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黑色素瘤長期完全緩解!這家公司正開發領先的實體瘤細胞治療

2020-11-27 健康界

細胞治療技術(celltherapy)創造過許多治癒血液腫瘤的奇蹟,然而對於實體瘤卻效果欠佳。

全球科學家正各顯神通,讓免疫細胞能進入腫瘤內環境並識別和殺傷癌細胞。

Immetacyte,一家英國新銳創業公司就在開發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全新技術,有著針對實體瘤,創造新奇蹟的潛力。

Immetacyte CEO,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RobertHawkins接受MED24採訪時表示,使用天然TIL治療腫瘤這一概念由來已久,但技術實現有難度,世界上僅有兩家公司在開發。Immetacyte開發的TIL生產方式十分安全,首個適應症是惡性黑色素瘤,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存在於病人腫瘤內部的白細胞(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

人們發現在許多癌症中,TIL數量越多,病人的結果往往越好。因為實體瘤內部微環境複雜,會阻礙免疫細胞的識別和進入。

而TIL是人體對抗腫瘤的免疫先鋒,對腫瘤細胞有高度的識別力、特異性、殺傷力。這一群能大膽深入腫瘤內部的生力軍,自然也成為細胞治療的理想來源。

TIL細胞治療的方法就是從腫瘤病人體內活檢分離出TIL,在體外擴增3-4個星期後回輸給病人,能夠有效殺傷實體瘤。

而Immetacyte更進一步對TIL進行體外基因改造,給淋巴細胞加上共刺激因子(CoStAR)和可由藥物誘導的T細胞生長開關(T-Switch),讓淋巴細胞對腫瘤的識別力和體內持久力雙雙倍增,這項技術SCENTIL更是全球唯一。

那麼它的效果如何?

Hawkins教授介紹,這種技術具有治癒某些種類的癌症的潛力,並且十分安全。臨床數據顯示,天然TIL治療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有20%的長期完全緩解率,很多人都是無瘤生存多年。

