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動脈網

細胞免疫治療近年來廣受資本追捧,南京傳奇生物也於6月5日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自1986年Rosenberg首次提出基因工程改造T細胞技術以來,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經歷了30餘年的發展歷程,CAR-T、TCR-T、TIL、CAR-NK、NK、 DC等細胞療法百花齊放。

動脈網盤點了國內80家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從投融資的角度分析了行業的融資現狀。截止到2020年4月,國內細胞治療企業累計發生融資事件95起,總融資額達73.5億元 。6月5日,國內第一家CAR-T企業南京傳奇生物也在納斯達克順利上市。

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圖譜

作為免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細胞免疫療法通常指通過向機體輸入免疫細胞製劑,以激活或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達到腫瘤治療的目的。相較於手術、放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方式,細胞免疫治療在一些較難治療的癌症病例中,已經體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且可以抑制腫瘤復發和轉移。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細胞免疫療法從相對簡易的培養、擴增、回輸的DC、NK、CIK、DC-CIK等細胞療法,發展到更為複雜的CAR-T、TCR-T等基因工程修飾的細胞療法。各類療法在不同類型的腫瘤以及免疫領域的療效各有千秋。

部分細胞免疫療法介紹

國內細胞免疫治療投融資分析

縱觀國內細胞治療企業的融資歷史,我們發現,細胞治療領域的融資從2014年左右開始起步,2014年及之前的融資事件僅為2起,2014年-2017年間,融資事件數與融資金額穩步增長,從2018年開始,國內細胞治療企業融資額出現急劇增長。2018年,國內細胞治療企業融資額同比增長706.8%。

2014年-2019年國內細胞免疫治療融資總額和事件數分布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天眼查、企業官網

我們認為2018年融資總額急劇增長有以下幾個原因:

1、2017年,FDA批准了兩款細胞免疫治療藥物,分別為諾華公司研發的Kymriah以及吉利德旗下Kite研發的Yescarta。細胞免疫治療的商業化首次得到驗證。

2、從2015年開始,細胞治療企業數量急劇增加,2017年及其以前成立的企業數量佔總細胞免疫治療企業數量的93.2%。藝妙神州、香雪生命科學、藥明巨諾等細胞療法新銳企業大多在2015年左右成立,經過數年的發展,部分企業的研發技術平臺得以完善,並取得臨床試驗批件等階段性成果,獲得大額融資。

細胞免疫治療企業成立時間分布

3、從2016年以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衛計委等機構陸續發布了細胞治療領域的多個監管政策,尤其是2017年12月,NMPA發布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該指導原則為CAR-T企業明確了研發申報的道路。技術準入門檻及行業管理規範的提升,將成為國內細胞治療產業快速發展的「加速器」。

01

平均融資額與事件分布

2014年-2019年細胞免疫治療平均融資額與事件分布

從不同年份的單筆融資額來看,2014年-2020年項目平均融資額呈上升趨勢,除了2016年項目平均融資額略有下降,從2014年開始單筆融資額呈大幅增長,2019年與2018年融資事件基本持平,2019年融資總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02

融資項目數量與金額分布

國內融資項目數量與金額分布

從融資金額分布來看,在已披露融資金額的34家企業中,有42%的企業累計融資額超過了1億元,融資超過5億元的企業有5家,分別是上海細胞治療、南京傳奇生物、亙喜生物、藥明巨諾、吉凱基因。

03

融資總額Top5

融資總額排名前五的細胞治療企業

註:南京傳奇生物已上市,表格統計的是最後一輪融資數據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成立於2013年11月,業務範圍包括細胞治療、細胞凍存、基因檢測、醫療大數據等,致力建立集生產治療以及研發為一體的國際性細胞治療中心。公司是國內首家用非病毒載體——PB轉座子開展CAR-T臨床試驗的企業。2018年12月,上海細胞治療完成9.25億元C輪融資,太保人壽、海爾資本和興業國信資管聯合領投,安亭實業、君聯資本等跟投。

