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 這些上市公司及公募要悲劇

2020-11-26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衛計委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 這些上市公司及公募要悲劇?】免疫療法因為魏則西「一夜成名」,國家紀委的一席電話會議,將涉及免疫療法的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心跳加速。據悉,5月4日上午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就規範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及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召開視頻會議,並對相關要求進行了明確。(中國基金報)

  免疫療法因為魏則西「一夜成名」,國家紀委的一席電話會議,將涉及免疫療法的上市公司和投資人心跳加速。

  據悉,5月4日上午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就規範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及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召開視頻會議,並對相關要求進行了明確。

  有接近會議人士透露,此次會議明確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明確細胞免疫治療仍然屬於臨床研究階段,應按照相關程序操作;

  二、禁止醫院變相承包科室;

  三、嚴格醫療類廣告審查。

  前述會議人士還透露,會議要求目前醫院開展科室合作的外包項目均需停止,已開展的項目需上報衛計委,此外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

  哪些上市公司恐受影響?

  基金君整理了下面是涉足細胞治療的A 股相關公司,是福是禍,自己掂量啊。

  海欣股份(600851)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術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獲得CFDA批准的、針對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性疫苗。

  康恩貝(600572)與美國AFP開發公司合作進行 AFP 項目開發,是用於肝癌的治療性疫苗,屬於腫瘤免疫治療中的腫瘤治療性疫苗。

  中珠控股(600568)控股子公司湖北潛江製藥與美國TNI生物公司合作的治療血液、骨髓造血系統癌症及癌症患者免疫力恢復抗癌藥物「中珠1018」項目。

  開能環保(300272)出資設立上海原能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原能公司將致力於提供專業的、符合國際標準的免疫細胞採集、分離、存儲的服務。同時通過技術合作、投資等方式與國際、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專家開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在腫瘤治療、腫瘤免疫、抗衰老、保健及提升免疫力等領域展開應用方面的技術轉化合作。

  雙鷺藥業(002038)合資設立遼寧邁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51%的股權。遼寧邁迪是一家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生產、銷售和提供免疫細胞生物治療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開資料顯示,遼寧邁迪免疫細胞生物治療技術已經獲得專利,累計為1.6萬人次以上腫瘤患者提供治療,並且被認定為「遼寧省腫瘤免疫細胞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冠昊生物(300238)獲得臺灣鑫品生醫授權開展免疫細胞存儲,屬於腫瘤免疫治療的上遊業務。

  安科生物(300009)安科生物與博生吉醫藥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合作,安科生物成為博生吉公司的股東,持有博生吉公司20%的股份。博生吉是國內較早進入CAT-T 技術研發的公司, 構建了第二、三、四代CAR-T 系統, 儲備了MUC1 、HER-2、CD19、CD138 等10 個靶點的CAR-T 產品,並致力於尋找更多的治療靶點。

  佐力藥業(300181)2016 年1 月增資科濟生物,佔7.85%股權,涉足CAR-T 細胞治療領域。科濟生物從事CAR-T 實體瘤治療開發,在實體瘤的臨床研究中取得顯著成果。目標成為實體瘤CAR-T 細胞治療的全球領先者。

  香雪製藥(300147)2015 年2 月公司全資子公司香雪集團( 香港) 有限公司與TCR-T 項目負責人李懿合資在香港成立香雪生命科學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方向為TCR-T 細胞過繼治療。

  和佳股份(300273)2013年4月,在第6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上,和佳股份攜眾多升級新品亮相展會,內容涵蓋腫瘤微創治療、醫用氣體及淨化工程、醫學影像、生物電子、DC-CIK生物細胞治療、常規診療、血液淨化系統、醫院信息化系統及醫院整體建設等多個領域,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

  恆瑞醫藥(600276)2015 年7 月,江蘇恆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已與深圳源正細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恆瑞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細胞治療方向主營免疫治療產品開發,資金投向主要是MASCT、PD-1 和實體瘤TCRT.

