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溶瘤病毒的治療機理

2020-11-28 健康界

十九世紀末:一名患有白血病的42歲女子在一次疑似感染流感病毒後腫瘤忽然痊癒。

1912年:義大利醫生報導了一個晚期的宮頸癌患者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後病情明顯緩解的案例。

以上幾個看似離奇的案例,為我們打開了腫瘤免疫的新思路,那就是「以毒攻毒」的溶瘤病毒。溶瘤病毒是天然的或經人工改造的能選擇性在腫瘤組織中複製,從而殺傷腫瘤細胞,但對正常組織無殺傷作用的一類病毒。除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外,溶瘤病毒可參與到抗腫瘤免疫的多個階段,發揮其抗腫瘤活性。病毒可以誘導強力的免疫應答,增強機體的抗腫瘤反應。

重組病毒基因組改造技術逐漸成熟,大大提高了溶瘤病毒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效果、特異性和安全性,才有一小部分患者受益於「以毒攻毒」的病毒抗癌療法——溶瘤病毒療法(Oncolytic Therapy)。

1、病毒介導的腫瘤殺傷機制

(1)直接由病毒介導的細胞毒殺傷作用:病毒利用腫瘤細胞的能量、原料並以其為場所來實現自身增殖,一方面導致腫瘤細胞生長受阻,另一方面擴增出大量的子代病毒裂解細胞。此外,某些病毒如腺病毒可產生具有細胞毒性和溶瘤活性的物質,腺病毒E3區編碼的死亡蛋白可直接介導腫瘤細胞溶解。

(2)溶瘤病毒還可以通過破壞腫瘤血管系統的方式來達到間接殺傷腫瘤的目的。由於腫瘤的生長依賴腫瘤血管系統提供養料,因此,破壞腫瘤血管系統能夠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研究表明,溶瘤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通過靜脈給藥的方式可以在體內直接感染並破壞腫瘤血管,而對正常血管沒有影響。

VSV 型溶瘤病毒特異性破壞腫瘤血管有利於病毒在腫瘤組織中擴散並進行複製,繼而將嗜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招募到被病毒感染的腫瘤位點,啟動機體內由嗜中性粒細胞介導的炎症反應,從而導致腫瘤血管內微血栓的形成。腫瘤血管內的微血栓影響血管向腫瘤組織提供養料,最終導致腫瘤細胞增殖減緩並且誘導其凋亡,因此極大地加強了VSV 型溶瘤病毒的抗腫瘤活性。

2.抗腫瘤免疫反應機制

溶瘤病毒感染機體後造成的免疫反應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病毒對已經存在於腫瘤組織中的免疫細胞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夠極大地改變腫瘤的微環境,使之從一個免疫抑制的環境變成免疫激活狀態,這是第一重殺傷;

(2)病毒感染的腫瘤細胞能夠表達一些所謂的「危險信號」( 如細胞因子等) ,這些「危險信號」可以誘導腫瘤外的免疫細胞大量浸潤到腫瘤內部,被激活的非特異性免疫細胞會殺傷和吞噬那些被感染卻未被殺傷的腫瘤細胞,這是第二重殺傷;

(3)被溶瘤病毒裂解的腫瘤細胞釋放大量腫瘤蛋白,可以被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吞噬,而某些腫瘤特異性抗原可以被這些抗原呈遞細胞表達,並誘導T細胞攻擊未被感染的腫瘤細胞,這一過程與「腫瘤疫苗」相似,但發生在腫瘤組織內部,因此是「原位免疫」過程,最終誘導特異的 CD8+ T 細胞引起第三重腫瘤殺傷。

為了構建具有天然感染能力和免疫原性增加的病毒,可以通過剔除、插入或轉移外源基因的方法來滿足這些特性。許多後代的溶瘤病毒已被構建成既可表達外源基因的病毒,也可將病毒構建成為具有產生特殊細胞因子能力的病毒( 如人腫瘤壞死因子、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 7、白細胞介素 12、幹擾素 β 等) ,甚至可以加強宿主對病毒感染後的反應。這種讓病毒表達外源基因的方法就如同「武裝」溶瘤病毒,可增強病毒的細胞裂解能力。