南京傳奇生物是上市公司金斯瑞旗下的CAR-T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研發公司,其CAR-T產品是中國第一個獲得CAR-T藥物臨床試驗申請(IND)批件的CAR-T產品,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的中國創新細胞藥物。2020年3月,南京傳奇生物完成1.5億美元Pre-IPO融資,哈德遜資本、強生集團、禮來亞洲基金領投。6月5日,南京傳奇生物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亙喜生物成立於2017年5月,專注開發高質量、低成本的CAR-T細胞藥物,以解決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生產複雜、缺乏現貨產品,以及療效持續時間短等問題。其Fast CAR-T平臺僅需1天的CAR-T的生產時間,而常規的CAR-T需要大約兩周的生產時間,對於疾病進展快速的患者而言,縮短了近12天的治療時間。2019年2月,亙喜生物完成8500萬美元B輪融資,淡馬錫領投,禮來亞洲基金、翼樸資本、King Star Capital和Chengdu Miaoji跟投。

藥明巨諾成立於2018年3月,是Juno Therapeutics與藥明康德在中國建立的CAR-T細胞免疫療法技術研發公司。Juno Therapeutic是全球腫瘤細胞免疫療法的領軍企業,Evaluate的報告顯示,Juno、諾華持有大部分CAR-T核心技術專利。2018年3月,藥明巨諾完成9000萬美元A輪融資,淡馬錫、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和元明資本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元禾原點、翼樸資本、中航資本,及原有股東藥明康德集團、美國巨諾公司等。

吉凱基因成立於2002年,業務領域覆蓋了抗體與細胞治療新藥研發、各類科研服務、CRO與CDMO、分子診斷等。吉凱基因是國內領先的疾病關鍵基因研究服務綜合供應商,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慢病毒文庫,幾乎覆蓋人類所有基因的近15萬個獨立克隆,形成了一條以疾病基因研究服務、疾病早期基因診斷、疾病細胞免疫治療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2020年4月,吉凱基因完成近4億元C輪融資。人福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中心、上海張江科技創業投資、上海譽瀚股權投資、浙江諸暨聯創永鈞投資、上海自貿區基金等五家機構,上海譜潤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創源InnoSpring參與本輪融資。

04

當前融資項目輪次分布

從當前融資輪次看,在已披露融資輪次的40家企業中,A輪及其以上的企業佔比達到85%,其中A輪的企業有21家,佔比達46%,這一定程度上表明,國內大部分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已經度過了成長初期,開始快速成長,進入成熟期。

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當前融資輪次分布

國內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已有一家上市企業,部分企業也處於融資後期。

2019年9月,永泰生物首次向港股遞交主板上市申請,2020年3月,永泰生物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上市。永泰生物成立於2006年,是國內早期成立的細胞免疫治療公司。

2020年3月,南京傳奇生物已向美國SEC提交了F-1註冊聲明草案,擬赴美上市,並於6月5日順利登陸納斯達克。

2020年5月,據路透旗下IFR報導稱,藥明巨諾計劃赴港上市,擬集資2億-3億美元,並已委任高盛和瑞銀安排上市事宜。

目前,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有7家,包括康愛生物、合一康、邁健生物、弘天生物、安集協康、順昊生物和漢密頓。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涉及DC-CIK、CIK免疫細胞製備或治療相關的技術服務。此外,茵冠生物獲港股上市公司美瑞健康國際產業集團5527.8萬元的戰略融資,後者收購茵冠生物34%的股權。

新三板上市細胞免疫治療企業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轉讓說明書等

05

不同融資輪次及金額

從融資輪次來看,A輪系列融資事件位居第一,為35起。C輪系列單筆融資額最高,為4.3億元。B輪系列融資事件為16起,融資總額為25.4億元。儘管B 輪系列與C輪系列融資事件數低於A輪系列,但單筆平均融資額更高,較A輪系列單筆平均融資額0.6億元,B輪系列與C輪系列的單筆平均融資額為1.6億元與4.3億元。

