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張隆基教授展示第4代GD2-CART治療實體瘤最新統計成果

2020-11-27 生物谷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9~12日,第59屆美國血液病學會(ASH)年會在美國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召開。作為血液病學領域歷史悠久、最負盛名的學術會議,本屆ASH年會迎來了超過2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血液病學專家學者,報告展示近5000篇科研論文摘要。

張隆基教授團隊作為國內最早開始CAR-T研究的專家,在今年ASH現場為來自全球的學者展示了第4代GD2-4sCART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張隆基教授在ASH會議現場講解GD2-4sCART治療數據GD2-4sCART 簡介

4SCAR慢病毒

載體

CAR系統是張教授團隊開展多年的先進技術,2013年首先在中國進行臨床I/II期實驗。慢病毒

載體

感染T細胞生成CAR-T細胞。全新的第4代CAR有著CD28和CD27 T細胞信號轉導結構域,融合一個自我毀滅的iCasp9域與一個2A連接。當加入AP1903分子,誘導FKBP二聚體的形成,可以使4SCART細胞快速撤出凋亡。此次發布的GD2-4SCAR技術是實體瘤CART治療案例,是國際報導過的最大的實體瘤臨床統計數據。

GD2-4sCART 的安全性評估

這項臨床研究由珠江醫院楊麗華主任,以及北京兒童醫院馬曉莉主任擔任第一作者,聯合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兒科開展的靶向GD2抗原的第四代CART治療,觀察入組神經母細胞瘤4期疾病復發病童,接受CART治療一年後的中期反應評估。

24%的患者未觀察到細胞因子釋放症狀(CRS),76%的患者僅表現為1-2級溫和可控的CRS,沒有1例患者出現嚴重CRS症狀,充分展現了第4代CAR安全性優勢。

▲患者回輸CAR-T 後出現CRS統計結果GD2-4sCART的持久性評估

檢測外周血CAR拷貝數擴增動力學發現:大部分患者在回輸後130天仍然可監測到CAR-T細胞的存在。有的患者在CART回輸後180天仍能檢測到高達30%拷貝數,表明GD2-4sCART是長期有效的。

▲患者體內CAR-T 拷貝數監測結果
GD2-4sCART有效性評估

列舉1例患者在GD2-4sCART輸注後2個月腹部腫瘤縮小,另外2例患者也出現明顯的腫瘤消退。一個病人在回輸CART後28天超聲檢查,發現縱隔和腹部腫瘤縮小94%和99.5% ;第三例患者腫瘤位於腹膜後,CART回輸後2個月PET-CT檢查顯示龐大的

腫瘤

縮小。腹膜後SUV治療前為2.5,CART回輸後降至1.5。

▲GD2-4sCART 回輸後腫瘤變化CT圖展示入組患者基本情況

入組的34例高危和難治性神經母細胞瘤(NB)患者來自國內的5所醫院。

腫瘤

細胞的GD2抗原表達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或流式細胞染色確定。其它入組標準包括完成標準一線治療、充分的器官功能和預期壽命至少8周。患者基本情況如下。

▲入組患者基本情況後續追蹤觀察

在一年觀察期內,38%的患者病情穩定,15%為部分緩解,47%病例表現為疾病進展,1年總生存率為74%,統計平均生存期7.6個月,優於未使用CART治療病童的國際報導平均4個月的生存期。目前入組病童超過60例,臨床觀察追蹤在持續進行中。

