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隨著北鬥系統的逐漸完善,一個千億級市場正待爆發。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其中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產業核心產值為1166億元,在總產值中佔比為33.8%。
近幾年來,「北鬥+」和「+北鬥」應用深入推進,已經深入融合到許多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之中,主要集中於交通運輸、電力應用、農業、測量測繪、市政管理等領域。據《白皮書》介紹,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達到2284億元,有力支撐了行業總體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成立於2010年8月的北鬥天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鬥天地)是一家以北鬥應用為特色的信息技術服務商。其前身是西安兗礦科技研發設計有限公司,是兗礦集團在西安高新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
北鬥天地圍繞「信息化建設」和「衛星導航應用」兩大核心業務,聚焦「北鬥+」和「礦山工業智能」兩大產品體系,研發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產品,包括:全空域機動協同通信指揮系統、融合通信平臺、北鬥通信對講機、無人機反制系統、多偵合一系統及無人採礦慣導平臺等。可為礦山、化工、製造、應急通信、社區、國防、教育等領域用戶提供從規劃、設計、集成到運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和閉環服務。
北鬥天地董事長張元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北鬥技術在煤礦管理中的應用,就是北鬥天地「北鬥+ 礦業」的創新應用模式。兗礦作為傳統煤炭企業,有責任、有義務推廣應用高精尖技術反哺煤炭行業。「北鬥+ 礦業」已在煤炭行業形成多個示範應用——智慧煤場、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安防、塌陷區監測管理,真正打造「智慧礦山」。其中,像採煤工作面的自動取直,打破了外國技術的封鎖壟斷,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作為我國北鬥創新發源地之一,陝西北鬥產業正在蓬勃發展。2016年12月,陝西省北鬥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系統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全面開展,2018年7月底投入試運行。
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創新採用「一個天線、兩臺接收機、三套定位服務軟體」模式,是一套以中國北鬥衛星為主,兼容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系統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綜合衛星導航服務系統。
目前,陝西北鬥基準站系統已完成接收北鬥所有衛星信號的軟硬體設備升級和調試工作。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陝西成為國內首個整網支持北鬥衛星全頻率信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的省份。填補了陝西缺乏高精度實時導航定位服務能力的空白。
此外,圍繞北鬥的研發、應用與服務,西安高新區也已經開始布局。5月22日,「國家北鬥產業創新中心」項目落地西安高新區,該項目將圍繞北鬥應用與服務,建設中國北鬥標準研究院、中國電科大學導航學院、基礎產品研發中心、應用系統研發中心、生產製造中心和運營服務中心,使其成為北鬥晶片、模組核心提供商以及北鬥應用終端的重要製造商和北鬥高精度高完好性的主要運營商,同時中電科將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建設高新區產學研合作基地,為高新區引進和培養急需緊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