不同融資輪次及金額

數據來源:動脈橙資料庫、企業官網、公開信息整理

活躍投資機構分析

細胞免疫治療相關的投資機構涉及173家,其中禮來亞洲基金以及火山石資本是最活躍的投資機構,均投資了3家國內細胞治療企業,此外,10家投資機構投資了2家細胞治療企業,分別為Temasek淡馬錫、高特佳投資、海松醫療基金、嘉豪基金、君聯資本、上海建信資本、深創投、同創偉業、新開源、翼樸資本,146家投資機構僅投資一家細胞治療企業。

活躍投資機構

製藥巨頭禮來在2007年成立禮來亞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 LAV),用於投資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生命科學公司。該基金成立以來共對國內創業公司投資了40起,投資領域包括生物醫藥、醫療技術、醫療器械和診斷。

火山石資本成立於2016年5月,致力於發掘、投資並服務中國網際網路創新、泛智能技術、新醫療健康領域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初創企業,火山石資本目前管理基金總規模超過22億元人民幣,投資領域覆蓋網際網路創新、泛智能技術以及新醫療健康。

不同細胞免疫治療產品融資分析

從產品類型來看,大部分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從事多種細胞療法研發。細胞免疫治療融資Top10的企業中,有半數都開展了兩種及其以上的細胞免疫療法。CAR-T、TCR-T與NK細胞療法是熱門的研發方向。在80家細胞免疫治療企業中,有56家企業從事CAR-T研發,佔比75%,15家企業從事TCR-T研發,佔比20%,15家企業從事CAR -NK研發,佔比20%。此外,TIL與CAR-NK、DC細胞療法研發企業也名列前茅。

各類細胞療法企業數量

作為細胞免疫療法的投資熱門,95%以上的細胞免疫領域融資與CAR-T相關。在CAR-T研發的龐大陣營中,我們發現一些新的趨勢。比如,在CAR-T領域融資Top10的企業中,除了獲得臨床批件的CAR-T研發企業南京傳奇生物和藥明巨諾,UCAR-T與實體瘤CAR-T研發企業也頗受投資者青睞,各有3家企業從事相關研發。在56家CAR-T研發企業中,有13家從事UCAR-T研發,15家從事實體瘤CAR-T研發。

CAR-T領域融資Top10企業

註:南京傳奇生物已上市,統計的是最後一輪融資數據

>>>>

通用型CAR-T

UCAR-T又稱通用型CAR-T療法,本質上是一種同種異體 CAR-T 細胞療法,該療法無需從患者體內分離T細胞,而是利用健康志願者捐獻的 T 細胞,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T細胞TCR等基因敲除,既避免了宿主對輸注CAR-T細胞的免疫排斥,也避免了異體T細胞對宿主器官的免疫攻擊(GVHD)。UCAR-T相較於自體CAR-T,藥物價格低、質量穩定、製備成功率高,因而可以實現標準化批量製備、及時供應、降低成本。

國內UCAR-T研發企業

>>>>

實體瘤CAR-T

事實上,CAR-T能否應用於實體瘤一直是細胞免疫治療領域討論的焦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難以突破CAR-T治療實體瘤的壁壘。腫瘤免疫學權威Phil Greenberg 教授也曾經提及:「治療實體腫瘤方面,TCR可能比CAR更具優勢,TCR-T療法通往成功的道路要比CAR-T療法更短一些。」我們總結了部分CAR-T行業存在的問題如下:

