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療法新技術——溶瘤假病毒

2021-01-11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丨白露

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首次成功應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以來,抗癌免疫療法已經變得多樣化,並聯合放療、化療成為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症的治療標準。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包括針對免疫檢查點和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免疫刺激細胞因子、CAR-T細胞、基於樹突狀細胞的癌症疫苗,以及局部應用的溶瘤病毒療法。

越來越多的臨床前證據支持這樣一種觀點:不僅局部病毒療法,其他物理或化學溶瘤的非病毒療法(雷射、微波、射頻或光熱療法;高強度聚焦超聲;冷凍療法;光動力療法;以及腫瘤內應用的細胞毒素)也可促進全身抗腫瘤免疫,其原因是誘導了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從而導致經治療的病灶持久破壞以及遠端抗腫瘤效果。儘管如此,這些 「無病毒溶瘤」的方法在臨床上的成功是有限的,這促使人們呼籲採用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將腫瘤轉化為自己的「疫苗」。

協同刺激ICD、炎症和免疫激活是癌症免疫療法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即使是多藥療法也常常無法觸發自我維持的抗腫瘤免疫所需的所有步驟。8月10日,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在Nature Cancer雜誌發表論文,提出了一個假病毒平臺,可通過同時激活多個免疫刺激通路來激發局部和全身抗癌反應。

圖片來源:Nature cancer

具體來說,他們設計出模擬病毒某些特徵但不具感染風險的合成脂質納米顆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假病毒平臺——LNP-Rep-(IL-12),它結合了3個關鍵元素:① 一種有效促進ICD的LNP成分;② 在轉染細胞中刺激危險傳感器的RNA;③ 調節免疫細胞的RNA編碼的IL-12。

LNP-Rep-(IL-12)攜帶自我複製的RNA,通過Toll樣受體3感應病毒RNA促進先天免疫刺激,並誘導腫瘤細胞的ICD。在ICD過程中,死亡的癌細胞釋放出損傷相關的分子模式(DAMP),如ATP、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鈣網蛋白。DAMP是重要的輔助信號,作用於由樹突狀細胞表達的模式識別受體,以促進其募集和激活,然後由樹突狀細胞攝取腫瘤抗原,並在腫瘤微環境內構建的三級淋巴結構中將抗原交叉呈遞給細胞毒性淋巴細胞(下圖)。

這種旨在殺死癌細胞,同時通過DAMP刺激模式識別受體的組合方法,構成了一種「點燃」抗癌免疫的巧妙策略。

圖片來源:Nature cancer

在這項新研究中,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實驗顯示,LNP-Rep-(IL-12)的治療可使小鼠腫瘤消退並提高其生存率,而用空白LNP治療則不能。科學家們還進一步找到了癌細胞攝取螢光標記LNP-Rep-(IL-12)的證據。此外,瘤內注射LNP-Rep-(IL-12)後DAMP鈣網蛋白的呈現和I型幹擾素的表達,導致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浸潤的重塑。這共同支持LNP-Rep-(IL-12) 在體內誘導ICD的結論。

給假病毒裝備RNA編碼免疫刺激細胞因子的可能性將有助於它們不斷朝著更高的效力優化。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選擇通過使用融合到膠原結合蛋白lumican的單鏈變體將IL-12與癌細胞表面結合(而非使用IL-12的天然可溶性形式),這種方法避免了細胞因子的全身性促炎副作用,並確保了其局部免疫刺激作用。

該研究使用的LNP-Rep-(IL-12)平臺還進一步促進包括IFN-γ在內的炎症細胞因子在腫瘤微環境中的表達,並放大抗腫瘤T細胞反應,從而使黑色素瘤和結腸癌模型小鼠完全緩解並提高生存率。

有趣的是,當與PD-1抑制劑聯用時,合成的假病毒介導的腫瘤根除能夠有效地誘導離注射部位較遠處的腫瘤消退(遠位效應)。這表明,LNP-Rep-(IL-12)平臺通過瘤內注射誘導的免疫調節超越了局部環境,激發了T細胞的全身性應答。

通過瘤內注射將LNP-Rep-(IL-12)注入多個同系移植小鼠模型中,可導致腫瘤消退,並對遠端未注射腫瘤產生遠位效應,同時產生免疫記憶,保護小鼠免受腫瘤再攻擊。(圖片來源:Nature cancer)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唯一被批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T-VEC(talimogene laherparepvec;一種表達細胞因子GM-CSF的基因修飾的單純皰疹病毒1型),可以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導致對同時接受全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的遠端轉移產生遠位效應。儘管如此,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受到其製造過程複雜性、對潛在傳染源監管限制管理以及對其臨床用藥物流保障的限制。

假病毒平臺解決了溶瘤病毒治療的某些問題。然而,局部免疫治療必須考慮另一個基於癌症生物學的限制,即腫瘤轉移時常常丟失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class I(MHC1)的表達,使其不能被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識別。

