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凱基因子公司展示治療胃癌、胰腺癌等實體瘤的創新研究成果

2020-12-07 生物谷

 

可以說,每年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都備受矚目,因為其涉及癌症研究的最新發現,並展示了世界各地機構和醫院的優秀研究者的研究工作。今年的會議於3月29日至4月3日舉行,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的20,000多名與會者。

而中國發布的386張海報中,近四分之一來自上海。上海吉倍生物技術公司(Genbase)就是這89個上海生物技術創新企業之一,在2019AACR年會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用於治療胃癌/胰腺癌和實體瘤的創新藥物研究。

正如Genbase執行長袁紀軍博士所說:「癌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論國籍、種族和宗教信仰。胃癌、胰腺癌以及其他實體腫瘤是致命的。我們的科學團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以充分了解各種抗體以及如何使用不同類型的免疫療法顯示出治療這些全球殺手的希望。我們很高興能夠在2019AACR年會上展示我們的研究結果。」

以下是Genbase兩個海報展示的簡要說明:

1. 用於治療胃/胰腺癌的高親和力抗CLDN18.2抗體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抗體,它具有比目前臨床領先的抗體Zolbertuximab高得多的親和力(30-50倍)和腫瘤殺傷活性。對於胃癌和胰腺癌一些最難治療的癌症類型,新抗體可提供突破性的治療方案,因為它在臨床試驗中更穩定、更具親和力並且更適合於治療這兩種癌症。

2. 在癌症治療中靶向HLA和NY-ESO-1複合物的TCR模擬抗體

細胞免疫療法已被證明是腫瘤學中最具開創性的發展之一。但是,由於腫瘤的免疫抑制微環境和腫瘤異質性,使CAR-T在常見的實體腫瘤(乳腺癌、肺癌、結腸癌等)中起作用需要更多的工作。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天然抗體——7AI,可以有效地靶向實體瘤的HLA和肽複合物,從而使得在實體瘤中有效利用CAR-T成為可能。

