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 我州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2020-12-04 氣象小秘書

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

有數據顯示:今年入汛以來,全州累計出現了26次全域或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近400個氣象、雨量站點中,雨強達大暴雨55站次、暴雨881站次、大雨4023站次。在全州報告發生的121起地質災害中,造成6517人受災,受損土地1780.7畝,但無直接因災人員傷亡。

今年以來,全州成功避讓了木裡縣項腳鄉項腳村阿牛窩子泥石流、西昌市安哈鎮響水溝2、3號泥石流、布拖縣羅家坪鄉愛國村1、2組滑坡、木裡縣白碉苗族鄉呷米坪村麥架坪組滑坡等24起地質災害,提前組織撤離避讓2759人,避免傷亡431人,避免經濟損失3224.32萬元。

夯實機制 提前防範地災風險

今年涼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始於4月19日。

當日,涼山州政府組織召開了2020年全州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在州政府領導下,州地災指揮部隨即修訂印發了《涼山州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明確了重點防範時段、區域、主要防範措施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6月,《涼山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試行)》正式修訂印發。

在健全的組織保障下,防災預案中明確的事項被一一落實。

——州地災指揮部辦公室制定了《涼山州2020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活動實施方案》,並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於5月底邀請省地質環境專家庫專家及相關高校教授通過遠程視頻對相關單位代表進行了指導培訓。汛期以來,全州所有隱患點、重點監控區域均完成了2次以上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累計開展宣傳培訓6477場次、參訓人數達30.32萬人。

——地質災害,重在防範避讓。群測群防人員,正是構建地災防治體系中重要環節之一。汛期之前,我州反覆核實了「州縣鄉村組點」六級群測群防體系運行情況,實時核對、更新動態變化的監測人員名單和聯繫電話,安排落實專職監測人員4310餘名,確保全州4001處隱患點和410處重點監控區的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達100%。

——為摸清家底,讓隱患排查覆核全覆蓋,在4月23日汛前「七查」專項行動工作的基礎上,汛期州級及17縣市共落實了15家專業技術單位,投入專業技術人員83名、越野車26輛,分別深入17縣市開展了5輪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工作。排查新增隱患點129個,其中西昌、木裡等森林火災區域新增地災隱患點106個。在排查基礎上,我州對新增隱患點逐點落實了防災措施。

全面防治 築牢堅固「生命防線」

與部署、演練及摸底等工作同步開展的,還有值班值守工作。5月1日,我州全面啟動全州汛期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州地災指辦印發了《涼山州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值班手冊》,明確了值班內容和紀律。

值班值守以來,州地災與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密切會商雨情、水情,實時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的領導、值班人員、礦山企業、水電企業、在建工程施工單位等1152人發布重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06次。當發布二級預警的集中強降雨時段,州國土資源局分片聯繫領導直接電話或簡訊提醒縣市政府領導、州局各科室、汛期技術支撐單位等進行加密抽查。

今年以來,州國土資源局、各縣市、汛期技術支撐單位共計抽查18.14萬點次。得益於各級值班人員及時接收預警信息,研判預警性、苗頭性、傾向性的信息,確保了第一時間收集到災險情報告,第一時間做出有效處置。

督導工作,既是一個傳導外部壓力的過程,也是一種激發內生動力的過程。為加強督促問題整改,汛期期間,州地災辦採取防汛減災綜合督導、隨機暗訪督導、分片包片督導、專業技術隊伍駐守指導、「一周一輪查」防災直接責任人電話等多種形式,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州自然資源局組成7個督導檢查組,每月對各縣市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查找汛期防災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及時印發督導通報。今年汛期,累計「發點球」或督促縣市整改問題15類207項。

通過專業技術支撐,切實提升一線防災工作水平,是我州的又一舉措。2020年初,我州編制了《涼山州2020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專業技術指導工作方案》,通過政府採購公開招標確定了4家單位,作為州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指導單位。同時,各縣市也確定落實了「一對一」專業技術服務支撐單位,幫助指導基層一線紮實開展隱患動態巡查排查、宣傳培訓、避險演練、應急調查等汛期防災工作。

