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佔所有兒童腫瘤的8-10%,大概8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在我國尚沒有明確的調查。據美國統計,15歲以下每年發病率為100萬兒童中有9.8個,根據這個發病率估算,我國每年有3000例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神經母細胞瘤的變化幅度很大,有些神經母細胞瘤不用治療就會自愈,但有些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卻是始終難見效。低危、中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相對容易,而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難度很大。
那麼,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是如何來劃分的呢?臨床上又是如何治療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呢?
近日,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特聘專家唐鎖勤教授在網絡平臺為大家帶來了「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直播分享,向我們科普了這一常見實體瘤的相關知識。
高危神經母細胞瘤是依據國際上的分期來定義的,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中的一個,都屬於高危。
國際分期為四期,年齡在一歲以上(包括一歲);
國際分期為三期,一歲以上,組織類型是預後不良;
國際分期為三、四期或四S期,任何年齡,MYCN放大、擴增;
國際分期為二期,一歲以上,MYCN基因放大、擴增。
近些年來,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療效在不斷進步。最初的治療方案是只做化療,效果很差,五年生存率只有10%。後來,開始做單次的自體移植,五年生存率提升到49%,再到如今最新的雙移植方案,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63%。
隨後,唐教授通過詳細的病例分享,陳述了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案,各療程的用藥及藥量、用藥時間等,分析了各方案治療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療效。
國際上治療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方案非常多,美國COG的研究結合了歐洲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臨床上,復發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也很多,唐教授在直播中還講述了復發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而對於神經母細胞瘤的精準治療,唐教授表示,成人腫瘤用靶向治療效果比較好,兒童的靶點表達很低,靶向治療效果差很多。
唐教授在最後總結道:高危及復發神經母細胞瘤治療難度大,療效有待提高。在治療高危及復發神經母細胞瘤上,應加強合作,開展臨床多中心研究。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保障。
專家介紹
·唐鎖勤·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特聘專家
美國兒童腫瘤學會(COG)會員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組員北京醫學分會兒科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專家介紹:曾於解放軍總醫院擔任小兒內科主任、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兒科主任,有三十餘年豐富的兒科臨床經驗。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美國南加州大學附屬洛杉磯兒童醫院訪問學者,獲得博士後研究證書,美國夏威夷大學訪問學者。參與重要科研項目十餘項,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近70篇,專注5部。擁有國家發明專利三項,曾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等多項榮譽。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21名,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
擅長領域:兒童血液病及腫瘤,對於兒童各種貧血、血小板減少、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腎母細胞瘤等有較深入研究,臨床經驗豐富,對造血幹細胞移植亦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