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2020-12-05 精訊暢通電子科技

背景:

我國地質及地理環境分布複雜,各地地質事故頻發,不但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影響,更是對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如何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成為災害治理的關鍵。地質災害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概述: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結合專業的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地質災害的監測及預警功能。通過對監測點的監測數據遠程採集,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反饋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伺服器通過分析數據,將預警信息發送到相關機構及管理人員處,進行緊急措施保護及通知受威脅對象快速撤離,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生成。

系統功能:

地質災害安全的監測分析功能

1) 系統具有穩定可靠的採集、顯示、存儲、數據通信、管理、系統自檢和報警功能;

2) 系統具有遠程控制功能,可通過串口利用網絡對監控主機進行遙控監測,實現數據採集軟體上的所有功能;

3) 系統可監視滑坡體的狀態變化,在發現不正常現象時及時分析原因,採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4) 系統可定期進行觀測數據的整編,為以後的設計、施工、管理提供資料;

5) 系統可隨時對觀測資料進行分析,開展對滑坡體狀態進行技術鑑定,總結經驗,為制定安全措施、評價滑坡體狀態提供數據;

6) 能根據實時採集數據自動繪出滑坡體地下水位變化線並給出相關數據;能對滑坡體沉降和水平位移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對形變的發展做出預測;

7) 系統能綜合歷史數據和實時採集的滲流、水位、形變等數據,按照國家有關標準進行相關過程線分析、位勢分析、滯後時間分析、沉降分析、水平斷面分析、縱斷面分析、等值線分析、安全狀態分析等有關該滑坡體的安全分析;

8) 系統具有良好的防雷抗幹擾,確保系統不因雷擊而損壞。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拓撲圖

地質災害安全報警與應急處置聯動功能

監控系統設有自動預、報警功能,當監測參數有向危險狀態演變時,系統將發出預警信息;當監測參數超過預設警戒值時,系統將發出報警信息。從而有效預防事故,為有關部門提供數據支持。 所有信息可同步傳輸到現場值班室、總調度室、以及政府安監部門等。

地質災害監測雲平臺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和可視化,為防災減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質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相關焦點