在全力推進綜防體系建設,穩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方面,今年我州積極爭取到中央和省專項資金6459.96萬元實施地質災害綜防體系項目。截至目前已推進完成最終驗收10個;重點實施納入省、州考核的5個地質災害治理民生實事項目。此外,我州今年實施避險搬遷安置200戶,截至10月28日,已完成172戶。今年,我州還完成了涼山州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與資料庫項目建設,建立了涼山州地質環境信息平臺,完成一、二、三期地質災害隱患點自動化實時監測體系項目建設並投入運行。我州還著力推進監測設備省州縣三級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了各縣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功能,穩步推進「群專結合」監測預警網絡。

針對今年3月下旬以來,我州多個縣市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後造成的植被損毀、過火區域地表裸露、衝溝涵養水源能力變差等情況。4月初,我州迅速組織了地勘隊伍對5縣市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覆核,排查新增隱患點106個,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同時,反覆開展避險演練,並落實專業隊伍日夜蹲點駐守。木裡縣項腳溝流域自6月9日至9月13日,爆發14次火後泥石流,均得到成功避讓,無人員傷亡。(記者 錢栩)

【來源:州自然資源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受其影響,發生地質災害52處,其中:災情17處,受災342人,損毀房屋21棟,直接經濟損失427萬元;險情35處,威脅434戶1122人安全,潛在經濟損失6300萬元。截至汛末,較年初新增隱患點29處,隱患點總數2096處,威脅1.58萬戶6.76萬人安全,威脅財產30億元。
  • 石門特大型山體滑坡這樣實現「零傷亡」
    「山體滑坡突發,群眾能夠成功避險,實現『零傷亡』,關鍵在於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三級政府及氣象部門、自然資源部門緊密聯動,並協同運用了技防和人防措施。」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二級調研員彭建武介紹,常德市每年2月就開始調度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專門力量在區域範圍內開展汛前地質災害巡查,詳細記錄了包括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內的常德市104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情況。
  • 四川今汛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52起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汛期,四川省共實現地質災害成功避險152起,累計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94萬餘人,轉移人數是去年的近兩倍,避免了4000餘人因災傷亡。今年入汛以來,四川連續出現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降水量較常年均值偏多77%,全省20個市(州)、155個縣(市、區)、1100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截至10月31日,共發生地災4228起,直接經濟損失23.1億元。面對極端天氣影響,四川以防範化解地災風險為工作方向,推動全省63處地災防治項目於3月25日前展開。
  • 常德石門大型山體滑坡零傷亡!人員提前撤離
    慶幸的是,本次大型滑坡發生前,當地已轉移安置群眾6戶20人,實現了「零傷亡」。那麼,本次「零傷亡」背後,當地做了哪些應急舉措?對我省其他地區,又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真相記者進行了詳細調查。地動山搖,無情的土方,裹挾著樹木滾滾而下,整個現場充滿了緊張與危險。7月6號16點55分,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潘坪村雷家山,發生了大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
  • 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2017年組建汛期應急搶險小分隊,由58家專業單位共計905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實現對全省21個市(州)176個縣(市、區)的常態化駐守督導。目前,我省已成功避險1490起,避免了近13.6萬群眾可能的因災傷亡,防災效益十分顯著。工程治理是徹底消除災害隱患的重要舉措。
  • 渠縣局紮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生命工程,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2020年渠縣「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整治活動中,渠縣自然資源局收到地質災害類群眾訴求8件,主要是反映屋前房後及渠江兩岸發生地質災害等有關問題。渠縣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專業地勘單位現場踏勘,進行逐一核實。
  • 恩施通報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 堰塞湖瞬間潰壩風險有所緩解
    7月22日凌晨,恩施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7月22日凌晨,恩施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沙子壩滑坡應急處置指揮部副指揮長、恩施市委副書記、市長蘇勇,自然資源部駐湖北地質災害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潘偉,湖北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隊長助理、高級工程師付強通報了該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本次地質滑坡點位於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是該市167個地質災害監測點之一。由於地處清江河谷,地質特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片區域不同程度發生過地質滑坡現象。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這些地區應特別關注礦業活動以及過量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巖溶地面塌陷和採空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三、2018年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對象  (一)重點防範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529處,威脅人口125萬人。
  • 實踐探索:地質災害防範 因地制宜 於基層見真功-中國氣象局政府...
