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發布會

2020-11-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7月26日陝西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

  7月26日,陝西舉行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基礎測繪管理處處長馬文濤、省第四測繪工程院(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院長郭春喜出席發布會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成果、系統特點和試運行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主持發布會。

  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張競怡: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

  作為陝西省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的「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從2018年7月30日開始試運行至今,將近一年過去了,建設及試運行情況如何?今天我們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的情況,非常高興邀請到了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先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基礎測繪管理處處長馬文濤先生,省第四測繪工程院(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院長郭春喜先生,請他們向各位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陳向陽副局長介紹相關情況。

  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陳向陽: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天上午,我們在這裡召開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歡迎大家來參加會議。首先由我介紹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以下簡稱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建設與試運行情況。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已於2018年7月30日進入系統測試和試運行階段。今年6月系統測試完成,不日正式開始運行,為了更好推廣省北鬥基準站系統的應用,下面我從6個方面作一介紹:一是系統建設背景、二是建設成果、三是系統特點、四是系統功能、五是試運行情況、六是應用前景。然後回答大家關心、關注的問題。

  一、建設背景

  2015年7月,陝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部署陝西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管理工作,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省委省政府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由省發改委主導,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具體負責實施。 2015年8月,開始項目立項、報批和站址勘選等前期準備工作,2016年11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2016年12月,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展開。

  二、建設情況

  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建設是按照「科學規劃、資源共享、保障安全、促進發展」原則進行,統籌考慮全省各行業、各領域對基準站的應用需求,以「高標準、高起點、高要求」 建成覆蓋陝西全省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為目標。系統歷經站址勘選、站點建設、設備安裝、網絡布設、屬性測定、數控中心搭建、服務平臺研發等環節,形成以基準站、通信網絡、數控中心、用戶服務四大子系統組成的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

  建設成果主要包括:

  (一)基準站子系統:基準站子系統由136座基準站組成,其中在省內建設了94座基準站(新建60座、升級改造34座),利用鄰省42座,構成了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

  (二)通信網絡子系統:建設了60條省內基準站專線,與省地震局、省氣象局2條數據共享專線,8條與鄰省數據共享專線,1條數控中心應用服務專線。

  (三)數控中心和用戶服務子系統:完成了數控中心機房建設,及相關軟硬體設備購置與開發,實現了對衛星導航定位數據的匯聚、管理和計算,同時建成數據分發服務與用戶管理系統。

  (四)系統屬性測定:完成與系統有關的320個大地控制點坐標聯測、11653千米高程聯測、15點絕對重力測量及數據處理,確定了全省206000平方千米新一代高精度似大地水準面模型。

  三、系統特點

  (一)均勻覆蓋全省。94座基準站均勻覆蓋陝西全省,平均間距約50千米。特別是位於周至縣厚畛子鎮的秦嶺站承南啟北,是唯一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的站點,有效彌補了基準站在秦嶺地區的分布空白,可為秦嶺生態資源開發利用、構建生態屏障等提供高精度的時空信息服務。

  (二)設施功能先進。充分利用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優勢,建成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主,兼容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和歐盟Galileo的多模多頻綜合衛星導航服務系統。每個基準站配有防雷、UPS、監控、通信等設備,特殊區域基準站採用市電及風光互補發電設備,實現了全天候、無人值守、自動化運行。均勻選取38座基準站布設了氣象傳感器,實時獲取對流層模型及水汽含量,為氣象部門精準預報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

  (三)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國家、地震、氣象等行業部門已有基準站資源,有效節約了財政資金投入。與陝西相鄰8省市(四川、重慶、湖北、河南、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籤訂了基準站數據共享協議,實現了與鄰省邊界區域的基準站數據共享,共享數量目前為全國之最,解決了與鄰省空間參考框架統一、邊界區域存在服務縫隙與盲區等問題,提升了陝西省與毗鄰省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服務能力,為區域共享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有效填補了陝西省缺乏高精度實時導航定位服務能力的空白,以及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幾何中心區域的空白。

  (四)基準融合統一。同步更新完善了陝西省大地控制網、高程控制網、重力控制網,實現了大地基準、高程基準、重力基準融合統一,建成了陝西省統一、可靠、權威的空間參考基準,為用戶提供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衛星導航定位服務,滿足自然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在「一張圖」上進行設計和監管服務的需要。

