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2020-11-27 騰訊網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本項自主發起的臨床研究採用的抗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產品ScTIL210,是由申辦方——北京卡替(Chineo)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在傳統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基礎上開發的第四代TIL,無需藉助手術組織獲取TIL細胞,而是從外周血採集單核細胞,分離腫瘤識別性T細胞——從而大大提升了治療實施的便捷性,並進一步給予基因修飾,提升其克服腫瘤微環境和增加自我擴增的能力,故稱為超級cTIL(ScTIL, Super circulating TIL)。該產品在前期的概念驗證臨床研究中已取得了非常積極的療效和安全性,本次臨床試驗將按照IND註冊的標準,進一步探索其安全性和更佳的療效,並確定二期臨床的推薦劑量。

延伸閱讀:

TIL療法的前世今生

近10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異軍突起,發展迅猛。2014-2016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被批准用於治療惡性黑色素瘤、肺癌等實體瘤;2017年FDA批准兩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用於治療血液腫瘤。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讓人們意識到腫瘤免疫治療有望成為治癒腫瘤的「新武器」。特別是CAR-T療法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療效,第一個接受CAR-T療法的白血病患者Emily Whitehead已實現無瘤生存8年。但是CAR-T療法在惡性實體瘤治療中療效欠佳,仍困難重重。在2020年7月18日第二屆中國細胞生物資源與創新醫藥應用峰會,來自北京卡替醫療公司首席腫瘤機制科學家趙潔教授在題為《TIL療法的前世今生》的報告中分享有關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的技術在實體瘤中的應用,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

相比血液腫瘤,針對實體瘤的免疫細胞治療面臨幾大難題:

第一,異質性難題:實體瘤的基因突變很多,且常呈現高度異質性,僅針對單個靶點的療法(如CAR-T/TCR-T),容易產生靶標逃逸而導致耐藥。

第二,微環境抑制難題:腫瘤微環境中存在很多抑制T細胞功能的因素,如在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PD-L1蛋白。

第三,T細胞數量不足的難題:晚期癌症往往有千億個癌細胞,而體內能夠特異識別腫瘤的T細胞數量很少,如何能讓這極其有限的細胞擴增到足以和晚期腫瘤相匹敵?

第四, 細胞製備的成本難題:治療實體瘤一般需要比治療血液腫瘤所需的細胞量大幾個數量級,但這樣將難以避免細胞製備的高昂成本;

第五,細胞製備的周期難題:晚期癌症患者很難等待漫長的細胞製備周期,而實體瘤的治療不可避免的要經過獲取識別個體化、異質性腫瘤的T細胞,以及將這些T細胞大量擴增這兩個步驟,而傳統技術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花費不短的時間周期

TIL療法已成為了治療實體瘤的新希望所在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是一種從腫瘤組織中分離出的浸潤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中有部分是針對腫瘤特異性突變抗原的T細胞,是深入到敵軍內部打擊能力最強的免疫細胞,被認為是一種機體對腫瘤細胞特異性免疫反應。因此,TIL療法是解決上述五大難題中第一個難題——異質性難題的捷徑。但是由於一些原因(比如腫瘤微環境和PD-1),他們的功能受到了抑制,不能在腫瘤組織中有效的殺傷腫瘤細胞。並且,TIL的獲取不易,需要通過手術摘取腫瘤組織來分離這些淋巴細胞。即便獲得了TIL,其數量有限,在體外擴增更是一大技術難題。但是,科學家通過一些體外培養方法,在工藝上實現了體外大幅擴增TIL細胞,並將製備周期縮短到一個月以內----儘管對於晚期癌症患者仍然較長,但已經是突破性的進展了。把這些擴增後的幾百億個TIL細胞回輸給患者,就能達到抗腫瘤的作用。

美國Iovance公司開發的兩個TIL產品LN-144、LN-145在治療黑色素瘤和宮頸癌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LN-145用於治療在接受化療後復發、轉移性或持久性宮頸癌患者,獲得了44%的應答率,而之前報導的晚期宮頸癌化療或免疫治療二線治療的應答率僅在4%-14%之間。2019年5月,FDA授予該TIL療法LN-145突破性療法認定(BTD)。因此,TIL療法也成為了治療實體瘤的新希望所在。

除了美國的Iovance公司,以色列舍巴醫療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是全球唯一一家FDA批准的,為頑固性卵巢癌患者提供TIL臨床實驗的醫院。其下屬的Ella Lemelbaum Institute免疫腫瘤學研究中心於2019年宣布將開展一項利用TIL自體免疫療法治療晚期或轉移性卵巢癌的突破性臨床實驗。該實驗將由Sheba醫院免疫腫瘤學研究中心主任Jacob Schachter教授,以及他帶領的經驗豐富的腫瘤學專家團隊主持。

