坡災害臨滑預警的成熟性和發震斷層牛頓力監測的探索性」這四大問題,鼓勵和要求更多的地質災害工作者要堅持國家重大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為國家防災減災作出貢獻。
會議最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楊曉傑邀請大家參加《第十七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並號召各單位積極加入地質災害監控創新聯盟中心。
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有助於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在全國的進一步推廣,為全國範圍防災減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一次鼓舞人心、信息共享、成果豐富的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圖1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何滿潮院士講話
圖2 中國科學院彭建兵院士出席會議
圖3 日本工程院汪發武院士出席會議
圖4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伍法權院士出席會議
圖5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殷躍平教授講話
圖6 浙江省巖石力學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杜時貴教授出席會議
圖7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秘書長楊曉傑教授主持會議
圖8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重實驗室執委會副主任陶志剛副教授匯報
圖9 網絡視頻會議現場
圖10 11家單位匯報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推廣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