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局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研發紀實

2020-12-05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7月25日,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的集團公司固安衛星基地,管道局通信公司研發人員正在評估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

  「這個由管道局自主研發的監控系統自7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運行平穩、監控精準。」系統總負責人劉喜文告訴記者,這個系統可以對油氣管道、站場及閥室周圍自然環境進行實時監測,測量管道周圍環境的滑坡位移沉降精度可達到毫米級,為管道平穩運行提供全天候、大範圍自動化監控服務。

  智能化——

  北鬥技術與管網運營融合

  地面沉降、滑坡、巖溶塌陷……地質災害是讓油氣管道運營管理者頭痛的問題。雖然有諸多檢測手段,但對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始終沒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經過走訪調研,我們確定將管網全智能化運營與北鬥技術相融合,研發一套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專門解決管道維護中各種災害的預警和檢測。」管道局通信公司衛星通信事業部劉明說。近年來,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日趨成熟,管道局借力前行,將國產北鬥技術與油氣行業深度融合,在全數位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找到融合點,利用北鬥技術,為智慧管道發展植入「中國芯」。

  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由基準站、監測站、監測平臺及多種傳感器組成。基準站建在管道周圍牢固可靠地區,猶如系統的基準、標杆,對北鬥導航信號進行長期連續觀測,並將觀測數據實時或定時傳送至數據中心,覆蓋範圍半徑達10公裡以上。監測站建在基準站覆蓋範圍內管道沿線易沉降、位移等地質災害高發地區,對油氣管道監測點周圍環境進行監測,將監測點觀測數據發送到數據處理中心,與基準站數據進行差分算法解算。監測平臺對基準站和監測站的數據進行採集、處理、存儲及展示,利用差分算法進行解算,消除測量定位誤差,實現管道周圍監測點毫米級沉降位移變化趨勢監控,並結合雨量計、裂縫計、現場視頻聯動,分析油氣管道及周邊沉降、位移速率及沉降量成因,根據統計分析結果進行圖形化顯示及預警安全監控。

  實時性——

  數據監測全天候不間斷

  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能實現監測和預警功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個系統能夠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傳輸。管道線路大多處於空曠偏僻地帶,保障數據傳輸時效性,對系統監測結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系統涵蓋光纜傳輸、4G無線傳輸、衛星通信和北鬥短報文4種傳輸方式,確保數據實時傳輸。」劉喜文介紹,在閥室或站場有網際網路環境的管道區域,可利用光纜進行數據傳輸。在有行動網路覆蓋的管道區域,利用4G通信模塊進行數據傳輸。在既沒有網際網路又無行動網路覆蓋的管道區域,利用衛星將數據中轉至有網絡區域進行傳輸。在沙漠、戈壁等既無網際網路又無行動網路覆蓋的管道區域,可利用北鬥短報文終端進行數據傳輸。

  通過數據進行監測只是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這個系統的優勢還在於可以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實時監測,實現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後統計分析;既不會受地形地貌及天氣變化的影響,又能主動提供及時精準的監測信息;無需人員值守,減少人工巡檢,提高監測效率;支持簡訊、郵件及北鬥短報文等多種預警方式。

  未來,隨著系統在我國的推廣運用,各管道調控中心可通過視頻聯動、可視化界面等現代化監控方式實時掌控高危區域情況。尤其是在處於惡劣自然環境時,一旦管道遭遇地震、颱風等重大災害及突發事件,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就是搶險救災的生命線,既可以及時報告災害位置,又可以做到無延時通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前沿性——

  聯合攻關不斷完善升級

  科技攻關需要多專業團隊廣泛合作。系統研發團隊積極與國內數十家科研機構交流溝通,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鬥專家參與討論技術方案。在沒有研發經驗和技術資料的雙重困境下,他們自行設計搭建了一套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測實驗系統,建立仿真實驗基地。

  系統測試之初,效果並不理想,整個項目陷入困局。劉喜文馬上帶人與廠家一道分析數據,重新實驗。

  劉喜文回憶:「我們不斷在系統的精準度、穩定性、進度等各種風險之間權衡利弊。」沒有系統實驗場地,就在天線場地上支一張桌子作為實驗操作臺,一支就是3個月;沒有精度高、效率高的設備支撐,研發團隊自己手工測量大量數據。夜以繼日刻苦攻關,換來的是項目研發成功。