  (五)高效安全可靠。系統建設與省測繪地理信息空間大數據中心建設同步實施,自主研發與商用軟體相結合,實現了基準站觀測數據匯集、處理、存儲及用戶服務等自動化、全流程信息化、一站式高效服務。每座基準站觀測數據信息均由專網傳輸,並配備有遠程實時監控視頻設備,數控中心配備的安全防護系統,確保了數據信息服務安全保密,並實現網絡管理、用戶管理和系統運行的自動化管控和運行維護。

  四、系統功能

  (一)實現對全省94座基準站及鄰省42座基準站觀測數據信息實時自動獲取、傳輸、存儲與處理。

  (二)實現與省地震局、省氣象局實時共享數據和信息產品,以及8個鄰省市邊界區域基準站數據實時傳輸。

  (三)系統作為陝西省統一、可靠、權威的空間基礎設施,面向全省用戶終端和應用系統,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高精度的空間位置基準。

  (四)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全天候不同等級導航定位服務:

  ★ 為社會大眾提供亞米級的實時導航定位服務。

  ★ 為專業用戶提供3-5釐米的實時定位服務。

  ★ 為特殊用戶提供事後數據處理的毫米級定位服務。

  ★ 為重大工程實施提供坐標基準、高程基準的數據處理和服務。

  (五)通過為省地震局提供基準站的實時觀測數據,獲取區域位移變化量,為監測地震中長期活動趨勢提供輔助服務。

  (六)向省氣象局實時傳輸觀測數據和水汽數據,為天氣預報和突發性災害預警提供輔助服務。

  (七)為科學研究提供陝西省區域內衛星精密星曆、衛星鐘差、對流層、電離層等信息。

  五、試運行情況

  去年7月底,系統基本建成。為了全面系統的測試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導航定位精度,客觀評價系統運行質量,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全省範圍內進行了靜態、動態、連續性、可用性、兼容性等測試,其中事後精密定位精度水平方向達到±5mm、高程方向±10mm,實時動態定位精度水平方向±3釐米、高程方向±5釐米,滿足全天候24小時連續、可用,兼容性達到100%等。

  截止目前,我們向全省用戶開放,已註冊用戶260家,發布用戶帳號2500個,廣泛應用於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調查、市政建設、工程勘察、地質勘探、公路設計、電力布設、水利普查、林業管理等,並為秦嶺違建整治、陝西國土三調、黃河自然保護區勘界、鐵路用地勘測、礦區沉陷變形監測、徵地拆遷土方測量、移民搬遷及不動產測繪等工程項目中發揮作用,獲取精確點位累計達9000餘萬點,用戶單位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節約經費千萬元,註冊用戶反響良好。

  六、應用前景

  (一)空間規劃監測:在國土空間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地面沉降監測、大型建築物形變監測、地裂縫監測等方面,系統將提供高精度的三維坐標變化和時間序列。

  (二)地震氣象預報:通過基準站系統監測,獲取區域位移場、速率場和應變場,預測中長期地震活動趨勢。通過氣象傳感裝置,實時監測水汽含量,獲取全省範圍內高精度的對流層、電離層產品,為氣象預報提供技術參考。

  (三)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基於北鬥晶片的野生動植物監測,實現精確位置信息的快速獲取與更新,為關中、陝南、陝北自然資源調查,秦嶺生態保護提供快速準確的地理信息數據。

  (四)智能交通應用:基於「北鬥導航+通信+人工智慧」技術,為城市交通綜合管理、自動駕駛、實時車輛跟蹤、話務指揮等工作提供服務。

  (五)應急救援指揮:對於重大突發事件,系統快速為指揮部門和救援人員提供精確的位置信息及短報文通信,為救援實施、災害評估提供決策支撐。

  (六)重大項目實施:在西部大開發、絲綢之路經濟帶等重大戰略決策和實施中,系統將實現鄰省數據共享,提供跨區域無縫連續的高精度服務,為區域合作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總之,今後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將成為陝西省唯一、權威、可靠、自主可控的綜合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指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敢於擔當,抓住衛星導航服務規模化、大眾化、規範化發展的新機遇,充分發揮陝西「一帶一路」地理區位和衛星應用產業綜合優勢,不斷完善系統管理,拓展系統應用範圍,面向廣大用戶需求,持續保持系統性能先進、功能全面、安全可靠、覆蓋面廣、服務快速的目標,加大北鬥衛星導航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拓展基準站系統的應用服務深度和廣度,打造獨具陝西特色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服務,共同推動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更好的服務於全省各級政府部門決策、經濟建設、公共管理和百姓生活,向偉大祖國即將迎來的70周年華誕獻禮。