  姚記撲克(002605)2014 年8 月對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進行增資,相應持有其 22%的股權。目前,子公司有6 項細胞治療技術包括 CAR-T、PIK-T、PNA-T 等技術正在招募病人進行臨床研究。

  北陸藥業(300016)公司所持中美康士的股權比例為51%。中美康士是一家立足於腫瘤生物治療技術領域,從事技術研發、技術推廣、醫院技術合作、國際與國內患者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免疫細胞治療的公司,目前產品主要包括CIK、DC瘤苗、DC-CIK、CTL細胞,技術儲備包括NK細胞、TIL細胞、多靶點CTL細胞、微移植、Car-T、免疫細胞分泌PD1抗體等。

  中源協和(600645)2016年3月,公司擬11億元收購柯萊遜100%股權,柯萊遜從事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的研發,以及為醫療機構提供細胞免疫治療技術服務。柯萊遜正處於此次事件的暴風眼之中,目前中源協和已停牌。

  緊接著看看哪些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持有這些股票,匯添富旗下6隻基金重倉持有,景順系有7隻基金持有這8隻股票。但願不是地雷啊。

  基金君也問了幾個基金經理他們的看法↓

  北京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對行業尤其是醫療服務板塊式短空長多,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較大利空,但是從長遠來看,免疫療法是大勢所趨。但是今天市場對此反應不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A股市場對不誠信的公司過於寬容,可能還是觀望情緒比較濃厚,反正上市公司出了一次事兒股價不跌是常態。不過,要看事態的發展,後期補跌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也有基金經理比較悲觀,國家既然下這麼大的決心,對這個板塊影響還是很大的。在國外也是剛剛提出這麼一個概念方法,是尚未有治療方法和結論的技術。反觀國內炒那麼熱肯定是有問題的,有很多是打著這項技術的幌子進行炒作,但其實技術含量不高。國家發出更加嚴格的措施之後,由於技術門檻很高,炒作的上市公司很難做下去.

  「這類公司90%以上都是炒作,我們對這類公司一向謹慎。其實做研發的還好,我們可以看他的團隊和技術,但是如果是號稱已經掌握技術做臨床的,我們堅決不投,國外都還沒做,國內的肯定戲也不大。不過,按照炒作的邏輯,反正是短期現象,不怎麼看基本面的短線客比較熱衷於此。」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關於免疫治療,華夏醫藥陳斌的觀點是:

  1、免疫治療是未來非常有前景的新興領域,但是正確的事情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做。

  2、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開展嚴格的臨床試驗充分證明其有效性,並獲批准之後才能大規模商業。

  3、對於尚未證明其療效但因病例的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新療法,必須逐例經過醫院的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以及病人及家屬的知情同意之後開展。這是必須遵守的醫學倫理。

  4、至於投資價值,我們看的是技術本身是否有實質性突破。如果是落後技術,即使當期有利潤,價值也是存疑的。

  海通醫藥分析師的老師們也發布研報分析了一下下。

  1、所謂的 DC、 CIK 等技術是否是過時、靠譜的技術?

  細胞治療 2015-16 年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而此次事件中涉及的 DC、 CIK 又是什麼技術?我們提示 DC、 CIK 屬於腫瘤免疫療法中的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而ACT 又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治療,而 DC、 CIK 即是屬於前者(非特異性免疫療法),但是因為缺乏抗原特異性,已經於上世紀 90 年代基本被國外拋棄。而 2010年後興起的腫瘤免疫治療主要是基於 T 細胞的免疫檢驗點抗體(PD1PDL1CTLA4)和細胞治療(CARTTCRT),不同於之前的 DCCIK.

  2、既然是過時的,為什麼還能在醫院開展?

  目前全球 CARTTCRT 均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沒有正式商業化的產品/技術上市在臨床上應用。 1)從細胞治療公司的角度:但是國內普遍採用的 DCCIK 公司(估計有幾百家)為了尋求技術變現,紛紛採用和醫院合作共建實驗室(GMP)、技術服務費的方式和醫院分成; 2)從醫院的角度:作為腫瘤晚期治療的一種手段和一項新的收費項目,醫院有動力開展此項目(包括醫保、非醫保覆蓋)。根據北陸藥業的披露,目前天津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醫院、301 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陝西省腫瘤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等多家專科腫瘤醫院先後設立了腫瘤生物治療科,專業開展 CIK、 DC 等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其中天津腫瘤醫院生物治療科擁有床位數 60 張,2011 年收入過億元。

  3、既然是過時的,為什麼還能如此暴利的收費?

