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四大「黑科技」登錄中國 !有望治療所有實體腫瘤

2020-11-27 騰訊網

近十年,腫瘤治療邁入了超速發展的階段,除了眾多的靶向藥物紛紛上市,在全球範圍內,各種治療癌症的黑科技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給腫瘤治療帶來的變革,曾經被視為天方夜譚的抗癌理論照進現實,曾經被視為不治之症的腫瘤,也在朝著慢性病方向轉變。

以往,我們國家與醫療發達國家的差距巨大,面對國外上市的耗資巨大,治療費用高昂的新藥新療法,我國科學家只能望洋興嘆,而近兩年我們國家加快了新型抗癌技術的研發和上市審批進程,讓國外的抗癌「特藥」,抗癌黑科技能儘快來到國內造福患者。在2020年,腫瘤領域最值得期待的有望治療所有的實體腫瘤類型,並且副作用更小更安全的四大全球抗癌黑科技已經在中國震撼登場,相信我們距離攻破實體瘤的那天越來越近,我們也終於在醫療領域走在了世界前端!

「黑色科技」一-Optune(腫瘤治療電場)

2020年5月,美國抗癌黑科技腫瘤電場療法-Optune正式登陸中國,獲得我國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組織學證實的復發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成年患者(22歲或以上),以及與替莫唑胺聯合治療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同時,它也有了自己擲地有聲的中文大名--愛普盾!

這款療法之所以被喻為抗癌黑科技,是因為它的原理有別於所有傳統的治療模式,包括,手術,藥物治療,放射治療。

治療原理

電場療法是利用癌細胞特殊的電學性質來使用電場幹擾其分裂最終導致癌細胞死亡,可以在保證健康細胞基本不受傷害的同時殺死癌細胞。這個原理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極其複雜,是有史以來最具科幻色彩的抗癌療法,詳情大家可以登錄全球腫瘤醫生網了解詳情。目前電場療法已被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惡性胸膜間皮瘤,並且在目前在六大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的臨床試驗中都取得了驚人的數據,由於其原理是靶向殺滅所有快速有絲分裂的癌細胞,因此理論上適用於所有實體腫瘤。

臨床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這匹「全能黑馬」經過臨床證實更適合亞洲患者,在國際著名的EF-14試驗中,在為期5年的隨訪中,無論健康狀況,年齡,性別以及腫瘤大小,電場療法加化療組壽命更長。五年生存率高達13%,化療組僅為5%。延長了兩倍多!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而其中接受電場療法的亞洲患者的生存率差異高於整個EF-14實驗中電場治療人群(一年生存率和兩年生存率分別為95.6%VS73%和59.9%VS43%)。這進一步說明亞洲患者更能從電場療法中獲益。

2020年6月30日,國內首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正式接受電場治療,目前,電場治療儀同步在全國14個城市開啟首批臨床應用(可聯繫全球腫瘤醫生網進行評估),這標誌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我們期待這款療法能在實體腫瘤中取得更多的突破,有更多的實體腫瘤適應症上市,同時希望這款療法在國內能儘快納入醫保,讓更多國內的患者能接受這款「天價」療法的治療。原文連結:讓癌細胞破裂,死亡!「天價」腫瘤電場治療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黑色科技」二-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技術經過半個世紀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已被公認為是放療領域先進的技術。美國和日本作為長期排名在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醫療水平最優的國家之一,他們的質子治療技術和設備更是全球領先!雖然這種被譽為放療界「頂配」的先端技術建設資金巨大,由於其顯著的治療優勢,質子治療中心依然在全球迎來建設潮,中國也不例外。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和醫院投入到質子治療研發、建設和運營之中,在建或擬建項目超過70個。質子治療作為腫瘤放射治療升級技術已進入中國臨床應用!

