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腫瘤創新藥,「天科雅」用國際前沿的免疫療法解決實體瘤難題

2020-10-20 36氪

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和疾病譜的變化,全球腫瘤的發病例數正在迅猛增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未來20年全球腫瘤新發病例數將增加70%之多,由2012年的1400萬例,逐年遞增至2025年1900萬例、2035年2400萬例。

為了治療腫瘤,學術界與產業界都在積極探索新技術。腫瘤免疫治療,正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前沿技術,它是繼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之後的第五大療法,它曾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定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免疫檢查點單抗治療與CAR-T細胞治療的已經成為產業熱點。

這項前沿的技術也受到資本和市場的肯定。根據GrandView Research預計,到2026年,全球癌症免疫治療市場的規模將增長一倍以上,從2018年的581億美元增至1269億美元。

生物醫藥創新公司「天科雅」,正是專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和產業化。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以工程化T細胞為最終目標,通過滾動性開發系列CAR-T和TCR-T免疫細胞治療產品,提高腫瘤患者的治癒率,同時降低腫瘤患者的死亡率、復發率及致殘率。成立以來,天科雅已經通過獨創的技術開發了十餘個產品管線,並為40餘位患者提供了臨床治療。

直面技術難關:專註解決實體瘤

對於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天科雅的關注點是如何解決這項技術在實體瘤領域的應用問題。該公司認為,「最近兩年CAR-T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上的優越療效,再次證明了晚期患者缺少免疫細胞的論點,然而CAR-T在血液腫瘤上的成功並無法複製到實體腫瘤,而實體腫瘤又佔所有腫瘤的90%,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目前困擾所有藥廠的一個大問題」。

天科雅就是為了解決實體腫瘤的問題而成立的,天科雅的TCR篩選平臺及病毒細胞改造平臺能高效的設計並生產出下一代的免疫細胞療法(TCR-T)用於根治實體腫瘤。

在實體瘤治療方面,天科雅認為存在三大難題:腫瘤微環境、腫瘤異質性、高效準確篩選TCR。

針對這三個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關,天科雅已經針對性地搭建了技術平臺並取得了突破進展:

  • 首先,針對腫瘤微環境問題,實體腫瘤為了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會創造出微環境用於抑制包括T細胞在內的免疫細胞的功能,天科雅通過CHECK-T細胞平臺減輕腫瘤免疫抑制,透過病毒及細胞改造的新一代TCR-T產品加載了免疫抑制分子修飾的TCR-T,此產品可直接向腫瘤環境傳遞免疫檢測點抑制分子並局部中和腫瘤微環境,有望明顯改善實體瘤治療效果,此產品目前正在進行中美IND申報,明年下半年會進行註冊性臨床試驗。

  • 再者,針對腫瘤異質性問題,即腫瘤自身不斷的變異,尤其在復發難治的病人身上特別明顯,實體腫瘤容易通過突變來躲過體內的T細胞的追殺。因此靶向藥物通常對實體腫瘤的效果是有限的,天科雅通過TURBO-T細胞平臺對抗體腫瘤異質性。天科雅的新一代產品增加腫瘤微環境改造因子的TCR-T產品可以激發體內免疫以對抗腫瘤異質性。該產品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證明安全性及療效。

  • 最後,針對高效準確篩選TCR的問題,天科雅通過人工智慧高通量單細胞篩選平臺,TCR篩選平臺 (TRUST),轉錄組與功能性同步分析,大幅度降低假陽性機率,從而縮短藥物開發的時間及成本。天科雅可在6周內識別出有效TCR並已經利用TRUST平臺已篩選出超過20個TCR,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驗證靶點及TCR。

從8個癌種切入驗證,有望拓展到更多疾病領域

天科雅目前的產品線主要在晚期復發難治的實體腫瘤,包括鼻咽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瘤、子宮頸癌、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肉瘤、NK/T細胞淋巴瘤。這類疾病的晚期復發難治病例,通常對標準療法都沒有反應,下一代的免疫療法在這些病人中的療效也有限,因此免疫細胞療法為目前最有機會幫助到這些病人的療法。

