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專注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君賽生物」獲數千萬元Pre-A輪...

2020-12-05 36氪

36氪獲悉,上海君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賽生物)已完成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復容投資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據公司創始人金華君博士介紹,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多款新型TIL細胞療法的研發。

君賽生物成立於2019年7月,位於上海,是一家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領域的創新企業,專注於開發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tumor Iinfiltrating Llymphocyte, TIL)的實體瘤創新療法與First-in-class/Best-in-class細胞新藥,覆蓋多種復發難治性腫瘤。

據悉,TIL細胞療法是指從腫瘤組織中分離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在體外培養和大量擴增後回輸到病人體內的療法。TIL療法的效應細胞是經過天然選擇與富集,腫瘤特異性T細胞比例高且多樣性豐富的群體,與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抗體相比,具有多靶點、腫瘤趨向和浸潤能力強、副作用小等優點。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腫瘤每年新發病人數約400萬人,死亡數約233.8萬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而其中90%為實體瘤,有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

目前,即便有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抗體這兩類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突破進展的藥物,它們對實體瘤的療效也不理想。其中CAR-T細胞療法對實體瘤療效有限;PD-1/PD-L1抗體治療實體瘤僅約20%左右的整體客觀有效率,TIL細胞療法的出現有望突破這一問題。

據君賽生物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金華君博士介紹,TIL細胞是腫瘤組織內部浸潤的淋巴細胞群體,主要由CD3陽性的T細胞組成。不同於外周血來源T細胞基因改造獲得的CAR-T/TCR-T細胞,TIL 細胞天然具有識別多種腫瘤抗原,並高效趨向腫瘤部位的特性,經過體外再激活,可成為治療實體瘤的良好效應細胞。

不過,由於TIL細胞療法具有取材不易、培養工藝複雜等技術壁壘,布局TIL細胞療法的門檻較高。金華君博士便指出,TIL細胞作為一種源自腫瘤組織的異質性細胞群,如何富集其中的腫瘤殺傷性T細胞亞群,解除其免疫抑制狀態,賦予其適應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能力,並建立標準化的製備與質控體系,還需要經過大量的摸索與驗證工作。

圖片來源:Iovance官網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TIL細胞臨床試驗已有87項,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鼻咽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膽管癌、復發性或難治性卵巢癌、骨肉瘤、宮頸癌、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腦膠質瘤、胸膜間皮瘤等多種實體瘤。

其中,在商業化上走在前列的要數Iovance公司(其它均為研究機構或醫院發起),其TIL細胞療法LN-145在27名復發、轉移性或持久性宮頸癌患者達到44%的客觀緩解率(ORR)和11%的完全緩解率(CR),中位響應持續時間(DOR)還未達到,已被FDA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預計2020年獲批上市。Iovance也憑藉布局的多款治療實體瘤的TIL細胞療法,市值已超30億美元。反觀國內,該領域的企業寥寥無幾;另外,根據2019年7月NCT網站數據顯示,僅有7項註冊研究。

至於投資邏輯,元禾原點合伙人趙群表示,目前實體瘤治療領域仍存在大量未滿足臨床需求,TIL療法有望成為攻克晚期實體瘤的新型細胞療法;上海復容投資董事長孫彭軍表示:相信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終將會取得突破,國際同類公司II期數據已初見端倪。浩悅資本合伙人李逸石則認為,CAR-T細胞療法已被證明在血液瘤領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目前在實體瘤上療效仍有限,君賽團隊具備攻克多種復發難治性實體瘤的潛質。

最後介紹一下團隊,君賽生物創始人金華君博士深耕腫瘤免疫機制研究和細胞療法十多年,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發與臨床研究經驗,曾開發國際領先的自表達抗體的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級技術,以及國內首個基於非病毒載體的CAR-T細胞新藥品種。