由於宿主-病原體共同進化的結果,免疫系統與自然病毒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免疫系統進化成能夠識別和消滅傳染性微生物,但病毒只有在不被宿主防禦系統識別的情況下才能存在。例如,對病毒感染最原始的細胞自主應答包括阻斷病毒蛋白合成,以及動員自噬機制來隔離和摧毀細胞內的病原體。這兩個事件都依賴於「整合應激反應」的激活,真核翻譯起始因子eIF2α被特定激酶磷酸化是其關鍵。

不足為奇的是,病毒已經進化出抑制整合應激反應的策略,從而逃避細胞自主應答和免疫識別。溶瘤病毒T-VEC已經被設計成不能抑制eIF2α磷酸化。相比之下,假病毒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們沒有「刻」進病毒基因的自然發展歷程的負擔,這可以避免由於整合應激反應、幹擾素反應或其他迴路的破壞而導致的不必要的免疫抑制。

總之,溶瘤假病毒平臺對可瘤內注射的實體瘤產生治療效果將是一個誘人的推測。

在未來臨床中,該方法可能被用於可瘤內注射實體瘤的治療應用。(圖片來源:Nature cancer)

展望未來,探索利用假病毒對抗抗原異質性致癌物誘導的而非移植的腫瘤模型臨床前研究將是重要的。此外,越來越多的臨床前和臨床證據表明,誘導ICD的化療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應用,其抗癌效果優於這些單藥療法。因此,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提出的這個平臺,也為與局部或全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結合策略提供了機會。例如,編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RNA可能被引入LNP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釋放局部免疫應答。

參考資料:

1#Yingzhong Liet al. Multifunctional oncolytic nanoparticles deliver self-replicating IL-12 RNA to eliminate established tumors and prime systemic immunity.Nature Cancer(2020)

2#Oliver Kepp et al. Pseudovirus for immunotherapy.Nature Cancer(2020)

3#Cong Luo et al. Chemotherapy and tumor immunogenic cell deat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ncology(2017)