治療原理

質子屬於重子類,質量是938百萬電子伏特/c (MeV/c ),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5倍,但是質子粒子極其微小,一萬億個質子排成直線只有一毫米長。通過一臺重達196噸的殺癌設備,能夠將質子以亞毫米的精度瞄準患者的腫瘤,同時保護附近的健康組織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這就是質子治療。

質子治療有一個很好的物理效應,叫布拉格峰(Bragg Peak),使質子束可精確瞄準腫瘤靶區,峰值過後劑量則急速下降至趨於零。這意味著質子治療能讓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處,腫瘤前方正常組織所受到的劑量較小,腫瘤後方組織基本上不會受到照射。

適應症

同時,與最先進的光子技術(例如調強放射療法(IMRT)和容積調強放療(VMAT))相比,質子療法可以以50%的比例向腫瘤靶區提供相似或更高的輻射劑量,同時正常組織輻射劑量降低60%。隨著筆形束掃描技術的發展,最新一代的質子設備還可以執行調強質子治療(IMPT),從而在目標體積周圍產生高度適形的劑量分布。由於這些特點,質子治療已成為部分成人腫瘤和兒科癌症患者的最佳放射治療,並正在積極研究適用於成人不同腫瘤類型。經過研究證實,以下患者更適合質子治療:

一是針對兒童腫瘤,兒童要生長發育,所以保護兒童的正常組織比成人重要得多,而且大多數兒童腫瘤都是適合質子治療的。

顱內腫瘤

室管膜瘤、顱咽管瘤、隨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PNET/低級別膠質瘤次全切除術後

胸、腹、盆腔腫瘤

胸壁Askin's,盆腔橫紋肌肉瘤,軀幹和四肢軟組織肉瘤

Ewing肉瘤

盆壁、顱低

第二是發生在敏感器官上的成人腫瘤,比如腦瘤、脊髓的腫瘤,質子治療都比傳統的光子要好,對腫瘤的控制率高,對腫瘤周圍敏感組織的損傷小。其它複雜器官的腫瘤,或者腫瘤非常複雜。舉個例子說,胰腺的周圍是小腸、肝臟這些器官,質子有特殊的物理劑量分布優勢,對胰腺癌就很實用。

我們期待這款被譽為副作用最小的精準放療技術能夠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保證高質量的生活。

「黑色科技」三-BNCT(硼中子俘獲療法)

近兩年,美國和日本作為長期排名在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的醫療水平最優的國家之一,已經成功研發出新一代抗癌技術-硼中子俘獲療法,並且在2020年5月,世界上第一臺BNCT設備正式在日本上市,用於治療患有晚期無法手術或復發性頭頸癌的患者。這是硼中子俘獲療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進入臨床應用,是腫瘤治療史上又一值得鐫刻的裡程碑。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發布會高調宣布: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也研製成功!並且已啟動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這意味著,我國腫瘤治療終於迎來了技術性革新。 原文連結:新一代抗癌技術BNCT正式上市!這十點一定要知道(價格,適應症...)

這款療法為什麼備受矚目呢?

治療原理

BNCT全稱硼中子俘獲療法,是一種全新的放射線療法,通過點滴注射含硼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和癌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進入人體後迅速聚集於癌細胞內(相當於是我們做PET掃描時的顯像劑),然後用一種超熱中子射線照射1個小時左右。中子與進入癌細胞內的硼能產生很強的核反應,釋放出一種殺傷力極強的射線,從而達到從癌細胞內部爆破癌細胞的效果。同時,因為中子線的特徵是射程很短,只有一個癌細胞的長度,所以殺死癌細胞的時候不會傷害到周圍組織。

治療特點

硼中子治療腫瘤有幾方面無可替代的優勢:

1.靶向性好,對周圍細胞組織損傷小:硼化合物只被癌細胞吸收,具有普通輻射三倍生物效應的射線精準破壞癌細胞DNA。

2.無需增氧效應:不僅可殺死富氧細胞,也可殺死乏氧細胞及處於靜止期細胞。放射生物學研究表明,癌變組織通常由有氧型和乏氧型兩類細胞組成,其中有氧癌細胞易被放射線殺死,但乏氧癌細胞卻對常規放療所用的X 射線、伽馬射線以及電子束不敏感,耐受性強,不易殺死,這也就是常規放療後癌症容易復發的主要原因。但奇特的是,這種乏氧癌細胞對中子射線卻特別敏感。經中子射線照射後,腫瘤部位乏氧細胞的復活率幾乎為零,術後癌症復發率極低,這就是中子治癌的獨特優勢。