分 類

溶瘤病毒按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4 種類型:

(1)野生型病毒株或自然減毒株,如新城疫病毒、柯薩奇病毒和呼腸孤病毒等;

(2)基因工程選擇性減毒株,主要是刪除病毒某些關鍵基因而實現病毒複製的腫瘤選擇性,如ONYX-015、G207 等;

(3)基因加載型病毒株,主要是在前述兩種溶瘤病毒基礎上加載外源治療基因,如加載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的JX-594 和T-VEC 等;

(4)轉錄靶向型病毒株,即在病毒必需基因前插入組織或腫瘤特異性啟動子來控制溶瘤病毒在腫瘤細胞內複製,如G92A 等。

給藥途徑

(1)口服給藥

口服的病毒疫苗可以用在脊髓灰質炎病毒、輪狀病毒、狂犬病毒、傷寒病毒等,但口服途徑產生的免疫弱於腸外途徑,許多病毒由於胃腸道的pH 和多種酶作用而不活躍; 其他一些經過胃腸道自然傳播的病原,可能不經意間通過糞口途徑或氣溶膠進行傳播,從而產生了附加的安全問題。

(2)靜脈給藥

靜脈途徑是另一種方便的給藥途徑,也是目前研究主攻的方向之一。但靜脈給藥還有一些難題需要克服,例如與其他藥物一樣,血管內用藥是不具有特異性的;先前存在的免疫所產生的抗體會中和未到達靶點的病毒粒子,使其作用減低,因此需要通過加大劑量來提高到達目的部位的病毒濃度,但這可能增加機體的炎症反應。

(3)放射介入給藥

放射介入給藥比較好的兩個途徑是動脈用藥和腫瘤部位用藥。其他可能途徑還有門靜脈用藥、膽囊內用藥、胸腹膜用藥等。動脈內途徑就如同化學栓塞和放射性栓塞一樣有很多優點,病毒可以選擇性被運達靶細胞,藥物停留的時間與栓塞材料和擴張球囊有關,且由於血液和靶器官體積有限,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循環中的抗體中和與非靶向作用。腫瘤部位用藥將病毒直接注射到腫瘤組織,在組織內部級聯放大。這種方法在分布方面不容易控制和監控,即使應用超聲、CT、磁共振定位注射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而且價格昂貴,尤其對於需要多次治療的患者,最終會影響此方法的商業發展和臨床應用。

(4)體細胞作為載體給藥

另一種病毒轉入人體的方法還未應用於臨床試驗,但已經被關注很長時間,即運用患者體內細胞充當病毒載體。這種轉入策略就是運用一種天生具有腫瘤趨向性的自體細胞充當病毒載體,特別是免疫細胞,期待通過這種間接體內治療方法感染的細胞攜帶溶瘤病毒到達遠處惡性腫瘤部位。這種方法也被稱為「特洛伊木馬」策略,此方法在許多動物模型中已經證實有效。許多細胞已成為病毒載體的候選者,但還有待進一步實驗去證實。在臨床試驗前期發現,自體脂肪來源的間葉組織幹細胞可以充當病毒載體,並通過了FDA認證,最早在 2014 年進行卵巢癌的臨床試驗。

