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ocore是一家處於後期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開創了一類新型T細胞受體(TCR)雙特異性免疫療法的開發,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在研TCR療法tebentafusp(IMCgp100)治療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3期IMCgp100-202臨床試驗(NCT03070392)的陽性結果。數據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相比,tebentafusp治療表現出強勁療法、顯著延長了總生存期(OS)。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任何TCR療法獲得陽性結果的首個3期臨床試驗,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的首個陽性3期臨床試驗。mUM患者預後很差,幾十年來情況沒有明顯改變。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成為40年來第一個改善mUM患者OS的新療法。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蛋白,由可溶性TCR與抗CD3免疫效應器結構域融合而成。tebentafusp被設計成專門靶向gp100,這是一種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中表達的譜系抗原。tebentafusp是使用Immucore公司ImmTAC技術平臺開發的第一個分子,旨在重新定向和激活T細胞以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此外,美國FDA已授予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孤兒藥資格(ODD)和快速通道資格(FTD)。
IMCgp100-202研究在既往未接受治療的(初治)mUM患者中開展,共378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tebentafusp或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該研究中,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包括:達卡巴嗪,抗CTLA-4療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瑪),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總生存期(OS)。
結果顯示,在第一次預先計劃的中期分析中,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IDMC)的評估結果,研究在總生存期(OS)主要終點方面已達到統計學顯著性的預定義界值。在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與研究者選定的治療選擇(82%達卡巴嗪,12% Yervoy,6% Keytruda)相比,OS的危險比(HR)更有利於tebentafusp(HR=0.51;95%CI:0.36-0.71;p<0.0001),相當於死亡風險降低49%。
儘管OS數據還不成熟,但Kaplan-Meier預測顯示,tebentafusp治療組的一年生存率為73%、對照組為58%。這些療效數據證實了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經治)mUM患者中開展的2期IMCgp100-102研究中觀察到的有希望的OS數據。
葡萄膜黑色素瘤(圖片來源:springernature.com)
Immunocore執行長Bahija Jallal表示:「mUM是一種生存率很低、迫切需要新療法的疾病。tebentafusp的積極生存益處代表著為有著高度未滿足醫療需求的mUM患者群體帶來一款潛在創新療法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是40年來治療mUM方面第一個提高總生存期(OS)的新療法。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與醫療界和監管機構分享這些數據。」
Immunocore研發負責人David Berman表示:「據我們所知,這是任何TCR療法展現生存益處的第一個陽性3期研究、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展現生存益處的第一個陽性3期研究。在這項針對檢查點抑制劑的隨機3期臨床試驗中觀察到的生存益處,驗證了我們ImmTAC平臺的有效性,目前我們正在擴大對醫療需求尚未滿足的其他類型癌症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具有最低腫瘤突變負擔(TMB)腫瘤類型中的一種,這些結果表明,我們的ImmTAC平臺應在低或高TMB狀態的腫瘤中進行評估。」
ImmTAC分子結構(圖片來源:Immunocore公司網站)
Immunocore公司的核心技術是ImmTAC(抗腫瘤免疫激動單克隆T細胞受體),這是一種新型的雙特異性生物大分子,由工程化改造的T細胞受體(TCR)以及抗CD3的scFv組成,其中:改造後的TCR能以顯著提高的親和力(比抗原抗體親和力高出9倍)特異性識別並結合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肽-人類白細胞抗原複合物(pHLA),抗CD30的scFv則能夠吸引、招募T細胞至腫瘤細胞周圍並激活T細胞發揮腫瘤殺傷作用。
ImmTAC旨在通過結合TCR系統和抗CD3效應器功能來激活對癌細胞的高效特異性T細胞反應,從而克服其他免疫腫瘤學藥物的局限性。憑藉ImmTAC技術,Immunocore公司已與包括羅氏、葛蘭素史克、禮來、阿斯利康在內的多家製藥巨頭達成了廣泛的免疫腫瘤學合作。
tebentafusp是臨床推進最快的一種ImmTAC,旨在特異性靶向黑色素瘤相關抗原gp100並使T細胞直接針對癌細胞產生強效和特異性反應。目前,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UM)已處於3期臨床。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一種侵襲性黑色素瘤,起源於眼睛葡萄膜區的黑色素細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UM的存活率基本保持不變,轉移性UM的疾病負擔最大。目前,對於轉移性UM尚無被證明的治療標準;此外,包括檢查點抑制劑在內的各種療法,在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對該類患者群體有益的情況下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