此外,在國內也有一些企業正在開展TIL領域的產品研發。2018年10月,西比曼與美國NCI籤訂了專利許可協議,成為首家獲得NCI授權的中國企業。西比曼將利用NCI獲得的非獨家、可再次授權的全球性許可,用於下一代新抗原反應性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的研發、生產以及商業化,用以治療多種癌症。

超級TIL/cTLT技術已進入臨床研究

北京卡替醫療擁有專利技術增強型TIL(Enhanced TIL)療法與超級TIL(Super TIL)療法以及第四代產品「循環系統來源的超級TIL(ScTIL)」。其第四代產品ScTIL突破了依賴手術獲取TIL的方式,直接通過外周血富集腫瘤識別性T細胞,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基因修飾,使其能更好的克服腫瘤微環境抑制並實現在體內的擴增。該技術不僅克服了TIL療法的天然局限,並理論上同時解決了上述五大難題。第四代產品的前期探索性臨床試驗顯示,僅僅用傳統TIL療法劑量萬分之一的超低劑量,也能取得極佳的疾病控制率(DCR)和超過傳統療法的客觀緩解率(ORR)。目前,北京卡替醫療正在與北京協和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開展ScTIL針對實體瘤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

有效提高TIL的數量和質量可以為改善患者預後提供一種全新的治療策略。但在TIL療法的發展歷程中,質疑和爭議始終伴隨左右。除了居高不下的成本,研究者仍面臨著技術、安全性甚至規章制度等方面的障礙,需要更多的、進一步的實驗室和臨床研究來切實優化TIL這一免疫治療策略。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外,還有許多公司的各具策略TIL療法正在研發中,期待TIL這一新技術在行業不斷發展並應用於臨床。希望這一無限可能的療法,不斷進化,造福更多患者。

關於卡替醫療

卡替(Chineo)醫療是中國TIL/新抗原等創新免疫細胞治療的代表性企業。公司研發的「超級TIL」腫瘤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理論上突破了傳統CAR-T/TCR-T/TIL療法的諸多局限,在安全性、療效、適用人群、製備周期和成本等諸多方面擁有優勢,在概念驗證的臨床試驗獲得了積極的成果。該技術先後參與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北京市「顛覆性創新」等項目。

