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UCAR-T)開發及臨床轉化,「北恒生物」獲1...

2020-11-30 36kr

36氪獲悉,細胞治療研發企業北恒生物已完成約1億元A輪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投資。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將繼續完善人才結構及GMP設施建設,並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2018年4月,北恒生物曾宣布獲得來自先聲藥業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投資。

北恒生物成立於2017年3月,總部位於中國南京,在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是一家專注於細胞免疫療法研發及臨床轉化的高科技研發創新型企業,擁有多項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相關專利,其中包括三項自主研發的UCAR-T(通用型CAR-T)發明。

目前,北恒生物已建設有1000平米GMP級別臨床研發轉化中心,能建立一套完整、封閉、自動化符合藥品生產和質量控制的GMP細胞生產體系。公開信息顯示,其主營業務除了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的研發,還包括CRO服務為客戶提供研發、臨床前、生產及新藥申報相關服務,具體涉及新型靶標篩選及驗證、細胞治療產品臨床前(Pre-clinical)實驗、GMP級質粒、病毒及細胞生產、科研實驗服務及數據分析、基因編輯及模型建立、細胞/基因治療產品IND申報及諮詢等方面。

在免疫療法領域,北恒生物主要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健康供者(非患者本人)的T細胞進行改造,從而製備出大量供不同患者使用的CAR-T細胞,即通用型CAR-T,又稱UCAR-T。據了解,與自體CAR-T療法不同,通用型CAR-T並不受患者T細胞質量的影響,可實現大規模量產這不僅能大幅度降低治療費用,還無需針對每個病人單獨製備從而適用更多病人,讓藥物可及性能夠大幅提升,並可隨時使用。業內普遍認為,UCAR-T是未來免疫治療技術的必經之路和必然趨勢。

北恒生物產品研發管線(來自官網)

另外,北恒生物也在著力研發新型免疫治療技術——改善腫瘤微環境的抑制作用,使腫瘤組織中本來存在的免疫細胞及CAR-T細胞共同發揮殺死腫瘤細胞作用,即一方面通過局部或系統水平施用溶瘤病毒與T細胞療法結合,協助T細胞在局部腫瘤微環境中的增殖、移動及殺傷潛力;另一方面,開展CAR-T細胞與對抗腫瘤微環境小分子藥物或檢查點阻斷抗體(如分泌性PD-1)協同治療。至於具體的研發進展,團隊尚未透露。

至於基因治療,2018年年中,北恒生物與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人工設計的具有Rnase抗性的閉鎖截短的pre-tRNA樣crRNA (caged truncated pre-tRNA-like crRNA,catRNA) ,可利用Lachnospiraceae細菌種屬的Cpf1(LbCpf1)進行精確高效的基因編輯。與常規crRNA相比,catRNA的特異性基因敲除和敲入分別增加了3.2倍和4.3倍。

另外,區別於傳統的CRISPR技術,北恒生物宣稱能利用鹼基編輯技術能夠精準定位、直接編輯基因組中單個鹼基,並不需要切斷DNA或者RNA,避免激活p53基因,避免致癌風險的增加

團隊方面,北恒生物創始人兼CEO賀小宏博士,專注於miRNA在腫瘤發生發展中功能機制研究,在Cell Res,Cancer Res,Oncogene等國際期刊中發表多篇論文,擁有3項腫瘤研究相關發明專利;其科學研發團隊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Carl June 教授團隊,參與了全球首款獲批免疫治療產品Kymriah的臨床轉化。

投資邏輯方面,德誠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崔相民表示:

我們非常看好免疫細胞治療方向及未來在疾病治療領域的巨大前景,尤其通用型細胞免疫療法在整個細胞免疫療法應用方面的開創性進展。北恒生物在團隊背景、臨床前數據、產品管線布局及創新務實的企業精神等方面都令我們印象深刻。

