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下旬,由中宣部組織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主題採訪活動在安徽開展。在合肥採訪的 1 天半時間裡,數十家中央以及省市主流媒體以多角度、多形式記錄合肥的巨大變化、百姓的幸福體驗。其中,科技給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最讓大家印象深刻。
【震撼】
採訪團在肥感受創新之城的硬核魅力
作為全國第一家以 " 創新 " 為主題的場館,位於巢湖岸邊的安徽創新館讓採訪團一行印象深刻。在這裡,大家看到了誕生在安徽的中國第一臺微型電子計算機、第一臺窗式空調,也看到世界第一臺 VCD、第一臺全超導核聚變裝置。
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後,合肥市就以更大的力度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全超導託卡馬克 …… 現在,合肥已經成為我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
" 墨子號 " 發射升空;世界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 " 京滬幹線 " 開通;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緩衝拉杆關鍵部件;為 " 天問一號 " 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 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合肥市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
體驗量子安全手機通話,看機器人 " 劍走陀螺 "…… 在安徽創新館,除了一大批 " 高大上 " 的前沿科技外,場館內還有許多與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接地氣 " 的科技展品,讓大家感受到了創新之城的硬核魅力。在震撼之餘,眾多記者不時感嘆," 合肥的創新能力太強了!"
【改變】
科技正點亮我們的美好生活
如今,創新已經成為合肥最大的優勢,也是最明顯的氣質。在合肥,京東方的大屏幕,讓百姓的 " 視界 " 變得更大、更清晰、更美麗;科大訊飛的翻譯器,可以讓人週遊世界無障礙;華米科技的小腕錶,是大家貼身的 " 健康專家 "。科技就在你我他的美好生活裡。
近年來,合肥市還堅持以創新推動城市發展,用科技改變人民生活。在合肥,科技已經成為老百姓的 " 守護神 "。通過打造城市生命線工程,全市地下管網事故發生率下降了 60%、風險排查效率提高了 70%,被國家應急管理部肯定為 " 合肥模式 "。
在合肥,科技也已經成為孩子們的 " 好老師 "。當前,全市已構建了覆蓋全市的 " 雲網端 " 智慧教育應用生態體系,實現普通中小學寬帶接入率、校園網建有率、班級多媒體覆蓋率和網絡學習空間師生註冊率 " 四個百分百 "。疫情期間,智慧空中課堂累計上課師生超過了 1500 萬人次。
【期待】
質子治療項目預計明年可治療患者
如今,在合肥,科技還正在成為百姓健康的 " 好幫手 "。在合肥,已經實現醫保繳費結算 " 一碼付 " 和醫療服務診前、診中、診後全覆蓋;京東方網際網路醫院和濱湖醫院、中科大附屬第一醫院智慧醫院全面上線。
位於高新區長寧大道與燕子河路交口東南角的合肥離子醫學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其中,一期質子治療項目佔地約 70 畝。記者從安徽創新館獲悉,今年 6 月,非質子部分已經正式試運營。值得期待的是,質子治療項目預計 2021 年可以治療患者,未來每年可為 2000 名患者提供質子放療服務。
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創新平臺,同時也是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醫療機構延伸點,該中心將被建設為集質子放射治療、質子治療臨床技術開放、放射治療人才培養、腫瘤治療數據化處理、國產質子治療設備驗證比對為一體的國際一流質子治療中心。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方佳偉)
【來源: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