3.針對難治性癌症的新治療方式:對於侵入性,多發性,復發性,抗輻射性,不能手術的癌症,以及放射治療適應不良的癌症都可以嘗試硼中子俘獲治療。

4.可通過PET-CT提前預測療效:通過名為FBPA-PET的核醫學檢查,可以提前確認硼藥劑在癌細胞中的聚合程度。由此判斷硼藥劑會被腫瘤吸收多少。

這裡詳細解釋下,BNCT療法使用的硼化劑全稱為4-二羥硼基-2-18F-氟-苯丙氨酸(18F-FBPA) 。腫瘤的位置和範圍可以通過圖像結果得到直觀的表述。在治療癌症的時候,區分癌症和一般的炎症也很重要。FBPA這種藥劑很難在炎症部位聚集,在區分癌症和炎症方面也很出色。FBPA-PET檢查在今後BNCT的適應癌的擴大上也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日本目前第一家進行BNCT治療的醫院,從2015開始試驗、今年六月開始正式接收臨床患者。目前治療範圍主要是腦部及頭頸部淺表性腫瘤(膠質瘤除外)尤其是黑色素惡性腫瘤。未來計劃擴展到肺癌、乳腺癌和肝臟癌等。因疫情影響,短期內沒有接收外國患者的計劃,具體開始治療時間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將會另行更新。同時,國內在設備研發成功後也在積極準備臨床試驗,期待我國自主研發的BNCT設備能夠早日面市。

「黑色科技」四-實體腫瘤TILs療法

在實體腫瘤中最具潛力的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LN-145已獲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稱號,用於治療化療後復發的晚期宮頸癌患者,預計這款療法將在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一旦獲批,這將成為實體腫瘤首款獲批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業內專家估計這款相當於量身定製的免疫療法價格也會較高,約在70000~80000美金,對於大部分國內的患者來說遙不可及。

近日,國內的細胞研發機構也傳來喜訊,宣布自主研發的新型TILs療法正式開展臨床試驗了,據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了解,國內的TILs療法是在傳統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基礎上經過改良,並進一步給予基因修飾,提升其克服腫瘤微環境和增加自我擴增的能力,在前期的概念驗證臨床研究中已取得了非常積極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已獲得批准正式開展人體臨床試驗招募患者,想了解詳情的病友可以諮詢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原文連結:晚期實體瘤迎來新希望!大名鼎鼎的TILs療法正式在國內開展臨床

治療原理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腫瘤間質中的異質性淋巴細胞,包括T細胞及NK細胞等。大多數情況下以CD3+、CD8+和T細胞為主,是機體淋巴細胞侵入到腫瘤組織中,並對腫瘤起識別、抵抗和攻擊作用的細胞群體。

TIL產生的抗腫瘤效應主要是細胞免疫反應。TIL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釋放細胞毒素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此外,TIL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

TIL療法是從腫瘤附近組織中分離出TIL細胞,加入生長因子IL-2進行體外大量擴增,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從而擴大免疫應答,治療原發或繼發腫瘤的方法。

治療特點

識別殺傷能力更強

組織精準篩選培養

擴增數量達千億

目前,美國的TILs治療技術只能通過新鮮腫瘤組織提取TILs細胞,因此,腫瘤患者在手術後第一時間將腫瘤組織中殺癌能力最強的這部分TILs細胞儲存起來,在手術後或癌症復發時擴增回輸到體內,這將是戰勝癌症最寶貴的機會之一。國內的TILs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目前美國和國內的TILs療法均未正式上市,只能通過臨床試驗接受治療,大家需要慎重選擇。我們期待這款新型免疫療法能夠早日獲批上市,給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寫給病友的話

能夠有效的對抗實體腫瘤,不傷害正常的細胞,這些在過去只是美好的願望,如今,一款又一款在過去看來魔幻,天方夜譚的療法都照進了現實,腫瘤治療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腫瘤精準診療未來可期,相信病友們將迎來更好的未來。