▲一年隨訪結果

相關焦點

  • 吉凱基因子公司展示治療胃癌、胰腺癌等實體瘤的創新研究成果
    可以說,每年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都備受矚目,因為其涉及癌症研究的最新發現,並展示了世界各地機構和醫院的優秀研究者的研究工作今年的會議於3月29日至4月3日舉行,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的20,000多名與會者。而中國發布的386張海報中,近四分之一來自上海。上海吉倍生物技術公司(Genbase)就是這89個上海生物技術創新企業之一,在2019AACR年會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用於治療胃癌/胰腺癌和實體瘤的創新藥物研究。
  • 張隆基教授帶你探索解密CAR-T治療
    Z(張隆基教授):CAR-T它是基因修改T細胞的治療方案,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免疫細胞治療方案。  Z:樣本量現在還太小,時間還太早,但是確實看到淋巴瘤,因為淋巴瘤它是實體瘤,有時候是混合的實體白血病類似也有可能,但是對於實體瘤有很多人認為CAR的效果不是那麼好,因為實體瘤跟血液腫瘤確實是不一樣的。
  • 解放軍總醫院即將首次發布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研究數據
    而幾乎同期於9月28日至30日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的第五屆國際癌症治療大會,也是匯聚了國際腫瘤研究領域的學術機構、臨床研究機構、以及相關產業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們,共同分享腫瘤治療研究最新進展的一次學術盛會。
  • 第4代CAR-T細胞療法上場!實體瘤治療效果大大增加
    Eshhar教授到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Steven Rosenberg教授組裡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時,與Steven Rosenberg教授分享了這個理念,兩人又共同開發出第二代CAR-T細胞治療技術,並進行了臨床前的觀察研究。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 研究揭示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HDAC抑制劑實體瘤治療失敗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課題組和丁健院士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對乳腺癌治療不敏感的機制。 HDAC抑制劑是靶向腫瘤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子靶向藥物,但其治療實體腫瘤效果不佳,且因機制不明,尚無合理的用藥策略,極大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成為領域內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該研究以乳腺癌/三陰乳腺癌為切入點,首次揭示細胞因子受體家族成員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LIFR)的反饋激活,是介導HDAC抑制劑治療實體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
  • 為腫瘤殺手溶瘤病毒裝CAR-T導航,直擊實體瘤
    據無癌家園最新了解獲悉,11月9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近日榮登2020「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每年,全球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高達九千萬人。因為肝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外部高度纖維化,這個堅韌的外殼將CAR-T細胞「拒之門外」。被業內稱為「CAR-T推廣之父」的張同存教授及其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CAR-T細胞和溶瘤病毒在治療實體腫瘤上,各有長處。溶瘤病毒能穿透實體腫瘤 堅韌的外殼,CAR-T細胞能精準地找到實體腫瘤。那麼,能否將兩者完美結合呢?
  •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症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於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作。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助理教授Edmund Moon和他們團隊已成功地完成了臨床前期研究,有助於開闢此道路前進。
  • 科濟生物2020年ASH年會展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最新研究結果
    第62一年一屆的ASH年會擁有來自近100個國家的18000多名會員,是全球血液學工作者的盛會,每年都會公布和發表世界各國的最新血液學數據,重點介紹關鍵主題的最新進展。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今年ASH會議將線上舉行。
  • 20%黑色素瘤長期完全緩解!這家公司正開發領先的實體瘤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技術(celltherapy)創造過許多治癒血液腫瘤的奇蹟,然而對於實體瘤卻效果欠佳。Immetacyte,一家英國新銳創業公司就在開發稱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的全新技術,有著針對實體瘤,創造新奇蹟的潛力。Immetacyte CEO,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RobertHawkins接受MED24採訪時表示,使用天然TIL治療腫瘤這一概念由來已久,但技術實現有難度,世界上僅有兩家公司在開發。
  • 腫瘤免疫知多少:CAR-T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相應策略進展
    近年來已經嘗試了許多策略來克服這些障礙,包括用敲除PD-1表達或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方法來武裝CAR-T細胞,以及將CAR-T細胞與其他治療方法聯用。儘管有這些努力,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CAR-T細胞療法被臨床批准用於實體腫瘤的治療。令人振奮和樂觀的是,科研人員攻克實體瘤的腳步從未停止。僅在中國就登記了幾十項用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試驗。
  • 聚焦ASH 2020:ROR1 ADC賽道有何看點?
    12月5日至8日,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將以線上形式舉行,一年一屆的ASH年會是全球血液學工作者的盛會,每屆年會都會公布和發表全球最新血液學進展。CLL患者的ORR為88% (n=30/34),其中初次治療(TN)組為92%, r/r組為86%,1名CR。4名SD,也意味著DCR為100%。中位隨訪12.8個月,所有患者無進展,82%仍在研究中。安全性良好,沒有劑量限制的毒性或停用。
  • Nature:科學家們找到治療兒童實體瘤的新方法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為了提高患有致命性癌症的兒童的治療效果,來自St. Jude兒童醫院的研究者們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兒童實體瘤樣本庫、藥物敏感性資料庫以及相關的信息。這些資源對於全球科研界免費開放。St.
  • Nature子刊:CAR-T療法治療實體瘤新發現|Nature|PAK4|母細胞瘤|黑...
    11月30日,Nature子刊Nature Cancer發表文章揭示CAR-T療法聯合PAK4抑制劑對實體腫瘤效果更佳。目前,臨床上應用CAR-T療法已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足夠的成功,然而,CAR-T療法對惡性實體瘤仍然效果欠佳。
  • 科學家運用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消滅實體瘤
    隨著人們對腫瘤形成機制的認知不斷突破,免疫療法在腫瘤治療中的價值日益顯現,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性抗體、CAR-T細胞療法、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多種方法正在不同腫瘤治療領域如火如荼地展開。  近日,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在《科學轉化醫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將溶瘤病毒和CAR-T細胞療法聯合能夠增強對實體瘤的控制。
  • 恆瑞啟動PD-1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瘤Ⅱ期臨床試驗
    文 | 風丘4月24日,恆瑞醫藥登記啟動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Ⅱ期研究。來源: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研究目的是評價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腫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評價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在晚期實體腫瘤患者中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和免疫原性;探索性分析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及與療效之間的關係。改研究是一項開放、非隨機化單臂國內試驗,計劃招募144-205例晚期實體瘤患者。
  • 2019年全球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發展現狀
    文章來源火石創造 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的技術真正能應用於臨床估計還尚需時日。隨著對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對相關免疫抑制機理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相信免疫細胞治療攻破實體瘤已經不再遙遠。
  • 中國加入腫瘤免疫療法開發的世界梯隊——溶瘤病毒加PD-1,CTLA-4...
    腫瘤免疫治療的方法 種類繁多,利用細胞因子(IL-12,GM-CSF)和免疫檢測阻斷劑(PD1/PDL1,以及 CTLA4)進行腫瘤治療得到國際醫學界和製藥界的一致認可。而利用 PD1 和 CTLA4 抗體治 療各種實體瘤成為生物醫學界一致看好的免疫治療方法,新的利用細胞因子聯合 PD1/CTLA4 的療法也在各國進行臨床試驗。
  • 樂土實體瘤檢測—免疫治療Biomarker綜合評估新指標
    隨著腫瘤免疫治療突飛猛進,伴隨診斷技術也相應發展迅速。樂土基因緊緊把握這個領域的最新進展,最近升級的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套餐,全面覆蓋PD-L1表達、腫瘤突變負荷(TMB)、微衛星不穩定檢測(MSI)三大生物標誌物,同時增加免疫正相關/負相關/「超進展」(HPD)相關基因,通過聯合檢測可最大程度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唐鎖勤教授: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佔所有兒童腫瘤的8-10%,大概8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在我國尚沒有明確的調查。據美國統計,15歲以下每年發病率為100萬兒童中有9.8個,根據這個發病率估算,我國每年有3000例神經母細胞瘤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