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及開通,如何讓北鬥衛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成為各界關心的話題。在交通、農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北鬥+」概念開始「火」起來。據統計,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創新「北鬥+」,結果令人期待。
北鬥+交通:
更加暢通、高效、安全
作為一款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賦能交通當然是北鬥系統的本職工作。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也是每個老百姓都能獲得親身感受的導航服務領域。
在北京,數萬輛計程車已安裝應用北鬥車載設備,車載系統與電話叫車、軟體叫車等平臺結合,用戶及交通主管部門能實時掌控車輛運行情況及道路運輸狀況,有利於降低車輛空載率,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和空氣汙染狀況。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支持,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助力實現交通運輸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對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交通運輸部此前印發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對行業北鬥系統應用作出中長期部署,並把北鬥系統應用擴展到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等綜合交通運輸領域。
北鬥+農業:
讓莊稼地有更多「高科技」
我國從事海洋漁業的漁船與漁民眾多,隨著北鬥應用的深入發展,在漁業方面北鬥可提供漁船出海導航、漁政監管、漁船出入港管理、海洋災害預警、漁民短報文通信等多種應用。
特別是在沒有移動通信信號的海域,北鬥系統具有通信導航一體的特點,不僅具有被動定位方式,還有主動定位手段。使用北鬥系統短報文功能,漁民能夠通過北鬥終端向家人報平安,不光能知道「你在哪兒」,還能告訴你「我在哪兒」。
在傳統農耕領域,北鬥也讓莊稼地裡有了更多「高科技」。每年春播期間,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九三分公司嫩江農場,基於北鬥系統的無人駕駛技術,大型農機精準地進行起壟、播種等作業,有力提高了作業精度和作業效率。
據了解,嫩江農場使用的北鬥自動導航駕駛終端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恆星所屬哈爾濱航天恆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除了節約勞動力,北鬥精準農業還可以融合應用北鬥衛星導航、衛星遙感、5G和物聯網等技術,對土壤墒情、農作物長勢等進行綜合測評。
航天恆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濤表示,作為國內北鬥應用的重要參與單位,已經形成了北鬥晶片、終端設備、應用系統等覆蓋全產業鏈的產品,承擔了黑龍江省北鬥高分綜合應用示範、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北鬥示範應用系統等一系列工程項目,還將為拓展北鬥系統的應用而努力。
北鬥+環保:
生態沃土的「忠誠衛士」
在湖北省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廢物一度增長較快,大量醫療廢物若不及時安全處置,容易引發一系列次生問題,基於北鬥的醫療廢物監管平臺應運而生,在疫情防控期間有效助力了醫療廢物的實時監管。
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北鬥巡護終端已使用多年,成為保護這片生態沃土的「忠誠衛士」。利用該終端,巡護員可以向指揮中心發送信息、寫巡山日記、查詢與其他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而指揮中心也能準確獲悉巡護員所在位置和行走軌跡。
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系統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表示:「我們的工作實際上是永無止境的,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衛星在軌的服務保障工作,同時進一步研發新的衛星導航技術,為人類提供更好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