本文為全球腫瘤醫生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實體腫瘤開創性療法!TILs個性化免疫治療有望2022年上市
    隨後,Rosenberg教授馬上將這項巨大的發現轉化到臨床治療。1988年,他首次在一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進行了自體TILs過繼性細胞治療,結果和他的預期完全一致,這位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腫瘤客觀消退。此後這意味著,實體腫瘤的剋星-TILs療法正式誕生。  此後,TILs療法在黑色素瘤中開展了眾多研究,取得了卓越的臨床數據!
  • 中國科研團隊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統計,2018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構成,惡性腫瘤死亡率達163.18/10萬,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5.98%,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第一大疾病。每年,全球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高達九千萬人。
  • 電場療法「引爆」癌細胞,「天價」腫瘤電場治療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新型「黑科技」——電場療法 前文中患者採用的治療方法就是電場療法,是一種基於生物電作用的物理療法。這個原理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卻極其複雜,是有史以來最具科幻色彩的抗癌療法,詳情大家可以登錄無癌家園了解詳情。
  • 免疫治療成腫瘤治療新寵,先聲藥業KN035有望成全球率先上市的PD1/...
    9月19日-26日,一年一度的中國腫瘤界盛會——第23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2020年CSCO學術年會即將召開。免疫治療作為近年來備受腫瘤學界關注的革新療法,近年來一直是CSCO大會上的討論熱點。其中PD-1/PD-L1 抗體作為腫瘤免疫療法中最為重要的代表, 更是全場焦點所在。
  • 2019年全球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發展現狀
    全球免疫細胞治療研究現狀 2019年紐約癌症研究所(CRI)分析全球癌症細胞治療的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5月,全球共有細胞療法1011項,其中CAR-T療法有568項,佔56.2%。比2018年的753項增加了34.3%,其中增長量多為免疫細胞治療,佔比將近八成。
  •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 有望用於多種實體瘤
    迄今為止,CAR T已成為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主導,FDA批准了針對多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3種藥物。然而,在實體瘤中,CAR T療法尚未普及。實體瘤中有望獲批的細胞療法是: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儘管TIL產品在轉移性黑素瘤患者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活性,但由於製作耗時且費用昂貴,應用有限。
  • 中國首次突破!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據無癌家園最新了解獲悉,11月9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近日榮登2020「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每年,全球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高達九千萬人。目前,這項技術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在國際醫學界尚屬首例,將為全球數以萬計的實體腫瘤患者帶來希望之光。
  • 比肩免疫治療,抗癌「黑科技」ADC型藥物締造靶化一體「生物飛彈」
    為什麼能得到全球頂尖腫瘤藥企的頻頻青睞。今天一起領略一下「黑科技」生物飛彈ADC型藥物輝煌的今生與未來!HER2陽性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單藥治療實體瘤的抗體藥物偶聯物。2020年1月,羅氏製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准創新靶向藥物赫賽用於接受了紫杉烷類聯合曲妥珠單抗為基礎的新輔助治療後仍殘存侵襲性病灶的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輔助治療。也是中國第一個HER2靶向與化療偶聯的ADC產品。 目前T-DM1已成為NCCN指南中HER2陽性乳癌的一線治療選擇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公認的二線首選方案。
  • 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一個創新型細胞治療企業的發展樣本
    在「治癒癌症」這一宏大目標的吸引下,有志於此的生物科技企業投入了免疫治療的戰役中,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也在其列,其子公司上海隆耀生物就以T細胞免疫治療為主要方向。 相比上一代CD19靶點,CD20靶點所獨有的信號傳導結構和隆耀的CAR結構設計,使得新型CD20靶向CAR-T在病人外周血中顯示出較強的擴增能力,這也意味著該項療法有望克服實體腫瘤中CAR-T細胞擴增難的挑戰。