希望經過細胞工程改造後,治癒率進一步提高,並且能用於更多腫瘤類型。現在還沒有進行其他腫瘤的試驗,也有少量早期數據支持TIL治療腎癌和胃癌,當然,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例如Immetacyte馬上就要進行一項TIL治療宮頸癌臨床研究,無論研究者還是全球的醫生患者,都期待著好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Immunocore是一家處於後期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創了一類新型T細胞受體(TCR)雙特異性免疫療法的開發,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 CAR-T治療實體瘤再邁一小步,背後是這家細胞療法實力「猛將|母細胞...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此線索我們進一步跟進發現,這篇研究報告相關報導中顯有提及的Autolus,正是一家專注於開發下一代程序化T細胞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公司。而近年來,Autolus公司勢頭正猛,可謂一匹CAR-T細胞治療領域的「黑馬」。
  • 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原標題: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7月初,Iovance Biotherapeutics宣布,基於正在進行的單臂II期臨床試驗innovaTIL-04的研究結果,美國FDA認為其可以支持LN-145治療晚期宮頸癌的監管申請。
  • 治療罕見黑色素瘤!AB Science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2019年08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AB Science公司近日公布靶向抗癌藥masitinib黑色素瘤III期臨床研究AB08026的分析數據。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對照研究,在受體酪氨酸激酶c-Kit(CD117)近膜結構域(JMD)中存在一個突變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III期或IV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開展,評估了masitinib(7.5mg/kg/天)相對於達卡巴嗪(dacarbazine)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
  •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 有望用於多種實體瘤
    迄今為止,CAR T已成為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主導,FDA批准了針對多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3種藥物。然而,在實體瘤中,CAR T療法尚未普及。實體瘤中有望獲批的細胞療法是: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儘管TIL產品在轉移性黑素瘤患者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活性,但由於製作耗時且費用昂貴,應用有限。
  • ...膜黑色素瘤進軍_葡萄膜黑色素瘤_納武利尤單抗_伊匹木單抗_醫脈通
    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大約40%到50%最終會出現遠處轉移,其中肝臟轉移多達95%。遠處轉移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約為6-12個月,然而對於遠處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尚沒有標準的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已經改變了皮膚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結局,然而免疫治療對罕見亞型的黑色素瘤(包括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2020年11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unocore是一家處於後期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創了一類新型T細胞受體(TCR)雙特異性免疫療法的開發,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TILs聯合PD-1療法讓晚期實體瘤出現完全緩解
    TILs聯手PD-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出現完全緩解!TIL過繼細胞療法早在1988年開始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出現了10-15年持久的完全緩解患者,震驚了整個醫學界,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將TILs和抗PD-1療法的組合,是否也能出現持久的完全緩解?答案是肯定的。在今年的AACR會議上,這一組合初步數據公布,非常鼓舞人心。
  • TILs聯合PD-1療法讓晚期實體瘤出現完全緩解
    TIL過繼細胞療法早在1988年開始用於轉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療,出現了10-15年持久的完全緩解患者,震驚了整個醫學界,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通過將TILs和抗PD-1療法的組合,是否也能出現持久的完全緩解?答案是肯定的。
  • 36氪首發|專注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君賽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
    目前,即便有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抗體這兩類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突破進展的藥物,它們對實體瘤的療效也不理想。其中CAR-T細胞療法對實體瘤療效有限;PD-1/PD-L1抗體治療實體瘤僅約20%左右的整體客觀有效率,TIL細胞療法的出現有望突破這一問題。
  • 脈絡膜黑色素瘤
    病理上,黑色素瘤分為有黑色素和無黑色素兩種類型,多數黑色素瘤內部結構均勻,較大腫瘤內可伴有出血或壞死,罕見鈣化;無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細胞雖無黑色素顆粒分布,但dopa實驗仍為陽性,表明仍有產生色素的能力。色素含量多少與惡性程度無關。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 遠大醫藥(00512):TAVOTM 治療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註冊性臨床試驗...
    智通財經APP訊,遠大醫藥(00512)公布,該集團在腫瘤免疫領域及 DNA 技術研發平臺 OncoSec Medical Incorporated (NASDAQ:ONCS) (OncoSec,為該集團的一間聯營公司)發布核心產品 TAVOTM 與 KEYTRUDA® (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抗 PD-1 檢查點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的註冊性
  • Cell Rep:不同腫瘤細胞可相互協作促進惡性黑色素瘤的擴散
    ,但這些癌細胞卻並不擅長於侵襲周圍的組織,而其它黑色素瘤細胞則完全相反,它們雖然生長緩慢但是可以快速實現周圍組織的侵襲,相關研究為開發新型藥物來治療黑色素瘤提供了一定幫助。在腫瘤組織中一種名為捎帶細胞(Piggy-backing cells)的快速生長的細胞往往會同高度侵襲性的細胞一起,一旦其到達機體的不同部位就會開啟高效的侵襲模式,最終形成新的腫瘤組織。文章中研究者利用透明斑馬魚進行研究,以便其可以觀察到癌細胞如何在機體中移動以及如何進行侵襲。
  • |黑色素瘤|諾貝爾獎|抑制劑|抗癌|獲獎|基因|-健康界
    按照本庶教授的說法:「要幹到幹不動為止」正因為日本人骨子裡的這種偏執與匠心精神。世界尖端醫學研究的核心高地,號稱「萬能細胞」的iPS細胞,就誕生於京都大學校園實驗室。這款藥能夠激活體內原有的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副作用小,目前的臨床數據顯示,肺癌,黑色素瘤,腎癌等7種惡性腫瘤中部分患者可以到達完全緩解,效果非常明顯。
  • 破解PD1耐藥黑色素瘤治療難題!遠大醫藥給出創新方案
    全球每年有大約20萬人被診斷為黑色素瘤,白種人黑色素瘤90%屬於非肢端皮膚型,中國人群則以黏膜和肢端皮膚型為主。與其他實體瘤相比,黑色素瘤除早期手術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療,預後差,致死年齡更低。根據OncoSec公司2017年公布的一項II期臨床長期隨訪數據,該項名為OMS I-102的研究評估了TAVO+Keytruda針對PD1藥物可能無響應黑色素瘤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第24周時的最佳總體緩解率達到50%(11/22),其中41%為完全緩解;隨訪15個月時的無進展生存率達到57%,而且疾病無進展患者的中位PFS均未成熟。
  • 赫捷院士等Cancer Cell發文,闡述實體瘤細胞及基因治療全景
    文章指出,細胞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實體瘤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為了將這些療法真正應用於臨床,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以下部分內容譯自英文,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文為準。針對實體瘤的細胞和基因療法正在迅速發展,其中一些已經獲得批准,但大多數仍處於臨床研究過程中。過繼性細胞療法(ACT)利用免疫細胞來清除腫瘤。
  • Nature:黑色素瘤如何對抗腫瘤免疫做出反應?
    Nature:黑色素瘤如何對抗腫瘤免疫做出反應?-γ(IFNγ)信號,並可以改善黑色素瘤患者對檢查點免疫療法的反應。然而,在黑色素瘤患者中,使用抑制IDO1與阻斷PD1通路相結合的臨床試驗,與單獨的PD1通路阻斷相比,並沒有提高治療的療效,這表明我們對IDO1的作用以及隨之而來的色氨酸在mRNA翻譯和癌症進展中的降解不完全了解。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
    在這項研究中,專門採用針對MAGE-A4癌症抗原的TCR-T技術ADP-A2M4,在多種實體瘤類型,包括滑膜肉瘤,頭部腫瘤,宮頸癌和肺癌中均獲得了緩解,並且多名患者出現持久反應,這意味著這種新型的基於TCR的新興技術是未來攻破實體瘤的新希望。結果顯示,這些患者在接受ADP-A2M4 T細胞治療後,產生了強烈的響應。
  • 國外看病有新藥:罕見黑色素瘤有望迎來頭個新藥
    葡萄膜黑色素瘤,也稱為眼內黑色素瘤或眼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據國外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到,該病只佔所有黑色素瘤的5%。如果早期發現,那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後比較好。但是約一半的患者,黑色素瘤會復發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