  我們認為「政策監管存在漏洞、醫院創收有動力做」是目前醫院開展細胞治療亂象的主要原因。筆者參加多個產業論壇發現,目前產業界、監管機構對於細胞免疫治療應該作為技術還是藥品存在爭議,作為技術在國內屬於第三類醫療技術監管,醫院過了倫理就可以開展(2015 年衛計委取消第三類技術準入審批,由醫療機構自己負責),目前包括幹細胞在內的技術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全球 CARTTCRT 技術如火如荼開展臨床試驗的同時,資本市場熱炒,而國內早期 DC-CIK 技術公司藉此圈錢,大肆開展臨床應用,而監管上的疏漏以及醫院的創收動力(特別是部分公立醫院外包科室、民營醫院),甚至部分省份納入醫保更助長了這種技術的應用。

  4、在信息不對稱的醫療行業,患者信息獲取途徑缺乏,就醫難的問題如何解決?

  因為當前醫療技術發展水平的差異,針對腫瘤患者,目前有些是無法救治的,但是在商業利益的趨勢下,部分醫院誇大宣傳,對很多患者進行引導,我們認為這其中暴露了目前醫院就醫渠道、方法選擇方面,患者處於極其弱勢的地位造成的,經過此事件,我們預計 CFDA 可能在新的技術應用、第三類醫療技術的監管趨於規範化收緊。

  5、我們所謂的「精準醫療」是否還有前途?

  精準醫療作為目前腫瘤治療領域的趨勢性方向,我們認為這一點是確定的。具體到治療環節,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已經上市的 PD-1、 CTLA4 單抗在臨床上的效果,也讓我們看到在實體瘤方面的巨大突破。同樣,在細胞治療領域(CARTTCRT)血液瘤方面的應用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具體臨床應用方面還遠未到廣泛應用的階段,我們預計隨著 2017 年 JUNO、諾華成熟推向市場,國內有突出技術優勢的企業有望儘快實現臨床突破, 2018-2020 年逐步貢獻業績。

(責任編輯:DF208)