  • 腫瘤免疫知多少:CAR-T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相應策略進展
    近年來已經嘗試了許多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包括用敲除PD-1表達或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方法來武裝CAR-T細胞,以及將CAR-T細胞與其他治療方法聯用。儘管有這些努力,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CAR-T細胞療法被臨床批准用於實體腫瘤的治療。令人振奮和樂觀的是,科研人員攻克實體瘤的腳步從未停止。僅在中國就登記了幾十項用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 全球首創多臟器腫瘤粒子介入機器人有望服務病人
    碘粒子植入是腫瘤病人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粒子是通過醫生之手植入到腫瘤內部,實施精準內放療。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介入與血管外科主任滕皋軍教授帶領的「粒子超人——全球首創多臟器腫瘤粒子介入機器人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 破解PD1耐藥黑色素瘤治療難題!遠大醫藥給出創新方案
    全球每年有大約20萬人被診斷為黑色素瘤,白種人黑色素瘤90%屬於非肢端皮膚型,中國人群則以黏膜和肢端皮膚型為主。與其他實體瘤相比,黑色素瘤除早期手術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療,預後差,致死年齡更低。此外,黑色素瘤通常被認為是免疫原性最高的實體瘤,因此對免疫療法高度敏感,Keytruda、Opdivo等PD1單抗藥物最先獲批的適應症也均為黑色素瘤,為BRAF抑制劑耐藥的患者提供了二線治療的新選擇。但是當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對PD1藥物也發生耐藥之後,就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
  • 康方生物-B(09926):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公布MSI-H晚期實體瘤的新輔助研究的初步臨床數據
    智通財經APP訊,康方生物-B(09926)發布公告,該公司核心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AK104)布局新輔助研究,公布在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晚期實體瘤的初步臨床數據。
  • 赫捷院士等Cancer Cell發文,闡述實體瘤細胞及基因治療全景
    ., 2020)、TIL、DC和巨噬細胞。基因工程細胞也屬於基因治療的一種,使用異體基因產物(DNA或RNA)來治療腫瘤等疾病。基因導入系統包括使用病毒載體和非病毒載體。溶瘤病毒(OV)由於具有腫瘤溶解作用、腫瘤選擇性和理想的免疫原性,因而是一種前景廣闊的基因療法。細胞和基因療法顯示出了治療實體瘤的巨大潛力,其中許多療法已經得到批准。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20%黑色素瘤長期完全緩解!這家公司正開發領先的實體瘤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技術(celltherapy)創造過許多治癒血液腫瘤的奇蹟,然而對於實體瘤卻效果欠佳。全球科學家正各顯神通,讓免疫細胞能進入腫瘤內環境並識別和殺傷癌細胞。Immetacyte,一家英國新銳創業公司就在開發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全新技術,有著針對實體瘤,創造新奇蹟的潛力。
  • 預計8隻生物科技股一個月後有望納入港股通
    新冠肺炎疫苗目前處於臨床III期試驗,屬於全球新冠疫苗第一梯隊。 $啟明醫療-B(02500.HK)$ 專注於經導管心臟瓣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中國最早上市該類產品的生產企業。2017年啟明醫療VenusA-Valve在中國上市,標誌著中國經導管瓣膜介入治療市場發展的開始。
  • 可消滅實體腫瘤細胞!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始終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發展前沿,今年以來,學校在腫瘤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成果,為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天大"力量。天大設計新型納米武器精準打擊癌細胞傳統癌症化療在靶向性、耐藥性、副作用、轉移復發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
  • Nature子刊: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新發現|Nature|PAK4|母細胞瘤|黑...
    11月30日,Nature子刊Nature Cancer發表文章揭示CAR-T療法聯合PAK4抑制劑對實體腫瘤效果更佳。賓州大學醫學院腫瘤放射科助理教授Yi Fan等發現在CAR-T療法治療下,敲除PAK基因小鼠存活時間顯著延長。約80%的PAK基因敲除小鼠在實驗結束後至少存活了60天,而未進行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腫瘤細胞植入後40天內死亡。之後,研究人員將PAK4抑制劑與EGFRvIII靶向CAR-T細胞聯合給藥,發現同樣有效,可使試驗動物腫瘤生長減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