相關焦點

  • 36氪首發 | 要用細胞治療「攻克」神經性疾病,「霍德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神經幹細胞技術及藥物研發企業霍徳生物已經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隆門資本領投、花城創投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用於細胞治療相關的臨床前研究、GMP生產、質量體系和中美臨床申報等。霍徳生物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神經領域疾病的幹細胞治療;另外,面向科研院校以及國內外藥企的研發部門等,提供多種創新性的科研產品和服務,包括高成熟度人神經細胞和國際領先的腦類器官產品,以及iPSC重編程、臨床級iPSC定向分化細胞產品共同開發與授權、人體外疾病模型、藥物篩選、神經毒性測試等
  • 36氪首發 | 電動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獲數千萬元融資,樣車已...
    36氪獲悉,新能源汽車研發商「帝亞一維」(帝亞一維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得了新一輪數千萬元的投資,本輪由專注於新能源產業的華熠新能源產業基金獨家出資。 帝亞一維創辦於 2017 年 2 月,是集純電動汽車研發、製造、營銷為一體的電動汽車研發企業。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智能硬體融資披露:AR眼鏡在手訂單接近20萬臺,「Kura AR」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36氪獲悉,AR眼鏡品牌「Kura AR」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由雲天使基金領投,某光學廠商以及數個行業內個人投資者跟投。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來源:36氪36氪獲悉,基因療法公司Exegenesis Bio Inc(以下簡稱「Exegenesis」)已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博遠資本、泰福資本和上一輪老股東險峰旗雲、凱泰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 36氪首發 | AR光波導製造商「靈犀微光」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舜宇V...
    36氪獲悉,AR光波導模組製造商靈犀微光近日獲得由舜宇V基金領投,中關村啟航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據悉,本次融資將主要用於深化光波導模組的技術,並為主流AR眼鏡市場儲備產能。靈犀微光是36氪持續報導的企業,創立於2014年底,一直專注於AR眼鏡的光波導顯示技術。目前已經擁有比普通近視鏡片更薄、重量僅11.5g的AR光波導模組,並具備超小型光波導模組的萬級量產能力,擁有近200家來自醫療、軍工、工業製造、電網電力等多行業的客戶。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據悉,「金匙醫學」已於近日完成2.3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為華蓋資本、杏澤資本和元生創投,A輪投資方君聯資本第三次追加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金匙醫學」全稱北京金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是一家基因檢測醫學診斷服務商。
  • 首發丨君賽生物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用於TIL細胞療法研發
    億歐大健康2月21日消息,近日,上海君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君賽生物」)已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復容投資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據君賽生物創始人金華君介紹,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多款新型TIL細胞療法的研發。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康立明生物完成6億元C輪融資;榮昌生物ADC藥物...
    易凱資本連續在和元生物Pre-C及C輪融資中擔任財務顧問。 36氪首發 | 基因治療急速增長,「和元生物」完成超3億元C輪融資 9月23日,上海百試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正心谷資本和懷格資本聯合領投,高瓴創投、恩然創投、瑞和興業跟投。
  • 36氪首發|通過新型軟磁材料加速無線充電,「馭能科技」完成數千萬...
    編輯:汝晴 配圖來源:Pexels 36氪獲悉,「馭能科技」宣布完成由青松基金投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投資,本輪融資將主要投向產品研發,基礎材料技術積累。馭能科技表示也將在融資後繼續打造新型軟磁材料技術平臺。 2017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首次出現下降,各品牌的賣點也隨著消費者偏好出現了轉移。
  • 36氪首發|專注第三代半導體功率晶片設計,「天狼芯」獲數千萬人民...
    36氪獲悉,深圳天狼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狼芯」)於近日宣布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青島大有資本領投,創享投資跟投。資金將主要用於晶圓採購、產品生產,擴充研發團隊及市場推廣。「天狼芯」是一家專注於高性能國產功率半導體晶片的Fabless(無產線晶片設計商)創業公司。
  • 36氪首發 | 用雷射照亮遠方,「藍湖照明」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文 | 小妍@邊界計劃 編輯 | 石亞瓊 36氪獲悉,白色雷射照明核心器件研發生產製造商藍湖照明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野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在多個研發方向上的新產品研發。 近年來,LED照明應用發展迅速。
  • 36氪首發|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成新風口,「迅敏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企業迅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迅敏康)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翕然資本投資,青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迅敏康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公司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平臺建立以及現有產品的優化升級和推廣。
  • 君賽生物完成Pre-A輪融資 將持續多款新型TIL細胞療法研發
    近日,上海君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禾原點領投,復容投資跟投公司創始人金華君博士介紹,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多款新型TIL細胞療法的研發。君賽生物2019年7月成立於上海,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新型實體瘤細胞療法創新企業,致力於開發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的實體瘤創新療法與First-in-class/Best-in-class細胞新藥,覆蓋多種復發難治性腫瘤。
  • 36氪首發 | 圍繞「脂肪」建設醫美細分品牌,「怡脂」獲數千萬元A輪...
    36氪獲悉,聚焦在脂肪領域的醫美機構「怡脂easySCULPT」(以下簡稱:怡脂)已於今年9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長嶺資本領投、新氧跟投。在2018年9月,「怡脂」還曾獲得來自新氧的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怡脂」創始人兼CEO許美邦博士透露,本輪融資主要用於門店擴張和人才引進。
  • 「首發」勁風生物獲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 新一代TILs療法有效打擊...
    來源:動脈網作者: 陳宣合 動脈網第一時間知悉,生物技術公司勁風生物近日完成千萬美元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主要為翰頤資本和弘勵創投。該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勁風生物技術平臺的升級、專利池的構建以及相關團隊建設。
  • 36氪首發|搭建眼科診療一體化平臺,「盛元醫藥」獲數千萬元Pre-A輪...
    36氪獲悉,眼科診療一體化平臺盛元醫藥(以下簡稱「盛元」)已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啟融創投、協耀資本和百富健康共同投資,浩悅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公司成立於2015月,位於廣州生物島,專注於眼科診斷產品和治療藥物的研發。
  • 36氪首發|「enki」電子菸獲數千萬元融資,與潮牌Supreme展開電子菸...
    36氪獲悉,美國電子菸品牌「enki」已與近日完成首輪由華瑞集團領投的數千萬融資。enki 品牌由上海思樹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引進開發、代理及運作,思樹科技將與 The Absolute Best 共同把小煙產品推向國內市場。
  • 36氪首發 | 「零重力實驗室」獲數千萬人民幣Pre A+融資,要搭建...
    36氪獲悉,立方星解決方案研發生產商北京零重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零重力實驗室」)獲銀杏谷資本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繼續搭建「靈鵲」遙感星座,以及落地和拓展遙感衛星數據的應用。
  • 專注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UCAR-T)開發及臨床轉化,「北恒生物」獲1...
    36氪獲悉,細胞治療研發企業北恒生物已完成約1億元A輪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投資。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將繼續完善人才結構及GMP設施建設,並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2018年4月,北恒生物曾宣布獲得來自先聲藥業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投資。
  • 創投日報 |「久趣英語」完成數億元 C1 輪融資,跨境商品綜合服務...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 融資新聞報導 36氪首發 | 百度、深創投、前海母基金押注小班課,「久趣英語」完成數億元 C1 輪融資 36氪首發 | 跨境商品綜合服務平臺「行雲全球匯」完成1億美元 B+ 輪融資,重點發力線下門店 36氪首發 | 圍繞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