在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領域,36氪還報導過克睿基因、觀梓科技等企業。

相關焦點

  • 北恒生物獲德誠資本約1億元A輪投資,將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
    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與德誠資本達成深度合作,繼續完善人才引進及GMP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德誠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崔相民表示:「我們非常看好免疫細胞治療方向及未來在疾病治療領域的巨大前景,尤其通用型細胞免疫療法在整個細胞免疫療法應用方面的開創性進展。
  • 北恒生物獲德誠資本約1億元A輪融資
    億歐大健康2月14日訊,北恒生物宣布其已完成約1億元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完成。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與德誠資本達成深度合作,繼續完善人才引進及GMP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
  • 北恒生物完成數千萬天使融資 專注新型免疫療法開發
    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將與先聲藥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進腫瘤新型免疫療法的開發及臨床轉化,為提高優質藥物對患者的可及性作出努力。先聲藥業董事長任晉生先生表示:「先聲致力於讓患者早日用上更好藥物,所以一直以來非常關注醫療健康領域的技術創新與行業發展。我們很欣賞北恒生物創始團隊的務實精神和全球領先的技術,此次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優勢,積極整合資源,為中國乃至全球腫瘤患者帶來治癒機會。」
  • 免疫治療新銳北恒生物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2019年2月14日,北恒生物宣布完成約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完成。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與德誠資本達成深度合作,繼續完善人才引進及GMP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
  • 「迎難而上,做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CAR-T」 ——北恒生物與貝克曼...
    2018年12月10日,南京,北恒生物與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合作共建免疫治療中心正式籤約掛牌。北恒生物專注於細胞免疫療法研發及臨床轉化,已擁有多項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相關專利及GMP級別臨床研發轉化中心,在細胞改造、擴增、質控等方面擁有數項國際領先核心技術並積累了豐富經驗
  • 北恒生物
    項目介紹 北恒生物是一家專注於細胞免疫療法研發及臨床轉化的高科技研發創新型企業,擁有多項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相關專利
  • 中國首例通用型UCAR-T免疫細胞治療淋巴瘤獲成功突破
    首例通用型UCAR-T細胞回輸成功 9月22日中午12點,一袋經過基因改造製備的、對癌細胞具有精準打擊能力的免疫細胞緩慢輸注到了李女士體內。 這是中國首例通用型UCAR-T細胞治療技術臨床試驗。該技術為廣東萬海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通用型UCAR-T技術。
  • 專注TCR-T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商業化,華夏英泰獲4500萬元A輪融資
    華夏英泰成立於2018年3月,專注於以TCR-T為代表的針對多種疾病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公司擁有兩大獨有技術平臺STAR-T和TCR-T:STAR-T平臺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型抗原受體複合物結構,較傳統CAR-T產品治療血液腫瘤具有效果更優、副作用更小且易於開發設計多靶點品種的顯著優勢,可有效提高T細胞在體內的存活時間、降低T細胞耗竭,防止靶點逃逸和腫瘤復發;TCR-T平臺聚焦實體腫瘤治療,已建立完備的抗原表位預測平臺、多HLA型的四聚體製備平臺、高通量的T細胞受體克隆篩選鑑定平臺等
  • 華大吉諾因「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T細胞注射液」獲批臨床
    華大吉諾因「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T細胞注射液」獲批臨床 1 月 8 日,CDE 臨床默示許可一欄更新數據,其中武漢華大吉諾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腫瘤新生抗原細胞治療藥物「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 T 細胞注射液」獲臨床默示許可,用於新生抗原陽性的晚期實體瘤患者。
  • 專注微液滴數字PCR技術平臺,「新羿生物」完成1.5億B輪融資
