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通報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 堰塞湖瞬間潰壩風險有所緩解

2021-01-13 環球時報

7月22日凌晨,恩施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

7月22日凌晨,恩施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沙子壩滑坡應急處置指揮部副指揮長、恩施市委副書記、市長蘇勇,自然資源部駐湖北地質災害專家組組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潘偉,湖北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隊長助理、高級工程師付強通報了該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地質災害處置情況。

本次地質滑坡點位於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是該市167個地質災害監測點之一。由於地處清江河谷,地質特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片區域不同程度發生過地質滑坡現象。今年6月8日入梅以來,恩施市發生了持續強降雨,時間長、雨量多、強度大,梅雨期累計降雨量達到了907毫米,較歷史同期多了1.56倍(歷史同期只有354毫米),是自1951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由於連續的強降雨,誘發馬者村沙子壩地質變形,出現滑坡泥石流。7月21日凌晨5時30分左右,大量泥土滑入清江,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10點15分漫堤潰流,隨著水的衝刷,水位緩慢降低。

地質災害險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注,自然資源部、應急管理部、水利部等相關部委相繼派出相關領導和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搶險救災,武警交通二支隊、安能集團、氣象、水文等單位攜帶無人機、氣象雷達等大量先進設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應勇對搶險工作作出批示,強調要儘快轉移群眾,妥善安置好生活,同時組織專家和相關應急力量,科學有效處置險情;委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現場查看了解滑坡險情、應急處置和群眾轉移安置情況,進一步會商研判險情,研究完善險情處置方案,現場指揮應急搶險。副省長曹廣晶組織省州市專家組第一時間在現場會商險情處置方案,迅速確定監測預警、疏散群眾、應急搶險等應對措施。

恩施州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精神,接到險情報告後,州委書記柯俊,州委副書記、州長劉芳震帶領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省、州相關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建了地質滑坡應急處置指揮部。

恩施市按省、州安排部署,積極推進落實各項應對處置措施。及時成立了應對處置專班,組織專家團隊、武警、公安、消防、民兵等應急處置力量600餘人,第一時間趕赴馬者村沙子壩一線,啟動專業監測預警,研究群眾緊急避險轉移等工作。對滑坡體影響範圍拉設警戒線、設置警示牌,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管控行人、車輛通行;根據專家組意見,迅即組織公安幹警、消防應急、鄉村幹部、「尖刀班」300餘人,進村入戶,對沙子壩滑坡區、受堰塞湖影響的上下遊群眾進行迅速轉移;迅速啟動了「堰塞湖—上遊水庫—下遊大龍潭水庫、城區」的「聯調聯控」調度機制,採取了「上衝、下洩、及時預警」的措施,一方面加大堰塞湖上遊雲龍河水庫下洩流量,對堰體進行衝刷,降低堰體高程,減少堰塞湖威脅,另一方面對下遊大龍潭水庫進行洩洪騰庫,應對可能發生的堰塞湖瞬間潰壩風險,同時對滑坡點上下遊片區,特別是恩施州城進行預警提示,制定影響區群眾撤離安置應急預案。

截至21日下午3時,影響區內群眾已全部轉移安置並得到妥善安置,共轉移群眾1963戶8397人。同時,落實責任專班,分片包組包戶,對轉移群眾進行情緒安撫、心理疏導,安排好必要的生活物資。由於監測預警及時,受影響群眾轉移及時,未出現人員傷亡。

截至目前,通過各種措施的聯動實施,險情處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清江上遊來水加上雲龍河水庫下洩流量,已衝開堰塞湖頂(水流量達200立方米/秒),上遊水位正在回落(18點與中午12點相比,上遊水位下降4.27米),堰塞湖瞬間潰壩風險有所緩解。