相關焦點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4、5月全球動態聚焦
    魏則西事件讓免疫細胞治療走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口,導致衛計委「一刀切」全部叫停臨床治療,雖然讓前期布局細胞治療的產業公司或相關從業人員哀鴻一片,但火石百家欄目中,大咖們一再強調:從細胞免疫治療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 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虎嗅網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還有藥明康德、中源協和、安科生物、姚記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進入,A股市場也一度形成了近20家上市公司組成的細胞免疫治療概念股。與VC和PE等投資機構所不同的是,企業進入細胞免疫治療行業還存在完善公司業務布局的意圖。
  • 魏則西事件之後,細胞免疫治療在中國迎來轉折時刻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次為普通民眾聽聞,是魏則西事件。事實上,在此之前的多年裡,細胞免疫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等曾游離在「灰色」監管地帶,中國已經做了很多例細胞免疫療法的治療。2009年,原衛生部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將部分免疫細胞治療作為第三類醫療技術進行準入管理。
  • 這些免疫治療藥物來了!免疫治療在研臨床研究盤點
    廣義的免疫治療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細胞治療、溶瘤病毒、治療性抗體、癌症疫苗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劑等。這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治療方式,在手術及放化療等傳統療法之外,開闢了新的戰場,已成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研發最早並且也是最成熟的CTLA-4及PD-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及黑色素瘤領域已逐漸成為一線治療藥物。
  • 衛計委:國內多家醫院暫停「免疫治療」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曾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對國內12個省市「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調研。調研數據顯示,12省市中已開展細胞免疫治療的有150家醫療機構。同時,「從所調研的情況看,各醫院、各地區免疫細胞治療的收費標準不一,每個療程平均費用在2萬元左右」,且「有一半的被調查省市CIK、DC-CIK治療已納入醫保」。
  • 日本的細胞免疫療法比國內貴多少
    據全球腫瘤醫生網報導,日本的細胞治療公司多重視核心技術的開發和規範的臨床研究,採取嚴格的細胞或技術審批及備案制度。而國內的免疫治療行業多是模仿和跟蹤。 摘要:   據全球腫瘤醫生網報導,日本的細胞治療公司多重視核心技術的開發和規範的臨床研究,採取嚴格的細胞或技術審批及備案制度。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的分類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和消除已被感染或受損的細胞以及已發生癌變的細胞。這是因為我們體內被稱為殺傷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能夠識別癌細胞表面稱為抗原的標記物。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主要利用了這種天然能力,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
  • 國內藥企早已布局 涉及這些上市公司
    但由於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藥企競相布局這兩個領域,行業專家擔憂未來的市場不是「藍海」而是「紅海」,進展慢的項目面臨較大的風險。同時,國家衛健委也發布了《關於印發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8年版)的通知》,進一步規範抗癌藥的使用。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幹細胞治療領域在叫停16年後,今年已受理了兩個臨床試驗申請。
  • 衛計委發文規範臨床應用 國內免疫細胞治療將得到規範化發展
    對於衛計委發布的新規,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新規明確了第三類醫療技術如進行臨床應用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審批,這就意味著缺乏核心技術、沒有確實療效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將徹底被淘汰,這一舉措實際上是提高了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將使一大批沒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退出市場,有利於結束目前國內免疫細胞治療行業魚龍混雜的局面。
  • 衛計委臨檢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我國NGS診斷檢測的監管之路
    2015年6月,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提到要重點發展基因檢測等新型醫療技術,並將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快速推進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以及基因檢測儀器試劑的國產化;此外,地方發改委還參與NIPT等項目的定價。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4年前,魏則西事件曾引發關注,這個身患滑膜肉瘤的大學生曾在某醫院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未見療效,還貽誤了治療時機,最終早逝。近日,江西的樊女士告訴記者,2020年3月28日,她年僅20歲的女兒張帆(化名)在北京博仁醫院治療期間去世,生前正接受一種名叫CAR-T的細胞免疫療法。
  • 細胞治療板塊
    細胞治療是指將正常或生物工程改造過的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患者體內,新輸入的細胞可以替代受損細胞、或者具有更強的免疫殺傷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治療在治療癌症、血液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高的應用價值 一般來講,細胞治療包括腫瘤細胞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兩大類。
  • 實體瘤免疫治療再迎希望,ScTIL細胞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正式啟動
    由上海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第二屆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理事長李進教授主持的一項不限癌種、多中心的治療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項目於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東方醫院正式啟動。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除了這些CD標記,某些代謝途徑也在免疫細胞中也存在選擇性上調。例如脫氧鳥苷激酶和脫氧核糖核酸激酶的表達,在具有活性的T細胞中都有上調現象。免疫生物標誌物的鑑定和選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由於這些免疫標記物的自然存在,為內源性免疫細胞生物標誌物的探針提供了一種相對直接的免疫成像方法。
  • CAR-T等細胞產品研發原則發布 免疫治療概念股大漲
    12月25日早盤,免疫治療概念股走勢活躍,佐力藥業漲停。  消息面上,國家食藥監局網站22日顯示,《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正式發布。本指導原則的發布,旨在進一步規範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發,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水平,從而推動和促進我國細胞治療領域健康發展。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這次事件反映了國內醫院外包科室與癌症治療的亂象,也為國內細胞免疫治療的發展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目前臨床研究與應用的細胞免疫療法 DC腫瘤疫苗 不過,儘管阻力重重,細胞免疫治療卻是在不斷的發展。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作為經常為患者制定免疫治療策略的腫瘤醫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本期特邀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詠生教授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析,並介紹了其未來的研究方向。 因此,CAR-T細胞直接有雙重性和共同激活的狀態,從而具有非常強的抗腫瘤活性。目前第三代和第四代的CAR-T富集不同的腫瘤抗原,能夠特異性識別這些特異性的腫瘤抗原,從而起到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是否所有的腫瘤患者都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如何判斷哪些腫瘤患者適合免疫治療?
  • 腫瘤免疫治療出新,國產CAR-T加速發展
    細胞免疫治療的本質上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病變組織進行攻擊,故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潛在的毒副作用相對更可控。因輸入的免疫細胞可在患者體內增殖,故治療的持久性也更有保障。  CAR-T 細胞免疫治療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殺傷性和持久性,在治療血液腫瘤方向有突破性進展,並且正在嘗試用於實體瘤,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2013.07.23 星期二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在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應用手術或者放化療,雖然當時治療的可能很成功,就以為治癒了
  • 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宮頸癌費用-北聯nk免疫細胞
    而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最關鍵一點是術後的防治工作,可以考慮北聯nk免疫細胞治療,是防止宮頸癌轉移和復發的強力手段。  症狀表現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幾十年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得以早期發現和治療,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