1、 CAR-T只能識別細胞膜表面蛋白,而胞外蛋白僅有數百個,佔細胞抗原總數不到20%。

2、 CAR-T進入到腫瘤外周時,T細胞就被活化,通過發揮免疫細胞的共激活效應消除腫瘤細胞,也因此難以進入到實體腫瘤中擴增並發揮殺傷能力,而是在血液中逐漸耗竭。

3、 國內CAR-T研發企業眾多,但靶點較為單一,大部分聚焦在CD19、NKG2D配體等,可能面臨與國際巨頭Juno的專利糾紛。

儘管如此,實體瘤CAR-T領域的研發和投資依然是行業熱門。在已披露當前融資輪次的企業29家企業中,A輪企業數量最多,佔比59%,而天使輪企業數量佔比17%,這意味著大部分CAR-T研發企業經過初期的研發,開始步入成熟期,項目夭折的風險大幅降低。

CAR-T研發企業當前融資輪次分布

國內CAR-T研發企業以斯丹賽生物、華夏英泰、馴鹿醫療、華道生物、科濟生物、亙喜生物、優瑞科生物、優卡迪等實體瘤CAR-T研發企業走在行業前列:

1、 斯丹賽生物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年會也公布其CoupledCARTM技術在實體瘤治療中顯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兩名甲狀腺癌和兩名結直腸癌患者在CART細胞回輸後均達到了部分緩解(PR)。

2、 華夏英泰研發的創新型STAR-T是一種界於CAR-T與TCR-T之間的療法,雙靶點的專利結構設計使其更容易浸潤到實體瘤內部。

3、 馴鹿醫療在實體瘤治療領域開發獨具特色的TCR-like CAR-T細胞治療產品,用於治療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胃癌、鼻咽癌等適應症。

4、 華道生物正在探索CAR-T用於治療原發性肝細胞癌、間皮瘤、胰腺癌、胃癌、結直腸癌、腦膠質瘤等實體瘤領域的應用,這些項目正在進行IND申報臨床前研究。

5、 2019年1月,科濟生物研發的GPC3靶向的CAR-T細胞用於治療GPC3陽性實體瘤的臨床試驗申請已通過了CDE的默示許可,成為國內首家獲得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臨床批件的企業。

6、 優瑞科生物的AFP CAR-T治療晚期肝癌的IND申請獲得FDA受理。

7、 優卡迪在正在研發針對肝癌、胰腺癌等CAR-T產品,其中針對GPC3靶點的用於治療肝癌的CAR-T產品正在進行動物試驗研究。

國內實體瘤CAR-T研發企業

>>>>

TCR-T

在CAR-T領域之外, TCR與TIL等也成為了投資熱門,TCR與TIL領域的融資額分別佔整個細胞免疫治療融資額的20%與9%。T細胞受體嵌合型T細胞技術(TCR-T)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CAR-T)的一個共同點在於,都是通過基因改造的手段提高T細胞對特異性癌症細胞抗原的識別能力和進攻能力。

TCR-T療法的痛點是,TCR識別的抗原需要由MHC呈遞,而人體中的MHC種類繁多,不同個體的抗原表達也有差異。同時,臨床可用的TCR序列受限,傳統TCR-T研發企業往往會選擇用單一TCR識別固定的單一靶點。這種方法的弊端是,腫瘤細胞可能會通過下調抗原或MHC的表達,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TCR-T若要獲得成功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TCR庫或者針對不同的病人個體篩選特異性的TCR。

在已披露國內TCR-T研發企業中,大都處於A輪或天使輪階段,尚無企業處於B輪及其以後的融資階段,僅有永泰生物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表示國內TCR-T技術趨於成熟,但在臨床轉化的路徑上仍面臨一定的困境,因而難以推進進一步融資。

不過可喜的是,部分在攻克TCR-T的行業壁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華夏英泰已經建成了TCR批量獲取的產業化平臺,通過建立功能確定的多種HLA配型的TCR庫,病人入組時僅需檢測HLA配型,在TCR庫中選擇相應的TCR序列即可用作治療。香雪生命科學則採用個體化TCR-T的治療方法,從病人體內分離的抗腫瘤T細胞通過克隆,建立腫瘤抗原特異性TCR基因庫,再將該特異性TCR基因轉導到患者的T細胞上,擴增後回輸。