下一步,將根據專家組意見,繼續全力做好排險救災工作。一是做好避險轉移群眾安置疏導工作,繼續做好受災轉移群眾的情緒疏導安撫工作,確保轉移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繼續做好監測預警工作,啟動視頻監控系統,對滑坡區域24小時全時段監測預警,為下步搶險工作提供科學數據,切實回應群眾關切。三是積極防範堰塞湖形成的各種次生災害。按照最壞的打算,做最充分的準備,完善落實處置預案,抓緊啟動滑坡體治理前期工作,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四是組織幹部下沉核災,及時制定重建方案,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儘快恢復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來源: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視頻:看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恩施通報清江堰塞湖成因:老滑坡點遭遇創歷史記錄降雨量
    來源:微信公眾號「安家恩施」7月22日0時,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沙子壩滑坡相關情況。此前,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預警稱,沙子壩滑坡造成清江上遊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潰壩形成洪水下洩的危險。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發布會上獲悉,採取相關措施後,上遊水位回落,堰塞湖潰壩風險有所緩解。
  • 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怎麼破
    針對堰塞湖險情,通常有哪些處置措施?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滑坡形成堰塞湖近日,恩施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沙子壩地質災害及清江堰塞湖處置情況。據介紹,此次地質滑坡點位於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沙子壩,是該市167個地質災害監測點之一。由於地處清江河谷,地質特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該片區域不同程度發生過地質滑坡現象。
  • 堰塞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為什麼水利專家都頭疼?西瓜視頻告訴你
    一是山區的狹窄河流,只有這樣狹窄的河道在被堵塞時水流才會無處可去,水位才會越積越高;二是要有一定方量的泥土,這些泥土大部分情況來自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或者泥石流。所以,堰塞湖這樣的災害經常會和地震或者暴雨這樣的災害聯繫到一起,所以堰塞湖也算是次生災害。
  • 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發布: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有潛在風險近日,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情況。遙感監測顯示,到2018年,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 長江流域暴雨地質災害,重慶上演高科技搶險演習
    實習生 蔣紀源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重慶市萬州區長江流域,因強降雨和局地陣性大風氣象災害導致山洪暴發、河水陡漲,並引發地質災害和水上船舶運輸事故,爆破堰塞湖、直升機救援、深水域打撈……一場應急處置和救援行動正在進行。
  • 都江堰關於「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最新通報
    都江堰關於「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最新通報 來源: 人民網 【字體:大 中 小】   人民網成都7月11日電 (王思涵)記者從都江堰市中興鎮7·10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情況通報會上獲悉
  • 四川九龍縣滑坡致堰塞湖 科技助力實時監測堰塞湖水文數據
    據甘孜水文局副局長張定高告訴記者,目前有部分房屋被堰塞湖淹沒,因山體仍在不斷垮塌,堰塞湖水位正以每天6cm左右的水位緩慢上漲。  航拍堰塞湖整體情況  驅車八小時趕赴現場 山體仍在持續垮塌  「我們是25號晚上接到甘孜州水利局的知。」
  • 嶽西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嶽西縣包家鄉人民政府-嶽西...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應及時將突發地質災害可能引發次生災害的信息通報相關部門。藍色預警:預計因氣象因素致突發地質災害發生有一定的風險。黃色預警:預計因氣象因素致突發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較高。橙色預警:預計因氣象因素致突發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高。紅色預警:預計因氣象因素致突發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很高。4.2.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接到特別重大、重大地質災害災情信息後,要迅速組織處理,並將情況報告省指揮部辦公室和省自然資源廳。省指揮部辦公室接報後,要初步核實災情,及時研判,並報告省人民政府。必要時,省應急管理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立即派員趕赴災害現場,進一步查明情況,指導、協助當地人民政府妥善開展應急處置。
  • 青島地質院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風險排查工作
    接到預報信息後,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緊急調集技術人員,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及風險排查工作。,另一方面與青島市氣象臺、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進行橫向會商,綜合地質環境條件、氣象條件、系統綜合研判結果、地環總站意見、氣象臺意見等多方情況,就青島市地質災害風險等級提出合理化建議,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青島市氣象局根據該院的研判結果,於7月22日19時、7月23日19日發布了青島市地質災害黃色預警,並及時通過電視臺、簡訊等渠道向公眾發布。
  • 降水量疊加地質災害風險較常年偏高 青島市防指組織專家研討具體方案
    地質災害方面,根據部分區域土壤溼度變化曲線,顯示出前期降雨雖已結束,但土壤溼度尚未恢復到7月18日降雨前水平,之後的降雨與前期疊加,地質災害風險較常年偏高。及時開展針對區(市)防汛指揮部人員、新上崗人員的預案解讀培訓;建立技術服務機制,強降雨過程或災情發生後,派遣地質專家,結合專業技術提出應急搶險建議,做好各類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市防汛指揮部要求各部門著力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堅持立足於「防」。針對在建工程項目、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易發區等重點部位和領域,開展全方位、拉網式排查,做到不漏死角、不留盲區。
  • 青藏高原災害發展趨勢與災害風險
    鏈生性受地形條件限制,不同災種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激發和轉換,形成災害鏈,導致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拓。例如,2000 年 4月9日發生在西藏波密縣易貢滑坡就是典型的滑坡→堰塞湖→潰決洪水→泥石流災害鏈事件(圖 2d),並造成大峽谷下遊印度境內 30人死亡,100 多人失蹤,5 萬人無家可歸,20 多座橋梁被毀。
  •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2020-06-02 02: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浙江省衢州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
    衢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衢州市氣象局2020年6月25日09時00分聯合更新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預計6月25日09時至6月26日09時,開化縣部分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高(橙色預警);常山縣、衢江區、柯城區部分地區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黃色預警)。
  • 截至目前 我州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夯實機制 提前防範地災風險今年涼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始於4月19日。當日,涼山州政府組織召開了2020年全州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地質災害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概述: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結合專業的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地質災害的監測及預警功能。
  • 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
    近期,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地震地質災害項目編制工作驗收會,驗收通過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項目。市應急管理局防汛處、安科院,項目實施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驗收會議。會上,市應急局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關於項目編制背景、編制思路、主要內容、實施情況、完成成果等情況的匯報,審閱了相關的成果報告,一致認為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同意通過驗收,並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徵求意見稿)、《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報審稿)中主要內容提出了修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