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突破,帶動了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持續迅猛發展,其中,細胞與基因治療成為了新的追逐點。
近日,「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化發展政策研討會」在張江科學城舉行。小編從會上獲悉,在技術研發創新領域,張江細胞產業園居全國領先地位。目前,張江細胞產業園已匯聚超過70家細胞、基因相關企業,涵蓋細胞存儲、研發、製備、醫學檢測、臨床應用等多個環節,形成細胞全產業鏈雛形。
上海張江細胞產業園位於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內,由張江集團及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開發運營。2019年6月,上海張江細胞產業園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正式批覆成立。
作為國內唯一「四醫融合」( 醫學、醫藥、醫械、醫療)細胞產業園,張江細胞產業園將成為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細胞產業集群、全國最具國際化細胞產業核心區。
張江細胞產業園整個承載空間以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為核心,聯動張江藥谷、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等相關資源。目前,以上海國際醫學園區40萬平方米空間為基礎的核心啟動區正在建設中。
根據規劃:2019至2022年,力爭上市國內首個細胞藥物;2023-2026年,形成完整成熟的細胞全產業鏈;2027年-2030年,力爭上市3-5家細胞相關企業,累計獲批細胞藥物5-10個,成為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細胞原材料、配套裝備研發服務基地,在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新藥創新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相關產值超過500億元。
截至2020年9月,全國共批准46項細胞藥物臨床試驗,其中15項來自張江細胞產業園,佔比近1/3。同時,藥明巨諾、復星凱特已分別提出細胞新藥上市申請。張江細胞產業園成立一年以來,吸引了超50億元融資,多家企業正緊密開展產業化擴張和上市布局。
目前張江細胞產業園已形成細胞全產業鏈雛形,集聚細胞相關企業超過70家,包括以張江生物銀行、原能細胞為代表的細胞存儲企業,以諾華、恆潤達生和君實生物等為代表的細胞研發企業,以和元生物、GE和奧浦邁等為代表的細胞生產裝備企業,以華大基因、立迪生物等為代表的第三方醫學檢驗企業,及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東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東院為支撐的臨床應用與轉化平臺。
同時,張江細胞產業園也取得了多項第一,包括國內首張異體幹細胞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國內首個獲準臨床試驗的CD19靶向CAR-T產品、國內血液瘤領域獲得IND批件最多的企業等。在國內布局的同時,張江細胞產業園也正在加強全球布局,諸如藥明巨諾、恆潤達生等企業正帶領中國產品走向世界。
張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濤表示,「未來,我們希望將張江細胞產業園打造為中國細胞產業核心區和世界一流細胞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與技術策源地,在吸納國際優秀技術和企業的同時,也讓張江技術和張江企業走向國際視野。」
想要了解更多張江企業動態,請關注張通社微信公眾號(ID:ztsnews),或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打開張通社網站。