國內TCR-T研發企業

>>>>

其他新型T細胞療法

新型T細胞療法也頗受關注,包括基於腫瘤新生抗原的細胞免疫療法、基於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TIL細胞療法等,但大多企業處於天使輪及早期研發階段,代表企業包括華大吉諾因、君賽生物、康德賽、卡提醫學等。

華大吉諾因是華大基因的控股子公司,自主開發了基於腫瘤新生抗原的細胞免疫療法平臺NeoTT,2019年3月,公司獲得1.2億元A輪融資。2020年1月,其研發的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T細胞產品(NeoT)已經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成為了國內首個被批准開展註冊臨床試驗的腫瘤新生抗原細胞治療藥物。

卡提醫學致力於新抗原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研發,通過將TIL技術、CAR-T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有機融合,研發出針對實體瘤的抗癌藥物。研發領域覆蓋了實體瘤CAR-T、UCAR-T、CAR-NK、TCR-T、TIL 等。2015年12月,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

君賽生物專注於新型TIl細胞療法的研發,TIL療法細胞療法是指從腫瘤組織中分離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在體外培養和大量擴增後回輸到病人體內的療法,與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抗體相比,具有多靶點、腫瘤趨向和浸潤能力強、副作用小等優點。Iovance公司的TIL細胞療法在晚期宮頸癌的治療中展現出良好的療效,並獲得了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國內的TIL研發企業君賽生物在2020年2月獲得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

國內新型T細胞療法企業

此外,在整個細胞免疫療法領域的研發浪潮中,以CAR-T、TCR-T為首的細胞治療藥物CDMO企業也逐漸起步,代表企業包括普瑞金、宜明細胞以及愛康得。其中普瑞金已經完成C輪融資,業務領域覆蓋了細胞與基因工程、動物實驗、病毒和細胞大規模製備、納米抗體篩選,以及質粒、重組慢病毒、CAR-T以及質量研究和管理體系等CMO/CDMO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細胞免疫新藥研發領域,可以預測的是細胞治療領域的特色CMO/CDMO,也將在未來細胞免疫治療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細胞免疫治療CMO/CDMO企業

總結

通過對國內細胞免疫治療產業投融資數據的分析,我們看到,細胞免疫治療投融資熱度將持續上升。儘管國內CAR-T領域的競爭激烈,但已有部分企業處於中後期融資,或籌備上市。CAR-T技術未來發展將整合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以及基因編輯技術,因而通用型CAR-T、實體瘤CAR-T等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傳統的單一靶點CAR-T和TCR-T在治療實體瘤時的局限性已經比較明顯。多靶點、個體化且縮短製備周期將是今後癌症細胞免疫治療的方向,例如多靶點CAR-T、TCR-T細胞免疫療法,短製備周期的通用型CAR-T,腫瘤抗原特異性或新抗原特異性TCR與TIL、腫瘤新生抗原免疫療法等個體化療法也將成為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對象。