相關焦點

  • 深度好文!萬物相生相剋,談癌不色變—溶瘤病毒
    撰文:華中農業大學 奔跑的蝸牛 轉載留言即可 更多信息關注 公眾號 生命科學前沿一騎鯨落,萬物俱生。作為學習者,在我們探索生命進程的過程中,不禁要想一下:無論是腫瘤細胞還是溶瘤病毒都是預先存在於人類之前,所以我們不是在創造生命,而是在學習生命。
  • 癌症免疫療法新技術——溶瘤假病毒
    文丨白露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首次成功應用於黑色素瘤患者以來,抗癌免疫療法已經變得多樣化,並聯合放療、化療成為多種惡性腫瘤適應症的治療標準。目前批准的免疫療法包括針對免疫檢查點和腫瘤相關抗原的單克隆抗體、免疫刺激細胞因子、CAR-T細胞、基於樹突狀細胞的癌症疫苗,以及局部應用的溶瘤病毒療法。
  • 科學家運用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消滅實體瘤
    隨著人們對腫瘤形成機制的認知不斷突破,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中的價值日益顯現,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性抗體、CAR-T細胞療法、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多種方法正在不同腫瘤治療領域如火如荼地展開。  近日,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在《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將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療法聯合能夠增強對實體瘤的控制。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 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文丨曼話9月2日,來自美國希望之城的科學家團隊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報導了一項聯合CAR-T和溶瘤病毒療法成功靶向和根除實體瘤的突破進展[1]。在臨床前研究中,研究者們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一種溶瘤病毒,使之能夠進入腫瘤細胞,並迫使腫瘤細胞在表面表達CD19蛋白。
  • 溶瘤病毒聯手CAR-T,療效1+1>2?
    品種有遠大醫藥引進的水泡性口炎溶瘤病毒產品、天士力引進的生物溶瘤病毒產品C-REV和國內一批企業在自主和聯合研發相關的溶瘤病毒產品,等等。 溶瘤病毒產品動作不斷,引發了藥企捕捉溶瘤病毒的新浪潮。那麼溶瘤病毒將會是醫學界久攻不下的難題——癌症的剋星嗎?我國溶瘤病毒產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 CAR-T與溶瘤病毒的聯合使用
    轉載請標明出處: 愛康得生物醫學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轉化醫學部高級經理Paul Hsu原創編譯改造的T細胞在血液惡性腫瘤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中顯示出了顯著療效。然而,在實體瘤治療中成功案例較少。溶瘤病毒(OVs)具有特異性裂解腫瘤細胞以及通過破壞血管間接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
  • 加強版溶瘤病毒面世 定向「溶解」癌細胞是它的絕招
    溶瘤病毒能對腫瘤細胞進行定向「溶解」,已成為腫瘤免疫療法中重要的一員。近日,我科學家成功構建加強版溶瘤病毒,相關療法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癌症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傳統癌症治療採用的化療、放療存在「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痛點,給癌症患者帶來明顯的毒副作用。
  • 溶瘤病毒「點燃」CAR-T療法,一半以上小鼠被治癒
    這一創新的聯合治療方案使得約60%的小鼠腫瘤完全消退,為CAR-T應用於實體瘤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希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Park等首次用一種溶瘤病毒來感染腫瘤,使其表達CD19抗原,然後遞送CD-19-CAR-T細胞來破壞這些腫瘤。上圖顯示了一個被溶瘤病毒(綠色)感染的腫瘤,細胞核為藍色。(來源:A. K. PARK, S.-I. KIM, S. J. PRICEMAN/CITY OF HOPE)CAR-T療法是癌症免疫治療的重要支柱之一。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安裝CAR-T智慧導航,精準命中...
    被業內稱為「CAR-T推廣之父」的張同存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CAR-T細胞和溶瘤病毒在治療實體腫瘤上,各有長處。溶瘤病毒能穿透實體腫瘤 堅韌的外殼,CAR-T細胞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那麼,能否將兩者完美結合呢?
  • 溶瘤病毒研發藥企,亦諾微醫藥完成C輪融資
    多管線平臺蓄勢共發   亦諾微醫藥是一家專注於開發新一代溶瘤病毒的生物技術公司,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現已進入臨床階段的溶瘤病毒研發藥企。它主要從事溶瘤免疫雙重治療藥物相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運用皰疹病毒進行治療性腫瘤疫苗的轉化,意在為用戶提供出新一代溶瘤病毒產品。