  • 地礦科技|高精度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2016年年底,在官方印發的《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地質災害預防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籌部署、科學減災」。隨著大數據下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近年來我國北鬥導航系統技術的成熟發展,用物聯網思維將北鬥導航和地質災害監測相結合,讓科技惠及民生,似乎是商業和社會的雙贏。據了解,災害監測的相關售額已高達數十億,行業巨頭如美國天寶、上海華測等已成功上市。
  • 這個研討會瞄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如何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江芸涵)5月18-19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專題研討會在成都理工大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對重大地質災害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專題研討,重點研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
  • 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召開
    「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立監測預警技術創新高地」主題會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召開。      會議第一階段,何滿潮院士傳達了科技部《關於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中礦創新聯盟有關文件精神,明確了2020年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防治重點任務,強調要充分發揮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優勢,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並宣布經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批准,同意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成立「地質災害監控創新聯盟中心」的決議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地質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特徵複雜等特點。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要求,我國正在按照研究原理、發現隱患、監測隱患、發布預警「四步」工作方案,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升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重點隱患排查、綜合監測以及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等能力。
  • 地質環境監測院開展災害普適型監測預警儀器示範試用工作
    普適型多功能地質災害智能監測預警儀簡稱普適型預警儀。內置位移傳感器、傾角傳感器及加速度傳感器,可適應於滑坡、危巖崩塌和落石感知等多種工況場景之下的監測工作。其體積小、功耗低、易安裝的特性能滿足臨災應急環境下的監測需要。適型預警儀支持預警閾值設置,內置蜂鳴器和LED燈,一旦超過預警閾值可自動啟用聲光報警功能。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構建監測體系 進行災害預警眾所周知,地質災害具有不可抗拒特徵,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需要做好災害識別,通過建立預警機制能有效掌握災害發生現狀。其中,災害預警屬於重要的防控措施,也是關鍵的技術性措施,其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有效掌握各類地質災害防治成效。
  • 四川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10市州黃色預警(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9日訊(記者 雷茲)7月29日,四川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結合四川省氣象臺天氣預報情況,7月29日20時至7月30日20時,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為3級(黃色預警,注意級)。
  •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2020-06-02 02: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青島地質院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風險排查工作
    接到預報信息後,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緊急調集技術人員,持續開展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及風險排查工作。  圖1 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室24小時值守  7月21日下午開始,青島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室啟動24小時值班制度,一方面與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進行縱向會商
  • 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山區,山體滑坡與強降雨、泥石流易形成複合型災害,破壞力極強。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可以提前預警。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49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4853人。呂傑堂介紹說,今年我國將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釋疑1: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
  • 「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項目面向國家救災減災實際需要,突破了異構空天地觀測網系統規劃與多源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動態滑坡災害地質圖表達、高分多源多維度災害目標提取與損毀評估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面向典型地質災害的快速任務規劃、高效數據處理、遙感監測預警、精細災情評估和救災方案快速制定等目標,提升了我國地質災害應對能力。
  • 重慶13區縣列入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一級(紅色預警)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日(16日)16時,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重慶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全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7月16日20時至7月17日20時,開州、巫溪、城口、雲陽、奉節、萬州、梁平、墊江、石柱、彭水、武隆、豐都、酉陽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一級(紅色預警); 巫山、忠縣、黔江、合川、銅梁、潼南、永川、大足、榮昌、北碚屬於高風險地區,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為二級(橙色預警); 涪陵
  • 巴中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
    面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我市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領導防災減災指示批示精神和決策部署,創新機制,突出重點,壓實責任,嚴密防範,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了連續九年地質災害「零傷亡」。2020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突出,亮點紛呈,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形成「五縱五橫」防災格局,凝聚齊抓共管合力。
  • 北鬥如何進行災害預警?基礎產品研發,有助提高災害預警的效果
    防震減災主要利用的是北鬥的短報文通信與位置定位功能,通過這兩項功能可以對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進行提前預警。地面段會有很多位置穩定不變的基準站,同時在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安裝有許多北鬥監測點。因為基準站的位置可以確定,當基準站和監測點在同一時間觀察到一組衛星後,利用相對定位的方式,就可獲取新的監測點位置。監測點通過網絡傳輸的形式,或者北鬥通過短報文的形式,將這些實時獲取的位置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中心。大數據系統分析處理後,當數據變化值高於預警值時,預警平臺就會向用戶的手機、電腦、接收終端等發出預警信息。
  • 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與氣象數據實時共享預警系統和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指揮系統,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達到三級以上時,由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部門聯合籤發地質災害風險預警產品並對公眾發布。我省已建立專業監測預警基地30餘處,研發了基於無線遠程傳輸的監測預警指揮平臺,地質災害專職監測隊伍達5萬餘人,逐步形成了降雨期間的實時雨量動態預警制度和重大地質災害險情的視頻會商調度制度。
  • 截至目前 我州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涼山,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環境脆弱,降水不均衡且夜雨居多,再加之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強烈,造成了我州地質災害風險較大。目前,我州錄入省平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達3930個、重點監控區域為410個。——地質災害,重在防範避讓。群測群防人員,正是構建地災防治體系中重要環節之一。汛期之前,我州反覆核實了「州縣鄉村組點」六級群測群防體系運行情況,實時核對、更新動態變化的監測人員名單和聯繫電話,安排落實專職監測人員4310餘名,確保全州4001處隱患點和410處重點監控區的群測群防網絡覆蓋率達100%。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完成文成、樂清、泰順、永嘉4 個縣(市)農村山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通過農村山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以及其他專項調查評價工作,進一步查明地質災害隱患的分布規律、發育特徵、形成條件和影響因素等,為防災減災奠定了基礎。監測預警體系日臻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人員力量不斷加強。「十二五」期間共發布預報(警)信息1129 次,其中預報預警692 次,實時預警信息437 次。
  • 6月18日-19日廣東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結果
    湖東鎮、博美鎮、內湖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橋衝鎮、銅鑼湖農場,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附城鎮、龍窩鎮、九和鎮、烏石鎮、水墩鎮、南嶺鎮、蘇區鎮、瓦溪鎮,河源市龍川縣鶴市鎮、黃布鎮、紫市鎮、通衢鎮、登雲鎮、豐稔鎮、四都鎮、鐵場鎮、龍母鎮、田心鎮、黎咀鎮、黃石鎮、赤光鎮、新田鎮、車田鎮、巖鎮鎮、麻布鎮、貝嶺鎮,河源市東源縣錫場鎮,東莞市鳳崗鎮,揭陽市普寧市  請上述地區政府、部門和群眾根據預警等級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 江西省人民政府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規劃
    「十有縣」稱號;省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平臺初步建立;建成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19處,專項監測點67處,地質災害綜合監測無線報警儀217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工作由江西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及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承擔實施。現有突發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較為原始,以應急調查、群測群防為主,未建立有效的專業監測和預警預報網絡,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缺乏專業監測手段的支撐。
  • 三維雷射掃描技術在地質災害調查監測中的應用
    地質災害及環境監測關於地質災害及地質災害的監測:對於已發生的災害可以及時和快速發現和定位,有利於成因和原因分析,最終評價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從而提出預防的措施。,儘可能準確定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及時和儘可能準確預報,提出儘可能有效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