天科雅研發管線

目前,天科雅已經建立了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多個核心技術平臺,包括TCR篩選,工業化細胞治療相關病毒載體和免疫細胞改造平臺、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TCR受體庫、HLA分型鑑定技術平臺、生物信息數據分析平臺等,獲得數十項國際專利和十多個藥物管線。

除了技術研發能力,天科雅也大力投入建設高標準的生物製藥CMC與符合國際標準的GMP生產車間。天科雅在中國和美國均設有研發中心,並有超過4000平米GMP級別廠房投入商業化生產。

天科雅位於美國洛杉磯生物科學走廊的GMP生產基地

目前,天科雅已經與多家國際頂級醫院開展臨床轉化研究並開始進入臨床試驗。儘管該公司的藥物管線仍處於臨床研發階段,還未上市銷售,但天科雅已經憑藉良好的臨床數據與生產質量獲得了頭部腫瘤藥廠的數千萬元訂單,以及醫院的技術外包服務收入,總合同金額達數億人民幣。天科雅在資本市場也頗受青睞,至今已經獲得超過3700萬美元的融資。

對於發展規劃,天科雅共同創始人蘇震波表示,該公司在中美兩地均設有研發中心和GMP級別廠房,具備全球智慧財產權,能夠進行國際化的發展。天科雅的商業化活動將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在國內自主商業化落地,目前廣州的商業化生產中心已竣工,能滿足五年內國內的細胞治療需求。至於海外市場,天科雅的策略是以研發為主,藥物管線的海外權益將會和國際大藥廠合作商業化,一方面藉助國際藥企的渠道和資金優勢拓展市場,另一方面保障研發管線更新的速度。當前,天科雅瞄準8個癌種推進研發,更多地是在做技術和理念的驗證,未來技術有望應用於更多癌種,潛在的藥物官網數量很多,每年管線都會保持快速更新。

核心團隊方面,共同創始人李啟靖教授是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分子腫瘤學終身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包括Cell、Nature等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58篇;共同創始人王品教授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化工及材料科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及藥學系教授,Zohrab A. Kaprielian冠名講座教授,在免疫調控和靶向基因及藥物傳遞的工程改造方向的研究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共同創始人蘇震波具備近二十年醫療產業經驗,曾任職於強生等多家知名醫療企業,在中美兩個國家擔任過諸多高層管理工作,是丹麓資本和分享投資合伙人,培育了包括北京泛生子、廣州邁普再生、合源生物等十數家知名醫療企業;共同創始人何為無博士是CUSBEA獎學金獲得者,Human Genome Sciences首批科學家,已投資和創辦50餘家公司,其中包括數家獨角獸企業、十數家納斯達上市公司,也包括十數家企業併購退出,其中包括泛生子、OriGene等知名公司。

