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2020-12-05 MedPeer

Immunocore是一家處於後期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創了一類新型T細胞受體(TCR)雙特異性免疫療法的開發,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任何TCR療法獲得陽性結果的首個3期臨床試驗,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的首個陽性3期臨床試驗。mUM患者預後很差,幾十年來情況沒有明顯改變。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成為40年來第一個改善mUM患者OS的新療法。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蛋白,由可溶性TCR與抗CD3免疫效應器結構域融合而成。tebentafusp被設計成專門靶向gp100,這是一種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中表達的譜系抗原。tebentafusp是使用Immucore公司ImmTAC技術平臺開發的第一個分子,旨在重新定向和激活T細胞以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此外,美國FDA已授予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孤兒藥資格(ODD)和快速通道資格(FTD)。

IMCgp100-202研究在既往未接受治療的(初治)mUM患者中開展,共378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tebentafusp或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該研究中,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包括:達卡巴嗪,抗CTLA-4療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瑪),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

結果顯示,在第一次預先計劃的中期分析中,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IDMC)的評估結果,研究在總生存期(OS)主要終點方面已達到統計學顯著性的預定義界值。在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82%達卡巴嗪,12% Yervoy,6% Keytruda)相比,OS的危險比(HR)更有利於tebentafusp(HR=0.51;95%CI:0.36-0.71;p<0.0001),相當於死亡風險降低49%。

儘管OS數據還不成熟,但Kaplan-Meier預測顯示,tebentafusp治療組的一年生存率為73%、對照組為58%。這些療效數據證實了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經治)mUM患者中開展的2期IMCgp100-102研究中觀察到的有希望的OS數據。

葡萄膜黑色素瘤(圖片來源:springernature.com)

Immunocore執行長Bahija Jallal表示:「mUM是一種生存率很低、迫切需要新療法的疾病。tebentafusp的積極生存益處代表著為有著高度未滿足醫療需求的mUM患者群體帶來一款潛在創新療法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是40年來治療mUM方面第一個提高總生存期(OS)的新療法。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與醫療界和監管機構分享這些數據。」

Immunocore研發負責人David Berman表示:「據我們所知,這是任何TCR療法展現生存益處的第一個陽性3期研究、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展現生存益處的第一個陽性3期研究。在這項針對檢查點抑制劑的隨機3期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生存益處,驗證了我們ImmTAC平臺的有效性,目前我們正在擴大對醫療需求尚未滿足的其他類型癌症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具有最低腫瘤突變負擔(TMB)腫瘤類型中的一種,這些結果表明,我們的ImmTAC平臺應在低或高TMB狀態的腫瘤中進行評估。」

ImmTAC分子結構(圖片來源:Immunocore公司網站)

Immunocore公司的核心技術是ImmTAC(抗腫瘤免疫激動單克隆T細胞受體),這是一種新型的雙特異性生物大分子,由工程化改造的T細胞受體(TCR)以及抗CD3的scFv組成,其中:改造後的TCR能以顯著提高的親和力(比抗原抗體親和力高出9倍)特異性識別並結合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肽-人類白細胞抗原複合物(pHLA),抗CD30的scFv則能夠吸引、招募T細胞至腫瘤細胞周圍並激活T細胞發揮腫瘤殺傷作用。

ImmTAC旨在通過結合TCR系統和抗CD3效應器功能來激活對癌細胞的高效特異性T細胞反應,從而克服其他免疫腫瘤學藥物的局限性。憑藉ImmTAC技術,Immunocore公司已與包括羅氏、葛蘭素史克、禮來、阿斯利康在內的多家製藥巨頭達成了廣泛的免疫腫瘤學合作。

tebentafusp是臨床推進最快的一種ImmTAC,旨在特異性靶向黑色素瘤相關抗原gp100並使T細胞直接針對癌細胞產生強效和特異性反應。目前,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UM)已處於3期臨床。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一種侵襲性黑色素瘤,起源於眼睛葡萄膜區的黑色素細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UM的存活率基本保持不變,轉移性UM的疾病負擔最大。目前,對於轉移性UM尚無被證明的治療標準;此外,包括檢查點抑制劑在內的各種療法,在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對該類患者群體有益的情況下被使用。