  如今,在管網智能運營的新時代,通信公司瞄準科技前沿,將智慧管道與國產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完美結合。隨著國家北鬥導航全球覆蓋進程的提速,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還將走出國門,打造中國品牌。

  □北鬥衛星導航發展歷程

  第一步,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鬥一號)

  2003年12月,北鬥一號系統提供公開服務,面向中國地區提供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二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區域服務(北鬥二號)

  2004年至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免費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第三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服務(北鬥三號)

  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發星發射成功。

  2020年左右,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具備全球覆蓋能力,向全球提供服務。

  □專家點評

  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萬祥:

  北鬥高精度自動化監控系統採用目前先進的北鬥衛星導航監測技術,並輔以多類傳感器,監測效果顯著,具有全天候不間斷自動監控、覆蓋範圍廣、精度高、多級預警、無人值守等特點,提高了無縫、立體、全時的管道管理效率和管控能力,降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助力「管網智能運營」推進。

  這個系統研製成功意義深遠,完全契合新時代智能管道、智慧管網主題發展需要,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油氣行業與國產北鬥衛星導航技術完美結合也將助推企業轉型升級。我國正處於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創新是各行業開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高精度北鬥自動化系統在油氣行業的研發應用,也會推動企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業務發展高質量,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北鬥高精度定位賦能無人機監控
    隨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將北鬥應用於無人機飛行監控,不僅可提高無人機導航定位設備的定位精度,還可以大幅減低無人機系統的成本,大大促進了其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北鬥應用於無人機,對無人機定位精度、機動性能、可靠性、各無人機之間及與指揮所之間相互協調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
  • 【百家講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主講人介紹陳良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GNSS高精度數據處理理論與算法、GNSS廣域增強服務關鍵技術。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試評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方代表等。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主講人介紹陳良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GNSS高精度數據處理理論與算法、GNSS廣域增強服務關鍵技術。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試評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方代表等。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 地礦科技|高精度北鬥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隨著大數據下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近年來我國北鬥導航系統技術的成熟發展,用物聯網思維將北鬥導航和地質災害監測相結合,讓科技惠及民生,似乎是商業和社會的雙贏。據了解,災害監測的相關售額已高達數十億,行業巨頭如美國天寶、上海華測等已成功上市。
  • 北鬥系統高精度定位服務的秘訣
    這就是北鬥基本的定位過程,用戶一般可實現米級的定位精度。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卻離不開天上幾十顆北鬥衛星、地面上萬臺(套)設備連續精確的配合。同時,需要採用世界上「最準的節拍器」——時間統一系統。時間統一系統首先通過高精度的原子鐘組,實現時間的精準維持,可以做到300萬年不差一秒。
  • 捧出「中國芯」共圓北鬥夢——訪中國北鬥導航晶片研發先鋒韓紹偉...
    未來北鬥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和細化,這對於晶片研發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韓紹偉:以交通運輸行業為例,北鬥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截至目前,中國境內有超過數百萬輛營運車輛、數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幾十個城市的近十萬輛公交車、數千餘座內河導航設施和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鬥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北鬥除了為傳統應用領域注入新血液,還在各類新興產業中大放異彩。
  • 北鬥衛星系統除了導航,還能做什麼?
    5G+北鬥 自動駕駛變革  由北鬥領域的劉經南院士團隊研發的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和算法的」5G+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能為車輛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可實現毫秒級時延和釐米級定位,為小型汽車自動駕駛的可能性帶來突破性的變革
  • 穗企「兄弟連」託起「北鬥」系統
    「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8月3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自豪宣布,經過十餘年建設,在來自全國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下,攻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一舉「拿下」核心關鍵技術,實現自主可控。
