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克服種種困難後成功上天,完成了北鬥三號的「組網」計劃。 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北鬥的應用場景也將為人們打開無限的想像空間。
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登頂珠峰,他們用專業與勇氣為我們實現了世界新高度的精準測量。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次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2020珠峰測量,一大亮點就是應用了北鬥技術。測量登山隊員在峰頂樹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結合北鬥定位功能的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同時,在珠峰周邊海拔5200米至海拔6000米的6個交會點,測量隊員同步開展的GNSS聯測,這其中也應用了北鬥。」一位參與珠峰測量準備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北鬥的更高精準,讓這次珠峰的測量實現了新精準。
事實上,從珠峰到我們身邊,看似遙遠的北鬥應用,已經悄然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北京北鬥導航位置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開發的共享單車監管服務平臺就是採用北鬥技術實現了高精度定位,施劃出電子圍欄,可以判斷用戶是否將車輛停入規範區域,目前該平臺已在北京通州研發和上線。經過現場實測,90%以上的運營車輛都能夠準確與電子圍欄匹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擾當地主管部門的共享單車治理難題。
「提供精準時間也是北鬥的重要應用,跟我們的生活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北京市人大代表、北鬥星通董事長周儒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舉例說,如給通信網絡授時,解決我們打電話和信息傳遞的精準同步,降低時延;給電力網授時,保證供電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快捷;給高鐵、地鐵、機場等授時,保障信號時間同步,運行調度精確、安全;給銀行金融系統授時,保障資金交易更加精準,帳戶認證準確記錄。同時,為了保證各家電視臺廣播臺各種聲音和電視圖像不串音、不畸變、不相互幹擾,以及多種設備之間協同工作,也會用到北鬥高精度的授時服務來提供時間同步,保障廣電系統高效運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衛星導航產業界的企業們快速響應,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戰場,如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施工,車輛和無人機定位導航、智能配送機器人和無人快遞車等,充分利用了北鬥技術的優勢和特點為抗疫一線提供了有效的服務保障。」周儒欣說。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手中的手機也已經基本都具備了衛星定位功能,其中大部分國產手機也應用了北鬥。如地圖查詢、手機導航、叫車服務、共享單車、快遞外賣等都有應用手機中的衛星定位功能。
看似遙遠的北鬥,已經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技術帶來可能,應用帶來改變。隨著北鬥系統全面完成全球組網,北鬥應用產業化也正在加速。正如受訪人士表示,北鬥應用產業規模將可能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航天宏圖是一家衛星應用服務商,以遙感和北鬥導航衛星應用技術為核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遙感圖像處理軟體PIE(PixelInformationExpert)已廣泛應用於氣象、海洋、水利、農業、國土、減災、環保等多個行業和領域。2019年7月,作為衛星應用及測繪領域的唯一代表,航天宏圖成為首批登陸科創版的25家企業之一。
「航天宏圖已先後參與國家環境減災衛星、高分專項、風雲衛星、海洋衛星等90%以上的重大衛星工程的頂層設計與實施,並參與了北鬥三號核心系統建設。」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宇翔告訴記者,多年深耕於北鬥應用領域,他深刻地領會到,要真正實現北鬥應用產業化,實現「北鬥+」,首先做到的就是核心技術一定要堅持全面國產化,突破「卡脖子」環節。
自2008年起,航天宏圖就開始研發打磨遙感圖像處理軟體PIE,歷經12年的不斷創新迭代,最終取得了對國產衛星數據處理精度和效率均高於國外同類軟體的重大突破。對此,國家航天局宣布,針對國外軟體無法處理的寬幅超大數據衛星資料,可使用PIE軟體處理,標誌著PIE完全實現國產替代。
與航天宏圖有著相同感悟的北鬥星通同樣在自主創新上下足了功夫。2010年,北鬥星通研發出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系統多頻點北鬥晶片。此後,北鬥星通自主開發的55納米、40納米、28納米十餘款自主北鬥晶片也相繼發布。
如今,不僅僅是傳統的測量測繪等領域應用了我國自主晶片,新興的無人機、自動駕駛、機器人、共享出行、可穿戴設備等都裝入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晶片。
「隨著我國北鬥系統逐步完善,以自主晶片為代表的北鬥產業化應用核心技術能力也逐步提升,已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周儒欣表示。
而隨著北鬥導航系統越來越被熟知和接受,北鬥應用也開始從單純提供位置服務的「北鬥+」模式,向著更加深度適應行業需求的「+北鬥」模式轉型,形成雙向發力。
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依迅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付誠就表示,隨著北鬥應用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北鬥已不是單純的導航系統,而是一種強大的時間、空間工具,可以跟其他許多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加號的位置從後到前,將是北鬥產業鏈的一個轉折點。以前是為了推動北鬥發展,而現在是讓北鬥深入到每一個行業中,提供惠民利民的實際應用。
在付誠看來,當下北鬥已經開始走進如汽車、能源、礦產、郵政、移動通信、網際網路服務等領域,並通過與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的不斷深度融合,開始從原來的「北鬥+」向著「+北鬥」的發展方向轉型升級。
如在交通物流領域,對於貨車司機來說,安裝、使用北鬥衛星定位裝置可使運輸更加安全。對比其他定位系統,「北鬥」系統不僅提供位置、導航等基本功能,還提供通信功能,提供全球獨家的短報文服務,北鬥三號每次可簡訊1000個漢字,還可以傳圖像、打語音電話。而且,北鬥系統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高軌道衛星,衛星越高抗遮擋能力就越強,尤其在低緯度地區性能更有優勢。同時與車聯網設備相融合,不僅能保障貨車司機以及車輛安全還能實現駕駛員在貨場裝卸貨、車輛臨停休息等人車分離情況下的補充定位,通過軌跡定位,掌握更加精準的貨物在途軌跡與狀態監控,實現高效率的車貨匹配。
而交通物流領域僅僅是「北鬥+」融合應用的一個縮影,通過與5G、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未來北鬥應用產業將有無限可能。
北鬥邁向綜合時空體系發展,將為北鬥應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企業拓展出新的市場空間,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也將迎來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全新階段,實現跨越升級,形成更大的應用產業生態圈。
對此,周儒欣表示,當前,行業內企業應積極把握「北鬥+「和」+北鬥「的產業發展形勢和特點,更加主動地開展技術融合創新,參與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深耕重點行業領域市場,積極開拓更廣闊的大眾服務市場。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推進迅速,結合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時代正加速到來。
而提供時間、位置(時空)信息的衛星導航技術、產品及服務將成為智能化時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基礎。技術融合發展帶來的新應用場景也將會進一步催生新的需求,基於北鬥的技術、產品及服務未來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可以預見,北鬥應用將成為各個「新基建」領域,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同時新基建也將推進北鬥應用。
「『新基建』的發展必將影響和改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格局,形成更加巨大的北鬥應用市場。因此,作為企業,我們應積極抓住這一難得機遇,通過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主動擁抱『新基建』領域的上下遊企業聯合發展,共同壯大。相信隨著時空信息應用的普及,『新基建』的發展,北鬥也會更加廣泛深入地應用於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企業帶來新的效益增長。」付誠說。
來源:人民政協報
記者: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