相關焦點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 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顯示出活性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分子,由親和力增強的T細胞受體與抗CD3效應因子融合而成,可以引導T細胞靶向gp100陽性細胞。根據在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 2020年免疫腫瘤學虛擬大會(Abstract 64MO)上發表的2期研究結果,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顯示出臨床益處,包括目標病灶減少。 研究人員注意到,gp100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中高度表達。
  • ...膜黑色素瘤進軍_葡萄膜黑色素瘤_納武利尤單抗_伊匹木單抗_醫脈通
    前言:葡萄膜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瘤中一種罕見類型,對於轉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至今尚無標準治療方案,免疫單藥對其療效甚微。近期JCO報導一項單臂的II期研究,探索了免疫雙藥是否可帶來療效的改善。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約佔每年確診的黑色素瘤總數的5%左右。
  • 國外看病有新藥:罕見黑色素瘤有望迎來頭個新藥
    葡萄膜黑色素瘤,也稱為眼內黑色素瘤或眼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據國外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到,該病只佔所有黑色素瘤的5%。如果早期發現,那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後比較好。但是約一半的患者,黑色素瘤會復發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 ...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自噬新...
    該研究解析了lncRNA ZNNT1通過直接調控自噬關鍵基因ATG12,誘導腫瘤細胞自噬,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發生發展的新機制。  該研究首次在UM中發現了一種與自噬調控相關的長鏈非編碼RNA ZNNT1(lncRNA ZNNT1)。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
    該研究解析了lncRNA ZNNT1通過直接調控自噬關鍵基因ATG12,誘導腫瘤細胞自噬,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發生發展的新機制。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國外其發病率佔眼內惡性腫瘤的首位,而在國內則僅次於發生於嬰幼兒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居眼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 TCR雙特異性療法與PD-1首個頭對頭III期試驗,OS優勢明顯
    細胞療法正是其中的一條風波不斷、利好湧現的賽道。11月23日,專注於開發T細胞受體(TCR)療法的英國獨角獸生物技術公司Immunocore公司宣布其開發的TCR療法候選藥物tebentafusp(IMCgp100)在既往未治療的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中期結果。
  • 脈絡膜黑色素瘤
    【概述】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多見的眼內原發性惡性腫瘤,起源於葡萄膜色素細胞,西方國家發病率為6/1000,
  • 突破認知:4種新型免疫藥物出山,PK傳統PD-1,未來可期
    因此,基礎和臨床都不約而同地跳出現有的免疫治療框架,聚焦到 「全新理論+全新設計+全新數據」的免疫治療藥物上。現在就由咚咚SOT團隊來給大家匯總一下最近新鮮出爐的四種新型免疫藥物。為了增強PD-1抗體的癌症治療效果,研究人員也在不斷嘗試開發新型PD-1抗體。
  •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療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
    2018年6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治療對已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他們揭示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能夠重編程它們的蛋白合成機制,並且在產生抵抗性期間對一個新的修飾tRNA的酶家族上癮。
  • 輔助治療III期黑色素瘤!默沙東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獲...
    2018年12月18日/生物谷BIOON/--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民間俗稱K藥),用於輔助治療已經完全切除的III期黑色素瘤及淋巴結受累的成人患者。
  • 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原標題:TIL療法只能治黑色素瘤嗎?以色列加快進程 攻克實體瘤指日可待 7月初,Iovance Biotherapeutics宣布,基於正在進行的單臂II期臨床試驗innovaTIL-04的研究結果,美國FDA認為其可以支持LN-145治療晚期宮頸癌的監管申請。
  • 木犀草素對人脈絡膜黑色素瘤細胞株C918血管生成擬態形成的影響
    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內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該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易漏診、誤診,且惡性程度高、易全身轉移,嚴重危及患者生命[1]。Maniotis等[2]發現,人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中存在除腫瘤血管生成這一經典途徑以外的腫瘤血供方式——血管生成擬態,即具有侵襲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可以在無血管內皮細胞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身變形和基質重塑形成由細胞外基質界定的微循環血供管道,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3]。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
    新型TCR-T療法對多種實體瘤有效 TCR-T療法是從患者身上獲取T細胞,為T細胞配備新的T細胞受體,使其能夠靶向特定的癌症抗原的療法,這種新型的療法可以允許醫生為每個患者的腫瘤和不同類型的T細胞選擇最合適的靶點進行工程改造,使治療個體化,並為患者提供更大的緩解希望。而找到理想的靶抗原是這一技術起效的關鍵!
  • 遠大醫藥(00512):TAVOTM 治療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註冊性臨床試驗...
    智通財經APP訊,遠大醫藥(00512)公布,該集團在腫瘤免疫領域及 DNA 技術研發平臺 OncoSec Medical Incorporated (NASDAQ:ONCS) (OncoSec,為該集團的一間聯營公司)發布核心產品 TAVOTM 與 KEYTRUDA® (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抗 PD-1 檢查點耐藥轉移性黑色素瘤的註冊性
  • 科學家識別出治療黑色素瘤免疫療法的新型潛在靶點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人類黑色素瘤細胞中名為CD155的特殊蛋白或會讓皮膚癌更難以利用免疫療法進行治療,研究者揭示了CD155對於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進行免疫治療有效性的重要性,而這在人類機體中此前並未發現過。
  • 出國看病資訊,使用生物製劑不會增加黑色素瘤發病率
    出國看病資訊,使用生物製劑不會增加黑色素瘤發病率市場信息網   2020-12-01 09:55:33   來源:    評論:   長期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慢性病,會不會增加黑色素瘤發病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Shamarke Esse等研究人員近期給出了答案。
  • 治療罕見黑色素瘤!AB Science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2019年08月06日訊 /生物谷BIOON/ --AB Science公司近日公布靶向抗癌藥masitinib黑色素瘤III期臨床研究AB08026的分析數據。該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對照研究,在受體酪氨酸激酶c-Kit(CD117)近膜結構域(JMD)中存在一個突變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III期或IV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開展,評估了masitinib(7.5mg/kg/天)相對於達卡巴嗪(dacarbazine)的療效和安全性。主要終點是客觀緩解率(ORR)。
  • Nano Letters:納米技術助力惡性黑色素瘤療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於納米技術的新方法,就可以快速輕鬆地檢測組織樣本中遺傳組成的改變,文章中首次對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機體的遺傳突變進行了檢測
  • 納米顆粒攜帶藥物組合可治療黑色素瘤
    2017年3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類新型藥物,可以藉助納米顆粒對一種藥物組合進行運輸這樣可以避免黑色素瘤產生治療抵抗Celecoxib和Plumbagin以特定比例聯合使用能夠協同殺死黑色素瘤細胞。研究人員藉助納米顆粒將藥物直接送達癌細胞,「將多種藥物裝載到納米顆粒中是一個創新方法,可以將多種癌症藥物同時送達需要它們發揮作用的部位。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通過藥物聯合,可以使用更為有效且毒性更小的藥物濃度。」領導該研究的Raghavendra Gowda教授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