  • 這個北鬥導航系統,很中國!
    為什麼要拼命研發北鬥,因為依賴別人就會受制於人!提到導航,大家首先會想到GPS,但這是美國的導航系統。正是由於GPS系統曾經重重地打了中國一耳光,才逼出了如今我國航天人自主創新研發的整個北鬥導航系統!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中國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建設。為什麼要建立導航系統?衛星導航系統能夠為地表和近地空間的廣大用戶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是拓展人類活動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 高精度定位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疫情暴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快速響應,融入多項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確保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測量標繪工作迅速完成;基於北鬥的無人設備,既能運送醫用物資又能實現防疫作業……北鬥馳援,讓防控工作更加高效精準,我們戰勝疫情的底氣與信心更足。
  • 2019年管道局高質量保障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紀實
    一年來,從東北、華北到京津冀核心區、珠三角城市群,中俄東線北段、中俄東線中段(唐寶項目)、陝京四線密雲—馬坊—香河聯絡線工程(密馬香工程)、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幹線……管道局南徵北戰,為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而「開門半山月,立馬一庭霜」。  風雨兼程是管道局的奉獻;披肝瀝膽是管道局的擔當。
  • 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有了「芯」的布局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優勢及其可開拓新應用方向初探」、「北鬥歷史性成就與未來」、「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歷程與展望」到「用芯服務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全球精準農業國際合作倡議」等不同的視角。其中「北鬥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描繪了北鬥未來應用的全新場景和模式,成為了論壇熱議的焦點。
  • 北鬥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全天候為用戶提供高精度服務
    [冉承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鬥系統,英文名稱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為BDS。北鬥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 北鬥領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北鬥組網,星耀全球。7月29日,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 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發布會
    系統歷經站址勘選、站點建設、設備安裝、網絡布設、屬性測定、數控中心搭建、服務平臺研發等環節,形成以基準站、通信網絡、數控中心、用戶服務四大子系統組成的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  建設成果主要包括:  (一)基準站子系統:基準站子系統由136座基準站組成,其中在省內建設了94座基準站(新建60座、升級改造34座),利用鄰省42座,構成了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
  • 濟南嘗鮮北鬥應用 部分技術走在國際前列
    李才明的團隊也投入研究,並在全國率先研發城市井蓋監控預警數位化管理解決方案,智慧井蓋系統在濟南率先安裝應用。如今,僅歷下區就有300多個智慧井蓋在服役。這些井蓋安裝有探測定位裝置,一旦發生移位或被盜就會報警,維護人員就能及時知道並進行處理,防止井蓋移位造成掉井安全事件。智慧井蓋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城市井蓋管理效率,大大減少了馬路陷阱對人們的危害。
  • 北鬥導航:安全 穩定 高精度(開卷知新)
    推進自主研發實現多項技術創新突破在此之前,2019年11月完成了北鬥三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衛星的收官發射,星下點軌跡始終走在以東經118度為中心的一個大8字上,為亞太地區服務奔走南北;12月完成北鬥三號24顆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的收官發射,星下點軌跡似遍歷南北55
  • 新一代22nm北鬥高精度定位晶片正式發布
    在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我國衛星導航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北鬥星通發布了最新一代全系統全頻釐米級高精度GNSS晶片—和芯星雲NebulasⅣ。該晶片在釐米級高精度定位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從2019年5月的戰略落地,到今年11月的正式發布,歷經一年半的潛心研發,晶片工藝迭代演進到22nm的同時,首次在單顆晶片上實現了基帶+射頻+高精度算法一體化,支持片上RTK,滿足車規要求,在性能、尺寸、功耗等方面都較上一代晶片取得突破性進展,滿足大眾應用需求同時更好滿足智能駕駛、無人機等高端應用需求。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全產業鏈賦能
    這一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何本領,怎樣實現全產業鏈發力?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又將如何推動生產生活變革、賦能行業產業發展?
  • 北鬥高精度和室內定位技術,智慧城市發展的突破口
    進入到2021年,基於北鬥與5G的深度融合應用,可以說通信與定位的產業市場有著明朗的前途。其實,北鬥的高精度應用一直市場上備受關注的領域。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北鬥高精度應用大多集中在室外,比如形變監測、鐵路檢查、能源儲運等等;在室內定位這一環節,尚處於一個非常前期的孵化階段,存在不少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