  • Nat Commun:開發表達PD-L1抑制劑的工程溶瘤病毒激活腫瘤新抗原...
    2020年3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溶瘤病毒為激活腫瘤特異性T細胞反應提供了一種原位免疫接種方法。但是,PD-L1在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上表達的上調導致了腫瘤對溶瘤免疫治療的抵抗性。
  • 中國加入腫瘤免疫療法開發的世界梯隊——溶瘤病毒加PD-1,CTLA-4...
    Topalian 博士因其在 PD-1 和 PD-L1 免疫治療研究的突出貢獻,被授予"David A.Karnofsky 紀念獎"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受到各國關注。目前衍生出包括 T 細胞節點抑制劑、 溶瘤病毒、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等多種免疫相關的腫瘤治療策略。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被業內稱為「CAR-T推廣之父」的張同存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CAR-T細胞和溶瘤病毒在治療實體腫瘤上,各有長處。溶瘤病毒能穿透實體腫瘤 堅韌的外殼,CAR-T細胞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那麼,能否將兩者完美結合呢?
  • 赴美就醫:新溶瘤病毒「以毒攻毒」,治療晚期黑色素瘤緩解率達67%...
    近日,英國晚期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奇蹟般消失的病例引發了全球矚目。研究者認為,是新冠病毒激發了免疫系統抗腫瘤活性。  雖不能指望感染新冠病毒來抗癌,但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已被證實有效,「溶瘤病毒」正是利用了病毒,去「幹掉」腫瘤。
  • 它們體內的溶瘤病毒還可對抗癌症
    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世界上最早出現溶瘤病毒的報導,是由於當時發現一名子宮頸癌患者在感染狂犬病病毒後,腫瘤隨之消退。因此溶瘤病毒有望作為癌症治療手段,但是其衍生的藥物少有進入市場。世界上第一種商業溶瘤病毒產品Oncorine(安柯瑞)於2005年在中國被批准用於治療頭頸癌,該療法基於一種腺病毒,該腺病毒還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以減毒,來限制其對健康細胞的損害。
  • 藥聞速遞|中國首次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
    來源:藥聞社1、中國首次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8月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布關於公開徵求《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通知提到考慮到國內尚無相關指導原則對溶瘤病毒類藥物臨床試驗設計進行規範指導
  • 感冒病毒治療癌症?不是新鮮事 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柯薩奇病毒其實是溶瘤病毒中的一種,而溶瘤病毒用於腫瘤治療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免疫治療的一個重要分支。Part.1  什麼是溶瘤病毒?溶瘤病毒是指一類天然的或經過基因改造後可特異性的攻擊和破壞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損傷較小的病毒。很多病毒都有溶瘤作用,如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痘病毒、柯薩奇病毒。
  • [重要進展] NEJM發文: 溶瘤病毒PVSRIPO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效果出色 21%患者存活期超3年 是傳統化療5倍
    據奇點網、醫藥魔方數據報導,2018年6月28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研究成果:溶瘤病毒PVSRIPO治療對晚期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效果出色,21%的患者存活期超過了
  • 科學家將合成基因線路編程的溶瘤腺病毒應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近日,清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Oncolytic adenovirus programmed by synthetic gene circui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利用合成基因線路對溶瘤病毒進行編程
  • 【從基因到治療】使用病毒來治病,專業人士請看到最後!
    CAR-T細胞治療發展 圖片來源:Science溶瘤病毒是一種選擇性地在腫瘤細胞內複製,最終導致腫瘤細胞的溶解和死亡的病毒,屬於生物免疫類藥物。溶瘤病毒對腫瘤細胞殺傷效率高、靶向性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和成本低廉,使得其成為未來最具有潛力和應用前景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之一。如2015年FDA批准上市的溶瘤病毒療法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 Imlygic),用於黑色素瘤的局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