相關焦點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據無癌家園最新了解獲悉,11月9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近日榮登2020「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每年,全球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高達九千萬人。CAR-T細胞療法是目前國際最前沿的腫瘤治療方法,即從人體血液中提取T細胞,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變身為能識別並消滅腫瘤的CAR-T細胞,再將其輸入患者體內。此法在治療血液腫瘤中已獲成功,但在治療佔惡性腫瘤90%以上的實體腫瘤上卻作用受限。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
    近兩年,免疫治療的第二章王牌-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基於T細胞的三大療法--CAR-T,TCR-T,TILs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不僅給血液腫瘤提供了」治癒性「療法,最近各大國際免疫團隊在實體瘤中的研究成果也初現曙光,成為攻克癌症的又一把利劍。攻破血液腫瘤,徵伐實體腫瘤!
  •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2016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免疫療法已然成為人類對抗癌症新的希望,而CAR-T療法則是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之一。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症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於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作。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助理教授Edmund Moon和他們團隊已成功地完成了臨床前期研究,有助於開闢此道路前進。
  • 吉凱基因子公司展示治療胃癌、胰腺癌等實體瘤的創新研究成果
    上海吉倍生物技術公司(Genbase)就是這89個上海生物技術創新企業之一,在2019AACR年會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用於治療胃癌/胰腺癌和實體瘤的創新藥物研究。正如Genbase執行長袁紀軍博士所說:「癌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論國籍、種族和宗教信仰。胃癌、胰腺癌以及其他實體腫瘤是致命的。
  • 癌症免疫療法新技術——溶瘤假病毒
    文丨白露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首次成功應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以來,抗癌免疫療法已經變得多樣化,並聯合放療、化療成為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症的治療標準。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包括針對免疫檢查點和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免疫刺激細胞因子、CAR-T細胞、基於樹突狀細胞的癌症疫苗,以及局部應用的溶瘤病毒療法。
  • 全球首款基於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基因治療創新藥獲得美國FDA臨床試驗...
    他擁有十多年的跨國企業的創新藥物研發及管理經驗,曾在德國拜爾、美國強生、美國安進公司等國際知名藥企任職,指導和參與 30 多個創新藥的研究和臨床開發工作,並有 4 個產品現已上市。儘管近年肝癌治療突飛猛進,但是還是有大批病人對現有療法無反應或者反應率低,亟需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免疫療法來填補這一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陳彬向生輝透露,SynOV1.1 的臨床開發策略為研究單藥安全、耐受、有效性的同時探索與其它靶向 / 免疫療法聯合的協同效應。
  • 36氪首發|「阿諾醫藥」C輪融資近1億美元,推進腫瘤免疫創新藥全球...
    36氪獲悉,腫瘤免疫治療研發生物醫藥公司阿諾醫藥早前已經完成近1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泰格醫藥及盈科資本共同領投,ATCG Holdings、盛鑫創投、浦信睿遠、鴻圖五號及工銀資管全球旗下的一家基金參與投資。
  • 腫瘤免疫療法是騙術嗎?
    浙江日報訊(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罹患癌症的21歲青年魏則西之死,讓腫瘤免疫療法進入大眾的視野,一時間眾說紛紜。許多人一方面對免疫療法知之甚少,同時又認為國內開展的免疫療法屬於問題醫院的騙術。那麼,到底什麼是腫瘤免疫療法?腫瘤免疫療法對治療某些疾病是否有效?
  • 免疫療法遇上多能幹細胞 實體腫瘤或有了新剋星
    劉子川解釋,因為它是用重編程技術把4個轉錄因子轉進體細胞裡,其中c-Myc轉錄因子是致癌基因。而且iPS細胞擴增能力特別強,它的複製傳代屬於爆發式擴增,也可能會導致基因突變。「無論是這種不穩定的增殖能力,還是基因突變以及自身攜帶的致癌基因,都會導致其在人體內產生畸胎瘤或腫瘤。」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當沒有一個方便的靶腫瘤抗原所用時,CAR-T細胞療法可能會導致健康細胞受到損傷和/或癌細胞逃避攻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Park等首次用一種溶瘤病毒來感染腫瘤,使其表達CD19抗原,然後遞送CD-19-CAR-T細胞來破壞這些腫瘤。上圖顯示了一個被溶瘤病毒(綠色)感染的腫瘤,細胞核為藍色。(來源:A. K. PARK, S.-I. KIM, S. J.
