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
有數據顯示:今年入汛以來,全州累計出現了26次全域或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近400個氣象、雨量站點中,雨強達大暴雨55站次、暴雨881站次、大雨4023站次。在全州報告發生的121起地質災害中,造成6517人受災,受損土地1780.7畝,但無直接因災人員傷亡。
今年以來,全州成功避讓了木裡縣項腳鄉項腳村阿牛窩子泥石流、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2、3號泥石流、布拖縣羅家坪鄉愛國村1、2組滑坡、木裡縣白碉苗族鄉呷米坪村麥架坪組滑坡等24起地質災害,提前組織撤離避讓2759人,避免傷亡431人,避免經濟損失3224.32萬元。
夯實機制 提前防範地災風險
今年涼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始於4月19日。
當日,涼山州政府組織召開了2020年全州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在州政府領導下,州地災指揮部隨即修訂印發了《涼山州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明確了重點防範時段、區域、主要防範措施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6月,《涼山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試行)》正式修訂印發。
在健全的組織保障下,防災預案中明確的事項被一一落實。
——州地災指揮部辦公室制定了《涼山州202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實施方案》,並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於5月底邀請省地質環境專家庫專家及相關高校教授通過遠程視頻對相關單位代表進行了指導培訓。汛期以來,全州所有隱患點、重點監控區域均完成了2次以上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累計開展宣傳培訓6477場次、參訓人數達30.32萬人。
——地質災害,重在防範避讓。群測群防人員,正是構建地災防治體系中重要環節之一。汛期之前,我州反覆核實了「州縣鄉村組點」六級群測群防體系運行情況,實時核對、更新動態變化的監測人員名單和聯繫電話,安排落實專職監測人員4310餘名,確保全州4001處隱患點和410處重點監控區的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達100%。
——為摸清家底,讓隱患排查覆核全覆蓋,在4月23日汛前「七查」專項行動工作的基礎上,汛期州級及17縣市共落實了15家專業技術單位,投入專業技術人員83名、越野車26輛,分別深入17縣市開展了5輪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工作。排查新增隱患點129個,其中西昌、木裡等森林火災區域新增地災隱患點106個。在排查基礎上,我州對新增隱患點逐點落實了防災措施。
全面防治 築牢堅固「生命防線」
與部署、演練及摸底等工作同步開展的,還有值班值守工作。5月1日,我州全面啟動全州汛期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州地災指辦印發了《涼山州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值班手冊》,明確了值班內容和紀律。
值班值守以來,州地災與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密切會商雨情、水情,實時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的領導、值班人員、礦山企業、水電企業、在建工程施工單位等1152人發布重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06次。當發布二級預警的集中強降雨時段,州國土資源局分片聯繫領導直接電話或簡訊提醒縣市政府領導、州局各科室、汛期技術支撐單位等進行加密抽查。
今年以來,州國土資源局、各縣市、汛期技術支撐單位共計抽查18.14萬點次。得益於各級值班人員及時接收預警信息,研判預警性、苗頭性、傾向性的信息,確保了第一時間收集到災險情報告,第一時間做出有效處置。
督導工作,既是一個傳導外部壓力的過程,也是一種激發內生動力的過程。為加強督促問題整改,汛期期間,州地災辦採取防汛減災綜合督導、隨機暗訪督導、分片包片督導、專業技術隊伍駐守指導、「一周一輪查」防災直接責任人電話等多種形式,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州自然資源局組成7個督導檢查組,每月對各縣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查找汛期防災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及時印發督導通報。今年汛期,累計「發點球」或督促縣市整改問題15類207項。
通過專業技術支撐,切實提升一線防災工作水平,是我州的又一舉措。2020年初,我州編制了《涼山州2020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業技術指導工作方案》,通過政府採購公開招標確定了4家單位,作為州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指導單位。同時,各縣市也確定落實了「一對一」專業技術服務支撐單位,幫助指導基層一線紮實開展隱患動態巡查排查、宣傳培訓、避險演練、應急調查等汛期防災工作。
在全力推進綜防體系建設,穩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方面,今年我州積極爭取到中央和省專項資金6459.96萬元實施地質災害綜防體系項目。截至目前已推進完成最終驗收10個;重點實施納入省、州考核的5個地質災害治理民生實事項目。此外,我州今年實施避險搬遷安置200戶,截至10月28日,已完成172戶。今年,我州還完成了涼山州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與資料庫項目建設,建立了涼山州地質環境信息平臺,完成一、二、三期地質災害隱患點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項目建設並投入運行。我州還著力推進監測設備省州縣三級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了各縣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功能,穩步推進「群專結合」監測預警網絡。
針對今年3月下旬以來,我州多個縣市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後造成的植被損毀、過火區域地表裸露、衝溝涵養水源能力變差等情況。4月初,我州迅速組織了地勘隊伍對5縣市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覆核,排查新增隱患點106個,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同時,反覆開展避險演練,並落實專業隊伍日夜蹲點駐守。木裡縣項腳溝流域自6月9日至9月13日,爆發14次火後泥石流,均得到成功避讓,無人員傷亡。(記者 錢栩)
【來源:州自然資源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