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如何進行災害預警?基礎產品研發,有助提高災害預警的效果

2020-09-05 小白說Q

隨著我國北鬥「三步走」戰略的不斷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防震減災領域就是眾多應用之一。防震減災主要利用的是北鬥的短報文通信與位置定位功能,通過這兩項功能可以對地震、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進行提前預警。

北鬥的預警原理主要是基於北鬥的空間、地面、用戶三部分系統協同工作來實現。地面段會有很多位置穩定不變的基準站,同時在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安裝有許多北鬥監測點。因為基準站的位置可以確定,當基準站和監測點在同一時間觀察到一組衛星後,利用相對定位的方式,就可獲取新的監測點位置。監測點通過網絡傳輸的形式,或者北鬥通過短報文的形式,將這些實時獲取的位置數據傳輸到數據處理中心。大數據系統分析處理後,當數據變化值高於預警值時,預警平臺就會向用戶的手機、電腦、接收終端等發出預警信息。當網絡覆蓋比較差時,也可以通過北鬥衛星發送預警信號,不過使用這種方式,用戶端需要裝有接收短報文的裝置。

目前北鬥導航系統地基增強和精密單點定位可以提供處理後的毫米級定位服務,大大提高了北鬥對於監測點位置定位的準確度。

要想知道北鬥系統可以做到提前多長時間對山體滑坡預警,除了知道北鬥預警原理外,還得知道山體滑坡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山體滑坡一般要經歷臨滑之前、蠕動變形、急速變形、滑動、穩定五個階段。北鬥預警系統主要根據臨滑之前或者蠕動變形階段的數據變化,在山體發生急劇變形之前進行預警。這兩個階段山體會發生微小的變形和裂痕,這種現象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年不等,北鬥實時的毫米級定位可以記錄這些位置變化並進行分析預測。因為雨水、人力等因素會加速這些監測點位置的變化,導致觸發系統設置的預警值。所以山體滑坡可以做到短到幾分鐘、長至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提前預警,具體得看影響因素的大小。

同樣的道理,防震也是根據一些自然徵兆實現預警。要想北鬥系統在防震減災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一方面需要增設更多的監測點和提高北鬥的定位精度,這樣可以獲取更多更準確的數據信息;另一方面改進數據獲取和處理的效率,節省更多的時間。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北鬥的基礎產品。

目前,北鬥晶片主要以40nm的晶片為主,28nm實現量產,22nm即將量產。隨著北鬥晶片工藝的提高,北鬥晶片的集成性和定位精度會更高。很多監測點都裝設在複雜的室外環境,對於信號的接收影響比較大,衛星接收天線好壞對於衛星信號接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材質和設計等都會影響到天線的性能指標。另外卡板和接收終端也是北鬥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基礎產品,如果手機裝有接收裝置,對於災害預防和搜救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8月21日,上海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合作,進行北鬥相關產業的建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北鬥產業當中,共同實現北鬥導航的技術革新和產業發展,北鬥導航系統將在防震減災中的預警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相關焦點