    這一想法得到州氣象局的大力支持。多次反演降水過程,把地形變化、降水量演變、氣象災害及其衍生次生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透徹……在州縣兩級氣象技術人員的自主研發中,精細化基層氣象災害防禦應急系統投入應用。「系統界面就像一張清晰標註災害走向的動態圖,通過推演暴雨誘發的中小河流洪水走勢,確定高危山洪風險區域,主動叫應,為防範轉移爭取更多時間。」祁曉龍介紹。
  • 雄安新區2020年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實現全覆蓋
    雄安新區對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作出部署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實現全覆蓋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吳安寧)日前,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印發《河北雄安新區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簡稱《方案》),對2020年雄安新區地質災害防治作出部署,實現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全覆蓋
  • 地質災害分類、分級
    一、地質災害分類分級原則(1)地質災害是依據地質災害概念和涵義進行全面的科學分類。凡是與內動力地質作用、外動力地質作用、人類工程動力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以巖石圈自然地質作用為主導因素形成的自然災害都歸入地質災害類型。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地質災害的嚴重性不容忽視,相關部門表示,在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時,既要注重地質災害的前期監測及預防,又要提高地質災害的應急及後期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發生機率和損失。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會造成巨大危害,如何治理與防治成為刻不容緩的主題。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176處,威脅人口128.4萬、財產262.6億元。據2017年汛前排查,需重點防範的22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險情特大型3處、大型13處)分布在全省88個縣市區(詳見附件),共威脅9.8萬人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約38億元。
  • 2020年10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1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0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771起,其中滑坡4775起、崩塌1775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4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
  • 2號颱風「鸚鵡」來臨,地質災害防治如何做?省自然資源廳有這一套「組合拳」
    「雨非常大,我中風無法自行撤離,本來想聽天由命了,沒想到政府工作人員冒雨趕來,說背也要把我背出去,緊急時刻帶我離開了危險的老房子。」65歲的謝記社談起6月8日撤離時的那一幕,至今仍心有餘悸。6月5日—9日,廣東除湛江外大部市縣都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7日晚,清遠市清城區源潭鎮迎咀村委會赤獅坑村小組遭遇暴雨襲擊後,巡防員在巡查時發現有泥砂流入房屋,立馬上報。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具體來說,首先藉助於高解析度的光學影像和InSAR識別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明顯變形破壞和正在變形的區域,實現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區域性、掃面性的普查;隨後,藉助於機載LiDAR和無人機航拍,對地質災害高風險區、隱患集中分布區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地形地貌、地表變形破壞跡象乃至巖體結構等進行詳細調查,實現對重大地質災害隱患的詳查;最後,通過地面調查覆核以及地表和斜坡內部的觀測,甄別並確認或排除普查和詳查結果
  • 「黃岡關注」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
    嚴密查險 科學避險 遇險處險我市科學運用「三大定律」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7月19日凌晨,羅田縣匡河鎮綿羊畈發生滑坡,滑坡總方量約1.5萬立方米,損毀民房2間。在前期地災排查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運用防汛「三大定律」的第二定律,提前對2戶5人進行避險轉移,避免了人員傷亡。入梅以來,全市發生地質災害23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科學運行「三大定律」,嚴密查險,科學避險,遇險處險。截至7月21日,全市成功避讓12起地質災害,避免49戶147人傷亡,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嚴密查險。
  • 2020年11月份全國地質災害災情及12月份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11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7809起,其中滑坡4794起、崩塌1790起、泥石流897起、地面塌陷178起、地裂縫142起、地面沉降8起,造成117人死亡、22人失蹤、5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26.5%和81.4%,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減少37.9%(表1)。
  • 近五年,四川20萬人搬出地質災害危險區域
    王龍高是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和王龍高一樣,「十三五」期間,四川已有54946戶近20萬人告別了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老屋,搬進小區住進新房。四川地域面積廣,地形地貌多樣,地質條件複雜,加之頻繁地震活動及「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蘆山地震、「8.8」九寨溝地震等強震持久影響,造成大量山體震裂鬆動,不僅次生地質災害頻發,也為後期滑坡、泥石流災害提供了豐富的鬆散物源。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3、地質災害分哪些級別按危害程度和規模大小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質災害險情和地質災害災情四級:特大型地質災害險情:受災害威脅,需搬遷轉移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潛在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地質災害險情。特大型地質災害災情: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