相關焦點

  • 年度盤點-國內細胞免疫療法企業大放異彩
    中國作為細胞治療藥物開發的主戰場,多家優秀企業和各種臨床數據的不斷湧現,推動著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的飛速發展,傳奇生物和永泰生物分別在美國和香港成功上市,值得祝賀的是,在2020年12月22日,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細胞療法,南京傳奇LCAR-B38M CAR-T提交FDA上市申請,可以說,2020年是中國細胞治療崛起的一年。現編者就目前國內細胞治療的產品類型、CDMO企業以及相關法規等做簡單盤點。
  • 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虎嗅網
    今年以來國內細胞免疫治療行業融資金額高達近22億元,已超去年全年,是2016年的5倍多,更是2017年的近17倍。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歷經寒冬之後,三年前因"魏則西事件"而摔倒谷底的細胞免疫治療正在迎來資本的蜂擁而入。今年以來,截至9月20日,國內細胞免疫治療行業融資金額接近22億元,已超去年全年,是2016年的5倍多,更是2017年的近17倍,顯示資本熱情高漲。
  • 33筆融資、總額超90億元,最高紀錄超30億元丨醫療健康投融資周報
    本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中再保險、中金浦成跟投,老股東華蓋資本、五源資本、創世夥伴CCV、啟明創投、遠毅資本繼續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次融資獨家財務顧問。今年以來數坤科技累計融資金額達近10億元。
  • 張江細胞產業園入駐企業超70家,全國獲批細胞藥物佔比近1/3
    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突破,帶動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持續迅猛發展,其中,細胞與基因治療成為了新的追逐點。近日,「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化發展政策研討會」在張江科學城舉行。小編從會上獲悉,在技術研發創新領域,張江細胞產業園居全國領先地位。
  • 免疫治療新銳北恒生物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2019年2月14日,北恒生物宣布完成約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德誠資本獨家完成。通過本輪融資,北恒生物與德誠資本達成深度合作,繼續完善人才引進及GMP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通用型腫瘤免疫產品開發及臨床轉化。
  • 專注於細胞免疫治療 華道生物完成近2億元C輪融資
    原標題:專注於細胞免疫治療,華道生物完成近2億元C輪融資   華道生物近日完成近2億元C輪融資,浙江華睿控股有限
  • 和元生物完成超3億元融資,正心谷資本領投,持續領跑細胞基因治療業務
    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公司臨港大規模精準產業園一期建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開發基因治療載體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此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國內細胞基因治療CRO/CDMO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更好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對重組病毒載體全方位需求,同時也為公司持續提升CDMO/CMO服務能力、進軍海外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 華大基因子公司吉諾因獲1.2億元A輪融資 布局腫瘤免疫治療臨床研究
    華大吉諾是一家基於腫瘤新生抗原的免疫療法研發企業。   武漢華大吉諾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諾因」)3月20日宣布,獲得1.2億元人民幣A輪投資,由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信德」)領投,吉諾因官方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推動新生抗原治療產品「Neo-T」的註冊臨床推進等核心技術的發展。華大吉諾是一家基於腫瘤新生抗原的免疫療法研發企業。
  • 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倚...
    【獵雲網北京】7月7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細胞及基因治療藥物研發商「和元生物」宣布完成約2億元Pre-C輪融資,由倚鋒資本領投,正心谷創新資本、浦東科創、張江科投、金浦投資、盛山資產、喬貝創投、復容投資、豐航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參與。
  • 細胞免疫治療公司藥明巨諾上市,或將獲國內首個批准的CAR-T新藥
    藥明巨諾發行價為23.8港元/股,開盤後上漲超6%。截止發稿時,藥明巨諾市值83.89億港元。 藥明巨諾是藥明系的第三家公司,2016年由美國巨諾公司(Juno Therapeutics)與藥明康德共同創建。它是一家創新型臨床及臨床前階段細胞免疫治療公司,目前藥明巨諾有望爭奪我國第一個獲批的CAR-T新藥和及同類最佳CAR-T療法。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國內細胞療法實驗數量趕超美國自2017年細胞免疫治療的商業化首次得到驗證以來,國內的細胞免疫治療研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細胞治療企業數量急劇增加。藝妙神州、香雪製藥(300147)旗下香雪生命科學、藥明巨諾等細胞療法新銳企業大多在2015年左右成立。.
  • 【芯融資】超60家企業融資額或超80億元,Q4融資「聚焦」四大熱門領域