  與此同時,系統建設過程中,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和強力支持下,得到了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環保廳、省國家安全廳、省地震局、省氣象局的支持和幫助,得到了市、縣、鎮人民政府和行業部門有力支持和配合,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儀器設備廠商、網絡公司,站址所在地村委會和村民的積極協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記者朋友們,我們能順利完成這項任務,也離不開你們長期以來對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建設的關心與支持,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你們跟蹤宣傳報導系統建設、運維管理、應用服務及未來發展方向,取得了良好效果,為系統順利建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在此,我對你們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同時期待大家今後繼續對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給予持續關注和跟蹤報導,讓更多的行業部門、社會大眾了解認識和共同分享這一成果。

  讓中國北鬥定位三秦大地,讓綠水青山導航陝西未來!

  謝謝大家!

  張競怡:

  感謝陳局長的介紹。下面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名稱。謝謝。

  三秦都市報記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報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此次建設的陝西省北鬥基準站系統之間是什麼關係?

  陝西省第四測繪工程院(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院長郭春喜: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18年11月19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

  受衛星軌道誤差、衛星鐘差、大氣電離層、對流層等系統性因素的影響,僅依靠天空北鬥衛星,定位精度只能達到5到10米,因此需要地面建設一定密度和均勻分布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才能獲取高精度的空間位置信息。

  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就是在陝西建設了94座地面固定基準站,實時跟蹤觀測衛星信號,通過網絡專線將衛星數據傳送至數控中心,數控中心將處理後的信息播發給用戶,實現了覆蓋陝西全境的實時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的導航定位服務。通過建設該系統,填補了我國北鬥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在中心區域的空白,以及陝西省缺乏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的空白。

  以前,我國公共應用的衛星導航服務依賴國外GPS衛星。一旦對方出於政治、軍事目的,在一個區域內關閉或者降低導航定位精度,手機無法導航,位置無法共享,交通工具無法定位,造成的混亂和損失將難以估量,國家安全和百姓生活將受到嚴重威脅。

  基於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陝西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可以擺脫陝西省衛星導航定位服務依賴於國外的不利局面,在全省範圍內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北鬥高精度位置服務,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此外,省北鬥基準站系統是構建全省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重要的技術支撐,可實現快速、高精度定位,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中生命救援和受災群眾轉移、應急救援物資的及時準確發放、地質災害搶險、傳染病控制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服務和技術保障。

  記者:

  您好,請問陝西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試運行期間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效果如何?

  陳向陽:

  省北鬥基準站系統試運行是從2018年7月30日開始,到現在剛好一年時間,服務用戶單位260餘家,試運行期間,主要應用於空間規劃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應急減災防災、資源利用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智能交通等領域。

  在空間規劃實施方面:利用系統精準定位和監測功能,協助相關部門建設了數字土地督察系統,實現了對侵佔河道、非法採集礦產、森林大面積損毀、自然保護區內違法佔用圖斑的定位及動態監管,大幅度提高了督查效率和執法力度。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利用系統精準定位和監測功能,建成秦嶺生態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結合遙感航攝影像比對,服務秦嶺北麓違建專項整治、自然保護區勘測定界,以及全省尾礦庫和露天採掘場定位、黃土高原生態屏障區空間變化等地理國情監測。

  在應急減災防災方面:以北鬥導航衛星定位數據為基礎,結合多源、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構建了平臺綜合資料庫,建成省應急三維地理信息指揮系統,提升了陝西省應急指揮決策、監控研判和協調調度的科學化水平。

  其他方面應用:系統還應用於陝西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陝西省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更新、西安大環線高速公路設計、西安市渭河流域及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榆林地區部分地表沉陷變形監測,以及全省不動產登記、移民搬遷、管線普查、工程竣工驗收等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工程。

  系統產生的效益:據了解,以前做基礎設施建設和工程放樣,一個作業小組需3-5人,他們首先需要查閱相關資料,然後在建設區查找測繪基準控制點,架設臨時基準站,採用傳統方法進行施工放樣。如果已知控制點數量不夠或者被破壞,必須使用傳統測量方法進行聯測和恢復,費時費力且精度無法保證。

  使用省北鬥基準站系統,註冊用戶只需一人一臺單機流動站,不用尋找控制點和架設臨時基準站,測量一個點僅需30秒至1分鐘。

  根據試運行期用戶反饋信息,使用頻次最多的用戶單位,在2019年上半年利用該系統,快速、高效、可靠地完成了野外數據採集300多萬點次,比預期工期縮短了三個月,單位人員、儀器設備投入成本減少保守估計約30%,工作效率提高約50%,經濟效益顯著。

  華商報記者:

  您好,我是華商報記者。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能否用上這套系統,系統未來的應用前景是什麼?