  • 地礦科技|高精度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我們今天來看一下某高精度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概況:【技術概述】高精度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主要由北鬥、GPS多模衛星定位前端、基於4G公網、NB-IOT和行雲衛星通信的組合式數據傳輸單元和高精度實時GNSS自動化變形監測預警雲平臺等三部分組成,本系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北鬥導航系統等衛星應用產品」的軍轉民產業化項目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
    如何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成為災害治理的關鍵。地質災害監測系統解決方案的提出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全國各地的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概述: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通過結合專業的地質災害監測設備和數據分析技術
  •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新技術!空天地一體化應對地災防治難題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受威脅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地質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特徵複雜等特點。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要求,我國正在按照研究原理、發現隱患、監測隱患、發布預警「四步」工作方案,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升地質災害的風險調查、重點隱患排查、綜合監測以及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等能力。
  • 南方暴雨致多地山體滑坡,這種地質災害如何預警?
    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山區,山體滑坡與強降雨、泥石流易形成複合型災害,破壞力極強。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可以提前預警。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149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4853人。呂傑堂介紹說,今年我國將在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力推廣普適性的監測儀器,通過北鬥衛星監測系統來輔助人工開展監測預警。釋疑1:哪些原因可能導致山體滑坡?
  • 厲害了我的北鬥!不止手機汽車導航,還能預警地質災害
    就在節前不久,9月29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了一份《北鬥三號民用基礎產品推薦名錄》,其中有24款基礎產品入選。 這意味著什麼呢?從前我們只知道,咱們國家自己的導航系統「北鬥」已經組網了,是我們的「大國重器」之一。
  • 這個研討會瞄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如何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江芸涵)5月18-19日,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專題研討會在成都理工大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對重大地質災害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專題研討,重點研討地質災害「隱患點在哪裡?」、「什麼時候可能發生?」
  • 「跑贏地震波」一年後,災害預警博士王暾在做什麼?
    ,國內多個機構的地震預警技術該如何協同服務於社會?一方面,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制定法規政策明確預警信息提供者的權責,確保公共利益不受損。另一方面,加大對專業社會力量(科研院所、企業)參與災害預警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災害預警,促進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鼓勵它們服務社會之間的良性競爭,提高預警技術和服務水平。
  • 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召開
    「提升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能力,建立監測預警技術創新高地」主題會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召開。      會議第二階段,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執委會副主任、深地空間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陶志剛副教授做了題為《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及推廣應用情況》的匯報,從道、器、術、現場應用及示範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目前已在全國建立了26個滑坡牛頓力監測預警示範區,489個牛頓力監測點,均提前4-20小時對全國13次滑坡災害成功進行了臨滑預警。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地震災害的監測預警  日本堪稱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發生在日本及其周邊地區。  在發生地震時,通過地震災害監測系統,可實時將地震觀測結果傳送到氣象廳,求出震中、震源深度、震級等,迅速發布地震情報、預報、警報。  日本氣象廳還建有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地震預警系統。當震源附近的地震觀測點檢測到地震後,在數秒到一分鐘之內,可以發布5至10次地震情報。
  • 「十三五」期間遼寧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超九成
    「十三五」期間,遼寧省地面氣象觀測站平均站網密度達到9.6公裡;平均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達到92.2%;累計增加降水115億立方米;營口、瀋陽和大連3個基本站獲世界百年氣象站認定,熊嶽基本站獲中國百年氣象站認定……12月3日,遼寧省氣象局發布「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龍門縣地質災害氣象風險三級預警 2020-06-02 02: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玫珏 實習記者劉若馨 通訊員陳志雄報導 2018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也是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後召開的首次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  目前,國家機構改革及各部門機構人員陸續調整到位,中國氣象局主動對接、了解需求,繼續發揮好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的作用。各成員單位已明確聯絡員及聯繫方式,將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 北鬥三號全員到位!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迅速完成全球組網部署北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大入夏以來,地質、洪澇災害頻發北鬥應用發揮獨特的優勢在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基於北鬥的公共監測平臺的人工智慧預警廣播系統發出了滑坡預警
  • 北鬥三號全員到位!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猛戳下方視頻回顧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瞬間↓↓↓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迅速完成全球組網部署北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大入夏以來,地質、洪澇災害頻發北鬥應用發揮獨特的優勢在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基於北鬥的公共監測平臺的人工智慧預警廣播系統發出了滑坡預警
  • 上海掛「風球」預警災害天氣 顏色不同等級不同
    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規定》,將為城市構築一張應對災害天氣的預警網絡,讓市民面對「不測風雲」也能從容自如。  上海是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地區。據上海市氣象局辦公室主任虞兆國介紹,近年來,上海一直高度重視對災害性天氣的防範,包括做出相應的預警措施,但是,目前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發布不夠規範,尚未形成統一的預警信號體系和相應的發布程序。
  • 【導航圈】北鬥氣象監測提高災害預警和應對能力
    氣象數據通常包含了氣壓、氣溫、相對溼度、風向、風速、雨量等基本氣象要素,經擴充後還可觀測其它氣象要素數據,我國幅員遼闊且高山河流縱橫交錯,同時也是泥石流、塌方、洪澇等氣象地質災害高發的地區
  • 四川發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10市州黃色預警(圖)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9日訊(記者 雷茲)7月29日,四川省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結合四川省氣象臺天氣預報情況,7月29日20時至7月30日20時,全省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為3級(黃色預警,注意級)。
  • 管道局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研發紀實
    智能化——  北鬥技術與管網運營融合  地面沉降、滑坡、巖溶塌陷……地質災害是讓油氣管道運營管理者頭痛的問題。雖然有諸多檢測手段,但對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始終沒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經過走訪調研,我們確定將管網全智能化運營與北鬥技術相融合,研發一套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專門解決管道維護中各種災害的預警和檢測。」管道局通信公司衛星通信事業部劉明說。近年來,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日趨成熟,管道局借力前行,將國產北鬥技術與油氣行業深度融合,在全數位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找到融合點,利用北鬥技術,為智慧管道發展植入「中國芯」。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預警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