    集微網報導,據公開信息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半導體相關企業超60家,芯融資規模或超80億元,第三代半導體、傳感器、存儲、射頻依然是熱門領域。    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新一輪融資的企業中(除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的企業),28家企業融資金額達近億元或超億元。其中,思特威、億咖通融資金額超10億元。
  • 58家國內企業搶佔過繼細胞免疫治療高地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是指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體外培養擴增、重編程處理(增強其靶向性),然後將其重新輸回腫瘤患者體內以提高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和對效應細胞殺傷的敏感性,目前是腫瘤免疫治療的熱點領域之一。過繼細胞治療從第一代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第二代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IK),第三代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第四代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目前已經發展到第5代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T細胞受體嵌合型T細胞(TCR-T)。
  • 腫瘤精準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平臺「裕策生物」完成近3億元C輪戰略融資
    「裕策生物」宣布完成近3億元人民幣C輪戰略融資,由元知科技醫療領投,普華資本追加跟資。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市場覆蓋,推動TMB檢測大panel產品報證,建立市場化的腫瘤免疫藥企臨床研究服務平臺。腫瘤免疫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研究的熱點,截止到2019年8月,全球共有5166項免疫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 超20億元!張江6家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
    新的一年,張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也是大放異彩。上周,張江6家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分別是和譽醫藥完成D輪1.23億美元融資,科越醫藥獲得5350萬美元的B+輪1期融資,拓臻生物完成8700萬美元C輪融資,卓道醫療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再極醫藥完成近2億元C輪融資,昂科信息完成億元B輪融資。張江企業的融資能力真的是不容小覷,這個冬天,張江企業不怕「冷」啦!
  • 主攻細胞免疫治療的生產基地在上海松江開工,達產後銷售收入超9億元
    新開源精準醫療全球研發轉化生產(松江)基地選址經開區西部科技園區,佔地面積56畝,總投資超16億元,擬於2年內建成投產,達產後預計銷售收入超9億元。基地將依託BV公司世界領先的生物試劑研發實力,串聯起醫療整體布局,形成覆蓋多種疾病的檢測、治療、預防、愈後、科研的完整精準醫療產業鏈。
  • 國內基因檢測行業細分趨勢:62起融資、吸金超200億元,競爭向醫院院...
    文|動脈網經歷了2017年、2018年的腫瘤NGS混戰和2019年的整體融資跳水,2020年基因檢測行業似乎繁榮了許多。從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核酸檢測與CT影像之爭中略勝一籌,到年中燃石醫學、泛生子一周之內登陸美股,再到華大智造、諾輝健康拿下大額單筆融資後紛紛遞交上市申請,全年發生62起融資事件,累計超200億元,基因檢測之熱幾乎從年初燃到年末。
  • 三年累計虧損超5億元 艾力斯醫藥以第五套標準衝刺科創板IPO|產業...
    據了解,2018 年中國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市場規模為127.3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555.5億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為34.3%,具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 製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國內已上市的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二線治療適應症的靶向藥物為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泰瑞沙)和豪森藥業的阿美替尼(阿美樂)。
  • 細胞治療企業恆潤達生完成B+輪融資,加碼CAR-T產品商業化
    作者:林怡齡,圖片來自「Unsplash」 億歐大健康8日消息,日前,上海張江科學城細胞治療企業恆潤達生宣布完成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恆潤達生成立於2015年7月,是一家腫瘤免疫技術研發商。經過五年的發展,恆潤達生組建了一支完整的、能獨立推動從前端研發→CMC研究→IND申報→註冊臨床試驗的團隊,並且形成了以CAR-T技術為主導,TCR-T細胞治療項目、CAR-NK細胞治療項目、溶瘤病毒療法等多個研發項目並行推進的研發格局。
  • 累計融資300多億,一年掏出60億搞研發,百濟神州到底在做什麼?
    「醫藥一哥」恆瑞醫藥強大的研發實力使它成為了國內化學製藥實力第一、最有機會挑戰國際醫藥巨頭的中國公司,現在它每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約40億元,培育著幾十個創新藥管線。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國醫藥市場的Biotech企業——百濟神州,甚至比恆瑞醫藥更有魄力,2019年僅一年便支出了64.69億元的研發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