  • 一文看懂腫瘤免疫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根據官方介紹,cusatuzumab是一款在研的CD70抗體,而CD70是血液癌症、部分實體腫瘤、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中的一種免疫檢查點。從設計上看,cusatuzumab能夠抑制CD70,通過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殺死表達CD70的癌細胞,增強抗體依賴性的細胞介導吞噬作用,重塑免疫系統對實體瘤的監控。
  • 若魏則西早點用上Keytruda,也許...(附香港購藥攻略)
    最近看到了一些熱詞:魏則西、免疫腫瘤療法、莆田系、軍隊醫院……也看到一些知名人士、知名網站關於此的文章,關於看法,關於評論小編就不說了,本篇文章主要想介紹下這個風口浪尖上的腫瘤免疫療法,以及時下關於此療法中PD-1靶向藥物的註冊上市信息。
  • 連線創始人|阿諾醫藥路楊:「C藥」戰略開啟腫瘤免疫療法3.0時代
    ) 項目,已經完成了作為新輔助療法治療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歐美1b期臨床試驗,與KEYTRUDA聯合治療多種實體瘤的歐美臨床Ib期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阿諾醫藥始終圍繞著全球首創新藥研發,核心是創新,儘快把新藥推向市場是公司的第一要務。此次融資將進一步助力我們臨床開發工作的推進,我們期待能與投資人一起加速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首創新藥研發,解決臨床上未被滿足的需求,將癌症變成一種非致命的疾病乃至治癒。《科創板日報》:據了解,阿諾醫藥目前處於臨床階段的3款藥物均是License-in(授權引進),這是公司的一種研發策略嗎?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安裝CAR-T智慧導航,精準命中...
    據無癌家園最新了解獲悉,11月9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近日榮登2020「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CAR-T細胞療法是目前國際最前沿的腫瘤治療方法,即從人體血液中提取T細胞,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變身為能識別並消滅腫瘤的CAR-T細胞,再將其輸入患者體內。此法在治療血液腫瘤中已獲成功,但在治療佔惡性腫瘤90%以上的實體腫瘤上卻作用受限。因為肝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外部高度纖維化,這個堅韌的外殼將CAR-T細胞「拒之門外」。
  • 和鉑醫藥腫瘤免疫療法候選藥獲批兩項臨床
    第一代抗體充分驗證了CTLA-4抗體在癌症免疫療法中的價值,但安全性問題一直阻礙了其在單一療法或聯合療法中的廣泛應用。  在臨床前小鼠藥效研究中,HBM4003單藥表現出顯著提高的抗腫瘤藥效。在聯合抗PD-1療法用藥時,也進一步顯示出了抗腫瘤的協同藥效,同時在食蟹猴毒性試驗中也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這一研究結果顯示了HBM4003在臨床研究中單獨用藥和聯合治療方的潛力。
  • 復星醫藥與禮來製藥就抗腫瘤小分子創新藥達成許可協議
    復創醫藥聯合創始人及執行長王為波博士表示:「復創醫藥始終以開發優質的創新藥物為己任,造福人類健康。復創醫藥團隊運用獨特的技術優勢,深耕血液瘤、實體瘤等領域。FCN-338 作為我們豐富的血液瘤管線中的一員強將,高選擇性地抑制BCL-2,靶向抗凋亡通路的關鍵靶點,有潛質成為患者治療的新選擇。
  • Iovance基於TIL的創新癌症免疫療法取得積極早期臨床結果
    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了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創新癌症免疫療法,在治療晚期宮頸癌和黑色素瘤時的積極早期臨床結果。將人體免疫系統中的T淋巴細胞改造為殺傷腫瘤的生物武器一直是癌症免疫療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雖然基於改造T淋巴細胞的CAR-T療法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療效,在治療實體瘤方面仍然進展有限。研究人員在開發靶向新靶點的CAR-T細胞療法同時,也在探索其它細胞療法。
  • 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對比
    作者 | 菜菜近日,業內相關諮詢機構公布了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物。從藥物類別看,中美差距較大。2019年,美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均為創新藥,而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中,有4個為傳統化療藥物。但也可以側面反映,中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升級換代空間巨大,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藥取代傳統化療藥而走進榜單。
  • 國產IDH1選擇性抑制劑首獲臨床批准 昆藥集團持續發力創新藥領域
    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顧貞全11月13日,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422.SH,以下簡稱「昆藥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籤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同意公司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治療異檸檬酸脫氫酶-1(IDH1)基因突變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 百濟神州:中國腫瘤創新藥龍頭還是燒錢黑洞?
    討論中國創新藥的發展,一個繞不開的存在就是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創新藥研究、商業化與生產的生物科技公司,其於2010年10月在北京創立,創始人為歐雷強和王曉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