  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基礎測繪管理處處長馬文濤:

  老百姓不僅能用上這套系統,而且也會給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極大便利。

  目前,在大眾應用領域,北鬥衛星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位置服務等眾多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方式。

  未來,藉助系統的實時高精度空間位置服務,結合高精地圖和人工智慧,車載定位導航將突破傳統5至10米的導航定位精度,為公共出行和百姓生活提供極大便利。

  系統可以嵌入市民的手機、PDA、手錶、防丟手環等大量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大大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為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保駕護航。

  目前,隨著城市車輛的快速增加,城市的停車位已遠遠滿足不了老百姓停車需求,停車難、出行難已成為大城市「詬病」。利用省北鬥衛星基準站系統建設城市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快速實現空餘車位查詢、車位預約、停車引導,以及車輛自動收費和即停即走,極大地提升停車效率、減少擁堵時間、降低尾氣排放、緩解交通壓力,大大便利老百姓出行。

  大家日常出行,開車自駕使用最多的就是靠手機進行導航。比如我們今天開車在西安市南二環行駛時,準備通過長安立交到達省圖書館,導航會提前告訴我們進入輔道,駛向出口,但目前由於導航定位不夠精準,經常會錯過出口,需要重新規劃路線,導致浪費大量出行時間。只要以後我們的手機或車輛安裝了帶有差分導航定位功能的晶片,接入省北鬥衛星基準站系統服務平臺,我們就會快速獲取分米級乃至釐米級精確的位置信息,實現精準的車道級導航,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不久的未來,無人駕駛也將走入我們的百姓生活。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記者:

  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記者。陝西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能為陝西發展「三個經濟」帶來哪些機遇?

  馬文濤:

  陝西處於「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和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肩負著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大使命,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顯。

  陝西提出發展 「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體現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新時代要求。加快構建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區域資源共享與合作,促進信息互聯互通,所有這些都需要有自然和經濟地理空間格局的宏觀認識,都離不開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的支撐和地理信息資源保障。

  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可在陝西省範圍內提供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同時與8個鄰省基準站進行數據共享,解決省界區域服務縫隙與盲區,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首先,發展樞紐經濟,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將支撐陝西省綜合交通效率變革。

  對於交通、商貿、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在口岸、物流、倉儲、電商等信息服務平臺中提供精準數據基礎,實現室內外無縫導航精準定位,信息線上線下一體銜接,助力流通降本增效。

  服務陝西省高端裝備和航空航天製造產業,推動軍民北鬥技術標準、協同應急等的融合發展。

  其次,發展門戶經濟,省北鬥系統將推動陝西省建設質量變革。

  圍繞陝西特色開發導航定位服務應用,推進特色產品、科技教育、文化旅遊走出去。比如,開展紅色旅遊系列景區等的「旅遊+北鬥」服務示範。

  藉助系統產學研用科技創新鏈條建設,推動陝西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合作平臺搭建,開展合作項目。

  第三、發展流動經濟,省北鬥系統服務陝西省發展動力變革。

  基於陝西省北鬥基準站系統和5G、大數據等融合,將實現多源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分析與提供,支撐陝西省政務服務體系智慧化升級。

  搭建城市智慧場館,廣泛應用於城市燃氣、城鎮供暖、電力電網、供水給水、益民服務、醫療健康、穿戴設備等方面,為公眾提供更高質量、更人性化、更便捷的生活服務。

  陝西作為深度參與我國北鬥系統建設的省份,我們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堅持開放、融合、創新,打造北鬥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效能,做強服務品牌,拓展服務空間,提升陝西北鬥在全國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位置,助推新時代陝西「三個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競怡: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光臨。

