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母細胞瘤預後如何?能治癒嗎?張偉令主任告訴你答案!
第18期,我們有幸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張偉令主任為我們解答小兒實體瘤相關問題。張偉令教授從事兒科血液腫瘤臨床與研究工作26年,臨床科研方向: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及橫紋肌肉瘤等多種兒童實體腫瘤的化學治療,尤其是個體化藥物治療、生物免疫靶向治療。
-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唐鎖勤教授: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佔所有兒童腫瘤的8-10%,大概8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在我國尚沒有明確的調查。據美國統計,15歲以下每年發病率為100萬兒童中有9.8個,根據這個發病率估算,我國每年有3000例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神經母細胞瘤能治嗎?
核心提示:神經母細胞瘤能治嗎?這是一個兒童身上常見的腫瘤,主要的起源是來自腎上腺,也可能會來自腎上腺以外的交感神經的其他部分。神經母細胞瘤能治嗎?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神經母細胞瘤能治嗎?
-
擊敗「兒科癌王」神經母細胞瘤
在當地接受了9個療程的超大劑量化療後,恣意生長的腫瘤細胞未能得到控制,承受了9個療程化療的小姑娘,被宣告化療失敗。腹腔內腫瘤依然有10釐米長、5釐米寬,接近成人巴掌大小。 三年前,父母帶著小寧寧慕名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腫瘤專科,由黎陽教授團隊進一步治療。
-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某周中醫治療醫案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號稱兒童腫瘤之王,治療難度極大。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節或雙側腎上腺,它是兒童期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流行病學研究提示下列因素可能促進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生: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懷孕前或懷孕中使用性激素;懷孕期間每日飲酒史;患兒父母從事與電子相關的職業。
-
10歲男孩患神經母細胞瘤,六年花了一百萬:我想上學
10歲男孩患神經母細胞瘤,六年花了一百萬:我想上學 2018-12-10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5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
一個兩歲的孩子來門診反覆看病,症狀就是煩躁和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經過多個專科的會診才發現孩子患了神經母細胞瘤。什麼是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為交感神經系統由不成熟的細胞生成的惡性腫瘤,為五歲以下兒童及嬰幼兒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
7歲遺腹女與奶奶相依為命 被查出神經母細胞瘤
可這個月,醫院一紙診斷重新將這個家推向深淵:媛媛得了神經母細胞瘤。媛媛想活下去,張金英不能再失去任何親人。而至少30萬元的費用對於月收入2千元的張金英而言,是天文數字。4月10日左右,張金英帶孫女到泉州市第一醫院看病,不久,醫院確診,媛媛得的是神經母細胞瘤,而且肚子裡的腫瘤已經有十多釐米。
-
北京胸腺癌放療多少錢
北京胸腺癌放療多少錢 時間:2020-11-02 14:09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胸腺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疾病,但是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在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中晚期了,導致增加了治療難度和治療費用。
-
FDA批准Naxitamab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高危神經母細胞瘤
試驗發現 據Y-mAbs Therapeutics稱,FDA已批准naxitamab(Danyelza)用於治療患有復發性或難治性高危骨/骨髓神經母細胞瘤的1歲以上的兒童患者和成年患者,這些患者在之前的治療中表現出部分緩解、輕微緩解或疾病穩定。
-
發病率排第四的神經母細胞瘤,被臍帶血「絕殺」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科最常見的外周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在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佔第四位,1歲以上患者惡性程度高,診斷時多數病例到了腫瘤晚期,預後極差,七成晚期病人在常規化療後復發。 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有沒有新方法? 這個6歲患兒給你答案!
-
不滿兩歲女童患「神經母細胞瘤」 企盼愛心救助
近日,益陽人袁創新在紅網論壇發帖——《一歲九個月神經母細胞瘤四期,小彩倪救助》,詳述了女兒的病情,希望藉助媒體的力量獲得愛心人士的幫助。 一歲多妮妮檢出神經母細胞瘤四期 袁創新說,如果沒有那張診斷書,他們一家還過著平淡而幸福的日子。15歲的大女兒上高中,聰明又懂事。
-
神經母細胞瘤的表現有哪些
那神經母細胞瘤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好像身邊得這樣疾病得孩子不是很多,但是,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些知識,認識一下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屬於神經內分泌性腫瘤,可以起源於交感神經系統的任意神經脊部位。而最容易出現的部位就是腎上腺,當然但也可以發生在頸部、胸部、腹部以及盆腔的神經組織。而且這種瘤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這種細胞瘤可自發性地從未分化的惡性腫瘤退變為完全良性腫瘤。
-
自體臍帶血移植成為成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有效選擇
神經母細胞瘤約佔6-10%的兒童腫瘤,嬰兒時期它的患病率大概是7000個嬰兒會有一個患者,如果是以15歲以下來統計的話,它發病率就明顯下降了,約為百萬分之10.5。神經母細胞瘤是從被稱為神經細胞的特化細胞發展而來,會逐步成長為實體腫瘤,其通常存在於脊髓旁,腹部,胸部,腹部或骨盆中的腹部或神經組織中。
-
自體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等疾病優勢顯著
以目前兒童高發的神經母細胞瘤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例,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方案,有著極高的治癒機率。處於非高危階段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切除並輔以化療的方法來治療,而處於高危階段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治療方法多採用造血幹細胞移植。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臨床以貧血、出血和感染為主要表現。根據骨髓衰竭的嚴重程度和臨床病程進展情況分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
-
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細胞瘤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旨在靶向癌性腫瘤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它在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一種罕見的兒童癌症)的兒童身上顯示出有希望的早期結果。
-
水滴籌幫助身患神經母細胞瘤兒童家庭,愛心接力重燃生的希望
很多人對於神經母細胞瘤不是很了解,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腫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腫瘤。公開信息顯示,有將近一半的神經母細胞瘤發生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兒童腫瘤中,約6%-10%為神經母細胞瘤,其死亡率佔到兒童腫瘤的15%。也正是因此,神經母細胞瘤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神經母細胞瘤以胚胎性腫瘤為主,多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來自河南的小禹(化名)就是其中一個。
-
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獲進展
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和塞維亞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確定一種叫做CD44的蛋白質可以識別導致神經母細胞瘤侵襲性和低存活率的癌症幹細胞群。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移植後一個半月,寧寧順利出院,目前病情穩定。該專家團隊表示,採用異基因臍帶血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患者康復快、排斥反應少,免疫功能重建良好,有望為克服神經母細胞瘤目前的治療困境提供一種新的思路。「相當多的病人來我們血液腫瘤科診斷時已是腫瘤晚期,因為神經母細胞瘤有個非常大的特點——遊走性,即轉移速度快,通常兩周到四周的時間一轉眼就從II期變為IV期。」
-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惡性!
核心提示:神經母細胞瘤之所以被稱為「兒童癌症之王」,是因為這種腫瘤在過去療效極差,而且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系統,多發於腎上腺或腹膜後,位置很深,早期不易發現。而這種腫瘤惡性度高,進展快,易發生骨髓、骨及器官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