相關焦點

  • 恆瑞啟動PD-1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瘤Ⅱ期臨床試驗
    文 | 風丘4月24日,恆瑞醫藥登記啟動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Ⅱ期研究。來源: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研究目的是評價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治療晚期實體腫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評價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法米替尼在晚期實體腫瘤患者中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和免疫原性;探索性分析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誌物及與療效之間的關係。改研究是一項開放、非隨機化單臂國內試驗,計劃招募144-205例晚期實體瘤患者。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免疫治療藥物並非沒有弱點,藥物的使用可能會誘導腫瘤細胞額外免疫檢查點活性的上調,這凸顯了開發新型抗腫瘤免疫激活劑的重要性。新出現的藥物不僅可以通過封閉免疫抑制性檢查點,或作為免疫刺激信號通路的激活劑而靶向於獲得性免疫淋巴細胞,還可靶向於自然免疫過程中的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這兩者廣泛存在於多種類型的實體瘤及血液系統癌症中。今天,我們便盤點一下這些在在演的免疫治療藥物或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
  • 解放軍總醫院即將首次發布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研究數據
    記者獲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韓為東教授已獲得上述兩個著名國際會議的正式邀請,將正式公布他們團隊在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方面的臨床研究數據,即「靶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CART細胞針對肺癌和其它實體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
  • 針對GPC3靶點治療晚期肝癌的CAR-T臨床結果傳來好消息
    文丨小藥丸近日,《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CAR-T細胞療法用於晚期肝細胞癌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這是目前全球公布的首個靶向於GPC3實體瘤的CAR-T細胞治療臨床結果,顯示了CAR-T療法在肝細胞癌中的臨床應用潛力。
  • 德琪醫藥ATG-017治療晚期實體瘤及血液瘤I期臨床試驗將於澳大利亞...
    來源:財華網德琪醫藥公布,公司已收到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GA)的確認,同意ERK1/2的高特異性小分子抑制劑ATG-017進行治療晚期實體瘤及血液瘤患者的臨床試驗(代號:ERASER)。這是德琪醫藥成立以來獲得的首個TGA臨床許可,標誌著ATG-017即將開展全球首次臨床試驗。ATG-017是一款口服的ERK1/2高特異性小分子抑制劑。ERK1/2是一類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通過作用於RAS-RAF-MEK-ERK信號通路參與細胞增殖、細胞雕亡、免疫應答等一系列細胞進程。
  • 赫捷院士等Cancer Cell發文,闡述實體瘤細胞及基因治療全景
    ,特別是中國實體瘤治療臨床試驗開展的情況。文章指出,細胞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實體瘤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為了將這些療法真正應用於臨床,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以下部分內容譯自英文,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文為準。針對實體瘤的細胞和基因療法正在迅速發展,其中一些已經獲得批准,但大多數仍處於臨床研究過程中。過繼性細胞療法(ACT)利用免疫細胞來清除腫瘤。
  • 百濟神州公布替雷利珠單抗治療MSI-H或dMMR實體瘤的初步結果
    我們為即將開展的一項替雷利珠單抗治療中國晚期MSI-H或dMMR實體瘤患者的2期臨床研究感到興奮。這項臨床研究將驗證我們認為這類腫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敏感的想法。我們希望能進一步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這樣的醫療需求十分迫切 ,尤其是在中國。」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本次研究報告人沈琳醫學博士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公布替雷利珠單抗治療MSI-H或dMMR實體瘤患者群體的數據。
  • I期臨床試驗表明靶向MAGE-A4的TCR-T細胞有望治療多種實體瘤
    2020年6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過繼性T細胞療法ADP-A2M4涉及對來患者體內的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之表達可識別癌症抗原MAGE-A4的T細胞受體(TCR)。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針對ADP-A2M4的一項I期臨床試驗在包括滑膜肉瘤、頭頸癌和肺癌在內的多種實體瘤的患者中獲得了反應。
  •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浦東取得成功
    由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昨天實現了零的突破,該院順利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細胞免疫治療研究
  • 復宏漢霖-B(02696):HLX10聯合HLX04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2期臨床研究...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復宏漢霖-B(02696)發布公告,近日,公司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10)聯合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04)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2期臨床研究已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晚期肝細胞癌I期成果「面世」 安全、有效
    據悉,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臨床腫瘤研究》上。肝癌是嚴重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免疫治療方法,成為全球腫瘤治療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以相關基因為靶向的CAR-T細胞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成果此前未有報導。
  • 三大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向實體瘤「宣戰」!
    近兩年,免疫治療的第二章王牌-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基於T細胞的三大療法--CAR-T,TCR-T,TILs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不僅給血液腫瘤提供了」治癒性「療法,最近各大國際免疫團隊在實體瘤中的研究成果也初現曙光,成為攻克癌症的又一把利劍。攻破血液腫瘤,徵伐實體腫瘤!
  •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
    圖說: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實現了零的突破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近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實現了零的突破,順利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細胞免疫治療研究,至如今患者沒有不適反應,出院隨訪。
  • 實體腫瘤開創性療法!TILs個性化免疫治療有望2022年上市
    根據最新消息報導,預計這項療法將在2021年正式提交上市申請,如果一切順利,將在2022年正式獲批上市,這將是實體腫瘤獲批的首款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隨後,Rosenberg教授馬上將這項巨大的發現轉化到臨床治療。1988年,他首次在一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進行了自體TILs過繼性細胞治療,結果和他的預期完全一致,這位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腫瘤客觀消退。此後這意味著,實體腫瘤的剋星-TILs療法正式誕生。  此後,TILs療法在黑色素瘤中開展了眾多研究,取得了卓越的臨床數據!
  • 康方生物-B(09926):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公布MSI-H晚期實體瘤的新輔助研究的初步臨床數據
    智通財經APP訊,康方生物-B(09926)發布公告,該公司核心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Cadonilimab (PD-1/CTLA-4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AK104)布局新輔助研究,公布在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晚期實體瘤的初步臨床數據。
  •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來襲 永泰生物迎估值增長風口期
    隨著國內細胞療法監管路徑逐漸清晰,細胞免疫治療賽道的狂奔便從未停止,以致於資本市場也難緊跟其發展的步伐。例如,細胞免疫治療現已開始涉及實體瘤領域,國內投資者卻仍只能追捧CAR-T管線相關的標的。但這一「尷尬」局面,如今被永泰生物所打破。
  •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取得成功
    圖說: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實現了零的突破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近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實現了零的突破,順利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細胞免疫治療研究,至如今患者沒有不適反應,出院隨訪。
  • FDA認可,國內臨床研究獲批!新型抗癌療法,可治療多種癌症
    黑色素瘤:針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80.3%,客觀緩解率為36.4%,對PD-L1陰性的患者也有響應;宮頸癌:針對該類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是44%,完全緩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是85%;肺癌: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導的一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顯示
  •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症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於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作。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助理教授Edmund Moon和他們團隊已成功地完成了臨床前期研究,有助於開闢此道路前進。
  • 衛計委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 這些上市公司及公募要悲劇
    前述會議人士還透露,會議要求目前醫院開展科室合作的外包項目均需停止,已開展的項目需上報衛計委,此外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  哪些上市公司恐受影響?  基金君整理了下面是涉足細胞治療的A 股相關公司,是福是禍,自己掂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