    據悉,「新羿生物」已於近日完成1.5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華創資本、高瓴創投及老股東青島禹峰、重遠匯晨跟投。所募集資金將用於「新羿生物」數字PCR技術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推進多款創新型分子診斷試劑的研發和臨床試驗,推動數字PCR系列產品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領域的應用並加速其商業化布局。「新羿生物」是一家體外診斷產品研發商,在中關村科技園擁有高標準的生物醫學儀器、耗材和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該公司在數字PCR領域擁有從晶片、儀器、軟體到原料、試劑、耗材全系統研發能力,已申請國內外相關專利九十餘項。
  • 36氪首發|「阿諾醫藥」C輪融資近1億美元,推進腫瘤免疫創新藥全球...
    36氪獲悉,腫瘤免疫治療研發生物醫藥公司阿諾醫藥早前已經完成近1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泰格醫藥及盈科資本共同領投,ATCG Holdings、盛鑫創投、浦信睿遠、鴻圖五號及工銀資管全球旗下的一家基金參與投資。
  • off-the-shelf |通用型CAR-T療法
    從事基因工程技術研發的生物製藥公司Cellectis公司宣布其通用型CAR-T療法UCART123獲得了美國FDA的批准,
  • 註冊臨床試驗數量超美國但無產品獲批,CAR-T彎道超車油門在哪?
    作為通用型 CAR-T 「開創者」,法國 Cellectis 公司通用型 CAR-T 產品全球臨床進展最快,目前自主開發的四種通用型 CAR-T 療法:UCART19、UCART123、UCART22、UCARTCS1,與 Servier 和 Allogene 聯合開發 ALLO-501 通用型 CAR-T 療法;與 Allogene 合作開發 ALLO-715 通用型 CAR-T 療法,均進入了臨床試驗
  • 專注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偉德傑生物獲B輪融資
    據偉德傑生物創始人李自強介紹,公司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旗下三大核心管線的臨床1/2期研究。  偉德傑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自身免疫病創新抗體藥物研發的平臺型公司,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抗體篩選優化平臺、融合蛋白CMC平臺與體外活性評價平臺,能夠針對在臨床上現有靶點來開發「Bio-super」的單克隆抗體/抗體融合蛋白藥物,重點研發新一代藥效高、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的治療自身免疫病的單克隆抗體藥物。
  • CAR-T免疫療法研發商普瑞金獲1.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近日獲悉,CAR-T免疫療法研發商「普瑞金」宣布完成1.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並啟動港股IPO進程。本輪融資由海爾醫療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以及現有股東國科嘉和繼續參投。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 | 「金匙醫學」獲2.3億元A輪融資;「網際網路+醫療...
    「瑞風生物」全稱廣州瑞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1月,是一家處於臨床前階段、致力於以基因編輯技術為核心的新藥開發的高科技企業。 聚焦基因編輯療法,「瑞風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 杭州貝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投資方為真成投資,星漢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僅2019年到2020年,中國的臨床前資產幾乎增加了近三倍——我國醫藥企業開發的細胞療法數目首次超過了由學術機構開發的療法數目,一年之中臨床研究從69個增加到202個;此外,我國處於1期和2期臨床開發的癌症細胞療法項目每年保持大約50%的增長速度。我國在臨床前研究方面的發展已然成為進行腫瘤細胞療法試驗的領導者,未來癌細胞的免疫治療發展值得更多期待。
  • 聚焦抗腫瘤創新藥,「天科雅」用國際前沿的免疫療法解決實體瘤難題
    根據GrandView Research預計,到2026年,全球癌症免疫治療市場的規模將增長一倍以上,從2018年的581億美元增至1269億美元。生物醫藥創新公司「天科雅」,正是專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和產業化。
  • 36氪首發|單細胞技術走向臨床,「宸安生物」獲7000萬元B輪融資
    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推進以質譜流式技術為核心的單細胞組學診斷平臺布局,加速系統作為臨床診斷產品的註冊申報與商業化,並進一步開拓與臨床專家和創新藥企的研發合作。宸安生物成立於2016年,36氪曾對其有過詳細介紹,主要專注於單細胞層面的伴隨診斷服務,目前已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質譜流式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