相關焦點

  • 加強版溶瘤病毒面世 定向「溶解」癌細胞是它的絕招
    溶瘤病毒能對腫瘤細胞進行定向「溶解」,已成為腫瘤免疫療法中重要的一員。近日,我科學家成功構建加強版溶瘤病毒,相關療法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癌症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傳統癌症治療採用的化療、放療存在「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痛點,給癌症患者帶來明顯的毒副作用。
  • 溶瘤病毒聯手CAR-T,療效1+1>2?
    品種有遠大醫藥引進的水泡性口炎溶瘤病毒產品、天士力引進的生物溶瘤病毒產品C-REV和國內一批企業在自主和聯合研發相關的溶瘤病毒產品,等等。 溶瘤病毒產品動作不斷,引發了藥企捕捉溶瘤病毒的新浪潮。那麼溶瘤病毒將會是醫學界久攻不下的難題——癌症的剋星嗎?我國溶瘤病毒產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 「新進展」兔兔這麼可愛!它們體內的溶瘤病毒還可對抗癌症
    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世界上最早出現溶瘤病毒的報導,是由於當時發現一名子宮頸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後,腫瘤隨之消退。因此溶瘤病毒有望作為癌症治療手段,但是其衍生的藥物少有進入市場。,使我們的免疫療法惠及更多患者。」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Park等首次用一種溶瘤病毒來感染腫瘤,使其表達CD19抗原,然後遞送CD-19-CAR-T細胞來破壞這些腫瘤。上圖顯示了一個被溶瘤病毒(綠色)感染的腫瘤,細胞核為藍色。(來源:A. K. PARK, S.-I. KIM, S. J. PRICEMAN/CITY OF HOPE)CAR-T療法是癌症免疫治療的重要支柱之一。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之後,他們再使用靶向CD19的CAR-T細胞來識別和攻擊這些實體瘤。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封面故事:CAR and Driver | 嵌合抗原受體(CAR) T細胞是一種用於識別腫瘤表面特定抗原的癌症免疫療法。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安裝CAR-T智慧導航,精準命中...
    歷經兩年多的艱苦攻關,張同存教授團隊克服多個技術難題,創造性地把溶瘤病毒放進CAR-T細胞裡,相當於給溶瘤病毒裝上智慧導航,使它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並溶解實體腫瘤堅硬的外殼,從而為CAR-T細胞打開「攻城」之門,得以進入實體瘤內,一起聯手消滅腫瘤。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歷經兩年多的艱苦攻關,張同存教授團隊克服多個技術難題,創造性地把溶瘤病毒放進CAR-T細胞裡,相當於給溶瘤病毒裝上智慧導航,使它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並溶解實體腫瘤堅硬的外殼,從而為CAR-T細胞打開「攻城」之門,得以進入實體瘤內,一起聯手消滅腫瘤。
  • 科學家運用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消滅實體瘤
    隨著人們對腫瘤形成機制的認知不斷突破,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中的價值日益顯現,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性抗體、CAR-T細胞療法、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多種方法正在不同腫瘤治療領域如火如荼地展開。  近日,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在《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將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療法聯合能夠增強對實體瘤的控制。
  • 中國加入腫瘤免疫療法開發的世界梯隊——溶瘤病毒加PD-1,CTLA-4...
    全球第二大生物藥物公司--美國安進於 2011 年花費10 億美元購得波士頓的初創公司BioVex 的產品--"oHSV-GM-CSF",並於 2013 年3月成為全球第一個完成溶瘤病毒 III 期臨床試驗的製藥公司,今年4 月底,美國FDA專家組以22:1 的投票結果推薦批准該產品上市。溶瘤病毒與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研發熱 點。
  • 赴美就醫:新溶瘤病毒「以毒攻毒」,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緩解率達67%...
    近日,英國晚期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奇蹟般消失的病例引發了全球矚目。研究者認為,是新冠病毒激發了免疫系統抗腫瘤活性。  雖不能指望感染新冠病毒來抗癌,但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已被證實有效,「溶瘤病毒」正是利用了病毒,去「幹掉」腫瘤。
  • 未來可期,10年後有望根治癌症的5種新技術
    據畢馬威中國的預測,下面五種新技術使得2030年出現腫瘤根治性療法成為可能。 個性化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免疫療法。美國NIH將腫瘤疫苗定義為一系列生物修飾物,通過激活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的能力來控制感染和抵禦疾病。
  • 感染新冠卻治癒了癌症,這算以毒攻毒嗎?
    免疫療法是從根本上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達到對腫瘤細胞的控制及滅殺作用,因此對於人體機能影響較小,不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且能夠達到的殺瘤譜廣,復發率低。溶瘤病毒或許也可以解釋除了免疫療法,還有一種生物療法可以解釋文章開頭的神奇現象,那就是溶瘤病毒。早在2019年的時候,英國(又是英國圖片)一位膀胱癌患者曾在經歷一場感冒後,癌症痊癒了。
  • Nat Commun:開發表達PD-L1抑制劑的工程溶瘤病毒激活腫瘤新抗原...
    2020年3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溶瘤病毒為激活腫瘤特異性T細胞反應提供了一種原位免疫接種方法。但是,PD-L1在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上表達的上調導致了腫瘤對溶瘤免疫治療的抵抗性。
  • 新冠病毒竟「治癒」一例晚期癌症病人!應如何科學看待?
    這種調動自身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的方法,被稱為免疫療法,目前在臨床上也已經有了成熟的應用。最早使用類似方法的,是被稱作「腫瘤免疫治療之父」的美國威廉·科勒博士。1891年,他將鏈球菌注射到一位無法手術的癌症患者體內,病情好轉了。他又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了兩名骨肉瘤患者,雖然腫瘤也有縮小,但患者死於感染。
  • CAR-T與溶瘤病毒的聯合使用
    轉載請標明出處: 愛康得生物醫學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轉化醫學部高級經理Paul Hsu原創編譯改造的T細胞在血液惡性腫瘤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中顯示出了顯著療效。然而,在實體瘤治療中成功案例較少。溶瘤病毒(OVs)具有特異性裂解腫瘤細胞以及通過破壞血管間接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
  • 萬物相生相剋,談癌不色變—溶瘤病毒
    1.溶瘤病毒溶瘤病毒的開發已經經歷了一百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晚期或20世紀早期1912年的義大利一位宮頸癌患者感染狂犬病毒後腫瘤不斷消退開始(Fukuhara et al 2016)。適用於腫瘤治療的幾種溶瘤病毒示意圖(Lan et al 2020)2.溶瘤原理2019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在其年度抗癌報告中將溶瘤病毒歸類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後
  • 關於抗癌神法-免疫療法,你了解嗎?
    核心提示:隨著癌症醫療技術的進步,現在開始進入不再談癌色變。特別是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更多癌症晚期的患者受益,大大延長他們的生命。在近期,一項關於免疫療法的新聞,更加鼓舞人心。 隨著癌症醫療技術的進步,現在開始進入不再談癌色變。特別是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更多癌症晚期的患者受益,大大延長他們的生命。
  • 一文詳解溶瘤病毒的治療機理
    溶瘤病毒是天然的或經人工改造的能選擇性在腫瘤組織中複製,從而殺傷腫瘤細胞,但對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的一類病毒。除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外,溶瘤病毒可參與到抗腫瘤免疫的多個階段,發揮其抗腫瘤活性。病毒可以誘導強力的免疫應答,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反應。
  • 這種來自食用植物豇豆的病毒,能夠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
    它還能通過欺騙免疫系統,讓其認為腫瘤細胞實際上已被病毒感染,間接地使癌細胞激發免疫響應,」 哈佛醫學院溶瘤病毒和免疫療法的專家霍華德·考夫曼但是大多數研究者還沒能實現基本的一步:讓這些「自殺式病毒炸彈」一經進入人體,就被直接送到腫瘤區域。「輸送問題可能是溶瘤病毒療法面臨的最大挑戰。」考夫曼說。
  • 英國男子得新冠後癌症治癒,專家做出猜想
    得了新冠,癌症晚期腫瘤竟縮了?除了上面的研究外,昨天很多小夥伴對「男子感染新冠後癌症治癒」的消息感興趣——《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還報導了一個神奇的案例:61歲的霍奇金淋巴瘤癌症晚期患者受感新冠康復後,體內腫瘤竟然逐步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