相關焦點

  • 國新辦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北鬥衛星的相繼成功發射和北鬥導航系統的建設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們很高興舉行發布會,今天請來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先生,他們今天會向大家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服務和建設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冉承其先生做介紹。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起試運行 2020年全球覆蓋
    中新網12月27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試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今天正式提供試運行服務。冉承其簡要介紹了北鬥系統試運行服務性能。
  • 洛陽已建成18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
    洛陽已建成18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這是記者從8月29日我市舉行的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上獲悉的。  今年7月底,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該系統依託遍布各地的定位基準站,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目前,我市18個定位基準站的數據,已全部接入省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
  • 陝西北鬥一項研究成果獲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日前,在2020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上,陝西北鬥一項研究成果「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信息化管理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科技項目獲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據悉,該項目為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子課題,由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牽頭完成。項目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測繪、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創新項目等支撐,並得到了東南大學等合作單位的協助支持,在高精度增強定位和管理服務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8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這個省首先實現整網支持北鬥衛星全頻率信號
    集微網消息 央視記者從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了解到,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已完成接收北鬥所有衛星信號的軟硬體設備升級和調試工作。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陝西成為國內首個整網支持北鬥衛星全頻率信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的省份。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至此,北鬥系統發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蓋全部7類服務。【北鬥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PNT等能力】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2025之前全世界都能享受北鬥釐米級服務】我們即將要建設一個天際的低軌增強系統。
  • 新聞辦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等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發表《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白皮書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有關情況。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出席,並答記者問。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習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談到:「北鬥全球導航建設進入了衝刺期」,對國家基礎信息系統中這一至關重要、分秒依賴的國之重器的建設發展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國的GNSS即北鬥導航系統自1994年起經過了一號、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系統性能做到了與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等相當。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自1994年起,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建設經過了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其性能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媲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北鬥系統精準定位的核心——時空基準的建立、保持和傳遞技術中給予了核心支撐,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通過與工業部門密切協同,較好地履行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北鬥有六類特色應用服務體系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中國網消息,國新辦12月27日就北鬥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發布會上表示,北鬥除了基本服務體系以外,還有很多特色應用服務體系,共有六類。這六類服務體系是北鬥區別於其他導航系統創新應用的特點。星基增強服務方面,相關技術內容已經寫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將為民航、海事、鐵路等行業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完好性服務。
  • 守護秦嶺毫釐不差的美|大秦嶺|陝西測繪局|權勝傑|網格員|北鬥基準...
    走進屋內,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機、氣象傳感器、觀測天線、網絡傳輸、實時監控等設備相繼映入眼帘。這是周至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在陝西境內,這樣的北鬥基準站共有94座。日日夜夜,它們捕捉著天上的衛星信號。為何要建設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
  • 重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全文
    為建設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提供精確標繪;基於北鬥的無人機、無人車紛紛應用到疫區醫療物資配送;基於北鬥的車聯網推動疫情期間交通智能化、精準化。 公共安全方面,構建了部、省、市(縣)三級北鬥公安應用體系,全國部署北鬥警用裝備40餘萬部;通過北鬥警用授時,統一了公安信息網時間基準,北鬥系統在指揮調度、反恐處突、禁毒鏟毒等公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析「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圖)
    前兩顆「北鬥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至今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這次發射的是導航定位系統的備份星。它與前兩顆「北鬥一號」工作星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
  • 聚焦「北鬥+」創新應用,北鬥天地以高精尖技術賦能傳統行業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隨著北鬥系統的逐漸完善,一個千億級市場正待爆發。
  • 北鬥三號正式開通,導航指路只是初級玩法
    今天(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意味著這個由中國自主建設的30顆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成為繼美國GPS之後,另一個為全球提供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的系統。雖有「導航」之名,但北鬥系統的應用絕非指路而已。由於衛星最核心的精準授時功能,在任何需要精準時間和空間基準的行業,北鬥系統都將有用武之地。不過,要想將北鬥的精準導航全方位拓展至天上、地下、水中,功夫還在衛星之外。
  • 北鬥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超3450億元
    今天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鬥應用前期取得很大進展,衛星導航產業產值2019年超過3450億元,但和系統建設成就來比,北鬥未來應用道路依然漫長。比如,進一步推動衛星導航和新興技術的融合,比如5G、移動通信、大數據、網際網路等一定會帶來新的更多的模式、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 北鬥系統具備區別於其他導航系統的六類特色應用服務體系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央視網消息: 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北鬥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有關情況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除了提供定位、授時、導航的基本服務以外,還有六類特色應用服務體系,這六類服務體系就是北鬥區別於其他導航系統創新應用的特點。星基增強服務方面。
  • BDS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發展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滿足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服務;發展北鬥產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國際合作,共享衛星導航發展成果,提高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綜合應用效益。
  • 北鬥衛星建設,對比認識這一大衛星系統
    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獨立自主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7月31日上午,北鬥衛星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標誌著中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從此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未來北鬥衛星產業如何創新和發展應用,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北京市中位協北鬥衛星時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進行了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