「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在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袁紀軍博士說,「我們致力於利用全基因組分析對惡性腫瘤進行深入研究,並開發新的靶向藥物和腫瘤免疫藥物以及抗藥性解決方案。」(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
    近兩年,免疫治療的第二章王牌-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基於T細胞的三大療法--CAR-T,TCR-T,TILs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不僅給血液腫瘤提供了」治癒性「療法,最近各大國際免疫團隊在實體瘤中的研究成果也初現曙光,成為攻克癌症的又一把利劍。攻破血液腫瘤,徵伐實體腫瘤!
  • ASH:張隆基教授展示第4代GD2-CART治療實體瘤最新統計成果
    作為血液病學領域歷史悠久、最負盛名的學術會議,本屆ASH年會迎來了超過2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血液病學專家學者,報告展示近5000篇科研論文摘要。張隆基教授團隊作為國內最早開始CAR-T研究的專家,在今年ASH現場為來自全球的學者展示了第4代GD2-4sCART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 康寧傑瑞HER2雙抗聯合PD1/CTLA4雙抗Ib期研究數據亮相SITC
    11月10日,康寧傑瑞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江蘇康寧傑瑞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簡稱「康寧傑瑞」)研發的抗HER2雙特異性抗體KN026與重組人源化PD-L1/CTLA-4雙特異性單域抗體KN046聯合療法臨床Ib期試驗取得初步良好結果,相關研究數據在2020年第35屆癌症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2020)上公布。海報同步在公司網站發布。
  • 速遞 恆瑞PD-L1/TGF-β雙抗肺癌、胰腺癌適應症獲批臨床
    恩沃利單抗是一款可用於皮下注射的PD-L1單克隆抗體,本次申請的適應症為:擬開發用於特定的晚期結直腸癌、晚期胃癌及其他晚期實體瘤。恩沃利單抗(又名KN035)是一款PD-L1單域抗體Fc的融合蛋白,由康寧傑瑞和思路迪共同開發,先聲藥業擁有在中國營銷及推廣其在所有腫瘤適應症的獨家權利。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 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課題組和丁健院士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HDAC抑制劑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但其治療實體腫瘤效果不佳,且因機制不明,尚無合理的用藥策略,極大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該研究以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為切入點,首次揭示細胞因子受體家族成員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反饋激活,是介導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 羅氏Rozlytrek在歐盟獲批:治療NTRK融合實體瘤和ROS1陽性肺癌!
    在美國和歐盟,Rozlytrek之前分別被授予了治療NTRK融合實體瘤的突破性藥物資格(BTD)和優先藥物資格(PRIME)。NTRK基因融合已經在一系列難以治療的實體瘤類型中得到了鑑定,包括胰腺癌、甲狀腺癌、唾液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
  • 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吉凱基因。2、 華夏英泰研發的創新型STAR-T是一種界於CAR-T與TCR-T之間的療法,雙靶點的專利結構設計使其更容易浸潤到實體瘤內部。3、 馴鹿醫療在實體瘤治療領域開發獨具特色的TCR-like CAR-T細胞治療產品,用於治療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癌、鼻咽癌等適應症。
  • 20%黑色素瘤長期完全緩解!這家公司正開發領先的實體瘤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技術(celltherapy)創造過許多治癒血液腫瘤的奇蹟,然而對於實體瘤卻效果欠佳。Immetacyte,一家英國新銳創業公司就在開發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全新技術,有著針對實體瘤,創造新奇蹟的潛力。Immetacyte CEO,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RobertHawkins接受MED24採訪時表示,使用天然TIL治療腫瘤這一概念由來已久,但技術實現有難度,世界上僅有兩家公司在開發。
  • 臺灣浩鼎首創癌症免疫療法OBI-888治療胰腺癌獲美國FDA...
    ,以下簡稱浩鼎)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OBI-888治療胰腺癌的孤兒藥資格。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和9月,浩鼎OBI-3424治療肝細胞癌(HCC)以及OBI-3424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也獲得了FDA的孤兒藥資格。
  • KRAS突變治療喜迎進展,新藥治療多種實體瘤成果...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這一突變的存在,可能導致包括EGFR抑制劑等在內的其它藥物療效降低。但長期以來,KRAS突變型患者的治療水平並不理想。針對KRAS的抑制劑開發,一直被認為是非常困難的。2020年11月12日,一款針對KRAS G12C突變的新型藥物公開了Ⅰ/Ⅱ期研究的數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及子宮內膜癌、胰腺癌、卵巢癌和膽管癌均展現出了穩定的療效。
  • 復星醫藥(02196-HK)子公司FCN-159片用於I型神經纖維瘤治療臨床...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復星醫藥(02196-HK)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及重慶復創醫藥研究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同意其研製的FCN-159片用於I型神經纖維瘤的治療開展臨床試驗的通知書。
  • 康方生物-B(09926):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公布MSI-H晚期實體瘤的新輔助研究的初步臨床數據
    智通財經APP訊,康方生物-B(09926)發布公告,該公司核心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AK104)布局新輔助研究,公布在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晚期實體瘤的初步臨床數據。
  • Nature:科學家們找到治療兒童實體瘤的新方法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為了提高患有致命性癌症的兒童的治療效果,來自St. Jude兒童醫院的研究者們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兒童實體瘤樣本庫、藥物敏感性資料庫以及相關的信息。這些資源對於全球科研界免費開放。St.
  • Nature子刊: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新發現|Nature|PAK4|母細胞瘤|黑...
    目前,臨床上應用CAR-T療法已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足夠的成功,然而,CAR-T療法對惡性實體瘤仍然效果欠佳。賓州大學醫學院腫瘤放射科助理教授Yi Fan等發現在CAR-T療法治療下,敲除PAK基因小鼠存活時間顯著延長。約80%的PAK基因敲除小鼠在實驗結束後至少存活了60天,而未進行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腫瘤細胞植入後40天內死亡。之後,研究人員將PAK4抑制劑與EGFRvIII靶向CAR-T細胞聯合給藥,發現同樣有效,可使試驗動物腫瘤生長減少80%。
  • 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一個創新型細胞治療企業的發展樣本
    在「治癒癌症」這一宏大目標的吸引下,有志於此的生物科技企業投入了免疫治療的戰役中,中國生物科技服務也在其列,其子公司上海隆耀生物就以T細胞免疫治療為主要方向。 為了與其他對手實現差異化競爭,中國生物科技服務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實體瘤相關的療法上,在研的10項產品中,有7項針對的適應症屬於實體瘤,攻克重點包括過去幾無突破的「癌症之王」胰腺癌。
  • 2019年全球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發展現狀
    文章來源火石創造 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的技術真正能應用於臨床估計還尚需時日。隨著對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對相關免疫抑制機理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相信免疫細胞治療攻破實體瘤已經不再遙遠。
  • 轉移性胰腺癌一線治療後基因組檢測取得進展
    2018年末至2019年,治療轉移性胰腺癌的方案有所增加,如FDA批准了拉羅替尼(larotrectinib,Vitrakvi)用於治療NTRK融合的實體瘤;恩曲替尼(entrectinib,Rozlytrek),另一種NTRK融合的泛腫瘤藥物;以及奧拉帕尼(olaparib,Lynparza),一種PARP抑制劑,可用於維持治療某些
  • 赫捷院士等Cancer Cell發文,闡述實體瘤細胞及基因治療全景
    文章指出,細胞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實體瘤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為了將這些療法真正應用於臨床,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以下部分內容譯自英文,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文為準。針對實體瘤的細胞和基因療法正在迅速發展,其中一些已經獲得批准,但大多數仍處於臨床研究過程中。過繼性細胞療法(ACT)利用免疫細胞來清除腫瘤。
  • 專家:將可用電場療法聯合手術、放化療等治療腦膠質瘤
    中新網廣州11月5日電 (蔡敏婕)相比肺癌、胃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腦膠質瘤不被民眾熟知,卻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容易復發,致殘、致死率高。作為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腦膠質瘤分為4級,其中,膠質母細胞瘤(4級)佔比超過50%,惡性程度最高,預後效果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於10%,且近30年來患者生存率沒有得到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